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科學院柞水科技食用菌技術研究示範基地
![]() |
陝西省科學院柞水科技食用菌技術研究示範基地陝西省科學院·柞水科技 食用菌技術研究示範基地(柞水木耳技術研發中心)始建於2017年8月,適逢陝西省科學院「一所一品」專項伊始和柞水木耳小鎮建成開園,也是秦巴山區脫貧攻堅戰役的決勝階段。基地是在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的指導下,由陝西省科學院和柞水縣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決策部署,由陝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和柞水縣科技局共同實施建設的。一期基地建成4年來,基地承載了商洛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柞水木耳產業技術策源地等多重功能,輻射建設了多個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帶動基地,通過木耳[1]及多種珍稀食用菌產業幫扶直接帶動303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為柞水「小木耳、大產業」的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基地獲批為「陝西省縣域科技創新試驗示範站」。
目錄
簡介
基地地處柞水縣下樑鎮西川現代農業示範園,位於柞水木耳小鎮核心區,規劃面積約36畝,定位為秦巴山區食藥用菌良種資源研究、儲備、繁育,以及標準化栽培技術、原材料資源及菌渣副產物資源的科學利用、食用菌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示範推廣。基地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目前已完成實際投資1500餘萬元,已完成一期基地建設,占地12畝,建設內容包括木耳研發中心、智能化栽培試驗大棚、光伏食用菌示範大棚以及產業展示長廊等。
基地二期
基地二期占地約24畝,建設內容包括西北食用菌良種資源中心(籌備)、食用菌良種及創新技術示範區(已建成)、菌渣資源化利用研究示範平台(已建成)、工廠化食用菌良種繁育平台(即將開建)、柞水科技創新數字化綜合服務平台(即將開建)、微生物活性物質產業化開發及食用菌精深加工示範平台(籌備)等。基地建成後,將成為我省集菌種研發和繁育、新品種和新技術集中展示、產品深加工以及電子營銷等功能為一體的菌業科技示範區,將持續為陝西乃至西北地區提供食用菌[2]優良菌種及標準化技術輸出,為地方產業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科研成果
基地建設的同時,通過引進、分離、純化共收集了珍稀食用菌類良種1711株;選育、引進了羊肚菌、蜜環菌、香菇、靈芝等當地適生珍稀菌類良種11株;編制珍稀食用菌菌種質量標準4個,珍稀食用菌標準化操作技術規程6項;建設研究示範、推廣及扶貧基地6座;示範栽培羊肚菌、竹蓀、天麻、靈芝、富硒黑木耳36977㎡,61400袋;推廣栽培羊肚菌、竹蓀、天麻、靈芝、富硒黑木耳58340㎡,565000袋;累計進行技術培訓24次,累計培訓扶貧幹部、貧困人口、職業農民3486人次;自主、合作帶動貧困人口共2874人實現增收,總增收額為6590810元,其中303個貧困人口實現年收入提高0.5萬元以上。
基地建設及運行過程中,凝聚了眾多省科技特派員、省三區人才入園工作,密切合作並服務了柞水野森林、秦峰農業、三八婦樂特醫公司、盤龍藥業等地方龍頭企業,也擔負着微生物所「秦巴山區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陝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的功能與使命。自2017年以來,得到了胡春華副總理、科技部王志剛部長、徐南平副部長等領導的視察與指導。目前,基地在積累了豐富脫貧攻堅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正積極規劃,力爭在鄉村振興的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 ↑ 木耳怎麼做才好吃?教你5種木耳做法,味道鮮美超好吃!,搜狐,2023-02-25
- ↑ 什麼是食用菌?,搜狐,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