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骨碎補的傳說故事

骨碎補的傳說故事

後唐明宗特命名,魏刺史子久瀉停。

鬧羊花配斑禿愈,續筋接骨軟疣平。

動脈粥樣硬化防,降毒補腎聾復聽。

傳說故事

1.《本草綱目》記載:「魏刺史久瀉,垂殆。予用此藥末人豬腎中煨熟與食,頓止。蓋腎主大小便,久瀉屬腎虛,不可專從脾胃也。」

後唐明宗外出圍獵,突然一金錢豹竄出,寵妃因驚嚇而摔下馬,筋斷骨裂,鮮血直流。當時御醫不在身邊,一名衛士從岩石上採集一種草藥,搗爛敷之,血痛立止。次又斷骨接續而愈,這藥均起很大作用。皇帝大喜,特命名「骨碎補」。


2.一天,神農氏在一座萬丈懸崖上採藥,不幸從崖上掉下來,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疼痛難忍。儘管神農氏會採藥治病,但此時卻是"醫家難醫自己的病",心想這下可完了,恐怕會死在這深山峽谷里。


淒涼之際,一群猴子來到神農氏身邊,面帶憐憫,眨着大眼,舔着嘴唇,每隻猴子都拿着一塊藥根,藥根上長着金黃色的絨毛。猴子將藥根送給神農氏,他接過一嘗,覺得管用,便吞咽了一些藥汁,又將嚼爛的藥渣敷在傷口處。頓時,傷腿疼止腫消,骨骼恢復了原形。


神農氏順着猴子來的路徑,尋到了這種草藥,將其命名為"骨碎補"。又因是猴子獻的靈藥,別名"猴姜"。[1]

目錄

名稱的來源

當年唐玄宗李隆基在盪鞦韆時候摔傷了脊樑,疼痛得很厲害。請御醫使用了內服藥,外貼藥多種方法都不管用,疼痛沒有緩解。於是就下令張皇榜要召集天下能人,來為唐玄宗治背傷腰疼。

這時候來了一個民間醫生,給他獻了一個猴姜的草藥。一方面煎湯內服,同時又把它搗碎外敷。很快就治好了唐玄宗的病。皇上龍顏大喜,問道,這個藥叫什麼名字?醫生回答道,叫猴姜。皇上說,這個名字不太好聽,不雅。我給它起個名字吧,叫「骨碎補」吧。

「骨碎補」這是皇帝為一個中藥按功效的命得名。名字把它的功效也帶出來了。這個名字延續到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上名字仍然叫骨碎補。它已經有一千幾百多年的命名歷史了。[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