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檔案:孔伯華.jpg檢視原始碼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孔伯华.jpg(417 × 414 像素,檔案大小:31 KB,MIME 類型:image/jpeg
孔伯華
[1]新浪博客2011-03-17
出生 1984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醫

孔伯華

孔伯華(1884-1955年) 現代醫家。原名繁棣,號不龜手廬主人,山東曲阜人。其祖 孔伯華

父為當地名醫,孔氏深受其影響。幼年時攻讀經書,並隨父宦遊各地。後以母病,遂立志學醫。16歲時,移居河北易州行醫,於當地與名醫狄虎堂等人交善。後又於25歲時在北京外城官醫院任職,與當時名醫張菊人陳伯雅等共事,砌磋學問。1929年,曾參與奮起反抗當時政府擬消滅中醫的活動。並於同年與另一名醫蕭龍友共辦北京國醫學院,培養較多的中醫人才。平時喜用並善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所著有《八種傳染病證治析疑》、《臟腑發揮》等,尚未見付梓。人稱「北京四大名醫」之一。

生平經歷

  二十五歲時起就應邀在北京外城官醫院出診。   1929年,汪精衛反動政府意欲消滅中醫,他便聯絡同道在京師創辦了醫藥學會, 奔走呼籲,被推舉為聯合會主席到南京請願談判,終於使政府取消了前議。同年,孔伯華與蕭龍友共創中國第一所醫學高等學校「北京國醫學院」,邀請各地名醫並肩作戰,辛苦操勞,在沉重的中外當局壓力下培養出了大批的下一代中醫人才,這些學生也都是成績卓著的棟樑之才,在其後中醫元氣大傷的情況之下,承擔起了繼承和發展中醫的重任。   解放後,孔伯華因醫術高超,名列中國四大名醫,更因高風亮節,倍受各界人士尊重。黨中央選定孔伯華擔任毛澤東的保健醫生。   先生一生操勞,在1955年3月10日,他在出診過程中身體突然感到不適,但仍勉強為6位病家診治。其後便回家調養,不料從此一病不起,享年71歲。先生去世後,周恩來總理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親往寓所弔唁。

