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發作性睡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Gelineau综合征)
前往: 導覽搜尋

發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礙,臨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發作為特點,多於兒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發作、睡眠癱瘓、睡眠幻覺等其他症狀,合稱為發作性睡病四聯症。發作性睡病一詞,由Gelineau於1880年首創,因此本病又稱Gelineau綜合徵。直到1975年,在法國召開的第一次發作性睡病國際研討會,才對該病做了如下定義:這是一種病因不清的綜合徵,其特點是伴有異常的睡眠傾向,包括白天過度嗜睡,夜間睡眠不安和病理性快動眼睡眠。快動眼睡眠異常,包括睡眠一開始就進入快速動眼睡眠期,與快動眼抑制無關的猝倒和睡眠癱瘓。一般預後尚好,通常持續多年後可緩解。疾病本身不直接引起嚴重後果,但由於發作性嗜睡可影響學習和工作。此類病人不宜從事高空、水下、駕駛和高壓電器等危險工作,以防發生意外。*[1]

病因病理

1、功能性病變(25%):

  與腦幹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功能降低或橋腦尾側網狀核功能亢進有關,也有研究認為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儘管在某些種族如日本人中發生率較高,但各種族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報告,在各種群中其遺傳特徵均與人HLA最小組織相關基因(DR和DQ位點)密切相關,發病機制為REM睡眠的調節障礙,對緊隨在NREM睡眠周期後的REM睡眠的控制喪失,不論在睡眠開始還是在清醒期,進入REM睡眠的傾向均增加。

2、外傷因素(25%):

  Sandyk(1995)認為:松果體及其分泌褪黑素的功能失常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也有人認為可能與腦外傷,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亂,腦腫瘤多發性硬化等疾病有關,正常REM睡眠的發生有賴於腦幹縫際核5-羥色胺系統對其他遞質系統的觸發,而此種觸發的節律失調可發生本病。

3、遺傳因素(20%):

  Yoss於1960年報告,在1個家族的3代中有12例(7男5女)發病者,動物實驗顯示,當狗的雙親均為發作性睡病時,所有一窩小狗都受影響,而這些狗和無血緣關係或血緣關係較遠的狗交配繁殖的小狗不受影響,傳遞的模式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但同時發現,並不是所有種類的狗都顯示出發作性睡病的遺傳學傳遞,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因。

4、環境因素(15%):

Honda等報告,日本的發作性睡病患者100%表現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2陽性,歐洲和美洲的學者也證實,大多數白種人發作性睡病患者為HLA-DR2,DQWl,DW2陽性,但Guilleminault等認為:發作性睡病的傳遞是多因素的,而且環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

分類

睡眠障礙國際分類第二版(ICSD-2)中將發作性睡病分為4種亞型:[3]

(1)發作性睡病,伴猝倒症;

(2)發作性睡病,不伴猝倒症;

(3)發作性睡病,醫學狀況所致;

(4)發作性睡病(待分類)。

臨床表現

起病年齡一般在兒童期至成年人早期,但在青少年期以前一般不被覺查,以10~20歲為最多,男女發病率相同,第一次出現症狀多在青春期,白天發作性嗜睡,猝倒和睡眠癱瘓,以及入睡前幻覺是該病的四個主要症狀。

1.發作性嗜睡:

患者醒時一般處於經常而波動的警醒水平低落狀態之下,午後更為明顯,嗜睡程度增加時,即發生短促睡眠,大多數患者在發作前先感到睡意加重,僅少數患者自相對的清醒狀態突然陷入睡眠,單調的環境,如在閱讀和聽課時,容易誘發,典型病例可發生於各種活動中,例如進食,發言,操作機器,駕駛車輛等,每次發作持續數秒鐘至數小時,多數持續數十分鐘,睡眠程度大多不深,容易喚醒,醒後一般感到暫時清醒,一天可發作數次。

2.猝倒症:

