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闞城地名又稱「緻密城」或「殷密城」,是中國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上古城池之一,約有五千年的歷史,北宋晚期毀陷於地震和黃濫。緻密城遺址位於今山東省汶上縣南旺湖區,經調查,這裡是上古蚩尤部落活動的中心地。[1]
歷史沿革
北宋時期,闞城因地震毀陷,又黃河泛濫,使之湮沒。明代擴修南旺湖,蚩尤冢成了南旺湖中的孤島。元代開挖 會通河和明代創修南旺分水樞紐,將 南旺湖一分為三,南旺湖之西遂稱「西湖」,闞城舊址則被稱為「西湖闞鄉澤」,闞址所在及魯公墓塋日漸模糊,宋元數百年間被人遺忘。明萬曆間發掘出土魯公墓道碑,時人方省九公墓位置所在,同時闞城蚩尤冢再度引起世人注意。1855年 黃河改道,運河廢棄, 南旺湖漸漸淤為陸地,闞城蚩尤冢繼續長眠地下,少為人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汶上縣文化部門曾在 南旺湖遺址進行調查,初步印證了《姬氏志》有關地理方位的記載。闞城遺址曾有過發掘計劃,十餘年來山東大學幾度來 南旺實地考察,終因資金問題,至今沒有進行科學發掘。大規模的現代化建設日漸改變着遺址面目。2010年9月「大運河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文物局立項名單,2011年6月11日中國文化遺產日正式啟動建設項目。可惜「闞城」、「蚩尤冢」以及「魯九公墓」等都沒有列入大遺址保護規劃。
其實,闞城真正的位置是山東省嘉祥縣北部的 大張樓鎮一代。該地至今有闞城遺址,基址尚存。旁有蚩尤墓。附近有魯九公墓。嘉祥縣 大張樓鎮50年代以前屬於汶上縣。參看線裝書局《麟鄉瓊林》(劉恆金著)。
簡介
據傳說,炎黃部落聯合打敗蚩尤部落後,葬蚩尤首級於緻密城,修蚩尤冢,「緻密」是為「闞」,闞城成為專祀蚩尤的「冢城」。一名 闞鄉城,闞城邑,為舊時 汶上縣境內古城之一,位於縣城西南15公里老運河岸西,開河鎮以南,橫堤頭以北。春秋時,闞城為魯國下邑( 小市鎮)。已為許多人遺忘的魯九公墓,就坐落在其西南方2.5公里的鳳凰嶺南面。古闞城原立於大野澤之中。 宋金以至明清,其附近曾有「西湖闞鄉澤」之稱《西湖,即汶上的南旺湖》;故濟水支流北經城西,風景秀麗,氣勢磅礴,且「晨起者常於煙霧交加之會,見 城堞宮室之狀」(此即海市蜃樓景象。)
史書記載
緻密城,中都邑治,「孔子宰中都」治在緻密城。《水經注》卷二四《汶水》引《郡國志》語:「 須昌縣有緻密城,古中都也。中都本治緻密城,在今縣西三十九里。」這裡明確說明了春秋或更早時期,作為行政區劃的「中都邑」,其中心地在「緻密城」。緻密城是 上古部落及其後的諸侯國「下邑」的政治中心——是「城池」,而非指「國(邑、縣)」。引見〈姬氏志o闞城志〉)。桓公十年(前702),魯桓公曾游於此地,觀其所象,占卜吉凶,大為感嘆,告訴左右,他想死後就葬在這裡。次年冬十二月,他又約宋國國君馬馮在闞城舉行了會談。 魯桓公之前的魏、厲、獻、真、懿、孝、惠、隱八位國君,葬於 曲阜城東的 防山之麓。 魯武公葬於嘉祥縣魯寨山,清代墓被發掘,出土周王冊封武公的銅冊,上有銀絲,銘文。 嘉祥縣誌有記載。桓公死後, 魯國大夫(輔臣)們便遵照他的遺願,將他埋葬於闞城西南的鳳凰嶺南坡。其後, 魯國的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八公也多依照周代埋葬天子的禮儀埋葬於桓公墓以南。又因此陵墓此桓莊二公居上,所以也叫「桓莊陵」。鳳凰嶺東北側原建有更衣樓(一名更新樓),為 魯國國君、大夫們前往祭祀時的更衣憩息之所。 魯昭公死在被逼逃亡之地——晉國 邊邑 乾侯。之後,被擅權的季氏大夫埋在了魯諸公墓道之南(外),以示死後不得意進祖塋之意。據載,對這種違反禮儀法規的葬法,當時魯大夫駕鵝曾苦苦加以諫止。後孔子就任魯大司寇(相當最高法院院長),主持在昭公墓南面及墓地東西兩側開掘了一條「┕┛」形溝塹,意在聚合昭公遺散在外的魂靈,使與以上諸公墓神靈相溝通。這條溝,後人命名為「孔子溝」,又名「講溝」(寓孔子曾於此地講學之意)。
明代《汶上縣誌》和明清時代的「河湖圖」均標識出蚩尤冢位於「闞城」中。 蚩尤死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服」。筆者認為,黃帝借 蚩尤餘威震攝天下,瘞埋蚩尤於「闞冢」,改「緻密」而名「闞」,闞遂成上古之「冢城」。名曰「闞」者,相當後世褒貶之贈「諡」,故有「闞 蚩尤城」之說。《詩·大雅》有「闞如 虓虎」,《集韻》釋為「 獸怒聲」。參考周世的「 諡法」作詞性判斷:「闞」似虎之凶暴、如虎之吼怒,喻蚩尤 雄風猶在,儼然「 戰神」形象。考察文獻,闞城和緻密城的位置是重合的,有在不同時期稱謂不同者,也有同一時期兩名混用者。筆者認為:闞城沿用了緻密城,以致後世知有「闞城」者多,「緻密」反而鮮為人知了。闞城是緻密城的傳承, 蚩尤身死即葬於闞城,是為專祀蚩尤的「冢城」。
按《闞氏族譜》:上古周朝有闞國,相傳是黃帝姞姓子孫的封國,其後代以國名為姓,稱為闞氏;又,春秋時,齊國有大夫止被封到闞,其後人以此封地為姓,稱為闞氏。《續夷堅志·蚩尤城》:「蚩尤 闞姓,故又謂之『闞蚩尤城』,城旁闞氏尚多。」《皇覽·冢墓記》也說蚩尤冢在闞鄉城中,「而蚩尤姓闞,故其後代亦姓闞。」大概時人知道「闞亭」、「闞冢」等遺蹟地名因蚩尤冢而得,是以推測「 闞姓」與蚩尤有某種聯帶關係。但這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元好問感嘆道:「年代荒遠,欲究其確,難矣。」闞城的記載還有很多,這裡祭祀蚩尤的活動史載不絕。《郡國志》載東平陸有闞亭」;《水經注》記「闞亭在縣西南南旺湖中,有高阜六七」;《史記·封禪書》記始皇封禪 泰山祭祀蚩尤:「齊八祀,三曰兵主,祠蚩尤在東平陸 監鄉, 齊之 西境也」,《正義》:「蚩尤冢在東平陸監鄉,監即闞雲」;《漢地理志》:蚩尤墓在東平陸壽張縣闞城。《東國歲時記》還記載了端午節(天中節)祭蚩尤除疫的情況:以硃砂在黃紙上書寫「 赤符」(端午的符咒):「五月五日,天中之節,上得天祿, 下得地福。蚩尤之神, 銅頭鐵額、赤口赤舌, 四百四病,一時消滅。 急急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