學術經驗

  關於他的學術經驗,他的三子孔嗣伯曾在《中醫雜誌》1962年7——8號中介紹過,現摘要於下:   他認為中醫在臨床上不僅是單純的看其局部的病,而且應該照顧到病人的整體,特別強調「元氣」。辨證論治全憑綱要。綱者:兩綱,曰陰、曰陽;要者:六要,曰表、里、寒、熱、虛、實。「兩綱六要」,不能平列。在治學方面,首先應熟讀《內經》,參悟經旨,不泥於古,抱着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在診斷方面,脈貴於神,意在勻和。在病機方面,在正氣受傷的原因中,他首先強調脾為後天之本,以及脾胃與肝的關係,尤其重視肝脾關係,主張脾胃有病必系肝,肝病必繫於脾胃。臨證注意牌濕和肝熱。在外感溫熱病方面,認為人體內的鬱熱伏氣(久郁之熱和潛伏之氣)是感受溫熱病的主因。   他擅用石膏,是從躁、渴、喘、嘔四處着眼,在他的著作《時齋醫話》中講述很詳:「諸石膏之療能,其體重能瀉胃火,其氣輕能解表肌(解表清熱),生津液,除煩渴,退熱療斑(皮膚上出的小紅點成片就叫斑),宣散外感溫邪之實熱,使從毛孔透出。其性之涼並不寒於其他涼藥,但其解熱之效,遠較其他涼藥而過之。治傷寒之頭痛如裂、壯熱如火,尤為特效,並能緩脾益氣,邪熱去,牌得緩而元氣回;催通乳汁,陽燥潤,孔道滋而湧泉出;又能用於外科,治療瘍之潰爛化腐生肌;用於口腔而治口舌糜爛;胃熱肺熱之發斑發疹更屬要藥。」   民間因他善用石膏,有「石膏孔」的稱譽。又善用鮮藥,如鮮藿香、鮮佩蘭、鮮薄荷、鮮藕、鮮荷葉等,取其芳香清輕,清靈通竅,除穢透達。   1929年汪精衛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時,曾明令廢止中醫。這一反動政策,立即激起中醫界的極大公憤。各地推出代表齊集上海進行抗議,成立了「全國醫藥團體聯合會」,進行鬥爭。孔伯華先生被推為臨時主席,全國輿論支持,使反動當局不得不收回成命,並被迫同意成立國醫館。1955年孔伯華逝世,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任治喪委員會主任,並親臨他的寓所弔唁。 用藥特點   孔伯華先生用藥的特點,可以總結為「虎嘯龍騰」。他遣方用藥必先辨證精詳,對證用藥,並無門派的偏傾。他認為不論是祛邪還是扶正,都是為達到恢復和補養元氣的目的。扶正即為祛邪,祛邪亦可扶正,孰前孰後,應因人因地因時而決,不可先有主見。他認為只要辨證準確,則「參、術、硝、黃俱能起死;芩、連、姜、附俱可回生」。要對證下藥,不可執於成方。若固執於某方以治某病,則是犯了「冀病以就方,非處方以治病」的錯誤。他的藥方,亦如虎嘯龍騰一般氣勢恢宏。先生擅用石膏,有用之達數斤者,雖用量驚人,卻常有起死回生之妙,足見其辨證極其精準,而且對病情的把握也能做到成竹在胸。他喜用石膏,還為此藥專門講座,糾正了世人以為其藥大寒,常規避之,以恐傷腸胃的錯誤觀點。他認為該藥性質涼而微寒,其味咸而兼澀,凡內傷外感,病確偏熱者,投無不宜。並考證了《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書中對「石膏」的介紹與應用方法,從各個角度加以分析,論述十分精闢。

治病理論

  孔伯華先生治病的特點是注重整體,強調元氣。他認為不可以只知治病,而不顧護人體的元氣。他還十分強調辨證論治,認為:「醫之治病,首先在於認證,將證認清,治之則如同啟鎖,一推即開。認證之法,先辨陰陽,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虛實寒熱,則迎刃而解。」他提出了將中醫理論中重要的「陰、陽、表、里、虛、實、寒、熱」的八綱,分為「陰陽」兩綱和「表、里、虛、實、寒、熱」六要的觀點。從中醫學的臨證學的角度來說,這是非常切合實際,也很實用的診斷方法。他說,「辨證論治,全憑綱要,綱者兩綱,要者六要,曰表里虛實寒熱。」在中醫辨證綱要上,又進行了一次明確的劃分。 石膏孔   他擅用石膏,是從躁、渴、喘、嘔四處着眼,在他的著作《時齋醫話》中講述很詳:「諸石膏之療能,其體重能瀉胃火,其氣輕能解表肌(解表清熱),生津液,除煩渴,退熱療斑(皮膚上出的小紅點成片就叫斑),宣散外感溫邪之實熱,使從毛孔透出。其性之涼並不寒於其他涼藥,但其解熱之效,遠較其他涼藥而過之。治傷寒之頭痛如裂、壯熱如火,尤為特效,並能緩脾益氣,邪熱去,脾得緩而元氣回;催通乳汁,陽燥潤,孔道滋而湧泉出;又能用於外科,治療瘍之潰爛化腐生肌;用於口腔而治口舌糜爛;胃熱肺熱之發斑發疹更屬要藥」。   民間因他善用石膏,有「石膏孔」的稱譽。 [1]


參考資料

  1. 孔伯華,新浪微博, 2011-03-17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18年10月25日 (四) 21:41於 2018年10月25日 (四) 21:41 版本的縮圖417 × 414(31 KB)Cxy對話 | 貢獻

下列 頁面連結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