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題玉泉溪 湘驛女子

題玉泉溪
圖片來自大眾網

題玉泉溪是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景,首句用重彩描繪出一幅楓葉爛漫的秋景圖,次句渲染出一種寧靜幽邃的氛圍;後兩句抒情,表現詩人對曾經有過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的遺憾,寫盡了她未來日子的苦難

目錄

原文

湘驛女子〔唐代〕

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樹 一作:葉)

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譯文

紅葉片片沉醉於動人的秋色,碧溪在夜裡潺潺流動,宛然在彈奏一支樂曲。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來,陪伴自己的只有那漫長的淒風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

創作背景

  這首詩最早錄載於《樹萱錄》。書中說:「番禺鄭僕射嘗游湘中,宿於驛樓,夜遇女子誦詩……頃刻不見。」所誦即上詩。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魏慶之《詩人玉屑》都轉錄了《樹萱錄》的記載。前者把此詩列入「鬼詩」類,後者則列為「靈異」類。《全唐詩》的編者在收錄此詩時,刪去了《樹萱錄》關於其事的記載,題其作者為「湘驛女子」。

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景,首句用重彩描繪出一幅楓葉爛漫的秋景圖,次句渲染了一種寧靜幽邃的氛圍;後兩句抒情,表現女主人公對曾經有過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的遺憾,寫盡了她未來日子的苦難。

  首句「紅葉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繪出一幅楓葉爛漫、秋色正濃的畫面。那優美的景色,宜人的氣候,令人心醉神馳。「霜葉紅於二月花」是描寫秋色的名句,然「紅葉醉秋色」的境界,卻也別具韻味。詩人用一「醉」字,把「紅葉」與「秋色」聯繫起來,使抽象的秋色具體可感,描繪了一幅美麗絢爛的秋景圖。用字精煉,以少總多。

  「碧溪彈夜弦」,也寫得情韻縈繞,優美動人。白晝消逝,夜幕降臨,楓林隱去,碧藍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動,宛然在彈奏一支樂曲,如泣如訴,打破了這也的寂靜。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動人情思。這裡,「碧」是個訴諸視覺的顏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無法分辨水色的。只有憑藉天空的明月,身臨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見得真實,辨得清楚。「彈」字下得也很妙。它不僅寫出溪流富有音樂般的詩韻,而且以動襯靜,把一個萬籟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詩雖未寫月,卻自有一輪明月朗照;未寫人,卻有一個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寫情,卻有一縷悲哀寂寞的情絲,從「夜弦」的曲調中輕輕流出,如泣如訴,縈迴耳際。這種虛中見實、實中見虛的寫法,筆墨精當,含蘊豐富,營造了一種寧靜、幽邃的氛圍。

  最後兩句抒情。主人公終於吐出了自己的心聲:「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那曾經有過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心愛的人兒再也不會和自己共度美好快樂的時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長的淒風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這兩句直言不諱地把這位徘徊於月下溪畔的女子內心的秘密,和盤托出。原來她是位失戀的女子,曾有過幸福的愛情,而此時,「佳期」卻一去不復返了。可是這位多情女子還像過去一樣熱戀着愛人。在楓葉如醉、碧溪夜月的環境中,她徘徊着,回憶着,祈望着,等待着,從原野來到溪邊,從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這位滿懷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絕望的深淵。她想:「今後的生活又將如何呢?」回答是:「風雨杳如年。」風雨如晦,度日如年,未來的日子是渺茫、悲涼、淒迷的。如果把這裡的「風雨」理解為社會「風雨」的話,那麼這詩所寫的愛情悲劇,就具有更廣泛深刻的社會意義了。

  這首詩語短情深,措辭委婉而造語清麗。詩人善於選擇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種迷離愁苦的詩境。詩中以景襯情,情與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簡析

  《題玉泉溪》是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景,首句用重彩描繪出一幅楓葉爛漫的秋景圖,次句渲染出一種寧靜幽邃的氛圍;後兩句抒情,表現詩人對曾經有過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的遺憾,寫盡了她未來日子的苦難。全詩措詞委婉,造語清麗;內容豐富,感情強烈;模聲繪色,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湘驛女子

湘驛女子:生平不詳。唐代詩人,著有一詩甚為有名。諸多文學作品中均有記錄《全唐詩》作者亦將此詩選編於內。[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