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錦英苑公共運輸交匯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錦英苑公共運輸交匯處
圖片來自blogspot

錦英苑公共運輸交匯處香港一個坑狀露天車站,位於馬鞍山錦英苑對開。為錦英苑居民提供對外交通服務。

總站路線資料(巴士)

九龍巴士85M線

錦英苑 ↺ 黃大仙 1992年3月1日開辦,以循環線形式運作,本線曾為全港最長的日間循環線(現為88X線)。途經馬鞍山、大水坑、新蒲崗、鑽石山。

九龍巴士86K線

錦英苑 ↔ 沙田站 1991年6月1日投入服務,以配合錦英苑落成。途經利安邨、馬鞍山市中心、恆安邨、富安花園、濱景花園、沙田第一城、富豪花園。

九龍巴士86S線

錦英苑 ↔ 沙田站 1996年9月9日投入服務,只在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本線為86K線的特別班次,起訖點與86K線相同,但途經源禾路。

九龍巴士87D線

錦英苑 ↔ 紅磡站 1993年8月16日投入服務,途經馬鞍山市中心、大涌橋路、獅子山隧道、九龍塘、旺角、油麻地、佐敦、尖沙咀。

九龍巴士287D線

紅磡站 → 錦英苑 2020年7月20日投入服務,途經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大角咀、青沙公路、大涌橋路、馬鞍山市中心,只於星期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九龍巴士87S線

錦英苑 ↺ 大學站(上午繁忙時間) 大學站 ↺ 錦英苑(下午繁忙時間) 1994年6月27日投入服務,為87K線的特快線,只在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途經耀安邨、馬鞍山警署、雅景臺。本線雖以錦英苑為總站,唯實際上是以位於錦英路的錦英苑分站作起點或循環點,並不是使用此總站。

九龍巴士N86線

錦英苑 ↔ 沙田站

九龍巴士N281線

錦英苑 ↔ 紅磡站 1991年1月29日投入服務,於81C及87D收車後繼續提供馬鞍山、沙田往來九龍市區心臟地帶的巴士服務。途經沙田第一城、沙角邨、新翠邨、顯徑邨、九龍塘、旺角、油麻地。

過海隧道巴士N680線

錦英苑 ↔ 中環(港澳碼頭) 1997年6月28日投入服務,由九巴及新巴營運,途經馬鞍山、沙田第一城、大老山隧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北角、銅鑼灣、灣仔、金鐘。

過海隧道巴士R680線

馬鞍山(錦英苑) → 銅鑼灣(維園正門)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新界區專線小巴805S線

錦英苑 ↔ 旺角

新界區專線小巴808線

錦英苑 ↔ 威爾斯親王醫院

過往總站路線

九龍巴士87X線 (已取消)

九龍巴士N85線

馬鞍山 (香港市鎮)

馬鞍山新市鎮英語:Ma On Shan New Town)是香港住宅為主的區域,地區行政上屬香港十八區沙田區,得名自區內同名山峰

馬鞍山新市鎮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1];不過馬鞍山新市鎮的發展比較晚,城市規劃大不相同,因此與同樣於1980年代開發的天水圍新市鎮將軍澳新市鎮同屬「第三代新市鎮」。

歷史

馬鞍山曾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三,四千年前)及南宋時期的文物。一九八零年代前,該地仍是一個小村落,村民從事農業漁業等傳統鄉村經濟活動。近代日本企業來到這裡開採磁鐵礦(Magnetite),使馬鞍山頓時成為礦業重鎮,鼎盛時期有幾千名工人在此居住。[2]但到了1970年代石油危機,開礦成本大增,加上香港政府決定開發馬鞍山為新市鎮,礦場也隨之於1976年關閉。

馬鞍山新市鎮發展始於1980年,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馬鞍山以成為屋邨、商場林立的新市鎮。

地理

馬鞍山位於沙田區東北部,與沙田本區以梅子林路為分界線。馬鞍山以東與西貢北(行政區劃上屬於大埔區)的十四鄉相鄰。另外在1866年的清朝地圖新安縣全圖》中,已出現「馬鞍山」及「沙田」兩個名字。

馬鞍山三寶

  1. 鐵礦:馬鞍山鐵礦(Iron Ore)藏量估計超過700萬噸,1950至70年代開採的鐵礦主要出口至日本
  2. 杜鵑花:香港杜鵑(Hongkong Azalea Rhododendron)於1851年在香港發現,但被誤認作另一品種,直到1930年才以香港為新種命名。花期在四月,花白至淡紅色。僅見於馬鞍山及其他幾處地點。馬鞍山其他品種的原生杜鵑還有毛葉杜鵑(Champion's Rhododendron)、華麗杜鵑(Mrs. Farrer's Rhododendron)、羊角杜鵑(Westland's Rhododendron)、南華杜鵑(South China Rhododendron)和紅杜鵑(Red Azalea)。在2006年開始由沙田東一分區委員會、沙田民政事務處、土木工程拓展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馬鞍山民康促進會、九廣鐵路公司、沙田區中學校長會及沙田區小學校長會聯合舉辦「馬鞍山杜鵑花節」,推展杜鵑花成為馬鞍山的地區象徵,活動包括在綠化帶及屋苑種植杜鵑花、攝影及繪畫比賽及展覽等。
  3. 黃麖:實為赤麖或赤麂(Muntiacus muntjak),台灣稱為山羌,小型偶蹄目鹿科麂亞科動物,生長於華南地區包括香港,西至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雄性有小角及獠牙,喜棲息於樹林內及高草叢中,以樹葉和地下根或莖作食物,間中會吃樹皮,獨居,當受驚時或繁殖季節都會發出一種奇怪的叫聲,俗稱鳴鹿(Barking Deer),生性膽小,香港曾有被困的赤麖於圍捕時活活嚇死的紀錄。[3]

參考文獻

  1. 歷史背景. www.pland.gov.hk. [20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0). 
  2. 馬鞍山開礦事業 - 鞍山歲月 - 馬鞍山民康促進會. mos.hk. [20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3. 鞍山歲月 第四部:鞍山三寶. [2013-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