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崇觉寺铁塔

移除 3,525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沿革
崇觉寺铁塔,从塔座到塔顶,通高达23.8米<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wwbhdw/txt/2006-12/06/content_7467819.htm 崇觉寺铁塔],中国网 2006-12-6</ref>,为全国铁塔之最。在古代,用铁来浇铸一座塔,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聪明智慧的古代济宁人却做到了,当然鲁班显灵毕竟只是传说,而这铁塔却是真真实实地屹立在济宁大地上,成为[[济宁]]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历史沿革==
 
崇觉寺铁塔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内的崇觉寺。崇觉寺又名释迦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在寺内建立了铁塔,寺院也由此俗称“铁塔寺”。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原来是八角七层楼阁式塔,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并增建为九层,塔通高23.8米。塔的下部是一砖砌的八角形基座,南面辟门,室内顶部砌作斗八藻井,室内有宋代的石刻千手佛像和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塔铭。铁塔塔身呈八角形,内部充填砖体,每层均设塔檐、平座、勾栏等,塔檐和平座都施有斗拱,塔刹是[[鎏金]]的[[宝瓶]]式。每层塔身四面辟门,其余四面设龛,并放置[[佛像]],在第一、二层塔身上还有“大宋崇宁乙酉(1105年)”的题记。原塔檐四周悬挂风铎,现在保存无几。整个铁塔的构件均为仿木结构形式的雕模铸制,不仅反映了宋代本构建筑的形制,也体现了宋代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崇觉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寺内原无塔。到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徐永安之妻常氏,为还夫愿,独资鸠工,在寺内建铁浮屠塔七级,自此就俗呼为铁塔寺了。当时建塔尚未铸项,因变故停工,后人多在对铁塔的赞誉声中,无不遗憾地说:“塔无顶,伟丈夫剑佩峨然,唯冠冕不饰,谈者往往以为未尽观美”至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在济宁道龚勉的倡导下,协力聚财,增建塔身二级,顶为铜质金章,四围垂以风铎,至此塔成。塔身每层由平座、塔壁、塔檐分铸后组装。平座与檐下均饰重昂五铺作和单抄重昂六铺作斗栱。东、南、西、北正面饰长方形盲门,四侧面设龛祀[[坐佛]]。顶层八角各悬风铎,上装铜质[[鎏金仰莲宝瓶塔刹]]。在一层的外壁铸塔铭:“大宋崇宁乙酉常氏还夫徐永安愿谨铸。”该塔仿木塔,造型挺拔峻秀,铸工精湛,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而无严重腐蚀,是十分珍贵的铸铁[[文物]]。[[抗日战争]]时期,铁塔遭日军飞机破坏,构件残损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铁塔进行了维护。1973年落架大修时,以砖石材料填实塔心,配补残毁部件,得以延年。
 
声远楼是崇觉寺铁塔的附属建筑,始建于北宋中叶,明万历年间济宁道台龚勉题“声远楼”匾额一方,悬在二层檐下正前方,字体雄浑,特别醒目壮观。楼内悬挂一口巨型铁钟,撞击铁钟,响彻全城,声远10余里,故名“声远楼”。
 
声远楼建在4.5米高的台基上,通高16米,为11脊十字顶正方形两层楼,下以12根方形石柱作外围主要支架,内以4根通天柱自下而上支撑两层顶端的梁檩,上下两层四檐和周围补间均以斗拱承托<ref>[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tietasi-132296.html 济宁铁塔寺旅游攻略 之 声远楼],相约久久旅游网 2019-11-26</ref>。顶覆灰瓦,挑脊上饰有按序排列的螭吻、飞禽、走兽等。正中顶端设一头东尾西昂首怒目、背驮宝葫芦的[[麒麟]]异兽,寓意颇深。全楼雕梁画栋,朱甍映目,[[飞檐]]陡峭,风铎铮铮,属砖木结构亭阁式建筑。楼内设木制楼梯可拾级而上。楼上巨钟高2.2米,壁厚0.2米,唇周长4.5米,重7.5吨,系宋代铸制。
==塔身特色==
251,5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