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Osaka)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阪

大阪(おおさか、英語: Osaka),即大阪市,日本第二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大阪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1] 。廣義上的「大阪」可以指日本近畿地方(關西地方) [2] ,或與以大阪市作為府廳所在地的大阪府 [3] ,也指以大阪市為中心的大阪都市圈(也稱近畿地方,近畿圈等)。在古代律令國是指攝津國的範圍。大阪也是近畿地區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標記為大坂,擁有古都·副都的歷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大阪 外文名稱 大阪、おおさか、Ōsaka
所屬地區 日本近畿地方(關西地方) 政府駐地 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大手前二丁目1番22號
方   言 日語-關西方言 著名景點 天守閣、大阪城、道頓崛、四天王寺、天保山海游館、大阪巨蛋等
機   場 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大阪伊丹國際機場 都市圈 大阪都市圈

地名由來

「大坂」這個地名,本來是指大和川與淀川之間橫跨南北的上町台地的北端區域,古代屬於摂津國東成郡。

關於這個漢字地名最早的記錄是,1496年,浄土真宗中興的祖先蓮如所寫的御文中所出現的「摂州東成郡生玉乃莊內大坂」的相關記載。本來,蓮如所稱的大坂一帶,在古代是浪速(難波・浪花・浪華)等地域的名稱,蓮如在如今的大阪城域中建立了大坂御坊(石山本願寺),這股勢力向周邊延伸,便定稱為大坂。

這個名字來源,雖然有種說法是因為該地區有個很大的坡(日語:坂),因此才叫大坂,但是在蓮如以前的大坂,發音不是「オホサカ」,而是「ヲサカ」,而且在各種資料中也會看到有「小坂(おさか)」的叫法(日在《日本書記》中稱為烏瑳箇。因此這種說法是缺少信賴性的。 蓮如以後,大坂的讀音為「おおざか」。江戶時代,商人傳兵衛遇到海難,漂流到俄羅斯帝國,俄羅斯人將發音聽成為「ウザカ」並流傳開來。也有說法是因為以前大阪站的工作人員將「おさか」的發音延遲讀作「おーさか」,才慢慢流傳為「おおさか」這種讀音。

歷史沿革

古代

大阪市歷史悠久,在森之宮附近發現的遺蹟證明大阪自繩文時代中期就開始有人居住。古墳時代時,大阪地區因河內湖的湖水淡化變得適合耕作。加上臨海的地理環境使得大阪成為貿易港口。 在5世紀時,仁德天皇在大阪修建了難波高津宮。

593年時,聖德太子在大阪修建了四天王寺,這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7世紀中期,在大化改新之後,當時的政府在大阪修建難波長柄豐埼宮(難波宮),定大阪為難波京,大阪曾一度是日本的首都。雖然天皇實際在難波京居住的時間很短,然而難波宮一直得到了保留。

直到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難波京亦完全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但大阪仍擁有四天王寺和住吉大社等宗教建築和港口,是當時近幾地區較為重要的都市。

中世

1496年,本願寺蓮如在大阪修建石山本願寺。石山本願寺附帶有龐大的寺內町,聚集有眾多人口。當時,上町台地尖端有一個稱為小坂的地名,這就是「大坂」的語源。其後,御坊周圍發展成為寺內町,奠定了現今大阪的基盤。 在戰國時期,大阪是兵家必爭之地。1570年開始,織田信長和石山本願寺之間爆發了長達10年的石山合戰,最後兩者講和,信長退出本願寺。不過信長在退出本願寺之前燒毀了本願寺的建築。

近世

1583年,豐臣秀吉舊石山本願寺的土地上修建大坂城,以大阪作為其統治的中心城市。

江戶時代,從一片焦土中復興的經濟都市大坂成為馳名全日本的「天下廚房」。當時,大阪成為集散全國物資的「流通據點」,並成為開展國際貿易的日本最大的經濟都市,堂島稻米市場的行情被作為全日本行情的標準。 1868年,大阪正式開港,並在川口地區設舊川口居留地供外國人居住。外國人帶來西洋的最新文化,使得大阪開始進入近代時期。

