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韋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韦叡)
前往: 導覽搜尋

韋睿 (442年-520年9月20日[1]),字懷文。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 [2]。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將,西漢丞相韋賢之後。

韋睿出身三輔大姓,早年任上庸太守。南齊末年,韋睿隨蕭衍起兵,「多建策,皆見用」。南梁建立後,拜廷尉,封都梁子。天監四年(505年),督軍北伐,攻小峴城。繼而進軍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軍。

天監五年(506年),與曹景宗率軍於鍾離之戰中大破北魏,取得「南北交戰以來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3] 。因功進爵永昌侯。官至侍中、車騎將軍。

普通元年(520年),韋睿去世,年七十九。獲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韋睿                 別稱         韋懷文、韋虎、

⟨⟨韋叡、永昌嚴侯

                出生時間         442年                 去世時間         520年9月20日
                字 號         字懷文                 出生地         京兆郡杜陵縣
                所處時代         南北朝                 官 職         侍中、車騎將軍
                爵 位         永昌侯,諡號:嚴                 追 贈         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望族出身

韋睿的家族自西漢丞相韋賢之後,世代都是三輔地區(又稱三秦)的著名族姓。韋睿的祖父韋玄,為躲避作官隱居長安的南山(即終南山),拒絕太尉劉裕的徵召;伯父韋祖征,在南朝劉宋末年曾任光祿勛;父親韋祖歸,官至寧遠將軍長史。

韋睿自少侍奉繼母,以孝順而聞名。他的伯父韋祖征屢次外任郡太守,每次出行時,韋祖征總是攜韋睿赴任,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韋睿的妻兄王憕、姨弟杜惲在家鄉都很有名望,韋祖征曾就此問韋睿說:「你自己認為比王憕、杜惲二人如何?」韋睿謙遜不敢回答。韋祖征說:「你的文章或許稍差點兒,學識應該說超過他們。然而要說為國效力,成就功業,那誰也比不上你。」韋睿的表兄杜幼文任梁州刺史,邀請他一同前往。梁州地方富饒,去那裡作官的大多因為受賄栽跟頭,韋睿雖然年輕,卻以廉潔聞名。 [4]

輔佐蕭衍

永光元年(465年),袁抃擔任雍州刺史。袁抃在見到韋睿後,認為他不尋常,召他任州主簿一職。袁抃到州任後,與鄧琬起兵反對宋明帝,韋睿請求外出到義成郡任職,因此免於遭禍。後經屢次升遷,他歷任齊興郡太守、雍州別駕、長水校尉、右軍將軍。南齊末年,朝廷多生變亂,想回故鄉,就請求外出補任上庸郡太守。

永元元年(499年)至永元二年(500年)間,太尉陳顯達、護軍將軍崔慧景相繼起兵反對東昏侯蕭寶卷的統治,屢屢以重兵逼近建康(今江蘇南京),建康城中人心惶恐,未有背向。雍州人士和韋睿商討前途,韋睿說:「陳顯達雖然是舊將,卻不是成氣候的人物;崔慧景很有經驗,但懦弱不能作戰。天下能成就大業的人,怕是出現在我們州里了。」於是派遣自己兩個兒子與時任雍州刺史的蕭衍(即後來的梁武帝)聯絡。等蕭衍起兵,文告傳到,韋睿率領本郡人伐竹造筏,兼程趕來會合,共有兩千人、二百匹馬。蕭衍見到韋睿很高興,撫着几案說:「前日見君之面,今日見君之心,我的大事可成了。」西台軍(指南康王蕭寶融麾下的蕭衍等西軍)攻克郢、魯等地,平定加湖,韋睿於其中出過很多計策,都被蕭衍採納。

天監二年(503年),改封永昌縣子,再改授豫州刺史,兼歷陽郡太守。[5]

