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蘭 - 一種草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蘭 - 一種草本植物

馬蘭(拉丁學名:Kalimeris indica (Linn.) Sch.)別名魚鰍串、泥鰍串等,為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植株矮小,叢生。分布於亞洲東部及南部。具有極高的藥用和膳食價值。

馬蘭品種很多,常見的有3個品種和3個變種。並對土壤適應性很強,但以水利設施好、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為好。馬蘭一般在9月份移栽,11月上旬用塑料大棚覆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馬蘭

學名; Kalimeris indica

別稱; 路邊菊、田邊菊、泥鰍菜、泥鰍串、魚鰍串、蓑衣蓮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菊亞綱

目; 菊目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屬; 馬蘭屬 Kalimeris

種; 馬蘭

分布區域; 亞洲東部及南部

本草綱目-馬蘭更多>>

「釋名」紫菊

時珍曰∶其葉似蘭而大,其花似菊而紫,故名。俗稱物之大者,為馬也。

「集解」藏器曰∶馬蘭生澤旁,如澤蘭而氣臭,《楚詞》以惡草喻惡人,北人見其花呼 為紫菊,以其似單瓣菊花而紫也。又有山蘭,生山側,似劉寄奴,葉無椏,不對生,花心微 黃赤。亦大破血,皆可用。

時珍曰∶馬蘭,湖澤卑濕處甚多。二月生苗,赤莖白根,長葉有刻齒,狀似澤蘭,但不 香爾。南人多采 曬乾,為蔬及饅餡。入夏高二三尺,開紫花,花罷有細子。《楚辭》無馬 蘭之名,陳氏指為惡草,何據?

根、葉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破宿血,養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瘡,斷血痢,解酒疸及諸菌毒、蠱毒。生 搗,塗蛇咬(大明)。主諸瘧及腹中急痛,痔瘡

「發明」時珍曰∶馬蘭辛平,能入陽明血分,故治血與澤蘭同功。近人用治痔漏雲有效, 春夏取生,秋冬取干者,不用鹽醋,白水煮食,並飲其汁。或以酒煮焙研,糊丸,米飲日日 服之。仍用煎水入鹽少許,日日熏洗之。《醫學集成》雲∶治痔用馬蘭根,搗敷片時,看肉 平即去之。稍遲,恐肉反出也。

「附方」新六。

諸瘧寒熱∶赤腳馬蘭搗汁,入水少許,發日早服,或入少糖亦可。(《聖濟總錄》)絞腸 沙痛∶馬蘭根葉,細嚼咽汁,立安。(《壽域神方》)

打傷出血∶竹節草即馬蘭,同旱蓮草、松香、皂子葉(即柜子葉,冬用皮)。為末。搽 入刀口。(《摘玄方》)

喉痹口緊∶用地白根即馬蘭根,或葉搗汁,入米醋少許,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 開。(孫一松《試效方》)

水腫尿澀∶馬蘭菜一虎口,黑豆、小麥各一撮。酒、水各一鍾,煎一鍾,食前溫服以利 小水,四五日愈。(楊起《簡便方》)

纏蛇丹毒∶馬蘭、甘草擂醋搽之。(《濟急方》)

「附錄」麻伯 《別錄》有名未用曰∶味酸、無毒。主益氣出汗。一名君莒,一名衍草, 一名道止,一名自死。生平陵,如蘭,葉黑濃白裹莖,實赤黑。九月采根。相烏又曰∶味苦。

主陰痿。一名烏葵。如蘭香,赤莖,生山陽,五月十五日采,陰乾。天雄草又曰∶味甘,溫, 無毒。主益氣陰痿。生山澤中,狀如蘭,實如大豆,赤色。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細長根狀莖,匍伏平臥,白色有節。初春僅有基生葉,莖不明顯,初夏地上莖增高,基部綠帶紫紅色,光滑無毛。單葉互生近無柄,葉片倒卵形、橢圓形至披針形。秋末開花,頭狀花序。瘦果扁平倒卵狀,冠毛較少,弱而易脫落。莖直立,高30-80厘米。莖生葉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長3-7厘米,寬1-2.5厘米,邊緣中部以上具2-4對淺齒,上部葉小,全緣。頭狀花序呈疏傘房狀,總苞半球形,直徑6-9毫米,總苞片2-4層。邊花舌狀,紫色;內花管狀,黃色。[2]​

