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城文昌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魁星楼)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城文昌閣,又稱魁星樓,位於中國山東淄博市高青縣青城鎮,原青城縣縣城。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內容

文昌閣屬於中國道教建築。所祀文昌帝君又名「文曲星」、「文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的神靈,後來為道教所承襲。舊時多為知識分子所崇祀,以為可以保功名。元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將梓橦帝君加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以後,兩者遂合而為一。由於這些緣故,歷代封建文人對其頂禮膜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昌與關帝一道被尊稱為「文武二聖」,祭祀文昌帝君的禮儀猶如祭祀關聖帝君,每年春秋兩季進行隆重的祭禮。屆時縣官們率領僚屬、鄉宦、生員,穿朝服、設儀仗行九拜之禮,供奉五案祭品,有「帛一、牛一、羊一、豬一、果品五籩、豆各十」[1]


青城鎮歷史悠久,唐代稱青平鎮,金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始置青平縣,後改青城縣。元代元統元年(公元1333年)築圓周形青城城池,周長3華里,高2丈余,護城河深一丈余,城有4門,東為望海門,西為通濟門,南為仰岱門,北為拱辰門。後在城牆東北角建小北門,稱「迎恩門」,在東南角建小南門,稱「詔文門」。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增設瓮城。經過三代多次整修,青城逐步成為一座功能完善、整齊劃一的古代城池。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春,在城外築起寬5米、周長3411米的防洪大堤,堤上遍植桃樹杏樹。每到春季,環城數里花香濃郁,美不勝收。後因戰亂失修,城垣逐漸殘破。1939年3月,日本侵略軍占領青城,在城牆上修築炮樓,拉鐵絲網,縣城遭受嚴重破壞。建國後青城曾為高青縣委、縣政府駐地,後為青城區、公社、鎮政府駐地。慶(雲)淄(川)路縱貫南北,是廣(北農場)青(城)路的終點。

建築結構

文昌閣為塔式,樓基為磚石結構,樓基以上為三重檐木結構主體。

基座為正方形,高7米,邊長10.8米[2],基座下為寬4米,高5.3米的十字形卷拱門洞,東西南北兩條大道在樓底垂直交叉通過。

主體第一層以直徑30厘米的圓柱支撐飛檐,二層為暗層,中間以磚砌四壁直達三層,綠瓦珠頂,樓通高20米,四個高高翹在空中的檐角,皆系有銅鈴,微風吹動,「叮咚」悅耳。造型雄偉,工藝精湛。風清日麗時,在三層上往南可望鄒平之黃山、青龍山,北可望黃河之水。

視頻

青城文昌閣 相關視頻

009期文脈青城之文昌閣

參考文獻

  1. 古鎮谷亭風雨滄桑文昌閣 ,搜狐, 2018-1-25
  2. 青城文昌閣:一城地標 一方文脈,中國山東網 ,201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