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河右岸)之思考(石西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額爾古納河右岸)之思考》是中國當代作家石西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額爾古納河右岸)之思考
《額爾古納河右岸》充滿了神秘色彩,蒼涼的故事情節透着溫馨、幸福。細細品味書中的種種細節,心中有種釋然,心嚮往之。
遲子建老師優美的文字深深吸引着我: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悠悠文字如同縷縷清香,輕飄飄地沁入心脾。清香散盡,留下的是思考:
自然之思考——鄂溫克族人對於自然的敬畏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走夜路不能大聲說話,不然會驚到山神;主人公和父親打堪達罕時被警告不許往水中吐痰……這樣敬畏的背後是什麼,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對自然的保護。正如主人公所說,我們和我們的馴鹿,從來都是親吻着森林的。我們與數以萬計的伐木工人比起來,就是輕輕掠過水麵的幾隻蜻蜓。這個民族不僅把大自然放進心裡,而且融入了自己的身體。「我鬱悶了,就去風中站上一刻,它會吹散我心底的愁雲;我心煩了,就到河畔去聽聽流水的聲音,它們會立刻給我帶來安寧的心境。」相對於發達的醫學科技,大自然才是最好的療愈師,療愈我們的是清風流水,日月星辰。所以,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食物和供我們生活的物產。難怪已經走出大山,考入美術學院的伊蓮娜最終選擇遠離城市的喧囂,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只有回到山上,晚上睡覺時才能看見星星,聽到風聲,滿眼看到的是山巒河流、花朵飛鳥,此乃人間天堂!
自以為是的人類總以為可以主宰一切,當我們肆無忌憚地向大自然索取時,不曾想,發達的科技在自然面前是如此不堪一擊。大自然的報復是我們無法承受的。唯有敬畏,才有和諧。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欲望之思考——簡單的生活方式,註定他們不會被無窮的欲望所牽制。當娜拉拿着自己的染布向魯尼炫耀時,魯尼的話觸動了我的心:人只要有一套厚的和一套單的獸皮衣服,一輩子都夠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是什麼讓我們迷失了方向,是什麼讓我們失去自我,又是什麼讓我們陷入生活的泥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真的還記得自己的初心嗎?面對各種誘惑我們還能守住這顆躁動的心嗎?上天賜予我們那雙明亮的眼睛,現在是否純淨?這樣的生活愉悅嗎?我在心裡一遍遍問自己。如果心已經蒙上灰塵,就讓清風和流水為它擦拭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塵埃」為何而來?是生活的壓力,工作的需要?藉口罷了!
善良之思考——鄂溫克族人的善良是透在骨髓,流進血液的。面對「蹲倉」的黑熊、嗷嗷待哺的小水狗,即使有十分的把握,主人公還是勸拉吉達放過它們。也許正是這份善良感動了上天,賜予了他們期盼已久的孩子。在這個一切向「錢」的社會,善良好像已經一文不值,它換不來豐富的物質,換不來權勢,不能當飯吃,不能做衣穿。甚至在某些人眼裡,「善良」是愚蠢的代名詞。當然,我也是庸俗之人,清醒時想奮力擺脫泥淖。犯渾了,還是會在泥坑裡徜徉。
安草兒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他的愚鈍被世人所嘲笑,明知瓦霞是個壞女人,還要把她留在身邊,只是害怕她出去後會傷害別人。我們身邊不正是缺少這樣「愚痴」之人嗎?當烏力楞的人越來越少時,「安草兒的愚痴就像穿透陰雲的幾縷明媚的陽光,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在山中,他的愚痴與周圍的環境是和諧的,因為山和水在本質上也是愚痴的。山總是端坐在一個地方,水呢,它總是順流而下。」讓這些愚痴的水也流進我們的身體吧,浸潤乾涸的心。
令人討厭的依芙琳,面對即將走完的人生,收起了鋒芒,選擇了善良。她在走之前要把自己的腸子打掃乾淨,洗淨世俗的塵埃,讓自己回歸於純淨。我們何時清洗自己呢?
「我們的馴鹿,它們夏天走路時踩着露珠,吃東西時身邊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時能看着水裡的游魚……」優美的文字還在腦海迴蕩,書中的清香還在四溢。讓我們踏着露珠,走進生活,有鮮花與蝴蝶相伴,我們不會孤單![1]
作者簡介
石西珍,山東省曹縣魏灣鎮陳胡同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