生長習性

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

地理分布

馬蘭廣泛分布於我國的東部、中、西部、南部以及東北以南地區。中國北方也有馬蘭分布,在山東東營等地有大量種植,此地區的品種耐鹼性能好,是鹼地綠化的優良作物。春季開紫色或黃色花,非常美麗。東營渤海園藝公司有大量種植。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馬蘭的繁殖方法分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種子繁殖因採種困難、出苗率極低一般不採用。用分株繁殖(營養繁殖)法不僅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成活率高,而且當年採種栽植,當年就可採收,管理得法,當年就能收回成本且略有盈餘。方法是:9月份在野外(如田頭地角、溝渠兩沿、山邊坡地)用鏟子或鋤頭連根帶泥鏟(掘)起馬蘭的種根,把大種皮掰成帶有主枝和根莖的若干塊小種根,每塊小種根長有馬蘭主莖3~4枝,然後按10cm×10cm的行株距移栽到大田。移栽時,要壓實種根,使其與泥土緊密結合;栽後要及時澆透水,防止萎蔫,以利提高成活率。

馬蘭品種很多,常見的有3個品種和3個變種。到田野鏟種時要採集那些根莖粗短略帶紅色,植株匍匐狀生長,葉色深綠,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葉緣有齒或羽狀淺裂的植株。只有選育出再生性好、生長快、適應性廣、易栽培、抗逆性強、環保型(不需防治病蟲)和清香美味的品種,才能保證馬蘭頭質優、產量高、效益好。這是種好馬蘭的關鍵技術環節之一。

田間管理

馬蘭對土壤適應性很強,但以水利設施好、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為好。移栽前人工拔除雜草,或用無公害除草劑噴殺,同時結合翻耕每667m2施已發酵腐熟的優質豬糞或牛糞5000kg左右,做到基肥充足,土肥交融,為馬蘭持久旺盛生長打好基礎。而後整地作畦,畦的寬度和長度根據田塊大小和大棚覆蓋標準而定,一般土地利用率要求在90%以上。把好除草關和施足基肥是獲得馬蘭安全、優質、高產的基礎,不可掉以輕心。

移栽管理

馬蘭一般在9月份移栽,11月上旬用塑料大棚覆蓋。大棚可選用簡易毛竹大棚,或用可移動鋼架大棚等,大棚寬度和高度與常規蔬菜大棚相同,要求做到保溫性能好,田間操作方便,以利馬蘭生長和田間作業。

大棚馬蘭要實行綠色管理。經過4a多的實踐,大棚馬蘭在秋冬生長期間,沒有發生過病蟲嚴重危害,不需要噴藥防治。偶爾發生點狀的葉斑病,用草木灰撒施防治即可。因此棚栽馬蘭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當苗高10~15cm時,即可開始用剪刀剪取嫩梢上市。一般每隔10~15d采剪1次。采剪時注意保留短的嫩芽,以保證後期產量。采剪後的嫩梢,要放在陰濕的陶器缸中,噴細水防止萎蔫,用保鮮袋裝好及時送往市場銷售,做到按時采剪,保鮮上市。

採收貯藏

每次採收後,要及時追施氮素肥料。由於採收間隔期較短,應施腐熟稀薄。的人糞尿,或綠色環保型速效有機顆粒肥料,或綠色環保型速效有機液體肥料,不施用速效性化學氮肥,確保大棚馬蘭安全優質。

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大棚馬蘭是一種一年四季均可採收的蔬菜,且栽種一次可連續採收多年。一年四季只要不斷地剪去嫩梢,它就會不斷地長出嫩梢,不會開花,不會結籽,源源不斷地供人們采剪和食用。清明過後,揭去大棚架上的塑料薄膜,讓其自然生長,只要勤管理,勤施肥,其嫩梢產量比大棚覆蓋期間還高,且香味濃郁,品質優良;由於馬蘭抗病蟲力強,一般不需要用藥治蟲防病。特別到了七八月蔬菜淡季,人工栽培的馬蘭填補了蔬菜淡季中葉菜類的空缺,雖然價格比春節期間低,但其經濟效益仍比一般蔬菜高1~2倍。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

味辛,性微寒。

歸肝、腎、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敗毒抗癌、涼血散淤、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能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濕,消食,消積。用於感冒發燒,咳嗽,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小兒疳積,腸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經不調;外用治瘡癤腫痛,乳腺炎,外傷出血;痢疾或濕熱腹瀉;咽喉腫痛,癰腫瘡瘍;血熱衄血、便血;濕熱黃疸;或水腫,小便不利;飲食積滯,脘腹脹滿。

發明:馬蘭辛平,能入陽明血分,故治血與澤蘭同功。近人用治痔漏雲有效,春夏取勝,秋冬取干者,不用鹽醋,白水煮食,並飲其汁。或以酒煮焙研,糊丸,米飲日日服之。仍用煎水入鹽少許,日日熏洗之。《醫學集成》云:治痔用馬蘭根,搗傅片時,看肉平即去之。稍遲,恐肉反出也。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0.5~1兩;鮮品搗爛敷患處。

煎劑:煎湯,煮食,或絞汁服。36~60克(搗汁用)。煎劑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有較好的止咳作用d。[1]

參考文獻

  1. 馬蘭是常綠植物嗎?, 百度 ,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