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太后(北宋英宗皇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太后(北宋英宗皇后)(1032年-1093年),即北宋宣仁太后。亳州蒙城(今安徽)人。英宗皇后,神宗時尊為皇太后。

元豐八年 (1085年)哲宗以年幼即位,尊為太皇太后,秉朝政,起用司馬光等為相,廢除王安石新政,放逐變法派,史稱元祐更化。且割地西夏,與之妥協。死後,哲宗才得以親政。

在2015年播出的電視劇《山坡家事》中,高太后由韓馬利飾演。在2020年播出的電視劇《清平樂》中,高太后由楊玥飾演。[1]

[]

史籍記載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曾祖瓊,祖繼勛,皆有勛王室,至節度使。母曹氏,慈聖光獻後姊也,故後少鞠宮中。時英宗亦在帝所,與後年同,仁宗謂慈聖,異日必以為配。既長,遂成婚濮邸。生神宗皇帝、岐王顥嘉王頵、壽康公主。治平二年,冊為皇后。

後弟內殿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遷其官,後謝曰:「士林獲升朝籍,分量已過,豈宜援先後家比?」辭之。神宗立,尊為皇太后,居寶慈宮。帝累欲為高氏營大第,後不許。久之,但斥望春門外隙地以賜,凡營繕百役費,悉出寶慈,不調大農一錢。

元豐八年,帝不豫,浸劇。宰執王珪等入問疾,乞立延安郡王為皇太子,太后權同聽政,帝頷之。珪等見太后簾下。後泣,撫王曰:「兒孝順,自官家服藥,未嘗去左右,書佛經以祈福,喜學書,已誦《論語》七卷,絕不好弄。」乃令王出簾外見珪等,珪等再拜謝且賀。是日降制,立為皇太子。初,岐、嘉二王日問起居,至是,令母輒入。又陰敕中人梁惟簡,使其妻制十歲兒一黃袍,懷以來,蓋密為踐阼倉卒備也。

哲宗嗣位,尊為太皇太后。驛召司馬光、呂公著,未至,迎問今日設施所宜先。未及條上,已散遣修京城役夫,減皇城覘卒,止禁庭工技,廢導洛司,出近侍尤亡狀者。戒中外毋苛斂,寬民間保戶馬。事由中旨,王珪等弗預知。又起文彥博於既老,遣使勞諸途,諭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且令亟疏可用者。

從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確欲獻諛以固位,乞復其官。後曰:"遵裕靈武之役,塗炭百萬,先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能寐,聖情自是驚悸,馴致大故,禍由遵裕,得免刑誅,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顧私恩而違天下公議!"確悚栗而止。

光、公著至,並命為相,使同心輔政,一時知名士匯進於廷。凡熙寧以來政事弗便者,次第罷之。於是以常平舊式改青苗,以嘉祐差役參募役,除市易之法,逭茶鹽之禁舉邊砦不毛之地以賜西戎,而宇內復安。契丹主戒其臣下,復勿生事於疆場,曰:「南朝盡行仁宗之政矣。」

蔡確坐《車蓋亭詩》謫嶺表,後謂大臣曰:「元豐之末,吾以今皇帝所書佛經出示人,是時惟王珪曾奏賀,遂定儲極。且以子繼父,有何間言?而確自謂有定策大功,妄扇事端,規為異時眩惑地。吾不忍明言,姑托訕上為名逐之耳。此宗社大計,奸邪怨謗所不暇恤也。」

廷試舉人,有司請循天聖故事,帝後皆御殿,後止之。又請受冊寶於文德,後曰:「母后當陽,非國家美事,況天子正衙,豈所當御?就崇政足矣。」上元燈宴,後母當入觀,止之曰:"夫人登樓,上必加禮,是由吾故而越黃制,於心殊不安。"但令賜之燈燭,遂歲以為常。

侄公繪、公紀當轉觀察使,力遏之。帝請至再,僅遷一秩,終後之世不敢改。又以官冗當汰,詔損外氏恩四之一,以為宮掖先。臨政九年,朝廷清明,華夏綏定。

宋用臣等既被斥,祈神宗乳媼入言之,冀得復用。後見其來,曰:「汝來何為?得非為用臣等遊說乎?且汝尚欲如曩日,求內降干撓國政耶?若復爾,吾即斬汝。」媼大懼,不敢出一言。自是內降遂絕,力行故事,抑絕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巨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

元祐八年九月,屬疾崩,年六十二。後二年,章惇、蔡卞、邢恕始造為不根之謗,皇太后、太妃力辨其誣,事乃已。語在《恕傳》。宋高宗時,昭暴章惇、蔡卞、恕罪,褒錄後家,贈曹夫人為魏、魯國夫人,弟士遜、士林及公繪、公紀皆追王,擢從孫世則節度使。他受恩者,又十餘人云。

人物生平

宣仁皇后高氏(1032年—1093年),小字滔滔,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親,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 慶曆七年(1047)三月,高滔滔嫁給了趙宗實,封京兆郡君,隨即在次年四月就生下長子。嘉祐七年(1062)八月初四,趙宗實被仁宗立為皇子,初九,趙宗實賜名趙曙,次年(1063)三月二十九,仁宗駕崩,四月初一,趙曙繼位,是為英宗。四月二十九,京兆郡君高滔滔被立為皇后。

