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銀杏樹梢的月亮--旅日紀行之二(楊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杏樹梢的月亮--旅日紀行之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銀杏樹梢的月亮--旅日紀行之二》中國當代作家楊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銀杏樹梢的月亮--旅日紀行之二

日暮時分,進入東京大學的正門。迎面而來,是兩排夾道的銀杏,高聳入雲,古老遒勁。尚未抽新芽的枝條,根根細瘦清矍。一輪圓月,掛在樹梢,灑下柔和的清暉,活脫脫一副,精美絕倫的工筆水墨畫。散發出鬱郁的書香墨香。

掩映在樹叢兩邊與道路深處的,是一幢幢特色的歐式建築。樓層不高,只及樹的半腰。以含蓄的褐灰為基調,骨子裡透出一種,時間的沉澱,與自然優雅。有着讓人沉靜的美麗。

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獨具的氣息。僅此一呼一吸,便喜歡上這樣一個,身處鬧市而不喧的處所。

天光將暗未暗,月亮漸明未明。領隊大川指着叢籬僻靜處一株需幾人合圍的大樹說,這是校園最老的銀杏,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在它的慈目注懷下,從這裡,走出9位諾貝爾獎得主,6名沃爾夫獎得主,1名菲爾茲獎得主和一位蓋爾德納國際獎得主,以及政界要人無數!

陡然間,感覺漫步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線。而現實,猶如這一排排穩篤的建築,深深根植於厚實的泥土,卻不忘昂首遠眺,墨色星空中,那一輪皎潔的月亮

嘖嘖驚嘆中,不由想起,學校大門暗含的玄機。

作為一所在全球享有極高聲譽的綜合性大學,這裡沒有想象中的高門闊檐,第一眼看到的大門,不過一扇尋常的鋼材門,淹沒於歲月如煙的斑駁中,很是不起眼。

聽大川對門的圖案一一進行講解後,方得知,看似簡潔的設計,有多獨具匠心的涵義。門冠頂部的菊花家徽,代表着旭日,象徵朝陽從祥雲中噴薄而出。門扇上的豎隔和寓意怒濤洶湧的大海波形圖,以及藤蔓式花紋,於精緻細膩處見東洋情趣。兩邊的門柱採用鋼鐵構架,並粘貼花崗岩,門扇也根據需求分別採用不同種類的鋼材,無不透出一種沉沉的厚重。如此融合新舊、和洋折中的設計,鏗鏘有力,剛柔並濟,處處彰顯出以「和魂洋才」為宗旨的明治時期的大學風格。

透過一扇門,豁然洞見,日本精神與西洋學問的攜手聯姻,所迸發出的巨大創新。難怪在此會產生如此多的,世界級大家!

適逢周末,這裡的學校不設宿舍,師生尚未返校。偌大的園區,只有我等寥寥遊人,自由地進出,隨性地溜達。朦朧的路燈,輕柔無聲。沒有便利店的熱鬧,沒有居酒屋的開張,四周一片寂靜。大川在激情而崇敬地講述這裡的來生過往,而我,在這群星閃耀的灼灼光華中,有些眩暈,不知不覺掉了隊。

路過銅製的康德爾塑像,踩着腳下明治時期的「卵石」,遙想一個世紀以前,這位英國的建築學教師,站在荒涼的原野上,以怎樣前瞻而睿智的目光,丈量大學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流向,勾勒出,對接過去與現在並預測未來的,超越時空邊界的開放空間,創意出,這所舉世聞名校園的格調布局。

望見樓上轉角處的窗戶,透出的暖黃燈光,我會揣度,窗前用功的,是化學家在不厭其煩地擺弄他的各種瓶瓶罐罐,試圖從中得出一個結論?或是物理學家在苦苦找尋,撬起地球的那個支點?亦或是政治家在冥思構建,世界有序運行的規則底線……躑躅於這樣的窗下,我一步三回頭。

終於走到銀杏行道樹的盡頭,與安田大講堂近距離凝望。這棟作為東大聖像的標誌性建築,在薄薄的夜幕下,是如此雄偉肅穆。講堂被暗紅色的牆磚包裹着身軀,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滄桑。聳立的鐘樓,直指蒼穹,猶如一位頂天立地的將軍,在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兩邊的八角形小塔,急速走低,似是衛兵層層護守。站在這迸發思想火花的聖堂前,我恍惚聽見,「教養養成」如雨後春筍般的拔節聲浪,「教授治校」攀援學科前沿的烈烈號角,「導師負責制」師父帶徒弟的諄諄教導,「信息學環」敢為人先的改革浪潮……此時此刻,我看見,月亮,在與講堂齊肩的地方。

像探寶一樣,在校園穿行。老遠,被一處溫馨的燈光,以及倒影在噴泉池的景致所吸引,來到跟前,得知是圖書館。其獨特的造型,很是新穎。整個外觀的正面,都採用凸窗的設計,形成一種有節奏的連續和向上運動的態勢。中間以凹陷的加以裝飾的柱型進行分割,牆面排布多條折線,展示出富有立體感的動態美。一面牆,整體看上去,宛若一本一本擺放的書籍。讓人,恨不能走進去,湮沒於這書山冊海間。

轉角處,從一座涼亭側面經過。沒有人,亦無聲,天已完全暗下來,不見同伴蹤影。分不清方位,不識路,我倉惶往前緊跑幾步,想儘快找到隊伍。邊跑邊回頭,我恍然看見,川端康成捧着他的《伊豆的舞女》,坐在涼亭讀書。來不及細想,我又掉頭往回跑,奔向涼亭。白色的羅馬柱上,落滿歲月的風霜。覆頂垂吊的藤蔓植物,像染霜的鬚髮,蕭瑟落寞。這一刻 我聽見川端康成的吟誦,「昔日虛空把人吞沒,作為其報應,人又把虛空吞沒,也是這個道理。人把這種虛空吞沒,又把虛空呼出,這被呼出來的虛空,又把人呼了出來,同樣的事反覆循環。現在這樣談論或觀察事物,不知什麼時候會進入虛空而消失,然後又從虛空中出來或觀看或聽聞。誰能知道哪個是真的呢。」

四周一片死寂,我被這空幻的聲音驚着。以為自己已陷入巨大的虛空之中,一絲森森的寒意,從後背升起。我拔腿狂奔,於路的拐彎處,老遠聽見娃的呼喚。終於從夢幻,回到了人間。融進團隊的溫暖

「好想在這裡讀書!」離開前,我聽見自己噴薄的聲音,在寂寥的夜空迴蕩,「讓我們紛批月華,相約於銀杏樹下!」

大川說,「這裡的確不錯。不過世界上還有太多的好學校好地方,多去走走、看看,就會有不一樣的眼界,此生方無憾!」半是安慰,半是啟慧。

滿懷不舍,從最具歷史感的赤門走出校園。悵惘的夜色中,驀然一回頭,看見,滿圓的銀盤,掛在歷史的上空,施施然於銀杏枝頭。[1]

作者簡介

楊華,四川成都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