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鮮為人知的國歌的典故

鮮為人知的國歌的典故,民間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義勇軍進行曲


田申,國歌詞作者田漢之子,黃埔軍校16期畢業生,抗戰期間曾參加遠征軍赴印、緬作戰,後來作為解放軍的一員參加了解放戰爭。


在總參某部干休所里,80歲高齡的田申向記者講述了一些被歷史埋藏了很久的故事。


聶耳創作革命歌曲的才華,是被田漢發現的


田申對比自己僅長11歲的聶耳非常熟悉。在一起排練戲劇的那些日子裡,聶耳常常向田申講起自己家鄉雲南美麗的洱海蒼山,還是個孩子的田申也往往是京劇票友聶耳的惟一觀眾。


80歲高齡的田申白髮童顏,記憶過人。他回憶說,1931年,19歲的聶耳從雲南來到上海,考入明月歌舞團任小提琴手。此時的田漢,已是有名的戲劇家、詩人和社會活動家。聽說聶耳的經歷和追求進步的願望後,田漢找到聶耳徹夜長談,向他介紹了上海革命音樂發展的情況。在田漢的影響下,聶耳參加了左聯的音樂小組。1933年,田漢介紹聶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從此,他們開始了短暫卻精彩的合作。


田漢對聶耳的音樂才華讚賞有加。在田申珍藏的父親的遺物中,記者看到了一張寫着密密麻麻鉛筆字的16開稿紙,這是1949年田漢作為新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成員參加國歌方案擬訂時向小組提交的關於《義勇軍進行曲》的說明,上面寫道:


「我和聶耳合作過好一些歌曲。他沒有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但他天分甚高,有強烈的民族感情,又勇於學習。他的作品爽朗明快,善於處理別人很不易駕馭的語句。這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是被認為很不易駕馭的,而他處理得很自然、有力……」


半個世紀過去了,稿紙早已泛黃,但一代大師瀟灑不羈的字跡依然清晰。


1935年,田漢將剛寫完的電影劇本《風雲兒女》交給夏衍,附上該劇的主題歌《萬里長城》的第一段,即現在的《義勇軍進行曲》。電影故事的分鏡頭腳本還沒有來得及寫,2月19日夜,田漢和梅蘭芳研究訪蘇聯演出的劇目後回家時即被捕了。該劇後來由夏衍繼續完成。聶耳聽到田漢被捕的消息後,立刻找到夏衍說:「聽說田先生的《風雲兒女》里有一首主題歌,請交給我作曲吧,我相信田先生一定會同意的。」他拿去後很快就完成了譜曲。這是聶耳和田漢最後一次合作,也成了聶耳的絕唱。


田漢被捕後,聶耳也被列上了黑名單,黨為了保護幹部,派他經日本赴蘇聯學習,誰知僅在到日本3個月後,聶耳竟在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身亡,年僅23歲。


尚被關押在南京獄中的田漢聽到噩耗後,熱淚縱橫。他為忘年知己和親密戰友揮毫寫下:「高歌共待驚天地,小別何期隔死生。英魂應化狂濤返,好與吾民訴不平。」


《義勇軍進行曲》的影響,遠遠超出了中國


在遭受法西斯侵略的東南亞,在支持和參加爭取民族解放、民族獨立戰鬥的歐洲和北美,《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國際戰歌之一。


田申回憶說,抗日戰爭期間,田漢收到過來自美國的稿費——美國黑人歌王保羅·羅伯遜在紐約聽到《義勇軍進行曲》後,非常喜愛,不僅用英語四處演唱,還用漢語灌了唱片,取名《起來!》。他寄給田漢的錢,便是這張唱片的稿費。「具體多少錢忘記了,只記得父親立即把一部分稿費寄給了聶耳的家屬。」田申說。


陶行知先生從歐洲回國經過埃及時,在金字塔下聽到有人唱《義勇軍進行曲》;梁思成先生在美國講學時,在街上聽到有人吹口哨,吹的正是這支歌;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普希金誕辰150周年大會上,保羅·羅伯遜再次用漢語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這些細節,都被田漢寫進了為新政協國歌討論提交的說明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時,美國國務院提出:在聯合國於勝利之日演奏的各國音樂中,選定《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表中國的音樂。


「這首歌之所以能在國際上流傳,是因為它表達和喚起的是一種抗爭不息、獨立自強的精神。」田申說,「這種精神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命運如歌,國歌詞作者和祖國共命運


田漢後人對於國歌的感情,有着旁人無法想像的深厚和特殊。他們的命運,曾同這支歌一起經歷了幾番跌宕。


談到父親和家人的跌宕人生,田申回憶起自己的幾次流淚。


第一次為國歌落淚,是在開國大典上。


1949年10月1日,《義勇軍進行曲》第一次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在天安門廣場。此時的全國政協委員田漢,就佇立在觀禮台上。而田申作為華北戰車團的代團長,正率領受閱部隊的戰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聽到由聯合軍樂團奏響的國歌時,田申熱淚盈眶,為父親而驕傲,為聶耳而欣慰,也為自己經歷過締造新中國的戰鬥而自豪。「文革」期間,田漢被誣衊為叛徒,國歌原詞被禁唱,成了有曲無詞的歌曲。被斥為「田漢的孝子賢孫」的田申,自然也背上了「反黨」的黑鍋。


1968年國慶節,被關押在「牛棚」的田申聽到外面隱約傳來國歌的樂曲。「我把耳朵緊貼在木板縫上,仔細聽着樂曲,激動得不得了。」田申潸然淚下。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兩個多月後,田漢在獄中含冤而逝,連骨灰也沒有留下。而直到7年後的1975年,家人才得知他的死訊。


1979年4月25日,田漢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家人為剛剛平反的田漢的骨灰盒裡放入的,是一紙《義勇軍進行曲》和一本《關漢卿》。那一刻,田申泣不成聲,寫下了這樣的詩句:「骨灰已化漫天雪,義軍一曲萬代傳。」


198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得知這個消息後,田申只是平靜地說:「歷史總會恢復它的本來面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