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1987年會寧縣誌辦工作人員十二月份記事(潘涌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1987年會寧縣誌辦工作人員十二月份記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1987年會寧縣誌辦工作人員十二月份記事》中國當代作家潘涌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1987年會寧縣誌辦工作人員十二月份記事

十二月份記事

包括楊集東陽村家庭規模資料

7 日 經發信聯繫,楊集鄉東陽行政村送來了家庭規模資料。該行政村總戶數 294 戶,一人戶 1 戶,二人戶 10 戶,三人 戶 41 戶,四人戶 70 戶,五人戶 65 戶,六人戶 46 戶,七人戶 25 戶,八人戶 15 戶,九人戶 12 戶,十人戶 6 戶,十一人戶 3 戶。單身戶 1 戶,一對夫婦戶 6 戶,二代戶 189 戶,三代戶 90 戶,四代戶 8 戶。

8 日 在檔案局查檔。民政卷,49 至 50 年,案卷號 01:1、 1950 年 6 月,全縣 25107 戶(漢族 23856 戶,回族 1251 戶), 165511 人(漢族 157710 人,回族 7801 人)。漢族男 81379 人, 女 76331 人;回族男 3808 人,女 3993 人。2、1949 年 10 月, 在區書會議上布置了社會救濟工作,並對救濟實物小麥 42000 斤作了分配,5 個區每區 7000 斤,縣政府 7000 斤,救濟對象 是貧苦的軍工烈屬,難民,鰥寡孤獨,老弱殘廢,致使生活陷 於絕境的貧僱農。救濟結果,軍屬 9 戶,工屬 32 戸,偽人員 23 戶,貧民 27 戶,僱農 13 戶,貧農 39 戶,老紅軍 5 戶,共 計 148 戶(缺第二區數)。計小麥 22215 斤。

民政卷,51 年,02 號:1951 年 6 月全縣參軍 1358 人。慰勞品:人民幣 45570600 元(當時 1 萬元等於今 1 元),白洋 203 元,毛巾 1394 條,手捲 121 條,肥皀 227 條,牙刷 15 個,牙 膏 12 瓶,慰問袋 135 個,襯衣 54 件,襯褲 58 件,錦標 8 面, 鞋 15 雙,襪子 441 雙,酒 111 斤,雞 243 只,雞蛋 5412 個, 羊 12 只,粉條 218 斤,白面 1030 斤,豬肉 14.7 斤,清油 73 斤,香煙 197 包,韭菜 304 斤,草帽 60 頂,紅綢子 476 尺,小 園鏡 22 個,被子 1 條,毛氈 2 條。民政卷,51 至 52 年,03 號:原有煙民 326 人,其中 35 歲以上 201 人(男 132 人,女 69 人),35 歲以下 125 人(男 86 人,女 39 人)。1951 年在城關設立一處煙民改造所,改造 1 個 月。72 個鄉沒收地主大煙 139.4 斤。1952 年土改中,城關 3 廂 給 58 戶煙民照顧人民幣1307910 元,土地 105.5 畝,房屋 75 間,牛 3 頭,其他 156 件。

民政巻,53 年,04 號:1953 年旱災,輕災區 8 個區,15754 戶,124985 人;重災區 5 個區,11707 戶,77192 人。救災措 施:土改時積存果實(糧食)720 石,救濟款 80454 萬元,貸款 191755 萬元。解決籽種、農具、耕畜、水利、鋪沙、保畜、副業等困難。其中收購飼草貸款 5 千萬元,小日月籽種貸款 1.5億元,打井打窖款 8 億元。當時城關市場上 6 萬元(相當今 6元)可買到 1 頭毛驢。

烈軍屬代表會議情況:1953 年 2 月 5 日報到召開全縣烈軍屬代表會議。應到代表軍屬 45 名,烈屬 9 名,轉業建設軍人 9 名,榮退軍人 9 名,優撫工作者 9 名,列席 90 名(各區民政助理員,各鄉鄉長),共 171 名。實到代表軍屬 36 名,烈屬 9 名,轉業建設軍人 23 名,榮退軍人 5 名,優撫工作者 3 名,列席56 名,共計 132 名。6 日下午兩點正式開會。晚上,縣長樊毅就 52 年優撫工作作了總結報告。7 號進行討倫。晚上醖釀評選模範。8 日早上大會介紹模範事跡,正式評選。下午報告 53 年優撫工作計劃,晚上進行討論。9 日早上會議閉幕。副縣長賈文會作了會議小結。