近現代

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之後,新政府將造幣廠和炮兵工廠設在大阪,其中大阪造幣局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造幣局。

1899年,大阪正式設市。

1903年,大阪市電開始通車。次年,民營業者開通了公車路線。大阪的交通亦進入近代化時期。

19世紀末期開始,隨着重工業和紡織工業的發展,大阪逐漸由一座商業城市變為工廠林立的工業城市。

1903年,大阪舉行第五屆內國勸業博覽會。這次博覽會是日本首次使用彩燈照明的博覽會,一時引起轟動,也顯示出大阪的摩登的景象。

1925年,大阪市在和附近的數個町村合併之後,面積以及人口都成為日本排名第一的都市。

1956年,大阪市成為首批政令指定都市之一。

行政區劃

1899年,大阪正式設市,是日本最早的市之一。成立之初的大阪市範圍僅包括西區、中央區的大部分地區和北區、福島區的部分地區,面積也只有15.27平方公里。此後大阪市先後在1907年、1925年、1955年進行三次擴大。在二戰時期至戰後,大阪市曾計劃將市域擴大為東至奈良縣境、西至尼崎市、北至池田市、南至堺市,但因這一範圍太過龐大,因而被大阪府反對。最終1955年的合併只合併了大阪附近的2個町和4個村。大阪市共管轄有24個區,是政令指定都市中轄區數最多的城市。大阪市在過去還曾設有大淀區、東區、南區三個區。但在1989年,大淀區和北區合併為新的北區;東區和南區合併為中央區。

截至2015年,大阪市共設24個區:都島區、福島區、此花區、西區、港區、大正區、天王寺區、浪速區、西淀川區、東淀川區、東成區、生野區、旭區、城東區、阿倍野區、住吉區、東住吉區、西成區、淀川區、鶴見區、住之江區、平野區、北區、中央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阪市位於大阪府中部的大阪灣沿岸地區,面積223平方公里,是政令指定都市中面積第17位的都市,僅大於埼玉市、堺市和川崎市。區域坐標:34°40′48″N—135°29′59″E。

地形地貌

大阪市區大部分面積位於大阪平原上。大阪平原是一座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在約8000至7000年前時,由於繩文海進導致水位高漲,大阪平原曾位于海面之下,被稱為河內灣。隨着上町台地北側的沙嘴逐漸向北延伸,至繩文時代中期,河內灣已演變為潟湖,被稱為河內湖。進入古墳時代後,由於河川運來的土砂不斷堆積,加上人工開發湖泊為耕地,河內湖已近乎消失,變為大阪平原。

為了擴大陸地面積,大阪曾多次進行填海。大阪的大規模填海開始於17世紀的新田開發。大阪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一都來自於填海。大阪市沿海的夢洲、舞洲、咲洲等島嶼也是由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

氣候

大阪位於北溫帶,四季分明,而且常年比較溫暖,屬於瀨戶內海式氣候,與我國南部沿海地區比較相像。全年降水充沛,夏季稍覺悶熱,冬季溫暖少雪。年平均氣溫在16攝氏度左右,平均降水量1306毫米左右。

春季(3月~5月),此間最低溫度為3℃~15℃,最高溫度15℃~25℃。大阪的賞櫻名所:獨立行政法人造幣局本局、萬博紀念公園、大阪城西丸庭園、毛馬櫻之宮公園、五月山公園。