猝倒(cataplexy)是一種短暫的,完全可逆的運動抑制的發作,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隨意肌肌力喪失或降低,可出現於50%~70%的患者,常由於大笑,發怒,情緒激動,緊張,疲勞或飽食而誘發。

典型發作為頜部鬆弛,頭向前垂落,雙臂倒向一側和雙膝張開,肌力完全喪失可導致創傷甚至骨折,但發作程度並非都是如此嚴重,也可僅僅表現為一種短暫的,局部或者全身的一種無力感,患者可主訴視物模糊(瞼肌受累),語言中斷(杓肌受累),呼吸不規則(腹肌或膈肌受累),膝部輕微彎曲或持物突然墜落(上下肢肌肉受累),可伴有不自主運動,如頭及眼瞼震顫,面部痙攣,也可伴隨出現心悸,蒼白等自主神經症狀,這些不典型的發作常常被醫生忽視,應特別注意。

症狀常在情感恢復正常或身體被觸及後消失,猝倒發作時伴有腱反射的抑制,但始終保持神志清醒,發作頻率可隔數天或數月發作1次,也有每天發作4~5次者,一次發作可持續數秒至30min(Zancone,1973)。

猝倒與其他症狀的關係,50%同時期出現,25%在嗜睡發作出現後1~5年,15%發生於嗜睡發作出現10年之後,猝倒先於發作性睡眠之前出現的情況極為罕見。

3.睡癱症:

約見於20%~30%的發作性睡病患者,亦可能單獨出現,在睡醒後或入睡時,無論為午睡或夜間睡眠)偶然發生四肢弛緩性癱瘓,患者意識清楚,但不能出聲或動作,往往伴有焦慮和幻覺,多在數秒鐘至數分鐘緩解,偶然長達數小時,他人碰及患者身體或對其講話時常可中止發作,但緩解後如不行動可能復發。

4.入睡時幻覺:

可出現於30%左右的患者,常與睡癱症同時出現,主要在倦睡期發生幻覺,以視,聽幻覺為主,亦可能為觸,痛覺等體覺性幻覺,內容大多鮮明,多為患者日常經歷。

5、其他症狀:

很多患者伴有失眠,可能因頻繁的入眠期幻覺或睡眠癱瘓所導致晚上睡眠斷斷續續,無法一覺到天亮;也可能是因為白天嗜睡的時間過長,而干擾到晚上的睡眠。

發作性睡病患者一天24小時的總睡眠時數,並不比正常人長。約半數病人有自動症狀,患者在貌似清醒的情況下出現同時存在或迅速轉換的覺醒和睡眠現象,如出現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談舉止、無目的長途駕駛,甚至進商店行竊等,持續數秒、1小時或更長,事後對發生的事情完全遺忘。

其他還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心悸,全身無力,抑鬱,焦慮等。*[4]

診斷標準

根據短暫發作性不可抗拒的睡眠或伴有猝倒、睡眠麻痹、睡眠幻覺等典型症狀,一般診斷不難。

需結合以下輔助檢查:

1、腦電圖。發作時腦電圖上很快出現快眼動睡眠中典型的低電位快活動。

2、腦脊液細胞檢查。腦脊液中下丘腦分泌素水平明顯降低。

3、CT和腦活檢。常規的臨床檢查如頭顱CT及MRI多難有異常發現。

4、多次小睡潛伏期試驗

  是一種評定嗜睡程度的試驗,受試者在一個舒適,安靜,光線暗淡的房間裡,每隔2小時讓其小睡20min共5~6次,通常在10點,12點,14點,16點及18點進行,同時用PSG進行監測,記錄從關燈到睡眠開始的時間(根據腦電圖),REM期的有無以及出現的時間,一般認為正常人的睡眠潛伏期應在10min以上,如平均在8min以內屬於病理性的;小睡中出現REM期且在睡眠起始15min之內(正常人在睡眠起始後90min左右出現),被認為是一次起始於REM期的睡眠,如果在MSLT中有2次以上起始於REM期的睡眠,而且整夜多導睡眠圖又排除了可引起嗜睡的其他疾病,則可以確診為發作性睡病。

