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子量

增加 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原子量.jpg|350px|缩略图|右|原子量 艺术效果图[http://cnpic.crntt.com/upload/200610/18/100231500.jpg 原图链接][http://www.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6&kindid=113&docid=100231495&mdate=0911123624 来自 中评网 的图片]]]
''' 原子量 ''' 相对 [[ 原子 ]][[ 质量 ]]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 [[ 氢原子 ]] 的实际质量为1.674×10⁻²⁷千克,一个 [[ 氧原子 ]] 的质量为2.657×10⁻²⁶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²⁶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ref>[https://www.osgeo.cn/wiki/%E7%9B%B8%E5%AF%B9%E5%8E%9F%E5%AD%90%E9%87%8F 相对原子量],OSGeo中国,2016-10-24</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应用学科化学中文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应用学科 化学 别称 相对原子量
==发展由来==
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他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 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由于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因此虽然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
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 1803年, 道尔顿 提出来的。他说“同一种元素 用氢 的原子 有相同的重 (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 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由于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因此虽然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 为1作为 相对 质量,但仍然称作 原子量 的基准
1803 1826 年, 道尔顿用氢的 [[永斯·贝采利乌斯]]改为氧 原子量 为1作 的 1/100 相对 基准;1860年,[[J.-S.斯塔]]建议用氧 原子量的 1/16 为 基准 ,沿用了很长时间
1826 1929 年, [[W.F.吉奥克]]和[[H.L.江 ·贝采利乌斯改 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O、O、O三种同位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用天然氧作 原子量 的 1基准就欠妥。后来物理学界改用O的1/100 16 [[原子量]] 基准 ;1860 ,化学界还沿用原来的基准,从此原子量出现两种标度,1940 ,J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以1.-S.斯塔建议用氧 000275作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子:物理 原子量 = 1/16 .000275 × 为基准,沿用了很长时间 化学原子量。存在两种标度必然经常引起混乱
1929 1959 ,W.F.吉奥克和H.L.江斯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O、O、O三种同位素 它们 自然界 [[慕尼黑]]召开 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 国际纯粹暨应 天然氧作为原子量基准就欠妥。后来 物理学 界改用O的1/16 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简称IUPAP)上,[[德国]][[J.H.马陶赫]]建议C=12.0000 作为原子量基准, 并提交国际纯粹与应用 化学 界还沿 联合会考虑,后者于1960年接受这一建议。1961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 原来的 化学联合会上,正式通过这一新 基准 。1979年 从此原子量出现两种标度,1940年 国际 相对 原子 量委员会 确定以1.000275作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子:物理 提出 原子量 = 的定义<ref>[http://www.hxzxs.cn/view-12290-1.000275 html × 化学 相对 原子 。存在两种标度必然经常引起混乱 介绍],化学自习室</ref>
1959年,在慕尼黑召开的国际纯粹暨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简称IUPAP)上,德国J.H.马陶赫建议C=12.0000作为原子量基准,并提交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考虑,后者于1960年接受这一建议。1961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上,正式通过这一新基准。1979年,由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提出原子量的定义<ref>[http://www.hxzxs.cn/view-12290-1.html 相对原子质量介绍],化学自习室</ref>。
==最终定义==
 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 [[ 碳-12 ]] 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特点==
 
当我们计算一个水分子质量是多少时,就会发现计算起来极不方便。若是计算其它更复杂的分子质量时那就更麻烦了。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ref>[https://www.chinaedu.com/zsd/1046540.html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知识点],101教育,2018-10-18</ref>。
==国际规定==
 
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加起来是12,所以把它称为碳-12。当然还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个中子和6个质子加起为14。国际上之所以要选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为当选用碳-12原子作标准时,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与使用)<ref>[http://www.yiqi.com/citiao/detail_987.html 相对分子质量],仪器网</ref>。
==计算方法==
 
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除以0.1661×10⁻²⁶kg所得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氧-16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57×10⁻²⁶)/(0.1661×10⁻²⁶)=16(约),即氧-16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我们在计算时就采用16。这样就要简便得多。
==相似算法==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ref>[http://www.doc88.com/p-1973530438120.html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道客巴巴</ref>(不可作为公式)
==视频==
 
===<center> 原子量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第十四讲 原子与道尔顿 </center>
<center>{{#iDisplay:u0658nb0muk|560|390|qq}}</center>
 
<center> 国家新课程标准优秀课例:相对原子质量 </center>
<center>{{#iDisplay:u0652x88f75|560|390|qq}}</center>
 
<center>「初三化学」为什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center>
<center>{{#iDisplay:k3031uytr4s|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260,1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