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U自行火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SU(系列)自行火炮是蘇聯於1943年至1945年利用IS重型坦克底盤生產的一系列自行火炮。1943年,鑑於利用KV重型坦克底盤生產SU-152自行火炮的成功,蘇聯決定利用當時最新的IS重型坦克底盤繼續研發生產大口徑自行火炮。蘇聯衛國戰爭期間,ISU-122自行火炮、ISU-152自行火炮被成功的研製了出來並投用於部隊。戰後,該型車回收改造後還被用於民業,例如鐵路維修車輛等等。
然而,為了更好地對付德軍虎式坦克、虎王重型坦克等,蘇聯又研發了一系列ISU自行火炮。但測試表明,它們根本不實用。而且,這些項目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完善,並且戰爭在它們完成之前就結束了。最終,他們都被放棄了。
衛國戰爭結束前蘇聯研製的ISU自行火炮有(未服役):243工程、246工程、247工程、250工程、251工程。
目錄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 ISU(系列)自行火炮 | |
研製時間 | 1943年-1946年 | |
服役時間 | 1943年-20世紀60年代 | |
服役車型 | ISU-122自行火炮、ISU-152自行火炮 | |
未服役車型 | 243工程、246工程、247工程、250工程、251工程 |
服役車型
ISU-122自行火炮
ISU-122自行火炮的發明是ISU外殼生產速度加快的直接結果,但其ML-20武器的生產速度保持不變,因此造成了ISU車體外殼過剩。國家當局希望加快坦克的生產,不願意等待生產新的152毫米火炮。由於缺乏武器裝備,多餘的A-19 122mm火炮被安裝在同一個牽引架(52-L-504A)上。因此,ISU車體上的火炮安裝只需稍加重新設計即可安裝新的火炮。
ISU-122是一個多功能戰車,很像ISU-152自行火炮。然而,它有一個相當精確的火炮,具有出色的能力。在1000米的範圍內,ISU-152自行火炮可以穿透120毫米的裝甲,但ISU-122可以穿透160毫米(這更接近虎王重型坦克的 185毫米/7.28英寸的最大裝甲厚度),並且命中率更加精確。但作為一種帶有間接火力的自行榴彈炮,其職責很少,但並非聞所未聞。這通常是在快速推進時完成的,當時沒有野戰炮兵的支援。這種火炮的最大射程為14公里,這使得它成為一種可行的角色,但它根本不是一種常見的戰術。戰後,ISU-122被認為是不令人滿意的,許多後來被改裝為其他軍事用途,如裝甲回收車。很多被解除武裝,並被移交用於民用目的,如在鐵路上工作。[1]
ISU-152自行火炮
對國防軍來說,ISU-152自行火炮絕對是一場噩夢。就像SU-152一樣,它能把虎式坦克、費迪南自行火炮和豹式坦克的炮塔轟破。它有三個主要角色——突擊炮、坦克殲擊車和自行火炮,這使它成為戰爭中用途最廣泛的重型車輛之一。戰後,它一直服役到20世紀70年代,有些甚至在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清理中看到了一些非常規的行動。
ISU-152的出現有兩個主要原因——SU-152自行火炮的成功和IS重型坦克的到來。ISU-152可以看作是SU-152基於的KV重型坦克的升級,在新的車體上安裝同樣的武器是完全有意義的。這將意味着維修將更容易,與某種標準化的後期戰爭坦克。SU-152部署後不久,蘇聯運輸機械製造工業部命令車里雅賓斯克的設計小組與機械化炮兵局於1943年5月25日在IS-2重型坦克車體的基礎上設計兩種新型重型突擊炮。這輛坦克的研製工作是由著名的約瑟夫·科京(Joseph Kotin)和G.N.莫斯科文(G.N.Moskvin)作為主要設計師完成的,第一個原型只需一個月就準備好了。[2]
