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紫外線( UV ),指的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 10nm~400nm 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1801 年德國物理學家里特發現在日光光譜的紫端外側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發現了紫外線的存在。紫外線能透過空氣起殺菌的作用,太陽光有殺菌的能力就是靠的紫外線。 中文名稱:紫外線 外文名稱:Ultraviolet
    19 KB (4,521 個字) - 2022年8月9日 (二) 09:45
  • 瓦爾特·威廉·格奧爾格·博特(Walther Wilhelm Georg Bothe,1891年1月8日-1957年2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化學家,與馬克斯·玻恩共同獲得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54
    1 KB (65 個字) - 2022年7月12日 (二) 19:38
  • 魯道夫·穆斯堡爾(德語:Rudolf Mössbauer,1929年1月31日-2011年9月14日),德國物理學家,穆斯堡爾效應(伽馬射線的無反衝共振吸收現象)的發現者,與羅伯特·霍夫施塔特共同獲得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官方網站關於魯道夫·穆斯堡爾的介紹) The Nobel
    842位元組 (100 個字) - 2021年3月5日 (五) 17:30
  • ),是由於原子中的電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是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之間的電磁輻射。其波長很短約介於0.01~100埃之間。由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 倫琴射線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領,能透過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質,如墨紙、木料等。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射線
    15 KB (3,151 個字) - 2022年8月23日 (二) 09:31
  • 的最佳的觀測結果,這些初始狀態大約存在於133億年至139億年前),並經過不斷的膨脹與繁衍到達今天的狀態。 前幾年,有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維特的德國物理學家提出,「宇宙膨脹說」是不合理的,宇宙根本沒有一直在膨脹,宇宙的擴展只是因為粒子的質量在不斷增加。這個說法可以解釋一些距離地球遙遠的星系似乎離地球越來越遠的說法。
    13 KB (2,537 個字) - 2023年11月24日 (五) 21:18
  • 組氨酸是一種α-氨基酸,化學式為C6H9N3O2,分子量為155。組氨酸在1896年由德國物理學家艾布瑞契·科塞爾首次分離出來。在營養學的範疇里,組氨酸被認為是一種人類必需的氨基酸,主要是兒童。在發育多年之後,人類開始可以自己合成它,在這時便成為非必需氨基酸了。在慢性尿毒症患者的膳食中添加少量的組氨
    4 KB (1,199 個字) - 2021年7月30日 (五) 11:08
  • 菲利普·萊納德(Philipp von Lenard,1862年6月7日-1947年5月20日),德國物理學家。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曾先後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德國柏林大學和海德堡大學就讀,是昆克、本生、赫之等著名物理教授的得意門生和助手。大學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
    1 KB (260 個字) - 2020年3月18日 (三) 12:22
  • 它作為弗蘭肯地區的葡萄種植中心名聞遐邇,還擁有眾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名勝古蹟。例如,中世紀建造的老美因橋等,還有許多古老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市內有維爾茨堡大學,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於1895年在此發現X射線。 中文名:維爾茨堡 外文名:Würzburg 別 名:烏茲堡、烏茨堡 面 積:87.66 km² 人口密度:1915
    9 KB (2,591 個字) - 2020年12月7日 (一) 11:33
  • 熱到145℃時,便熔成液體,只不過是渾濁的,而一切純淨物質熔化時卻是透明的。如果繼續加熱到175℃時,它似乎再次熔化,變成清澈透明的液體。後來,德國物理學家列曼把處於"中間地帶"的渾濁液體叫做液晶。它好比是既不像馬,又不像驢的騾子,所以有人稱它為有機界的騾子.液晶自被發現後,人們並不知道它有何用途,直到1968年
    3 KB (624 個字) - 2023年1月30日 (一) 16:51
  • 克勞斯·馮·克利青(德語:Klaus von Klitzing,1943年6月28日-),德國物理學家。 他因於1980年2月5日在格勒諾布爾高強度磁場實驗室發現量子霍爾效應而獲198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官方網站關於克勞斯·馮·克利青介紹 The Nobel Prize
    2 KB (90 個字) - 2020年7月9日 (四) 10:17
