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MES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MES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某公司的信息化建設主要從三個層面來展開:生產設備自動化控制系統、生產執行系統(MES)、管理信息系統。結合企業整體發展規劃,集成製造系統信息化工作,建設生產執行系統(MES),及從ERP系統下載生產執行相關數據,利用數據採集系統收集整理生產過程的數據,與生產計劃和控制(PP)、設備管理(PM)、質量管理(QM)、物料管理(MM)等相結合,用於指揮、協調和強化生產管理,最後把匯總的管理信息,按ERP系統所要求的形式,傳送回ERP系統,從而實現上層管理信息系統(ERP)與底層自動化設備系統之間的自動雙向通訊和控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實現實時的企業管理[1],提高效率,提高質量,強化控制,降低成本。

關鍵詞:生產執行系統(MES),智能製造,信息技術

目錄

一、案例簡介

公司的信息化建設主要從三個層面來展開:生產設備自動化控制系統、生產執行系統(MES)、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工藝MES系統項目的策劃實施,包含以下核心內容:1、建立基礎追溯體系,實現製程、品質、物料投入、員工作業記錄全過程、快速追溯。2、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質量管理能力與效率。3、建立過程防錯機制,實現輔料制具防錯、生產過程防錯。4、實現生產計劃排產功能,支持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5、通過信息系統提供實時準確的工廠運營數據,消除信息孤島,提高各部門協作能力,提高經營管理決策效率、製造運營管理水平。6、通過信息系統實現生產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在提高生產透明度、改善品質的同時,實現產品質量提升。7、應用條碼技術實現物料精細化管理、產品加工的全過程跟蹤。8、接口組件實現MES中間層與SAP、工裝設備上下層通訊。9、報表、預警監控平台實現生產信息及時展示與異常反饋。

二、案例背景介紹

電子事業部電子車間於2015年底完成車間改造後,生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生產製造過程信息化仍處於空白,眾多設備處於單機工作模式,車間現場計劃排產、物料管理、質量管理等,還處於原始的憑經驗、人工干預方式,這種依賴人工的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隨着產量的增加越來越不適應公司發展的需要,生產資源管理信息、產品技術信息在車間級得不到快速有效利用,車間生產過程信息得不到及時反饋,產品製造周期難以得到有效監督與控制。隨着產品交貨周期越來越短、生產成本控制越來越嚴格,電子事業部產品製造正努力由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信息化、精益生產方向轉型。通過對電子車間生產管理現狀的調研,結合現有生產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的生產管理系統,以信息化的方式為生產管理人員提供一個全面、實時、詳細的生產信息管理平台,以便生產管理人員能從上到下快速、全面、準確地掌握生產過程信息,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質量、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透明化、精益化生產的最佳解決方案。

三、案例應用詳情

結合企業整體發展規劃,集成製造系統信息化工作,建設生產執行系統(MES),及從ERP系統下載生產執行相關數據,利用數據採集系統收集整理生產過程的數據,與生產計劃和控制(PP)、設備管理(PM)、質量管理(QM)、物料管理(MM)等相結合,用於指揮、協調和強化生產管理,最後把匯總的管理信息,按ERP系統所要求的形式,傳送回ERP系統,從而實現上層管理信息系統(ERP)與底層自動化設備系統之間的自動雙向通訊和控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實現實時的企業管理,提高效率,提高質量,強化控制,降低成本。

1)建立基礎追溯體系

通過重要物料信息採集,可以從重要物料追溯到產品生產過程信息。

可以通過產品序號追溯到重要物料的供應商批次號相關信息;能追溯到每個產品在工藝各個工序上的人員、物料、設備資源、時間等相關生產資訊。

2)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實現不良數據的系統查詢,能查詢到每個產品生產工藝工序上的不良代碼、時間、人員狀況等資訊。

實現維修過程管理,能查詢到產品的維修資訊,包含維修代碼、維修時間、維修人員等資訊。

實現質量過程的IQC、巡檢、OQC檢驗等過程控制與記錄。

3)建立過程防錯機制

輔助工具防錯:包含錫膏、鋼網、供料器等輔助工具。

上料過程防錯:包含SMT上料過程。

通過權限配置實現正確的人在正確的崗位、上正確的物料、做正確的事情。

四、創新性與優勢

本項目的創新性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基礎追溯體系,實現製程、品質、物料投入、員工作業記錄全過程、快速追溯。

2)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質量管理能力與效率。

3)建立過程防錯機制,實現輔料制具防錯、生產過程防錯。

4)實現生產計劃排產功能,支持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

5)通過信息系統提供實時準確的工廠運營數據,消除信息孤島,提高各部門協作能力,提高經營管理決策效率、製造運營管理水平。

6)通過信息系統實現生產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在提高生產透明度、改善品質的同時,實現產品質量提升。

7)應用條碼技術實現物料精細化管理、產品加工的全過程跟蹤。

8)接口組件實現MES中間層與SAP、工裝設備上下層通訊。

9)報表、預警監控平台實現生產信息及時展示與異常反饋。

五、案例應用效益分析

(1)訂單完工效率提升

1)實現物料備貨先進先出、備貨狀態提醒、最優路徑提醒,提升備貨效率。

2)實現來料檢驗表單數據電子化、信息化,縮短檢驗審核流程,實現生產過程質量數據自動採集存儲,通過細化到各個工序點,實現生產製程的信息化管控。

(2)物料齊套核查,計劃下達準確率提升

1)通過生產計劃的編制及導入,實現計劃下達、暫停、插單管理,優化原有生產計劃下達模式,並保證工單主數據完整性。

2)實現物料齊套性檢查即在倉庫備料之前進行物料核缺,實現SMT料站表與工單BOM比對,減少工單變更時由於數據[2]不一致導致的部門協同衝突

3)實現工單進度可查性,可實時查詢當前生產任務的進度狀況,並可通過報表、看板展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