夏季(6月~8月),此間最低溫度為17℃~25℃,最高溫度15℃~32℃。隨着夏初雨季的來臨,氣溫漸漸上升。

秋季(9月~11月),此間最低溫度為8℃~14℃,最高溫度12℃~20℃。

冬季(12月~2月),此間最低溫度為2℃~5℃,最高溫度8℃~12℃。適合欣賞冬景和滑冰滑雪。

水文

大阪市內河道縱橫,水域面積占城市面積的1/10以上,河上1400多座造型別致的大小橋樑將整個市區連為一體,既有「水都」之稱,又有「大阪八百八橋」的說法。

大阪市的水系當中,以發源自琵琶湖,流經大阪市北部的淀川水量最多。憑藉水運之便,淀川沿線曾經聚集眾多市場,是支撐大阪經濟的大動脈。然而淀川也曾是一條洪水頻發的河流。1885年的淀川大洪水使得明治政府決心在淀川北側開挖新淀川,使得淀川排水暢通,洪水次數也大幅減少。大阪市中心的主要河流還有東橫堀川、道頓堀川、木津川、安治川等河流。

人口民族

人口

在江戶時代,大阪和江戶、京都並列為「三都」,是日本人口最多的都市之一。據現在學者的研究,1650年時,大阪有人口約22萬人;1750年時,有人口約41萬人。1760年代時,大阪的人口數達到江戶時代時的頂峰,之後轉入減少。1850年時,大阪的人口有約33萬人。1889年大阪設市時,有人口476271人。1920年時,隨着市域擴大,大阪市人口增加到2114804人,超過東京成為日本最大都市。1940年時,大阪市有人口325萬人,達到戰前最高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政府強制民眾疏散至農村地區,大阪人口大幅減少。戰爭結束時,大阪只有人口約110萬人。1955年時,大阪市市域再次擴大,加上戰後人口返回城市,大阪市人口回升到255萬人。1965年時,大阪市人口數達到3156222人,是大阪戰後人口最高值。此後由於郊外化的進展,大阪市人口轉入減少。2000年時,大阪市的人口減少到2598774人。但是在2000年代之後,大阪府出現人口重新往大阪市內集中的趨勢,人口數開始回升。2014年11月時,大阪有人口約268.7萬人。

1940年時,大阪市有人口325萬人,達到戰前最高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政府強制民眾疏散至農村地區,大阪人口大幅減少。戰爭結束時,大阪只有人口約110萬人。1955年時,大阪市市域再次擴大,加上戰後人口返回城市,大阪市人口回升到255萬人。1965年時,大阪市人口數達到3156222人,是大阪戰後人口最高值。此後由於郊外化的進展,大阪市人口轉入減少。2000年時,大阪市的人口減少到2598774人。但是在2000年代之後,大阪府出現人口重新往大阪市內集中的趨勢,人口數開始回升。2014年時,大阪有人口約267萬人。大阪共有外國人人口115705人,其中以在日韓國、朝鮮人最多,有72980人,其次則是在日中國人,有26094人。

如果將以大阪為中心的京阪神大都市圈看做一個城市,人口約1877萬人,在日本僅次於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約3680萬)。

民族

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一,主要人口是大和民族,其他少量的有阿依努人琉球人以及定居外國人。

政治

政府議院

日本眾議院實施中選區制時,大阪市被分為大阪1區(擁有3席議員)、大阪2區(擁有5席議員)、大阪6區(擁有3席議員)三個選舉區,共計擁有11席國會議員。眾議院選舉改為小選舉區制之後,大阪市被分為大阪1區、大阪2區、大阪3區、大阪4區、大阪5區、大阪6區(亦包括守口市和門真市)六個選區。就得票情況和選舉結果來看,大阪1區、2區和4區屬於都會型選區,雖然自民黨的候選人在這三個選區當選次數最多,但民主黨和維新黨的候選人也有過當選記錄並取得一定支持。而公明黨在大阪3區、5區和6區有極強的勢力,除了2009年眾議院選舉之外,2000年以來這三個選區當選議員均為公明黨候選人。在參議院選舉方面,大阪市屬於大阪府選舉區,擁有8席參議院議員席次。現在日本的主要政黨中,前身為大阪維新會的維新黨是發祥於大阪的政黨,並且也是日本主要政黨中唯一一個總部位於大阪的政黨。而大阪也是日本維新會支持率較高的地區之一。2014年眾議院選舉時,日本維新會的候選人在大阪市六個選區中奪得一個選區的議員席次(算入比例代表當選議員的話則有兩人當選)。