  • 特奧多爾·亨施 (Theodor Wolfgang Hänsch,1941年10月30日-),德國物理學家,生于海德堡。因為在基於激光的精確光譜學(包括光學的頻繁梳理技術)上的貢獻,跟約翰·霍爾共同被授予了一半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另一半物理學獎授予了羅伊·格勞伯。 The Nobel
    786位元組 (97 個字) - 2020年3月17日 (二) 12:17
  • 基爾霍夫定律(Kirchhoff laws)是電路中電壓和電流所遵循的基本規律,是分析和計算較為複雜電路的基礎,184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G.R.基爾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1887)提出。基爾霍夫(電路)定律包括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和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
    5 KB (1,359 個字) - 2021年12月2日 (四) 05:47
  • ;證明了當原子受到電子的衝擊激發而發射譜線,能量是分立的。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 (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德國物理學家,於1888年首先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並對電磁學有很大的貢獻,故頻率的國際單位制單位赫茲以他的名字命名。 1857年(丁巳年)2月2
    25 KB (6,405 個字) - 2020年3月15日 (日) 17:56
  • 威廉·康拉德·倫琴 威廉·康拉德·倫琴(德語:Wilhelm Röntgen,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國物理學家。 1895年11月8日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 1901年被授予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不僅對醫學診斷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影響了20世紀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20 KB (5,744 個字) - 2019年3月16日 (六) 23:52
  • 研究所(JILA)教授,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講師。JILA是一家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商務部的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共同管理的研究機構。約翰·霍爾與德國物理學家特奧多爾·亨施因對基於激光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而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該獎的另一半由美國物理學獎羅伊·格勞伯獲得。
    1 KB (156 個字) - 2020年3月15日 (日) 14:55
  • 古斯塔夫·路德維希·赫茲(德語:Gustav Ludwig Hertz,{{bd|1887年|7月22日|1975年|10月30日),德國物理學家,與詹姆斯·弗蘭克共同獲得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古斯塔夫·路德維希·赫茲(Gustav Ludwig Hertz)出生於漢堡。他的父親是律師古斯塔夫·西奧多·赫茲(Gustav
    4 KB (866 個字) - 2020年7月9日 (四) 20:28
  • 德國物理學家M.普朗克在量子論基礎上建立的關於黑體輻射的正確公式。19世紀末,經典統計物理學在研究黑體輻射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由經典的能量均分定理導出的瑞利-金斯公式在短波方面得出同黑體輻射光譜實驗結果相違背的結論。同時,維恩公式則僅適用於黑體輻射光譜能量分布的短波部分。也就是說,當時還未能找到一個
    4 KB (1,180 個字) - 2021年12月8日 (三) 16:31
  • 威廉·康拉德·倫琴(德語: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國物理學家。 1895年11月8日,時為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的他在進行陰極射線的實驗時,觀察到放在射線管附近塗有氰亞鉑酸鋇的屏上發出的微光,最後他確信這是一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
    9 KB (2,178 個字) - 2020年5月29日 (五) 23:20
  • 1776年~1810年)德國物理學家、化學家。1776年12月16日生於薩姆尼茨。1791~1795年在耶拿大學學醫,1803~1804年任該校講師,1804年起在慕尼黑工作,1810年1月23日在慕尼黑逝世。 里特( Johann Wilhelm Ritter776-1810年)德國物理學家。176年12
    8 KB (1,790 個字) - 2020年5月15日 (五) 13:36
  • 格哈德·埃特爾(德語:Gerhard Ertl,1936年10月10日-),德國物理學家與物理化學家,在柏林的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2007年因為對表面化學研究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埃特爾1936年10月10日生於德國斯圖加特,1955年至1957年間在斯圖加
    3 KB (671 個字) - 2020年6月7日 (日) 10:02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