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徽剧

增加 14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徽剧传统剧目有1404个,保存档案有753个。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而以吹腔、拨子、皮簧为主要声腔。吹腔轻柔委婉,拨子高亢激昂,皮簧则比较通俗流畅,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文戏以载歌载舞、委婉细腻其特点,武戏以粗犷、炽热、功夫精深、善于高台跌扑而震惊观众。生活小戏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趣、诙谐和语言吸引着观众。舞台画面多采多姿,具有雕塑造型美。
2006年5月20日,徽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 产名录<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3211 徽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f>。2019年11月,徽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沿革==
[[清朝]][[乾隆]]年间,二簧腔就已盛行,于[[皖南]]、[[鄂东]]、[[赣东]]北相邻地区,二簧、西皮慢慢合流,并奠定了徽剧的基础。徽剧名艺人[[高朗亭]]、[[郝天寿]]等人,把徽剧带到[[扬州]]。当时扬州是[[花部]]的集中地,但很快被徽剧压倒。[[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朗亭又把徽剧带到了[[北京]]。后来进京的还有四庆徽、五庆徽、四喜、春台、和春、三和等徽班。其中,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最为有名,人称“四大徽班”。徽剧在北京后便兴盛起来,直到[[嘉庆]]、[[道光]]年间,发展成以唱[[西皮]]、[[二簧]]为主的[[京剧]]。自此,徽班的影响遍及全国南北各省。在[[川剧]]、[[湘剧]]、[[赣剧]]、[[闽剧]]、[[粤剧]]、[[滇剧]]、[[黔剧]]、[[婺剧]]、[[淮剧]]等剧种中,都可以找到徽戏的影子<ref>[http://www.xi-qu.com/huij/zs/11854.html 徽剧的形成],中国戏曲网</ref>。
清代末叶,京剧兴起后,艺人纷纷改学京剧,徽剧却日益衰落。到了20世纪40年代,已濒于消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后,组织了[[安徽省徽剧团]],徽剧老艺人培养年轻演员,挖掘及整理剧目。60年代,徽剧在北京重生,《 [[ 水淹七军 ]] 》、《 [[ 淤泥河 ]] 》等剧都获得好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徽剧在婺源仍然很受欢迎。每逢新年过节,各地抢着请剧团去演出。
==艺术特色==
徽剧的剧目很多,根据记载有一千四百零四个,曲牌800多首,其中文场曲牌也有210多首,但因年代较久,多为手抄本,不少已经失传。重新发掘后,徽剧著名剧目有《[[七擒孟获]]》、《[[八阵图]]》、《[[昭君出塞]]》、《 [[ 贵妃醉酒 ]] 》、《[[千里驹]]》、《 [[ 双合印 ]] 》、《 [[ 巧姻缘 ]] 》、《[[龙虎斗]]》、《 [[ 反昭关 ]] 》、《[[宇宙锋]]》、《[[花田错]]》、《 [[ 春秋配 ]] 》、《 [[ 水淹七军 ]] 》、《[[齐王点兵]]》、《[[战长沙]]》、《 [[ 古城会 ]] 》、《[[百花赠剑]]》、《 [[ 义虎报 ]] 》、《 [[ 齐王点马 ]] 》、《 [[ 借靴 ]] 》、《 [[ 龙凤扇 ]] 》、《 [[ 三挡 ]] 》、《 [[ 醉打三门 ]] 》等。
根据唱腔,徽剧可分[[徽崑]]、[[吹腔]]、[[拨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调]]。徽崑的唱腔曲牌较[[苏崑]]粗犷强烈,以演武戏为主。吹腔以笛和小唢吶为主要,分曲牌、板式变化加曲牌体、板式变化体。拨子以枣木梆击出节奏为主。二簧、西皮大部分以徽胡为主。花腔小调大部分是民间俗曲俚歌,生活气息较浓<ref>[http://www.xi-qu.com/huij/zs/11049.html 徽剧的主要声腔],中国戏曲网</ref>。
====程长庚====
(1811年~1880年),名椿,谱名程闻檄,清朝[[同治]]、[[光绪]]时京剧表演艺术家,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奠基人之一,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 [[ 同光十三绝 ]] 》画谱。他曾任三庆班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同仁尊称其大老板。他腹笥渊博,能戏300余出,与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并称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名列“三鼎甲”之首。
[[ 余银顺 ]] (1888年~1974年),徽剧名角演员, [[ 安徽 ]] 绩溪大源乡坦头村人。晚年定居尚田村。15岁投师学徽剧,攻须生,学艺6载,拿手戏有《 [[ 打金枝 ]] 》《 [[ 大红袍 ]] 》《 [[ 渭水河 ]] 》等,后因大嗓倒去,改用小嗓,学青衣,演文武花旦,以《 [[ 宝莲灯 ]] 》《 [[ 重台别 ]] 》名于世。民国3年改攻小生,长于《 [[ 昭君 ]] 》《 [[ 水斗 ]] 》《 [[ 思凡 ]] 》、 《[[ 奇双会 ]] 》等传统戏目。
[[ 程松顺 ]] (1880年~1966年),男,汉族,[[安徽省]]歙县长陔乡石门坑人,徽班艺人,老生演员。其十三岁拜“桂春”班(二黄班兼演目连戏)王顺田为师习老生。出师后相继在“上升”、“丹桂”、“长春”、“二阳春”、“柯长春”等大小戏班唱戏。
===现代徽剧传承人===
[[章其祥]],国家一级演员。1944年出生,黄山市屯溪高枧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学戏,1957年入安徽省徽剧团,在徽剧《 [[ 水淹七军 ]] 》《 [[ 情义千秋 ]] 》《 [[ 淤泥河 ]] 》《 [[ 快活林 ]] 》《 [[ 磨房会 ]] 》中饰演主要角色。
[[李龙斌]],安徽省明光市人,1956年生,安徽省徽京剧院副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代表性传承人,1992年,凭借作品《临江会》获得上海第三届“白玉兰”表演艺术奖,1993年,因出色扮演了徽剧《 [[ 吕布与貂蝉 ]] 》中的吕布一角而获得第十一届“梅花奖”<ref>[http://www.ahwang.cn/ent/20190617/1884496.shtml 徽剧传承人李龙斌:田汉曾建议安徽成立徽剧团],2019-06-17 08:53 来源: 安徽网</ref>。
[[汪亦萍]],黄山市省级非遗徽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一位将京、徽剧艺术传承[[艺术]]家。从艺33年来,她不但在京、徽剧演出、研究中作出贡献,还将京、徽剧演到了国门之外,传进了校园和社区。
249,8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