宋英宗的四子四女俱為高滔滔所生,繼位後後宮中除高滔滔以外也沒有任何妃嬪。曹太后曾讓心腹人悄悄給兒媳兼外甥女高皇后帶話:「官家即位已久,今聖躬又痊平,豈得左右無一侍御者耶?」高皇后聽了婆婆兼姨媽的話,很不高興,回答說:「奏知娘娘,新婦始得嫁『十三團練』耳,即不曾嫁他官家。」在治平三年(1066年)底,趙曙生病,大概是為了沖喜,高滔滔聽從了曹太后的建議,給丈夫選了三位妃嬪。

治平四年(1067)正月初八,趙曙駕崩,太子趙頊繼位,正月初十,尊曹太后為太皇太后,高滔滔為皇太后。元豐八年(1085)二月,趙頊病重,宰相王珪請求立太子,又奏請皇太后權同聽政,趙頊同意。三月初一,高滔滔垂簾於福寧殿,確立六皇子趙傭為皇太子,改名趙煦。三月初五,神宗駕崩,太子繼位,初六大赦天下,初七尊高太后為太皇太后。三月二十二日,高太皇太后正式開始聽政。

高太后一向反對王安石變法,信任保守派舊黨的大官司馬光。神宗病故後,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趙煦只有十歲,[6]還是個小皇帝。此時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奉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的新君,垂簾聽政。高太后執政期間,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

高太后擁有十分優秀的執政才能。執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十分繁榮。因而,宋哲宗時期是北宋最後一個經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較強的時期。這與高太后的賢德是分不開的,後人譽為女中堯舜。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高太后薨逝,終年62歲,諡號宣仁聖烈皇后,與宋英宗合葬永厚陵(今河南鞏縣)。

主要成就

政治 高太后一向反對王安石變法,信任舊黨領袖司馬光。神宗病故後,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趙煦當時只有十歲,還是個小皇帝。此時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奉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的新君,垂簾聽政。高太后執政期間,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

軍事 元祐三年(1087年)三月,西夏進攻德靖砦,諸將戰死。高滔滔詔令劉昌祚率領涇原萬人駐軍德順,熙河五千人駐軍通遠,占據秦鳳要害。而西夏人便進攻龕谷砦,砦兵及東關堡巡檢等作戰失利,死者幾百人。

元祐七年(1092年),西夏多次進攻綏德城,並以大兵壓境於涇原,逗留五十天,大肆劫掠。秦鳳都監康謂認為:"夏之所以未臣附而屢肆兵者,以我勢分於堤備,兵未練而賞罰失當耳。若擇銳結伍,伺彼之動,聚則先擊,散則復襲,則彼分而我聚,以眾擊寡,可得志也。"高滔滔便詔令康謂到皇宮,而下其事於諸道。

外交 元祐元年(1086年)六月,西夏派訛囉聿來朝,求取蘭州、米脂等五個地區。司馬光認為如果不許的話,西夏「小則上書悖慢,大則攻陷新城」,同時指出這些地區是「無用之地」,不宜耗費兵力,因此只能「不得已而與之」。當時很多大臣都提出了異議,但高滔滔採納了司馬光的建議。

元祐二年(1087年)正月,高滔滔遣使冊封乾順為西夏國主。直到元祐四年(1089年)二月,西夏才遣使謝冊封。同年六月,西夏歸還了一些在永樂城俘虜的宋朝百姓,高滔滔便將葭蘆、米脂、浮圖、安疆4個地區贈予西夏,但邊界仍未劃定。

元祐五年(1090年)六月,西夏人聲稱劃定邊界的大臣沒有依照約定,高滔滔便下詔說:「已經下達口諭讓邊境大臣履行約定,西夏的邊界應當也體現如此。」

個人生活

曾祖父:高瓊,字寶臣,殿前都指揮使,忠武軍節度使

祖父:高繼勛,字紹先,建雄軍節度使

父親:高遵甫,北作坊副使

母親:曹夫人,魯國夫人

弟弟:高士林

舅舅:曹佾

婆婆兼姨母:仁宗曹皇后(即慈聖光獻皇后)

丈夫:趙曙(即宋英宗)

子女 :宋神宗趙頊、吳榮王趙顥、益王趙頵、潤王趙顏、舒國公主、德寧公主、寶安公主、壽康公主

侄子:高公繪、高公紀

軼事典故

高太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內殿崇班很長時間,當時英宗打算升官,高皇后謝絕說:「世林能在朝做官,已經是過分的恩典了,怎麼好援照前代推恩後族的慣例?」神宗時幾次要為高氏家族修建豪華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應,最後由朝廷賞賜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錢建造了房屋,沒用國庫一文錢。

高太后的兩個侄子高公繪、高公紀都該升觀察使,但她堅持不允。哲宗一再請求,才升了一級。一次高公繪呈上一篇奏章,請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見奏召來公繪問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麼能寫出這樣的奏章?」公繪說出了這是邢恕的主意並代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請還把邢恕逐出了朝廷。由於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

元祜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重,召大臣呂防、范純仁等入內,對他們說:「我死以後,皇上(哲宗)是不會再重用你們的了。你倆應當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避,讓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禍。」幾天後,高太后病死於汴京。終年62歲,諡號為宣仁聖烈皇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