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潁州櫻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潁州櫻桃品種繁多,其中優良品種有玫瑰紅,胭脂紅、迷爾紅、金紅、紫紅、果紅,還有大白桃,大鷹嘴等,質量好,個大皮薄,汁多肉厚、甘甜味美。據《潁州志》記載:櫻桃以「沿沙河兩岸二里許最佳,往時有桃脯貢,阜陽、太和六年輪貢一次,稱上品。」

由來

阜陽沙河兩岸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盛產櫻桃,由此被稱為「櫻桃之鄉」。封建時期的統治者都視阜陽櫻桃為珍品,《唐摭言》新進士尤重櫻桃宴,乾符四年,劉郡第二子覃及第,獨設其宴,大會公卿。古人曾有詩曰:「著詞但見櫻桃破,飛盞遙聞豆蔻香。」北宋文豪歐陽修在《再至汝陰》一詩中寫道:「黃粟留鳴桑椹美,紫櫻桃熟麥飛涼,」可見當時阜陽櫻桃的地位。明清時期,潁州櫻桃馳名國內。

特點

潁州櫻桃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肉不沾核,蜜餞時剔核不帶肉,極易進行加工。每年春夏之交,櫻花盛開,溢香遍野,人們爭先恐後踏春尋芳,觀景嘗鮮,文人騷客,吟詩作畫,流連忘返。潁州櫻桃不僅為當地群眾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也為阜陽旅遊事業提供了一個新天地。

潁州櫻桃和蘇東坡

古代潁州櫻桃久富盛名,歷史上的潁州東郊潁河岸邊,及太和縣的沙潁河兩岸,均為馳名遐邇的櫻桃產區。

潁州的櫻桃脯從唐代起即列為貢品清代植物學家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卷三十二)記載:「櫻桃,《別錄》上品,《樂雅》謂之楔,即含桃也。有紅白數種,潁州以為脯」。清光緒年間安徽巡撫馮煦纂修《皖政輯要》(禮科·卷四十一·呈進方物)記載:櫻桃產潁州府,「櫻桃脯二桶,阜陽縣承辦」,每年逢端陽節、年節,均差遣武弁(武官)護送進京。民國十四年《太和縣誌》(卷四·食貨志)記載:「沿沙河兩岸二里許最佳。以餳(即糖稀)漬之,製成名桃脯,往時有桃脯貢,與阜陽六年輪貢一次。」《安徽省阜陽地區農業名特優資源錦集》也記載:阜陽櫻桃上市時,阜陽城內的慶昌果店、德昌隆果店門前懸掛三角黃綾旗,上書「奉旨承辦」四字,優先收購優質櫻桃果。用傳統方法加工成櫻桃脯貢品,然後封裝在特製的瓷瓮內並用黃綾束扎,由專人護送。

蘇東坡的「芍藥櫻花兩斗新,名園高會送芳辰。洛陽初夏廣陵春」之句,意即在花開時節,揚州芍藥與潁州的櫻桃爭新斗奇,就像揚州的芍藥與洛陽牡丹一樣,都是可以相互媲美的。東坡用「紅玉半開菩薩面」,來比說揚州芍藥初開時的豐滿秀美及端莊矜持的神態,用「丹砂濃點柳枝唇」,寫櫻桃而雙關美人,化用了白居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詩句。東坡的詞作真的是美輪美奐,洋溢着盎然的詩情畫意。

東坡詠櫻桃的詩詞作品主要有詩《櫻桃》、詞《蝶戀花·一顆櫻桃樊素口》《浣溪沙·揚州賞芍藥櫻桃》。而《浣溪沙·揚州賞芍藥櫻桃》,或是蘇軾惜別潁州後所作與潁州相關聯的最後一首詩詞,也是唯一一首讚美潁州櫻桃的精品之作,頗顯彌足珍貴。[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