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樂茶碗 (銘·尼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樂茶碗 (銘·尼寺)
圖片來自熱備資訊

黑樂茶碗 銘尼寺屬於茶道用具中的茶碗,為樂燒的代表作品之一。茶碗的高8.2公分, 口徑9.8公分,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為長次郎最早期的作品之一,於天正14年為千利休所燒製。

此碗口延內縮,造型歪斜,高台矮小寬大,有切口,胎體厚重,器身有鐵鉗痕跡,但因是黑色故不明顯[1]。 器身厚施鉛釉,於高達一千兩百度的還原焰下燒製,釉色黑中帶褐,柔軟無光澤,盛裝抹茶時顏色變化萬千耐人尋味,此為長次郎黑樂碗的特色。 雖未列入國寶之列,已頗有後期黑樂茶碗具有的質樸禪意。

日本茶道歷史

日本之有茶,大約是在平安時代(註:唐宋時期,by 把盞堂)之前。據當時的文獻記載,茶是由當時留學中國的日本僧人最澄帶回國,並首先在寺院推廣開來的。

與中國茶異曲同工,日本茶也是經由「藥用」至「飲用」的過程。

被尊為「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由宋朝攜回茶籽,並分送筑前背振山、栂尾山,分植於宇治等地,並將宋朝禪院吃茶儀規完整地帶入日本。

公元1211年,榮西撰《吃茶養生記》一書,書中詳錄以茶遣困、消食、解酒等功效。

公元1215年,由榮西獻上的二月茶治癒了源實朝將軍的熱病,自此,飲茶更為風行。

此後不久,1235年,日僧圓爾辯圓入宋求法,並帶回徑山寺茶種種在自己的家鄉靜岡

自此,日本茶道「禪茶一味」的寺僧傳統被牢固地確立下來。[2]

茶道用具

日本茶道大致分為「煎茶道」與「抹茶道」兩種。「抹茶道」承襲「禪茶一味」的源頭,是具有日本風格及宗教性的美學藝術。抹茶茶道由武野紹歐村田珠光等宗師草創,在千利休時代被推至頂峰。在「抹茶道」中,茶碗尤其重要,成為一切茶道具的統稱。

妙有與真空,收於一碗中[3]


茶碗歷史

在日本,茶碗的分類有很多種說法,比較公認的分法是四類:舶來品茶碗日本樂窯茶碗日本國產茶碗現代茶碗

舶來品茶碗:中國茶碗、朝鮮茶碗、其他舶來茶碗;

日本樂窯茶碗:本宗茶碗、旁宗茶碗、仿造茶碗;

日本國產茶碗:京窯茶碗、將軍家窯茶碗、地方窯茶碗;

現代茶碗:歷史名窯繼承、現代創燒。

日本「抹茶道」主要是承襲自中國宋代茶道,所以在最初,來自中國的「唐物」特別受到日本茶人的追捧,尤其是建窯燒造的「建盞」。當時的日本學僧大多在宋的徑山寺、昭明寺、禪源寺、萬壽寺等寺廟參學,而這些寺廟主要集中在浙江天目山一帶。

在當時,寺廟茶儀非常受重視,通常都使用建盞點茶。作為修學的紀念品,留學僧人回國時會帶回一些建盞,由於是從天目山帶回的,所以稱之為「天目茶碗」。日本茶人非常欣賞有窯變效果的天目茶碗,只有招待貴賓時才偶爾拿出來使用。

經歷了室町時代書院茶時代,日本茶道在集大成者千利休的帶領下走向返樸歸真的草庵時代。千利休是日本茶史上的一個傳奇,可以說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就是日本茶道的思想。

千利休所創「侘」茶的茶道美學影響了許多方面,草庵茶更是引領日本茶道走向禪宗美學「本來無一物」的境界,並且由崇尚華貴「唐物」的審美過渡到遒勁枯高的本土化審美。在《南方錄》中,對千利休的主張描述如下:

草庵茶的第一要事為:以佛法修行得道。追求豪華住宅、美味珍饈是俗世之舉。家以不漏雨,飯以不餓肚為足。此佛之教誨,茶道之本意。

在這種主張的影響下,日本茶道使用的茶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日本本土燒造的「樂燒」及朝鮮茶碗漸漸成為主流,「樂燒」一碗之難求比之「天目茶碗」有過之而不及。[4]

參考文獻

  1. 滿岡忠成. 茶の美術:茶器と茶室. 日本: 學習研究社. 1978: 143. ISBN 9784050029327 (日語). 
  2. 茶碗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隱藏在茶碗中的殘心禪意 – 把盞堂,熱備資訊 ,2021-04-05
  3. 茶碗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隱藏在茶碗中的殘心禪意 – 把盞堂,熱備資訊 ,2021-04-05
  4. 茶碗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隱藏在茶碗中的殘心禪意 – 把盞堂,熱備資訊 ,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