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開:趙國丞相卻是嬴政統一六國的大功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郭開

來自網絡的圖片

郭開:趙國丞相卻是嬴政統一六國的大功臣秦國的第一功臣是誰?有人說是百里奚,因他幫助秦穆公稱霸;有人說是商鞅,因為他的變法,讓秦國逐漸走向強大;還有人說是「戰神」白起,他指揮的長平之戰,為秦國一統天下掃平了道路……[1]

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秦國的第一功臣當屬郭開,他雖然領兵打仗不行,不過他卻憑藉一己之力輕鬆拿下趙國兩員大將,直接為秦國一統六國打下基礎,甚至有網友一度認為郭開乃是秦國派出的臥底。

郭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趙國丞相,他怎麼就成了秦國的最大功臣呢?

戰國,一段風雲際會的戰爭歲月,很多文臣武將粉墨登場。就沙場武將而言,著名的當屬戰國「四大名將」。而這四人分屬兩家陣營,可謂平分秋色。

秦有「一生征戰沙場戮」的白起、「橫掃五國成霸業」的王翦;趙有「赴會澠池完璧趙」的廉頗及「自毀長城折力臂」的李牧

所謂一山難容二虎,恰恰是這場勢均力敵的兩國,趙國最後卻自毀長城,而這背後都與丞相郭開有關。

郭開,他在趙孝成王時期成為公子趙偃的伴讀小書童,正因為是髮小,所以在趙偃成王之後,他便平步青雲,最後更成為趙悼襄王、趙幽繆王兩代的寵臣。

因常在宮裡行走,郭開見慣了太子之爭的殘酷,不過他也很清楚,要想自己仕途平坦,必須要找一個靠山,所以他就把寶押在趙偃身上,並經常為其出謀劃策。

趙孝成王生病期間,郭開叮囑趙偃,讓他日日陪伴大王身邊,用自己的孝心感化趙王。最終,在太子爭奪戰白熱化階段,趙偃順利出列。

趙孝成王去世之後,趙偃順理成章接替王位(趙悼襄王)。由於郭開有恩於趙偃,於是趙偃大筆一揮,封郭開為相國。自此,郭開坐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開始了他拉幫結派、貪婪自私的奢靡生活,可謂小人得志。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趙國的覆滅,也與郭開緊密相連。冷兵器時代,要想讓一個國家滅亡,除了戰爭,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就軍事實力而言,秦國固然是虎狼之師,不過,它要想在統一的道路上暢行無阻,必須要先解決掉趙國。因為放眼望去,只有趙國的軍事實力可以與之匹敵,而且趙國有兩員大將讓秦王夜不能寐,誰呢?沒錯,就是李牧和廉頗。

前文有述,秦國也有兩位悍將:白起、王翦。這麼看來,秦國要想速戰速決鯨吞趙國,似乎很難。

李牧今何在,邊人飼豺虎。

白起和王翦在李牧面前,猶如孩子和壯漢的區別,李白的這兩句詩也能反映出李牧的強大和影響力。這麼看來,秦國一點優勢沒有。

可戰爭除了拼人數,就是拼智慧。

兩國格局的轉折點就出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這一年爆發了影響戰國時代走向的一場重要戰爭——長平之戰。

這場戰爭是秦軍攻趙被趙奢大敗後,迂迴魏國、韓國而與趙國的廉頗相遇,發生的戰役。這次戰鬥,趙國40萬大軍被白起「坑殺」,從此趙國一蹶不振。當時,如果不是趙王將廉頗換成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那麼完敗的一定是秦軍。

因為秦軍是遠道進攻,猶如「強弩之末」,如果不能快速破趙,加上沒有及時補給的話,那麼秦軍自然被吊打。

面對人狠話不多的趙國大將廉頗,白起在關鍵時候用了一招「離間計」,他暗中派人到趙國都城邯鄲散播謠言,一說廉頗早有投降之意,據守壁壘就是最好的證明(廉頗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拖垮秦軍);二說秦軍根本不怕廉頗,而是怕趙奢之子趙括。

此前趙王一直對廉頗堅守不出頗有微詞,而當這些謠言傳到他耳朵里時,他居然信以為真,最後乾脆將陣前大將廉頗換成趙括。而趙括更是把「急於求勝」四個大字寫在臉上,為了表功,他撤掉壁壘,更換防務,最終完全掉進了白起設下的陷阱。

如果說長平之戰徹底削弱了趙國的力量,那麼接下來一戰,趙國將徹底湮滅在歷史塵煙中。

公元前229年,王翦帶兵攻趙,趙王派出大將李牧迎戰。李牧將王翦打得抱頭鼠竄,多次進攻都以完敗告終,秦國已經視李牧為最大勁敵。

打到最後,王翦只要聽說是李牧對戰自己,就主動放棄了,並建議嬴政改變策略,否則在李牧面前根本沒有便宜可占。

這個時候,嬴政又想起了當年白起的做法,於是他便派人潛入趙國,想利用趙王昏庸的弱點,伺機而動。事實證明,這一招屢試不爽。

由於李牧在趙國居功至偉,所以單純地派人四處散播謠言,很難擊垮李牧的人設。自古以來,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瓦解的。並且嬴政已經知道,趙王無道,驕奢淫逸,且不辨忠奸,所以他開始了「挖牆腳」計劃。

通過了解,嬴政打聽到趙王手下的丞相郭開是個見利忘義之人,而郭開又是趙王的寵臣,嬴政最後用大量的金銀細軟讓郭開徹底倒戈。

在秦國秘密遊說下,郭開已經對趙王失去信心,於是開始向趙王讒言,最終趙王偏聽偏信,收回了李牧和廉頗兩位悍將的兵權。雖然兩位大將都知道趙王被小人蒙蔽,但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這樣趙國兩位擎天之柱徹底倒塌。

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讓很多人為之動容。君臣之間沒有永遠的友誼,只有永遠的利益,尤其是當所謂的君權受到挑戰時,君王可以誅殺任何人。可惜的是,此時的趙王是非不分,讓忠臣含冤莫白,最終苦果自食。

大丈夫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不曾想李牧卻死在自己人的手裡,何其不幸!李牧死後,其兵權由趙蔥和顏聚取代。王翦眼看時機已經成熟,便率領秦軍殺奔而來,此時的趙國毫無還手之力。僅僅3個月時間,趙王便被秦軍所俘,趙國覆滅。

面對趙國的實力,白起、王翦都沒有做到,最後卻被郭開輕描淡寫的幾句話給解決了。嬴政在慶幸之餘也覺得郭開不宜久留,畢竟像這樣賣主求榮的臣子眼裡只有利益,他們見風使舵、見利忘義只在一瞬間。郭開最後也被嬴政暗殺。

公元前228年,趙王被流放到湖北房縣深山中,最終他也知道因為自己的昏庸而枉殺忠臣,也因為自己的無知,讓輝煌一時的趙國基業毀於一旦。昔日的趙王對郭開痛恨至極,然而此時只能仰天長嘆了。

王者兵法當屬天時地利與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在失了人心之後,這樣的戰爭除了失敗便沒有其他結果了。

話說回來,撇開郭開的立場而言,他是不是當居秦國第一功臣之位?[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