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鐵拳三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鐵拳三型(德語:Panzerfaust 3,簡稱PzF 3)是一款由德國狄那米特—諾貝爾炸藥公司在1978年6月至1985年研製和生產[1]、1992年投入德國聯邦國防軍服役的現代化的一次性型無后座力火箭筒,發射110毫米火箭戰鬥部。

1973年,PzF獲第一次發出的招標,以向西德步兵發配一種有效對付當代蘇聯裝甲部隊的武器,從而取代當時已經開始過時的鐵拳44火箭筒

原理

Panzerfaust 3是由一把預先裝填一枚火箭彈的一次性發射管和一個可重複使用的瞄準/擊發組件所組成。火箭彈則是由裝填了阿馬托/士志弩(英語:Amatol/Syndril)炸藥的錐形裝藥戰鬥部和包括推進裝置的主軸所組成。發射管為內部的圓柱鋁合金管,並在外面以玻璃鋼強化塑料包覆所製成。火箭彈戰鬥部位於發射管前端的管外,從而可以獨立地選擇的發射管的口徑。

Panzerfaust 3平時狀態為就是把一枚火箭彈在一次性發射管上,在使用前才裝上一個可重複使用的瞄準/擊發組件。發射以後,發射管可以扔掉,而瞄準/擊發組件可以拆卸下來並且裝到其他未發射的發射管上。

Panzerfaust 3在密閉空間內仍然能夠安全操作、發射,這是因為發射時不會出現明顯的筒後噴火。Panzerfaust 3在發射管的後方填充了大量的塑料顆粒,並在發射時通過所謂的無后座力的平衡質量原理將塑料顆粒從武器後方噴出,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爆炸效果。從筒後噴出的塑料顆粒會分散起來,並且因為空氣阻力的關係而迅速放緩,因此Panzerfaust 3能夠較會產生筒後噴火的武器(火箭筒、無后座力炮或反坦克導彈)相對的安全地在一個狹小、封閉的空間(建築物、壕溝、碉堡或載具以內)發射武器內的火箭彈,以及減少發射以後因非常明亮的噴焰和/或揚起的塵土和煙霧而被敵方發現的機會。雖然其發射時的安全距離為10米(10.94碼,32.81英尺),但在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訓練之中仍然規定要更遠的距離。

火箭彈尾部的火箭發動機推進劑通過彈簧機構與槍機的連動在發射管內點燃起來。當火箭彈從發射管中射出去之後,火箭彈首先會飛到一段安全的距離,然後才讓其火箭發動機點火,開始進行火箭噴氣以提高到它的最大速度,以後它會持續飛行,直到撞擊物體或啟動自毀引信。

作為一個安全預防措施,火箭彈戰鬥部內部更裝上了引信,是一個特殊的保險機構。這件武器的戰鬥部在飛行後約5米距離才解除該引信。當火箭彈受到撞擊,以及作為保險,當火箭彈的推進劑耗盡的話就一定引爆。這是為實彈而設特殊保障措施,防止其滯留彈在未來造成任何危險。

Panzerfaust 3的名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被納粹德國武裝部隊所採用的,由一個小型、一次性預裝式發射管發射高爆反坦克戰鬥部所組成的單兵操作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榴彈發射器[2](德語:Panzerfaust、PzF,通稱:鐵拳)。

視頻

鐵拳三型 相關視頻

槍炮中的另類,無后座力炮真的沒有後坐力嗎?原理竟如此簡單

參考文獻

  1. 德軍鐵拳3演練中鐵拳3式60mm火箭筒,新浪微博 ,2020-8-18
  2. 筒子專欄:德國鐵拳3,嗶哩嗶哩,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