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山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金山铁路)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山線(金山鐵路)指上海南站至金山衛站的運行系統,隸屬於上海市域軌道交通,由上海南線、滬昆線[1]、新閔支線、金山支線組成。其中,滬昆鐵路金山支線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位於上海市境內,由松江區車墩鎮通往金山區金山衛鎮。延長工程滬平城際鐵路正在規劃中。

概覽

金山鐵路由上海南站至金山衛站,工程以目前既有的金山鐵路支線為基礎增建複線並增建滬杭鐵路四線引入上海南站。全長56.4公里。按 I 級鐵路、雙線電氣化幹線設計,設計時速最高160公里/小時。途經上海市徐匯、閔行、松江、金山四個區,共設8個車站,遠期將增設莘莊站。由於滬杭鐵路四線莘莊站至上海南站部分建設受到拆遷影響,暫未建設。其餘線路於2012年9月28日正式通車運營,開創支線鐵路公交化運營的先例。目前為中鐵上海局公司運營的支線鐵路,並非屬於上海軌道交通營運範圍,但在2017年12月的「上海軌道交通網絡示意圖」中已標註了「可換乘金山鐵路」字樣,2019年已標註全部站點名稱[2]。使用鐵路客票和上海公共交通卡均可乘坐,同時又並不納入鐵路乘車實名制管理,即乘坐金山鐵路時不需要使用身份證件進行購票、進站、乘車。

歷史

早期建設

金山鐵路支線在歷史上分開兩段先後建設,新橋站至閔行西站一段鐵路可被稱為新閔支線,閔行西站至金山衛東站則可稱為金山支線,在現在實際營運中這兩段鐵路仍然會合稱「金山線」,里程直通計算,但工務段在鐵路工程中會嚴格分開計算兩段鐵路的里程。

金山鐵路支線始建於1950年代。1958年,上海市在原滬杭鐵路新橋站引出支線修建連接閔行工業區的新閔支線,至1959年完工。新閔支線全長14.5公里,途經松江縣、閔行區,最後到達閔行西站。新閔支線於1959年開辦客運,而貨運則主要承擔閔行工業區的物資運輸。

為配合上海石化總廠的建設工程,1970年代開始興建由閔行連接金山衛工業區的鐵路支線,鐵路北起閔行西站,南至金山衛西站,全長43.4公里,為Ⅱ級單線鐵路。1973年12月25日,金山衛鐵路支線動工,1974年5月線路建成,同年9月開始局部通車,至1976年跨越黃浦江的松浦大橋竣工,全線正式通車。金山支線沿途設有閔行西站、葉榭站、山陽站、金衛東站和金衛西站五個車站,承擔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的貨運及市郊通勤客運。而松浦大橋也成為黃浦江上第一座大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鐵路正橋長419.6米,引橋長2628米,全橋長3047.6米,於同日通車;公路橋全長1858.45米,於1976年6月29日通車。

旅客列車運行

1975年6月1日,金山支線首次通車。同年9月,金衛東站始辦客運業務,初期使用貨運棚車載客。每天發送4對(562、564、566、568、561、563、567、569)列車,往返於上海西站(現名長寧站)和金衛東站之間。客運對象以總廠職工為主,兼有沿途農民、商販及其他乘客。團體往返票價為1.40元/張;零售單程價為0.70元/張。1978年起,開始固定使用31型車廂,每節車廂設100個座位,改善了客運條件。1981年,為緩解日趨嚴重的列車滿載超載問題,總廠實行車費補貼制度。取消團體購票,職工自行購票,同時每次列車增掛2節車廂。並投資對35節31型車廂進行改造,每節車廂增加座位90個。1981年10月,4對客車的車次改為713次~720次。是年4月,又恢復團體購票制度,實行對號入座。1982年全年發送旅客146.5萬人次,為歷史最高紀錄,1984年4月,票價調整為2.00元/張。

1986年,每日發送1對沿途只停靠兩個小站的快車(719次、720次),行駛時間比其它車次減少半小時,後又取消了小站停靠,改為一站直達。1988年6月,金山衛鐵路支線首發每日一對臨時快車,專供遊客乘坐,票價為2.40元/張。1989年9月,票價調整為4.40元/張。1996年後,改為「專線車」,使用軟紙發票(小票),票價為6元,車次名稱改變為:專1次~專10次(缺專3、專6次,共4對)。在九十年代末之前金山支線一直是上海石化與上海市區的主要客運通道,由於客流不斷減少,市郊列車編組從14節縮短至5節,並於2004年1月14日全部停運。2008年8月31日至2015年8月25日每天曾有四趟旅客列車(K8351/8352、K8353/8354次列車)經過本線,但並不在本線停站。

視頻

金山線 相關視頻

金山鐵路新列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