5、多導睡眠圖(PSG)檢查

  可以將SAS與發作性睡病區別開來,SAS有典型的呼吸事件發生,少數發作性睡病患者也有睡眠呼吸暫停,與OSAS的鑑別應注意有無病理性REM睡眠。[5]

6、帶有脛前肌電圖的PSG檢查

  可以診斷PLMS,其特徵是脛骨前肌電有周期性爆發活動,持續0.5~5s,伴有15~60s的間歇。

7、HLA分型顯示DQBI*0602或DR2陽性;特定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測定。HLA-DR一般均為陽性。但此並不能成為診斷標準,因為有報道家族成員表現為和先證者相同的HLA-DR2組織單型但並不發病。

鑑別診斷

一、癲癇失神發作。多見於兒童或少年,以意識障礙為主要症狀,常突然意識喪失,瞪目直視,呆立不動,並不跌倒;或突然終止正在進行的動作,如持物落地,不能繼續原有動作,歷時數秒。腦電圖可有3Hz的棘-慢綜合波。

二、昏倒。由於腦血液循環障礙所致短暫的一過性意識喪失。多有頭昏、無力、噁心、眼前發黑等短暫先兆,繼之意識喪失而昏倒。常伴有植物神經症狀,如面色蒼白、出冷汗、脈快微弱、血壓降低,多持續幾分鐘。

三、Kleine-Levin綜合徵。又稱周期性嗜睡與病理性飢餓綜合症。通常見於男性少年,呈周期性發作(間隔數周或數月),每次持續3~10天,表現為嗜睡、貪食和行為異常。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為間腦特別是丘腦下部功能異常或局灶性腦炎所致。 是一種發作性睡眠過度,發作時僅在進食與大小便時才醒來,進食量可多至正常飲食的三倍以上,伴有激惹、躁動不安等。發作間歇期正常,常在成年後自然痊癒。*[6]

治療

一、 西醫治療:

目前治療發作性睡病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藥物治療發作性睡病主要進行心理干預,心理症狀尤其是抑鬱、自卑在發作性睡病患者中常見,應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

1、非藥物治療發作性睡病:

  發作性睡病患者應有規律、足夠的夜間睡眠。另外,在白天應有計劃的安排小睡特別是午睡來減少犯困。擇業方面應避免選擇駕駛、高空及水下作業。對兒童患者,家長、老師需認識嗜睡和其他症狀是疾病的表現,應對患兒表示理解,鼓勵其採取積極的、健康的生活態度,課業負擔不可太重。

2、藥物治療發作性睡病:

  白天不可控制地入睡是發作性睡病最常見的症狀,也是影響患者工作及生活的主要因素。儘管非藥物治療如調整生活習慣、午休等均可改善患者的嗜睡症狀,但不少發作性睡病患者如學生、司機及症狀較重者仍需藥物輔助治療。咖啡因通過拮抗腺苷的作用而促醒,因其副作用小而用來提神,但改善發作性睡病患者白天嗜睡的療效甚微。

  (1)、苯丙胺類的精神刺:激劑最早在1935年被用於治療發作性睡病,這類藥物可以促進多巴胺的釋放、增加突觸間隙去甲腎上腺素及五羥色胺的水平,同時抑制這些神經遞質的的再攝取。動物實驗表明多巴胺能系統的激活為促醒的主要機制。

  (2)、鹽酸哌甲酯:是治療兒童多動症的主要藥物。1959年開始應用於治療發作性睡病,是目前世界上治療該疾患處方量最大的藥物,每年的用量也達數千片。在國內的製劑分短效及長效緩釋片兩種,前者服藥後半小時左右起效,持續約3-4小時,不影響患者的午休,加之價格便宜,較受歡迎。