BTT-1和ISU-T
這些是基於ISU-122的裝甲回收車。由於ISU-122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實際上是多餘的,因此它們被轉換為許多其他用途。ISU-T是20世紀50年代早期製造的一個早期版本,它只需拆下火炮,在頂部放置一塊金屬板。不過,這是一個廉價的轉換。1959年,BTT-1被設計成一款更為良好、裝備更為精良的車輛。該車基本上與ISU-T相同,它們也有任何組合:安裝在後甲板上的物斗、絞盤、起重機、推土機(各種尺寸)和其他牽引設備。1960年,這些車輛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在車輛上增加了另一台發電機,以便對車輛進行焊接和現場維修。車輛的標準化程度也相當低,其中一些車輛採用的是A型架起重機的局部現代化。
關於這輛車的更多細節尚不清楚,但似乎有許多不同的國家使用了這輛車,如埃及、蘇聯、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上世紀60年代初,埃及似乎在購買ISU-152自行火炮的同時也購買了BTT-1,至少有一輛在1967年或1973年的戰爭中被以色列俘虜,現在矗立在Yad La Shiryon博物館。
未服役車型
243工程
243工程,又名ISU-122-1自行火炮,具有一個122毫米的BL-9火炮。它看起來像是a-19的加長版,儘管車罩裝甲有一些調整,以適應更長更重的火炮。它可以攜帶21發被冒穿甲彈。炮彈初速為1007米/秒,是所有「BL」火炮中最高的。
這輛車是可以與服役的ISU-122自行火炮區分的,因為它的火炮沒有炮口制退器,看起來更像一個拉長的A-19火炮。然而,火炮復進器是有角度的——最明顯的是,火炮控制器的尖端已經偏向一側(就在火炮的下方),不像一個普通的ISU-122。
它能在1000米處穿透204毫米的裝甲,射速每分鐘2發炮彈。該炮發射普通炮彈的初速為950米/秒,彈重11.9kg。它的射程為1070米,而ISU-152自行火炮和SU-152自行火炮的火炮為152mm ML-20S,射程為600米。它可以攜帶20發被帽穿甲彈,與ISU-152相同。和其他的「BM」炮一樣,BL-9的威力太大,這就導致了炮根機械問題。
246工程
246工程的特點是使用152毫米的BL-8火炮。這輛車可以通過其獨特的炮口制退器和未改變的火炮復進器來區分。
據報道,它可以穿透203毫米裝甲在90度,射程高達2000米(可疑),每分鐘3發。該炮的普通炮彈初速為850m/s,彈重43.56kg。最大射程為18500米。它可以攜帶21發炮彈。
雖然這些結果聽起來很不錯,但1944年12月的試驗表明,機組人員操作火炮很困難,炮口制退和炮尾復進不可靠,炮管強度和水平制導角度也不太令人滿意。還要考慮到非常長的火炮會限制車輛的機動性,就像ISU-122S上的D-25T型122毫米線膛坦克炮限制其機動性一樣。因此,152mm的BL-10坦克炮被開發出來。
247工程
247工程安裝了152毫米的BL-10火炮,是BL-8火炮的改進型。這輛車可以通過它的炮口制退器和稍微改變的火炮炮盾來區分,炮台復進系統的矩形尖端是有角度的,不像原來的ISU炮台。
它能從1000米處穿透205毫米的裝甲。該炮發射普通炮彈的初速為851米/秒,彈重43.56公斤。它的最大射程為17000米。它能裝20發炮彈。
試驗結果表明,火炮身管穩定性和水平制導角較差。人們最終認為,這項工作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主要是因為戰爭已經結束,沒有必要與重型裝甲德國車輛作戰。另外,考慮到槍管長度比BL-8短一點,但它也會因此而受到機動性問題的影響。
250工程