9 日 繼續查檔。民政卷,56 年,08 號:1956 年,旱災368718.5 畝(3 至 5 成),雹災 79542.89 畝,水災 3376.1 畝,蟲災 36159.92 畝,霜凍災 25414 畝。

62 年 7 月 27 日記:61 年底,城鎮人口 6021 人,62 年底的控制數是 4394人,其中職工幹部 1935 人。截至 7 月底壓 893 人,其中精簡幹部工人 707 人,職工家屬 31 人,城市居民 33 人,兒童福利院 13 人。計劃在職工家屬 390 人中壓 81 戶,206 人。民政巻,61 年,204 號:61 年受災人口 63866 人,受災 10個公社,98 個大隊,520 個生產隊,受災面積 450117 畝。

民政卷,65 年,024 號:第四次革命烈士家屬、現役軍人家屬革命殘廢軍人、復員轉業退伍軍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會議於 1965 年 12 月 11 日至 15 日在縣城召開。參加積極分子代表 172名,代表全縣優撫對象 13972 人。到會代表中革命烈士家屬 8 名,現役革命軍人家屬62 名,革命殘廢軍人 5名,復員建設軍人 46 名,轉業軍人 8 名,退伍軍人 41 名,邀請公安五好戰士 2 名。到會代表中有當年的紅軍營長祁子明,還有 1956 年參加省烈軍家屬復員軍人代表會議代表王國義、丁漢章。會上表彰的重點先進人物是,參加過朝鮮上甘嶺戰役、致雙目失明的一等殘廢軍人馬世堯,還有一次送兩個兒子參軍的軍屬李思忠。會上樹立全縣優撫對象中的先進模範 8 名:革命烈士家屬馬占山(回民),革命殘廢軍人馬世堯,現役軍人家屬李思忠、張桂英(女)、王思賢、劉鳳雲,復員軍人劉孝義,退伍老紅軍安成才。軍屬張桂英,曾出席省的五好積極分子會議。全縣有優撫對象 13972 人,其中軍人家屬 1514 戶,11421人;革命烈士家屬和病故軍人家屬 63 戶,448 人;失蹤軍人家屬 7 戶,41 人;因公因戰致殘的革命殘廢軍人 47 人;在實行義務兵役制以前自願參軍而後復員回鄉的復員建設軍人 1132人;在實行義務兵役制開始後入伍服役而後又退伍回鄉的退伍軍人 765 人;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過程中因戰負傷致殘和年老體弱退伍、流落在我縣的老紅軍 72 人。

民政卷,64 年,023 號:1965 年自然災害統計表:全縣受災面積 556840 畝,其中旱災 397041 畝,水災 21677 畝,風災78473 畝,冰雹 44270 畝,霜凍 15379 畝。民政卷,62 年,015 號:全縣受災面積 1466686 畝,其中旱災 1141779 畝,霜凍 181766 畝,雹災 75138 畝,水災 13791畝,病蟲 54212 畝。因災死亡人口 2 人,死亡大牲畜 94 頭,羊只 735 只,豬 32 囗,倒塌房屋 432 間,損毀房屋 84 間,倒塌窯洞 725 孔。

全縣有 40 個公社,305 個生產大隊,1944 個生產隊,農業戶 42511 戶,農業人口 244235 人。1962 年發放社會救濟款143401 元,救濟布 140430 尺,棉花 14839 市斤,被子 530 床,襪子 380 雙,鞋 170 雙。全縣有五保戶 615 戶,1055 人,救濟衣服布 3979 市尺,棉花 330 斤,棉衣 12 件。對收容集中的 65名孤兒已教養成了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其中有 54 名進入學校學習。

民政卷,64 至 65 年,023 號:1964 年自然災害:受災面積 401449 畝,成災面積 259985 畝,成災人囗 97576 人,特重災民 4491 人,重災民 13736 人,輕災民 79349 人。死亡人口 4人,死亡大牲畜 84 頭,倒塌房屋 355 間,窯 1167 孔,損壞房屋 47 間,窯 205 孔。

1964 年,復員退伍 33 人,其中吸收正式幹部 8 人,汽車司機 1 人,其餘參加農業生產。

1966 年受災 15 個社,112 個大隊,483 個生產隊,10292戶,65275 人。受災面積:雹災 204493 畝,水災 125100 畝。因災倒塌房屋 593 間,窯 2166 孔,倉庫 62 座。死人 7 人,傷4 人,死牲畜 27 頭,羊 172 只,豬 172 口。沖塌水窖 71 個,澇池 2 個,水壩 71 處,樹木 21351 株。[1]

作者簡介

潘涌昌,先生1932年1月生,甘肅會寧人,會寧簡師肄業,助理會計師,主任科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