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施雲翔.jpg檢視原始碼檢視歷史
施雲翔 | |
---|---|
施雲翔 | |
出生 |
1956年 四川成都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畫家 |
知名作品 |
《施雲翔畫集》 《施雲翔彩墨山水畫集》 《施雲翔山水畫技法》 《施雲翔彩墨選》 |
施雲翔
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施雲翔(1956—),
生於四川成都,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原四川峨眉畫院副院長,大風堂傳人,曾師從張大千弟子趙蘊玉先生。
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高研班創作課程導師(主講教師)。
施雲翔青綠彩墨山水畫專項研修班導師,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創作基地特聘教授、廣州書畫專修學院教授、徐悲鴻畫院 [2] 副院長、大風堂畫學研究會 [3] 會長。香港東方藝術中心特聘畫師,《東方美術》廣東編輯部執行主編,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山水畫研究學會理事,廣州書畫學院副教授;擅潑彩山水;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其作被日本、新加坡及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和歐美各國人士及國家收藏;作品入編《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精品集》;近年出版有《施雲翔畫集》、《施雲翔彩墨山水畫集》、《施雲翔山水畫技法》等。
中文名 :施雲翔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 出生日期 1956年
職 業: 中國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代表作品 《施雲翔畫集》、《施雲翔畫選》、《施雲翔彩墨選》等
人物簡介 施雲翔
施雲翔,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1956年生於四川成都,原四川峨眉畫院副院長,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東方美術家》廣東編輯部執行主編,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山水畫研究學會理事、廣州書畫學院副教授。 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其優秀作品均被日本、新加坡等國及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和歐美各國人士及國家收藏。 1995年參加新加坡中華藝術宮主辦的《當代中國畫家精英》,獲銀獎;同年,其個人傳記被載入《中國現代書畫名家人名錄》;1996年在廣州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1997年在台灣舉辦個人畫展等,作品入編《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精品集》;2000年以來先後有作品入選全國畫展和當代中國畫家提名展,入編國內大型畫集、畫刊有《當代名家扇面圖典》、《當代中青年藝術家佳作選》、《東方美術》、《美術家》、《美術界》、《美術大觀》、《中國書畫》《國畫家》、《水墨名家》等學術期刊及書畫美術報。出版有《施雲翔畫集》、《施雲翔畫選》、《施雲翔彩墨選》、《雲翔寫生作品選》、《施雲翔彩墨山水畫集》、《雲翔書畫》、《施雲翔山水畫技法》等。 施雲翔在創作上以現實主義精神為基礎,融入浪漫主義色彩。他筆下的山水,氣勢恢宏,雄秀壯闊,煙波浩渺,光影迷離,氣象萬千,浸透着四川名山大川的秀美神韻和大自然的奇幻靈動。 他的山水畫作品用墨凝重渾厚,行筆流暢自如,畫面有傳統技法的蒼潤嚴謹,又有西畫的質感和新意,以中西合璧的技藝拓展自己的藝術語言並表現自然神韻;作品深邃的靜美和氣勢恢弘的景觀,常給人一種強悍的感染力和無限的遐想。
人物評價
施雲翔擅長水墨山水,兼工人物花鳥。
個人展覽: 1996年在廣州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1997年在台灣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入編《』97首屆歐洲中國藝術大賽獲獎作品集》。 1998年在廣東珠江三角洲沿海各地舉辦巡迴畫展,參加』98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1999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個人畫展。 2000年以來先後有作品入選全國畫展,入編大型畫冊。
從藝經歷:
施雲翔先生 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大批知識青年奔赴農村安家落戶,在這個特殊的年代,這些青年人以他們的知識和青春面對人生,在艱苦的環境中接受人生的考驗和磨難。他們放棄了學業,命運把他們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懷抱。 那時還是小青年的施雲翔背着行裝落戶到四川峨眉山的崇山峻岭之中。開始了他那艱苦而近乎苦行僧式的勞動和學習生活。艱苦和磨難對初涉塵世的小青年似乎是一種沉重的打擊,但對於性格堅韌,安於寂寞,自強不息的施雲翔似乎成了人生的寶貴精神財富。生活的磨難豐富了他人生的理念,艱苦的人生經歷更堅定了他追求美好人生的信心。所有這一切都被轉化成了強烈的求知慾和苦讀深研的動力,他以恬然淡定面對生活,以寬闊的胸襟面對自然,在磨難中苦練繪畫基本功,在修煉中發現自然之美,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四川是中國的魚米之鄉,是祖國山河最秀美的地方,而「峨眉天下秀」又集中了四川秀美山川的精華。峨眉的秀美山川本身就是山水畫家最好的教師,施雲翔和大山朝夕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崇山的晨旭,暮時的迷霧,奔騰的煙雲,高聳的巨樹,清澈的山泉,繁茂的植被,逐漸和他精神融為一體,他踏踏實實地習畫,在學習和思考中融匯古今,逐漸升華到心隨筆意,領悟自然的境界。