250工程,又名ISU-130自行火炮,該工程始於1944年秋季,採用了130毫米(5.12英寸)的S-26火炮。由於S-26源于海軍艦炮,因此這種炮有時被稱為艦炮,但這並不完全準確。該工程具有水平楔形的炮口制退器。1944年10月,250工程進行了工廠試驗,隨後的一個月,在多邊形車體上進行了試驗。1945年測試結束,火炮被送到車爾明斯克工廠完成,但隨着戰爭結束,該項目解散。250工程樣車目前保存在庫賓卡坦克博物館。
該工程能從1000米處穿透196毫米的裝甲。它的炮口初速為702米/秒,發射33.4kg重的氦彈,每分鐘射速1.5-2.5發。射程為15000米。它可以攜帶25枚130mm的炮彈,這意味着它提供了與152mm彈道炮相似的彈道結果,但可以攜帶更多的炮彈。
它的主要優點是,雖然它提供了類似於152mm項目的彈道結果,但它有更小的彈殼,這意味着該車可以攜帶25枚彈殼,而不是21枚。它的炮口初速為702米/秒,有效射程為500米,幾乎處於所有「BM」投射炮的中間位置。還一個主要問題來自口徑130毫米火炮。問題是,陸軍必須對向海軍供應的130毫米海軍炮彈作出特別安排,因此決定使用目前陸軍發行的122毫米或152毫米炮彈為佳。
251工程
251工程,又名ISU-122-3自行火炮,是從250工程衍生出來的。它的主要特點是使用122毫米的S-26改進版火炮。它的彈道幾乎和BL-9相同,但它有一個炮口制退器,底盤使用不同的車體裝甲罩。1944年11月,它進行了實地測試,但據消息來源稱,有些東西(可能是炮盾或炮尾機構)根本不足以承受射擊。火炮工程於1945年6月完工,但由於戰爭結束而被放棄。
另一個說法是ISU-130的名字在扎洛加的「二戰蘇聯坦克和戰車」中幾乎沒有提及。根據這本書,這是杜霍夫團隊在戰爭接近尾聲時設計的。它要麼是ISU-122,要麼是IS-3重型坦克底盤(後來自相矛盾,但圖紙上顯然顯示的是IS-2/ISU-122底盤),帶有130毫米艦炮。它直到戰後才生產出來。這很有可能這是上述內容的一個版本,由於在該書內容沒有克里姆林宮的檔案,這可能是一個不準確的故事和描述。
它能從1000米處穿透204毫米的裝甲。炮口初速為1000米/秒,發射25公斤炮彈。每分鐘可以發射1.5-1.8發炮彈,這種射速可以說是十分令人失望。(注意,ISU-122-2是帶有122毫米D-25T的ISU-122,因此從ISU-122-1跳到ISU-122-3)。
結語
ISU-122/ISU-152自行火炮的成功研製,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於德軍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費迪南自行火炮的打擊力度。而大口徑更能體現蘇軍簡單的性格。這兩種火炮陪伴着蘇軍參與戰爭中後期的各項作戰任務。戰後,它們也被出售於蘇聯各個盟國,如中國、越南,等等。隨着現代化戰爭的進行,這種無炮塔火炮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但依然在民事行業中發揮着自己的餘熱。
但在另一方面,那些未服役的「ISU大口徑火炮項目」都是失敗的。的確,這些火炮威力驚人,尤其是130mm S-26坦克炮,它可以從1000米的射程中穿透204毫米勻質裝甲。它們的射程也很長,只受ISU車體炮盾的仰角限制。然而,它們那些不符合實際的機械可靠性,不足以達到蘇聯軍方的預期目的,也就是不斷地從遠程擊毀德國國防軍重裝甲坦克。即使這些車輛投入量產,這些坦克多久會與德軍重坦對峙還是個問題。由於虎式坦克、虎王重型坦克和費迪南自行火炮是如此罕見,戰爭更有可能在ISU大口徑項目與他們設計摧毀的車輛交戰之前結束。這些火炮最終被勒令停止設計,作為軍事技術予以封存的重要原因便是戰爭結束了,不再需要這種華而不實的大口徑火炮了。[3]
參考資料
- ↑ ISU-122 & ISU-122SMay 5, 2016
- ↑ ISU-152May 3, 2015
- ↑ ISU High Power Gun ProjectsJanuary 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