  (3)、利太林屬精神類藥物:主要副作用包括胃不適、食慾降低、頭痛、心率加快等,我們的經驗表明其成癮性很小,部分患者較長時間持續服用後會出現耐受而需加量,停藥一階段後敏感性恢復。多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至最適劑量,但個體對利太林的敏感性差異較大。為避免影響夜間睡眠,不要晚間服藥。匹莫林(pemoline)維持興奮的作用較利太林弱,半衰期達16-18小時,但耐受現象少,偶有肝損害,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已少見。

  (4)、莫達芬尼:二十年來一直在法國的醫院內應用於治療發作性睡病,其促醒的療效經大規模雙盲對照研究證實,並於1998年獲得美國FDA的批准。莫達芬尼促醒的機制不明,動物實驗提示其可能與抑制多巴胺再攝取有關。該藥的半衰期達15小時,推薦使用劑量為100-400毫克每日一次,對個別療效不夠強的患者,可與小量利太林合用。

  經驗表明,對利太林耐藥者,莫達芬尼仍可取得良效。該藥突出的優點是副作用小,偶有發作性睡病患者訴頭痛。正因如此,其適應證範圍在國外已大為擴展,用於改善難治性抑鬱、多發硬化患者的疲勞症狀;時差、倒班、帕金森病患者的嗜睡症狀。特別是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經有效無創通氣治療去除呼吸紊亂後如仍有白天犯困,莫達芬尼是改善這種殘留嗜睡的有效藥物,FDA已批准這一適應症。*[7]

二、中醫治療*[8]

  1、瘀阻腦竅證:昏睡欲眠,入睡短暫,平時頭昏沉重,健忘,面色黛黑,或有頭部外傷史,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弦。化瘀通腦。通竅活血湯加減。

  2、心脾兩虛證:神疲嗜睡,頭暈健忘,心悸,食少便溏,舌淡嫩,脈弱,面色白或萎黃。補益心脾。歸脾湯加荷葉、菖蒲等。

  3、痰濕(內阻)證:疲乏嗜睡,肢體沉重,脘腹痞脹,噁心嘔吐,胸悶咯痰,舌淡胖,苔白膩,脈滑或濡,身體肥胖。燥濕化痰。平陳湯加菖蒲、白芥子等。

  4、膽熱痰擾證:神情不爽,昏悶如醉,多睡少起,心胸煩悶,口苦咯痰,頭目昏重,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清膽化痰寧神。黃連溫膽湯加菖蒲、膽南星等。

  5、脾虛氣陷證:食後睏倦嗜睡,神疲乏力,食少,腹脹便溏,或卒然仆倒入睡,舌淡苔白,脈緩,面色萎黃。補脾昇陽。補中益氣湯加荷葉、砂仁、麥芽等。

視頻

發作性睡病_不可小覷的睡眠疾病

發作性睡病1

發作性睡病2

#發作性睡病#概念宣傳片

科普:發作性睡病

發作性睡病推廣公益視頻

你知道發作性睡病嗎?

參考資料

  1. 好大夫在線. 發作性睡病  . [29 二月 2020] (中文). 
  2. 求醫網. 發作性睡病的病因病理  . 2015-01-30 [29 二月 2020] (中文). 
  3. 張景行. 睡眠障礙國際分類第2版內容簡介.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誌. 2007, 26 (10): 772-774. 
  4. 郭忠良. 什麼情況要擔心發作性睡病?它有什麼臨床表現?. 2016-03-24 [29 二月 2020] (中文). 
  5. 賀嘉,朱雨嵐,孫威等. 發作性睡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多導睡眠監測、多次小睡潛伏期試驗結果分析. 第六屆中國睡眠醫學論壇論文集. 2015: 205. 
  6. 全球醫院網. 發作性睡病的檢查. 2011-04-28 [29 二月 2020] (中文). 
  7. 求醫網. 發作性睡病的治療只要有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兩種  . 2016-05-30 [29 二月 2020] (中文). 
  8. 求醫網. 發作性睡病的中西醫治療  . 2014-09-01 [29 二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