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圖綠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圖綠茶是廣東省梅州市豐順龍崗鎮馬圖村特產。馬圖綠茶條索成眉條狀,色澤灰綠有光,葉底柔軟幼嫩,湯色青綠略帶微黃,飲之甘醇爽口,香氣清高味濃,提神醒腦,回味無窮。   豐順龍崗鎮馬圖村原名叫馬頭村,這裡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是我市著名的老蘇區。龍崗鎮馬圖村有 「梅州高原」之稱,地理條件優越,被譽為「梅州最適宜種茶的地方之一」。早在300多年前村中就開始種植高山綠茶,品種以珍稀小葉烏龍為主。

  馬圖茶產於馬圖村海拔915~956米高的畲地上。茶葉經過二炒二揉精製而成,條索緊結,顏色灰綠有光澤,滋味甘爽清香,湯色青綠略帶微黃。飲之甘醇爽口,香氣清高味濃,提神醒腦,回味無窮。因此質地優良的馬圖茶逐漸成為地方名茶, 1984 年被評為梅州市八大名茶之一。旅居東南亞的僑胞和港澳台同胞,回鄉探親時,都要委託人或專程前往馬圖買上幾斤馬圖茶,作為饋贈親朋的佳品。 2014年07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馬圖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馬圖綠茶條形緊結,微彎似眉,顏色灰綠有光澤,呈板栗香味和特殊的山韻味,青綠清亮,略帶微黃。泡開的茶葉濃醇、鮮爽、甘潤、回甘持久。

產地環境

馬圖村位於廣東省豐順縣北部山區的龍崗鎮,原名馬頭村,因為環繞馬頭村的群山峻岭酷似馬頭仰天長嘯,遠望如群馬奔騰氣勢磅礴的駿馬圖,故又稱為馬圖村。馬圖村主村平均海拔700米,村中溪水發源於海拔1050米的九龍嶂、啊婆嶂、北山嶂,方圓幾十千米無任何污染源。 [1] 馬圖村素有種植茶葉的傳統,茶樹生長於高山之上,常年雲霧繚繞,吸雨露之精華,收大山之靈性,故馬圖村特有的地理環境所產綠茶極具原生態綠茶之品質。 這個山村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1929年10月,朱德陳毅同志在這裡召開過史稱的第一次"馬圖會議"。當時朱德同志就住在該村"見龍居"。現"見龍居"對面民居的牆上"東江革命民眾團結起來"的標語,依然清晰可見。1947年10月劉永生同志率粵東支隊在這裡開過第二次"馬圖會議"。這兩次"馬圖會議"都對當時的革命鬥爭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解放後,馬圖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於馬圖交通不便,嚴重製約了山區的經濟發展。馬圖僅有的一條通向外界的簡易公路,也是經十年努力,靠民辦公助建成的,因坡陡彎多,路面狹窄,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時間不能通車。幹部群眾急切盼望能改造這條公路。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5月12日在馬圖召開現場會議,研究和論證、拍板改造這條公路。到2004年底,一條長43公里、寬3.5米的水泥公路基本建成,馬圖及周圍老區村的幾萬群眾無不歡欣鼓舞。馬圖及其周邊的紅色旅遊資源豐富,可以借這條公路的改造成功,引進投資者進行開發,使遊客在享受高山深谷密林的生態旅遊的快樂時,受到更多的革命傳統教育。

歷史淵源

馬圖綠茶歷史悠久,早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就開始種植小葉綠茶(今小葉種),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

民國十八年(1929年),朱德總司令率紅四軍進駐馬圖村時,全村的茶園約有200畝,朱德總司令在工作之餘品嘗了馬圖綠茶後認為,山區只有發展種茶才有出路,當時朱德總司令帶來20多斤小葉綠茶種籽,送給當地村民種植,並在群眾大會上還動員村民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從此馬圖村茶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由於紅軍在馬圖村建立了紅色政權,播下了革命種子,馬圖綠茶又被當地村民稱作"紅茶種"、"紅軍茶",至今當地還傳唱着一首讚譽紅軍和朱德總司令的歌曲《敬你一杯馬圖茶》

20世紀80年代初,馬圖綠茶的生產銷售由農戶自行組織,沒有形成規模,曾一度使馬圖茶樹衰退,產量有所下降。

改革開放後,農村體制改革,豐順縣採取資金補助、定向援助、對口幫扶等多種方式,扶持企業和個人大力種植和生產馬圖綠茶。

生產情況

2007年,馬圖綠茶干茶總產量為6萬斤,茶葉總產值500萬元,茶農種茶單項經濟收入約1280元。

2009年-2011年,馬圖綠茶獲得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專項資金支持。

2009年-2012年,馬圖綠茶獲得"省級韓江上游茶葉產業帶專項資金"的支持。

2012年,馬圖綠茶獲得現代農業項目資金支持等,共獲得各項扶持資金500多萬元。

2015年,馬圖綠茶年產40萬斤,產值6000萬元,年收入超10萬元的茶農有450戶。

產品榮譽

2002年6月,馬圖綠茶榮獲廣東省第五屆名優茶質量競賽優質茶獎。

2005年5月,馬圖綠茶榮獲廣東省第六屆名優茶質量競賽金獎。

2007年12月,馬圖綠茶榮獲廣東省第七屆名優茶質量競賽銀獎。

2014年07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馬圖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