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马克吐温----美国

增加 9,115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1] 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2] 。
主要作品编辑
中文名 体裁 出版年
《傻瓜国外旅行记》 1869
《竞选州长》 短篇小说 1870
《艰难历程》 1872
《镀金时代》 1873
《汤姆·索亚历险记》 长篇小说 1876
《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 短篇小说 1876(1865年发表)
《康涅狄格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 1876
《国外旅游记》 1880
《王子与乞丐》(王子与贫儿) 长篇小说 188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顽童流浪记》 长篇小说 1885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1883
《亚瑟王宫廷的康涅狄格州的美国佬》 1889
《百万英镑》 中篇小说 1893
作品主题
批判美国虚伪的政治
马克吐温图册
马克吐温图册(6张)
马克·吐温在创作游记《在密西西比河上》这部作品时一针见血地揭露过政党和新闻媒体的沆瀣一气,马克·吐温提到:“那个时候领航员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当中唯一不受任何约束和完全独立的人物。国王是贵族社会不自由的仆人;国会带着选民铸成的锁链开会;而报纸的编辑总和某一个政党联系在一起;如果不照顾自己的信徒的意见,就没有一个传道者能够自由发言和全说真话;作家只不过是读者的奴仆,作者写作的时候坦率而无畏,但后来,到排印之前又要或多或少地减掉自己作品的锐气”。由此可见,马克·吐温是看穿了美国政党和选举的真实性的,并且毫不隐讳地给以了抨击。《竞选州长》更是马克·吐温对美国社会民主政治制度进行的全方位揭露和抨击。小说风格幽默诙谐,用短小的篇幅,挖掘出了美国选举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思想极为深刻,它揭露了美国所谓“民主”的选举制度的黑暗内幕,暴露了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虚伪性。
批判美国畸形的道德观
马克·吐温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马克·吐温揭示出了这样的事实:金钱可以支配人说谎、勒索甚至杀人,金钱是至上的。在小说《镀金时代》中,围绕着建设铁路、开辟航道、开办大学等情节,概括了当时弥漫整个美国的投机发财心理,在刻画塞勒斯上校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上,作品用独特的语言展现了塞勒斯上校的狂热:“发财,无论如何也要发财,…空气里到处都有财可发”,塞勒斯上校被“一切人都有平等机会”以及”任何一个擦皮鞋的人都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谎言引入歧途,他永远沉醉于那些冒险计划和虚幻的企业,从而使他失去了最起码的人情,他的家人为他的这种虚幻的等待过着几乎赤贫的生活。而小说《百万英镑》中,一个持有百万英镑的穷汉,在惶恐中得到了满意的消费和体面的服务,却丝毫不用付账,资木主义拜金思想的人性在一张百万巨钞的面前,显得何其脆弱和为人不齿。
批判美国虚伪宗教
在杂文《基督教的上帝》中,马克·吐温讽刺性地写道:“这些教士忘记了提到他们的上帝是宇宙间最慢的移动者,他从不睡眠的眼睛也是一样的慢,因为他的眼睛要等一个世纪才看到的事情,其他人的眼睛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看到。”在所有的历史上尚没有一个例子是上帝最先想到的一件高尚事迹,他总是比其他的人慢一步的想到和做到,然后他才到达、现身,并且享受到功劳利益,如果上帝真有先见之明,为何总是事后才现身。在短篇小说《斯托姆菲尔德船长访问天国》中,马克·吐温以怪诞而讽刺的形式描绘了天堂的至福,斯托姆菲尔德船长早从主口学校时候起就一直认为,一个人由于他正直的一生,将会在天堂里获得应有的奖赏,他这样相信和祈祷着,“上帝在人间的全权代表们”也曾应许过他天堂的至福,但他死后却感到极为愤慨的是,他明白了这种“契约”只是一种欺诈,天堂的至福是一套骗局。在小说《坐在黑暗中的人》中,马克·吐温以美国阿曼特神父为例严词批评了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他批评阿曼特之流残酷盘剥中国农民、他们的女人及无辜的小孩,使其挨饿和濒临死亡,以这些血腥钱来传播福音,并肯定了中国人对传教士认识上的怀疑和日益觉醒。 [7]
艺术特色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三个特色:
  第一,他在西部幽默传统的基础上,发挥极度夸张的艺术想象。
  第二,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这个“我”像中国相声里的主人公一样,扮演各种喜剧性人物。他们大都天真、老实、无知,思想单纯,什么事都一厢情愿,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马克·吐温用天真老实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识的。主人公总是怀着某种理想或某种单纯的想法,但在现实中处处碰壁,说明他这个理想是不现实的,行不通的,而他越不明白这一点,就越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第三,幽默里含有讽刺。他在《自传》里总结他写幽默小说的经验,说“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经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儿和花絮。我老是训诫人家,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坚持三十年”。“三十年”,是指从他开始写作至写自传时为止。他所谓“训诫人家”是说他写小说含有抑恶扬善的严肃的创作目标。 [8]
人物评价编辑
马克·吐温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相比的,他是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美国评论家威廉·豪威尔斯评) [9]
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评) [10]
轶事典故编辑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的真名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笔名,一般认为这个笔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术语,意思是:水深3英尺。萨缪尔曾当过领航员,与其伙伴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叫道“Mark Twain!”,意思是“两个标记”,亦即水深两浔(约3.7米,1浔约1.852米),这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船长塞勒斯,曾经是位德高望重的领航员,不时为报纸写些介绍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笔名“马克·吐温”。
1858年,塞勒斯船长发表了一篇预测新奥尔良市将被水淹没的文章。调皮的萨缪尔决定拿他开个玩笑,就模仿他的笔调写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讽刺小品。谁知这篇游戏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长的心,老船长从此弃笔不写,“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从此在报纸上销声匿迹了。四年后,当上记者的萨缪尔得悉塞勒斯船长谢世的噩耗,为自己当年的恶作剧追悔不已,决心弥补这一过失,于是他继承了“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并以此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但亦有一说,指其在西部流浪时,经常在酒店买酒两杯,并要求酒保在帐单上记“两个标记”。 [11]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汤姆·索亚在国外》 1894
《傻瓜威尔逊》 1894
《冉·达克》 1896
《侦探汤姆·索亚》 1896
《贞德传》 1896
《赤道旅行记》 1897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 1901
《马克·吐温自传》 回忆录 2010
参考资料 [6]
5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