攻克合肥

天監四年(505年),蕭衍下詔北伐,派韋睿都督眾軍。韋睿派遣長史王超宗、梁郡太守馮道根攻北魏小峴城,但初戰失利,未能告捷。一次,韋睿領軍在魏軍城防柵欄外巡視,城中忽然出來數百人在門外布陣,韋睿要攻擊他們,諸將都說:「我們都是輕裝前來,請回去穿上盔甲再戰。」韋睿說:「魏軍城中有兩千多人,只要閉門堅守,就足以保住城池。現在無緣無故把人開出來,這一定是一些勇悍的人,如果能擊敗他們,這城就不攻自破了。」大家還是猶豫不定,韋睿指着他的節杖說:「朝廷授給我這個東西,不是拿來作裝飾的,韋睿的法令,不可違犯。」於是揮兵出擊,魏軍戰敗,韋睿趁勢加緊攻城,第二天夜裡,小峴城就被攻克。他馬上向合肥進軍。在此以前,右軍司馬胡景略進軍合肥,但久攻不下。韋睿到後,考察四周山川地勢,說:「我聽說『汾水可以灌平陽』,就和這裡一樣。」他於是就在肥水上築堰。很快堰成水通,戰船相繼開到。魏軍開初分築東西兩個小城,夾合肥而立,韋睿先攻這二城。不久,北魏援軍楊靈胤率兵五萬殺到,眾人害怕抵擋不住,請韋睿奏請增兵。韋睿說:「賊兵已到城下,才又去求救兵,怎麼來得及,何況我們求救,他們也會增兵,『軍隊致勝在於齊心協力』,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於是迎擊楊靈胤所部,將其擊敗,軍心因此稍加安定。

韋睿每天白天接應賓客和軍務,夜裡處理軍事文書,三更就起身點燈直到天亮,盡心安撫他的部眾,常常表現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夠,因此投軍的人爭相到他這兒來。他所到之處,營房都井井有條,館舍和防務工事也都標準規範。

合肥攻克後,蕭衍命眾軍進駐東陵。東陵離北魏的甓城僅有二十里之距。將要會戰之際,蕭衍下詔讓眾軍班師。韋睿考慮到南梁軍離魏軍太近,擔心被尾隨襲擊,於是令輜重都作前隊,自己坐小車殿後,魏人懾於他的威名,只是遠望着不敢逼近,軍隊得以完整無損地退回。從此就把豫州州治遷到合肥。[6]

鍾離顯才

韋睿自合肥直接過陰陵大澤,碰上山澗峽谷,一概馬上架橋渡過。眾人都怕魏軍勢盛,多勸韋睿慢點兒前進,韋睿說:「鍾離現在已經危急得挖洞居住,背着門板去打水了。駕着車急忙趕去,還怕來不及,何況緩進呢!」十天內就趕到前線,與曹景宗合軍進屯邵陽洲(位於道人洲西)。當初,蕭衍告誡景宗說:「韋睿是你家鄉中的人望,你要好好尊重他。」曹景宗見到韋睿很恭敬。蕭衍聽到後說:「二將和睦,軍隊一定打勝仗。」

韋睿在景宗營前二十里處,連夜挖掘長壕,紮上鹿角,把河洲截斷形成城防,快天亮時營寨就築起了。元英大驚,用棍子敲着地說:「怎麼能夠如此神速!」曹景宗怕鍾離城中因危急而恐懼,便招募軍士帶敕令入城,讓他們固守城防。軍士們從河底潛水,才到達東城。城裡守衛一天比一天艱苦,這時才知道有了援兵,於是人人勇氣百倍。魏將楊大眼率萬餘騎兵來戰,所向披靡。韋睿把車輛串起來連結成陣,楊大眼會合騎兵將之包圍。韋睿指揮強弩二千一齊發射,洞穿魏軍鎧甲,殺傷很多,並一箭貫穿楊大眼右臂,迫使其撤離。次日清晨,元英親自率兵來戰,韋睿坐白木小車,手執白角如意指揮軍隊,一日接戰幾次,元英頗為畏懼其頑強。魏軍夜裡又來攻城,箭如雨下。韋睿的兒子韋黯請他下城去避箭,他不答應。軍中驚亂,韋睿在城上厲聲呵斥才安定下來。

魏人先前在邵陽洲兩岸造了兩座橋,樹立圍柵數百步,截斷淮河通道。韋睿打造大艦,命梁郡太守馮道根、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等為水軍。碰上淮水暴漲,韋睿立刻派他們出戰,一時戰艦齊發,全都逼近魏軍營壘。梁軍又用小船載草,灌上火油,放船來燒魏軍橋樑。風急火猛,敢死之士拔除木柵,砍斷橋樑,水流又急,轉眼之間,橋柵全被破壞。馮道根等人都親身搏鬥廝殺,軍士們奮勇作戰,喊聲震天動地,無人不是以一當百。魏軍大敗,元英脫身逃走。據稱,魏軍投水溺死及被斬殺者各有十餘萬,被俘請降的也有五萬人(《南史·韋睿傳》作數十萬)。韋睿派人通知昌義之,昌義之悲喜交加,顧不上回答,只是一個勁兒地喊:「又活了!又活了!」蕭衍派中書郎周舍到淮河邊勞軍。韋睿把繳獲的物資堆積在軍門,周舍觀看後,對韋睿說:「將軍繳獲的真和熊耳山一樣高了啊!」韋睿因功晉爵為侯。[7]