對外關係

1957年,大阪和舊金山建立姐妹城市關係。 2018年10月2日,日本大阪市市長以市長名義向美國舊金山市市長致函,通知解除友好城市關係。這是由於關於舊金山市接受象徵慰安婦問題少女像捐贈一事,舊金山市未就大阪市徵詢其看法的信函作出回答。

旅遊

天守閣

大阪城天守閣(Donjon of Osaka)本來是於十六世紀由豐臣秀吉所建,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國的諸侯都要參與興建工程,許多護城河及城郭的石塊也是由各地諸侯所捐獻而來,並且在三年內動用了數十萬名的勞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大阪城外整個長達12公里的石牆,估計約動用了50萬塊的石塊。整個大阪城的建築結構共分成內城、中城與外城,雖然經過戰是內外兩道護城河以及兩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其它如大手門以及多門箭樓則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除此之外,在櫻門的部分則有一塊約有36帖榻榻米大的石塊。 天守閣指的是大阪城內主要的建築主體。高13公尺的天守台上矗立着高39.8公尺的天守閣,最高的第八層樓上則可以眺望大阪市景,其它層樓則展示了包括各種的武器、豐臣秀吉的木像、書簡,以及以模型展示當年作戰的作戰圖等,還有以電視配合投影的方式描繪豐臣秀吉的一生,除此之外也呈現了大阪城復原之後的模型。經過1997年重新翻修之後,守閣有着白色的牆面配以綠色的屋瓦,並在每個飛翹的檐端妝飾着用金箔所塑造的老虎與龍頭魚身(有鯉躍龍門之意)的動物造型。

心齋橋

心齋橋位於大阪南部地區,自1634年建立,是大阪最知名的購物區,在弧形天棚下的商店街里,集中了眾多的大型百貨店和服裝、鞋類、珠寶、時尚服飾專賣店以及各種風味的餐飲店。 心齋橋北起心齋橋站,南至難波站,是大阪最繁華的一條商業步行街。沿路有各種時尚店鋪。其中,丸井(MARUI)和大丸是日本最富盛名的商店。大阪為數不多的HELLO KITTY專賣店,這裡就有,Disney的專賣點也在這裡落戶。由於遊客眾多,所以很多店鋪都配有中文導購,並且可以用銀聯卡進行支付。

梅田空中庭園

梅田空中庭園(Umeda Sky Building)位於大阪的北部,是日本第一座連接式的超高層大樓,它占地有4萬2千平方公尺,高度達173公尺,共有41層樓。梅田空中庭園展望台其實是一座複合性的遊樂大樓,在其地下一樓所設的「瀧見小路」,是一條充滿復古風味的餐館街。 在其展望台入口的3樓,設有畫廊及門廳劇場,可以說從準備登到最高處的起點就有活動可以參與,從3樓搭乘快速電梯到達35層樓,只需花上1分鐘的時間,再以透明式的自動扶梯一直抵達39樓,這裡則有餐廳酒吧以及紀念品店,40樓還有一處非常悠閒的咖啡店,至於最頂樓,則是設計成一處圓形的360度露天展望台。

通天閣鐵塔

位於大阪南部地區,始建於1912年明治時期,曾以64米的高度成為當時東方各國最高的建築物,並被視為大阪的標誌,外形模仿巴黎埃菲爾鐵塔。1943年突遭火災被毀後拆除,1956年得以重建,建築面積超過132000平方米。

城市榮譽

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二十強,大阪排名第8.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41名。

相關視頻

1、Vlog 日本大阪最全旅遊攻略,帶你打卡網紅景點

2、【日本關西之行·大阪·上集】

參考來源

  1. 大都市圏整備法(首都圏整備法近畿圏整備法中部圏開発整備法) ,日本國土交通省,2009年12月25日
  2. 大阪市官網首頁 ,大阪市官網,2018-08-22
  3. 大阪府官網首頁 ,大阪府官網,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