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冶鋅遺址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慶冶鋅遺址群位於重慶市酆都縣、石砫縣、忠縣、酉陽縣等多處地方,文物遺址年代為明、清,2009年12月15日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沿革

1994年,為配合三峽水庫淹沒區地下文物保護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豐都縣廟背後村進行了小面積試掘。試掘中,考古隊員們發現了冶煉罐、爐渣、爐灰等遺物,並確定它們為冶煉堆積物。

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廟背後村進行正式發掘。出土物經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檢測後,專家一致確認,廟背後村就是一處冶鋅遺址所在地。隨後通過一系列的考古發掘工作,專家們認定:豐都縣境內有着當時明代中晚期分布密集、規模巨大的冶鋅遺址群。

2006年,豐都石柱明代冶鋅遺址群被發現,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冶鋅遺址群。重慶冶鋅遺址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規模

重慶冶鋅遺址群位於該縣革命老區龍潭鄉都會村、龍潭村、木坪村和萬寶村,地處石柱與豐都交界處的七耀山西南麓,遺址群由大風門遺址、龍洞灣遺址、老窯廠遺址、罐子窯遺址、老廠坪遺址、寶龍塘遺址、天仙橋遺址、白沙嶺遺址、爐渣石遺址、羅河東遺址和官湖灣遺址等組成,其四面環山,中間有許多小山丘,集中分布面積約10平方公里。

其中大風門遺址約1.3平方公里;老廠坪遺址約3.5平方公里;龍洞灣遺址面積近20000平方米;老窯廠遺址分布面積2~3萬平方米,遺址群上可見遺留礦渣、礦井、冶煉罐、、井架、手鏟、鑽子、鋼釺、銅燈、酒壺等遺物遺蹟

其中老窯洞遺址地處高山盆地,四面環山,露出地表上煤渣高達數米,有三座冶煉爐裸露地表,散落大量反應罐殘片,通過調查,該遺址分布面積2~3萬平方米,共發現11座冶煉爐,部分距地表深20~30厘米;老廠坪地表顯示有礦洞,直徑4—5米,深2—3公里,礦渣分布兩大片堆積較厚,長100米,寬40—50米,高約十幾米;龍洞灣遺址露出地表冶鋅爐2座。

文物價值

考古專家認為,中國是最早發明煉鋅的國家。早在明代,重慶在冶鋅領域就居重要地位,生活在峽谷地區的先民就能熟練掌握煉鋅技術,並依託當地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大規模地開始煉製金屬[2]

視頻

重慶冶鋅遺址群 相關視頻

◇石柱發現大規模冶鋅遺址群技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