隱若敵國

  • 天監七年(508年),韋睿改任左衛將軍,不久任安西將軍長史、南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太守之秩本為二千石,加中二千石是尊寵)。這時趕上司州刺史馬仙琕從北邊回師,被魏人追擊,三關人心惶恐。朝廷下詔命韋睿率領眾軍增援。韋睿到安陸,把城牆增高到兩丈多,又開掘大溝,建起高高的敵樓。眾人都笑他膽小,韋睿說:「不對,作將軍應該有膽小的時候。」此時,元英又追擊馬仙琕,企圖一雪鍾離之戰大敗的恥辱,聽說韋睿到了才退兵,蕭衍也下詔罷兵。
  • 天監八年(509年),韋睿被改授為遷信武將軍、江州刺史。次年,韋睿被徵召入朝,任員外散騎常侍、右衛將軍。累官左衛將軍、太子詹事,不久後又加通直散騎常侍。[8]

名將暮年

  • 天監十三年(514年),韋睿出任丹陽尹,其後因公事被免職。次年,改任雍州刺史。起初,韋睿在家鄉起兵,有個叫陰雙光的客人哭着勸阻他。等到韋睿衣錦還鄉作雍州刺史時,陰雙光在路邊迎接。韋睿笑着對他說:「要是聽了你的話,我恐怕要在路上要飯了。」仍賞給他十頭耕牛。韋睿對舊友從不吝惜,士大夫七十歲以上的,多授予假板縣令之職,家鄉人對他十分感懷。
  • 天監十五年(516年),韋睿上表請求辭官,朝廷下詔不准以示優待。又徵召他入京封為護軍。賜給鼓吹一部,在殿省值班。韋睿在朝中待人恭謹,從未和別人怒目對視過,蕭衍也很尊敬他。
  • 蕭衍醉心於佛教,天下人也都感染上這種風習。韋睿自以為信守恬淡寡慾,又位居大臣,不願與世人隨波逐流,行事全與平時相同。
  • 普通元年(520年),韋睿被改授為侍中、車騎將軍。還未正式拜官,他便於八月二十三日(9月20日[1] )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九歲。遺言薄葬,以時服裝殮。蕭衍當天親臨弔唁,哭得很悲痛,追贈他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嚴」。 [9]

人物成就

  • 韋睿於南齊末年隨雍州刺史蕭衍起兵,反對東昏侯蕭寶卷的統治,「多建策,皆見用」,又奉命守衛郢城,保障西台軍後方安定 。
  • 南梁天監四年(505年),督軍北伐,攻陷小峴城 。
  • 繼而進軍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軍,斬俘一萬餘人 。
  • 次年,與征北將軍曹景宗率軍於鍾離之戰中大破北魏,魏軍被淹死和被斬殺的各有十餘萬,取得「南北交戰以來南朝所未有之一的大捷」[3] 。

個人軼事

  • 韋睿知進退、明事理,不喜爭強好勝,時人特別因此而稱讚他。鍾離之戰結束後,昌義之很感激韋睿,請曹景宗一起和韋睿聚會,並出錢二十萬讓大家賭着玩。曹景宗擲子得「雉」贏采,韋睿慢擲也得一個「盧」的贏采,可他立即取一子翻過來,這叫違反規則,於是變成了「塞」這個輸采。這次打勝仗以後,曹景宗與各將帥爭先入朝報捷,只有韋睿跟在後面。 [10]
  • 韋睿生性慈愛,撫養兄長的遺孤比自己的兒子還盡心,歷次做官所得的賞賜,都分送給親朋故友,家無餘財。後來作護軍,在家閒居無事,仰慕漢代石建陸賈的為人,於是把他們的像畫在牆上供自己觀賞。當時雖已年老,有空閒了還教兒孫們讀書。他的第三子韋棱尤其通曉經史,當世人都稱讚其博聞。韋睿經常坐着讓韋棱講說書中內容,韋睿有時對書中的發現與解說,韋棱也趕不上。[11] 


