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网师园

增加 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始建于[[南宋]] [[ 淳熙 ]] 年间(1174年 —1189 ~1189 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 [[ 扬州 ]] 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 [[ 光禄寺 ]] 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清[[乾隆]]时(公元1765年前后)曾官光禄寺少卿的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作归老计(一说为奉母养亲之所),初名“网师小筑”,后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沈德潜]]作《[[网师园图记]]》。乾隆二十三年,彭启丰来园参加元宵张灯宴乐并赋诗。
宗元死后园大半倾圮,至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一说瞿远春)购得,瞿增建亭宇,叠石种树,半易网师旧观,有[[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云冈诸胜。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园仍旧名,人又称瞿园、蘧园,园布局即奠定于此时,至今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 乾隆 ]] 六十年,[[钱大昕]]作记。当时园中盛植牡丹[[芍药]],嘉庆时范来宗有“看花车马声如沸”之句。但瞿氏有园不过三十年,即转归天都吴氏(童寯《 [[ 江南园林志 ]] 》谓系吴嘉道)。
[[同治]]初年为江苏按察使李鸿裔([[四川]]中江人)所有,七年,李辞官徙居园中,因在苏舜钦始建的宋代名园沧浪亭之东,李氏自称苏邻,名园为苏东邻或苏邻小筑。李能诗画,积书数万卷,兼蓄金石碑版、书法名画。
集虚斋
取《 [[ 庄子·人间世 ]] 》“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即清除思想上的杂念,让心头澄澈明朗,为修身养性之所,是园主之读书处。
竹外一枝轩
濯缨水阁
此处为夏日景点。水阁是歇山卷棚式,纤巧空灵,坐南朝北,高架水上,凉爽宜人,可凭栏观荷赏鱼。取名“濯缨水阁”,源于《 [[ 孟子·离娄 ]]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缨,指官帽帽带。)意为达则濯缨,隐则濯足。
云岗
梯云室
梯云之意,取自唐张读《 [[ 宣室志 ]] 》中载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云中取月的故事。此屋前庭院假山,均用云头皴手法堆叠而成。主峰在五峰书屋东山头,倚楼叠成楼房山,可攀登山道而进入楼中。
蹈和馆
小山丛桂轩
此为秋日景点,取“桂树丛生山之阿”(《 [[ 楚辞·小山招隐 ]] 》)之境界。轩南为太湖石庭院山,轩北有黄石主峰云岗,一玲珑,一浑拙,势成幽谷,匝种桂花,秋日竞放,香气蕴郁谷间,久聚不散,“小山则丛桂留人”(庾信《枯树赋》)<ref>[http://www.szwsy.com/ShowNewsJD.aspx?newsid=18 小山丛桂轩],网师园</ref>。
==保护措施==
===交通信息===
55路、202路、529路、811路、931路" 网师园" 站下,沿带城桥路往南走一点到阔家头巷,再沿阔家头巷向东步行100多米即到。
==视频==
250,6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