正是大山塑造了他沉穩內斂的個性,正是大山給予了他深邃厚重的大氣勢、大境界。 他力破陳法,筆墨縱橫,豪放中見精微,雅俗共賞,意趣橫生。營造出他獨具個性的藝術世界,他博採眾長,融匯古今,他作品中有張大千、黃賓虹、李可染、傅抱石、陸儼少的影子,但呈現給觀眾的是施雲翔的藝術個性。 2000年以來,施雲翔畫路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對自己的繪畫語言重新進行組構調整,在更加貼近傳統的同時,深入探討尋求中西繪畫藝術相互借鑑和互相融合的契合點,積極探索水墨與色彩和諧兼容的新藝術形式。把西方寫實繪畫觀念和浪漫主義創作精神與中國畫中潑墨潑彩相融和,大膽試驗,在抽象中尋求具象,使作品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 筆墨當隨時代,中國畫貴在創新,充滿時代精神的繪畫必然能喚起更多觀者的共鳴。施雲翔的作品已引起更多美術家、藝術愛好者關注和收藏家的喜愛。其作品《夢回川江圖》在2006年中國嘉德拍賣公司以15萬元成交就是很好的佐證。 施雲翔還年輕,以後的藝術道路還很漫長。事業成功藝術成就永遠會伴隨着勤奮、善于思考的人。 這部畫冊是施雲翔先生對自己過去藝術實踐的小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畫家對至善至美的追求和藝術成就。我深信施雲翔先生不斷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推出,回報社會、讀者對畫家的關愛。
施雲翔山水畫集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定價:28.00
內容簡介
《施雲翔山水畫集》內容簡介:施雲翔在中國畫壇初露頭角的山水畫家,也是深具潛力的一代新秀。成就和造詣把他推上了藝術院校的講壇。他在創作上以現實主義精神為基礎,融入浪漫主義色彩。他筆下的山水,氣勢恢宏,雄秀壯闊,煙波浩渺,光影迷離氣象萬千,浸透着四川名山大川的秀美神韻和大自然的奇幻靈動。《施雲翔山水畫集》為施雲翔同志的山水畫集,供大家賞析學習。
作者簡介
施雲翔,四川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原四川峨眉畫院副院長,現為香港東方藝術中心特聘畫師,《東方美術》廣東編輯部執行主編,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山水畫研究學會理事,廣州書畫學院副教授。
施雲翔擅長水墨山水,兼工人物花鳥。他的山水畫畫中有詩,常以雲霧流橫、山勢磅礴、吞吐萬象的全景表達一種廣闊的意境和畫家豐富的情感世界。他用墨凝重渾厚,行筆流暢自如,畫面有傳統技法的蒼潤嚴謹,又有西畫的質感和新意,以中西合璧的技藝拓展自己的藝術語言並表現自然神韻。作品深邃的靜美和氣勢恢弘的景觀,常給人一種強悍的感染力和無限的遐想。 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其優秀作品均被日本、香港、台灣、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和歐美各國人士及團體收藏。
1995年參加新加坡中華藝術宮主辦的《當代中國畫家精英展》,獲銀獎提名。同年,其個人傳記被載入《中國現代書畫名家人名錄》。 1996年在廣州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1999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入編《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精品集》、《東方美術》、《藝術家》、《美術界》等國內畫刊和畫集。
2000年以來先後有作品入選全國畫展,入編大型畫冊。 如今出版有《施雲翔畫集》、《施雲翔畫選》、《施雲翔彩墨選》、《雲翔寫生作品選》、《施雲翔彩墨山水畫集》、《雲翔書畫》等。
新作
定價:25.00
施雲翔山水畫新作
作者:李克峻主編
出版社:大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
版次:1
頁數:46
印刷時間:2008-1-1
開本:16開
紙張:銅版紙
印次:1
I S B N:9787806845974
包裝:平裝
收藏人氣:67
內容簡介
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套《國畫導學範本》是專為學習中國畫的朋友們編選的一套供鑑賞、研究、提高的範本。在九位畫家的近400幅作品中,他們或奮筆揮寫,彰顯詩情畫意;或精勾細染,追求工整嫻雅;或墨彩融動,展現心靈與自然景觀的共鳴。對傳統文化的詮釋,是對人與自然相諧的創造,是對美的謳歌與讚頌。
本書是該叢書之一《施雲翔山水畫新作》。施雲翔在海內外享有良好聲譽的實力派畫家。他勤奮善思考,很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且在詩、書、畫多方面均有成就。
施雲翔擅長水墨山水,兼工人物花鳥。他的山水畫常以雲霧流橫、山勢磅礴、吞吐萬象的全景表達一種廣闊的意境和畫家豐富的情感世界。
學術成就
其如今編著的《中國畫學譜·雲霧山水卷》、《山水畫導學範本》、《山水技法叢書》等先後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河南美術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及大連美術出版社等出版發行。
《山水技法講座》分期連載於《中國書畫報》。
2006年其論文《論中國畫的意象道學觀》、《中國畫的立意與美學思想》二篇被收入國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評論雜誌《文藝年志》。
部分學術文章發表於國內各類藝術刊物及報紙上。
藝術思想
從中國畫的文化立場出發,以「推進筆墨藝術」為己任,強調中國畫應恪守「筆墨當隨時代」的原則,追求雄渾、蒼茫、磅礴大氣和厚重力健的境界,推崇具有正大氣象的藝術表現形式,提倡獨立思考,探索創新。追求「厚、重、沉、穩」的人格精神和筆墨品質合二為一的藝術風格。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 | 縮圖 | 尺寸 | 用戶 | 備註 | |
---|---|---|---|---|---|
目前 | 2018年12月4日 (二) 20:49 | 174 × 220(12 KB) | 大丰古意(對話 | 貢獻) |
檔案用途
下列 頁面連結到此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