人物評價

  • 韋睿「雅有曠世之度」,待人以仁愛恩惠為本,不論在何處任職,必定有良好的政績。統軍以仁愛為先,士兵的營帳沒搭好,他便不肯歇息;井灶沒有挖成,他也不肯先用餐。平素穿戴如同儒生,即使是臨陣交鋒,也經常穿寬鬆的官服乘車而行,手執竹如意來指揮進退。《南史》稱其「與裴邃俱為梁世名將,餘人莫及」,北魏人對其頗為畏懼,稱他為「韋虎」。元人胡三省稱:「梁之將帥,韋睿一人而已。」明人楊慎亦稱其為「六朝人才」之冠。

史料記載

  • 《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 [12]
  • 《南史·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八》[13]
  • 《史傳三編·卷四十六·名臣續傳三》[14]

參考資料

  1. 1.0 1.1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九·梁紀五》:(普通元年八月)甲子,侍中、車騎將軍永昌嚴侯韋睿卒。
  2. 《梁書·卷第十二·列傳第六》:韋睿,字懷文,京兆杜陵人也
  3. 3.0 3.1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01
  4. 《梁書》:睿事繼母以孝聞。睿兄纂、闡,並早知名。纂、睿皆好學,闡有清操。祖征累為郡守,每攜睿之職,視之如子。時睿內兄王憕、姨弟杜惲,並有鄉里盛名。祖征謂睿曰:「汝自謂何如憕、惲?」睿謙不敢對。祖征曰:「汝文章或小減,學識當過之;然而干國家,成功業,皆莫汝逮也。」外兄杜幼文為梁州刺史,要睿俱行。梁土富饒,往者多以賄敗;睿時雖幼,獨用廉聞。
  5. 《梁書》:天監二年,改封永昌,戶邑如先。東宮建,遷太子右衛率,出為輔國將軍、豫州刺史、領歷陽太守。
  6. 《梁書》:合肥既平,高祖詔眾軍進次東陵。東陵去魏甓城二十里,將會戰,有詔班師。去賊既近,懼為所躡,睿悉遣輜重居前,身乘小輿殿後,魏人服睿威名,望之不敢逼,全軍而還。至是遷豫州於合肥。
  7. 《南史》:魏人先於邵陽洲兩岸為兩橋,樹柵數百步,跨淮通道。睿裝大艦,使梁郡太守馮道根、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等為水軍。會淮水暴長,睿即遣之,鬥艦競發,皆臨賊壘。以小船載草,灌之以膏,從而焚其橋。風怒火盛,敢死之士拔柵斫橋,水又漂疾,倏忽之間,橋柵盡壞。道根等皆身自搏戰,軍人奮勇,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魏人大潰,元英脫身遁走。魏軍趨水死者十餘萬,斬首亦如之,其餘釋甲稽顙乞為囚奴猶數十萬。睿遣報昌義之,義之且悲且喜,不暇答,但叫曰:「更生!更生!」帝遣中書郎周舍勞軍於淮上。睿積所獲於軍門,舍觀之,謂睿曰:「君此獲復與熊耳山等矣。」以功進爵為侯。
  8. 《梁書》:九年,征員外散騎常侍、右衛將軍,累遷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尋加通直散騎常侍。
  9. 《南史》:普通元年,遷侍中、車騎將軍,未拜,卒於家,年七十九。遺令薄葬,斂以時服。武帝即日臨哭甚慟,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嚴。
  10. 《南史》:初,邵陽之役,昌義之甚德睿,請曹景宗與睿會,因設錢二十萬官賭之。景宗擲得雉,睿徐擲得盧,遽取一子反之,曰:「異事」,遂作塞。景宗時與群帥爭先啟之捷,睿獨居後,其不尚勝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賢之。
  11. 《南史》:性慈愛,撫孤兄子過於己子,歷官所得祿賜,皆散之親故,家無餘財。後為護軍,居家無事,慕萬石、陸賈之為人,因畫之於壁以自玩。時雖老,暇日猶課諸兒以學。第三子棱,尤明經史,世稱其洽聞。睿每坐使棱說書,其所發擿,棱猶弗之逮。
  12. 《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國學導航.2014-04-22
  13. 《南史·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八》.國學導航.2014-04-22
  14. 《史傳三編》.國學大師.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