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袁甲三

增加 20,213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袁甲三'''(1806~1863.8.8)字午桥,谥号“端敏”,袁耀东次子,是项城袁氏家族中第一位以科举功名(进士)入仕的人,也…”

'''袁甲三'''(1806~1863.8.8)字午桥,谥号“端敏”,袁耀东次子,是项城袁氏家族中第一位以科举功名(进士)入仕的人,也是第一位官居一品的朝廷大员,为袁世凯叔祖。最高官职是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门。因为他的功劳,曾祖父袁志恭、祖父袁九芝、父亲袁耀东,都被朝廷追封为一品。母亲郭氏、原配妻陈氏、续妻陈氏也都被追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本 名 袁甲三 别 称 袁午桥,端敏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河南项城 出生时间 1806年 去世时间 1863年8月8日
目录
1 青少年仕途
2 弹劾上司
3 安徽团练防剿
4 升任兵部侍郎
5 平定太平军
6 暂遇低潮
7 重新被起用
8 身后事
9 清史稿记载
青少年仕途编辑
袁甲三自幼聪慧,读书刻苦。他七岁入学,八岁的时候曾偷偷写了一篇《事君能致其身》的文章,袁耀东见后很感诧异,认为“孺子可教”。可惜,袁耀东四十多岁就因病去世,没能看到这个儿子“功成名就”。袁甲三“家贫,刻苦励学,以慰母志”(《端敏公集·礼部议奏入祀乡贤祠折》),十四岁与长兄澍三同补县学,中秀才后,加入“勤工俭学”行列,在项城望族高崃云家当家庭教师。高家世代书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袁甲三在此受益甚多。
袁甲三二十二岁得廪生功名,三十岁中举人,三十一岁(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终于考中进士。而后,顺利步入官场,先后在京担任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礼部郎中。道光三十年(1850年),担任御史、给事中。
弹劾上司编辑
他性格刚毅,敢言直谏。他曾弹劾广西巡抚郑祖琛“慈柔酿乱”,弹劾江西巡抚陈阡“贿赂交通”。这两个巡抚也因袁甲三的弹劾而被朝廷罢免。户部提出恢复捐官制度,袁甲三亟陈利害,朝廷不得不收回成命。
清道光三十年(1850),宣宗皇帝驾崩,文宗奕詝即位,年号咸丰。袁甲三被升任为江南道监察御史、掌兵科给事印(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南河丰北决口,上疏极论时事,皆切中利弊。
咸丰二年(1852),列款奏劾定郡王载铨“卖弄横势,擅作威福”,弹劾刑部侍郎书元“贪鄙险诈,谄事载铨”(详见附录)。宣宗皇帝接到袁甲三的奏疏,亲自接见他,让他“明白回奏”载铨的情况。经朝廷查证,袁甲三所奏都是事实,于是载铨被免去侍卫大臣职务并被罚去王爷的三年俸禄,书元及刑部尚书恒春降职。此事当时震动朝野。
安徽团练防剿编辑
咸丰三年(1853年),起义的太平军、捻军声势日大,工部侍郎吕贤基被派去安徽办团练防剿事宜,他奏请让袁甲三同去“帮办军务”。时当广东太平军攻陷了凤阳府,占领了临淮关,接连攻克蒙城、怀远以后,又由亳州、滁州窥视河南。袁甲三采取先稳定军心民心的办法,成功平息了颍州因汉回纠纷焚杀围攻府衙事件。
升任兵部侍郎编辑
当年秋,兵部侍郎、漕运总督周天爵卒于亳州,诏命袁甲三继任统帅军队。在这之前,周某曾奏报说,蒙城、亳州的捻军,合五十八捻为一大股,设有四大天王等名目,不可急剿。周某死后,袁甲三到亳州的王市集时,兵勇已散,民无斗志。袁甲三急忙召集散兵游勇,整顿团练,凝聚军心,占据要隘,结果在高公庙首战告捷。皇帝下旨命袁甲三接办剿“匪”事宜,加三品衔,署安徽布政使。袁甲三向朝廷上疏推辞说,担任布政使职务后,政务繁杂,无法指挥军队打仗。朝廷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就让他专门办理剿办安徽捻军的事。后来他又在标里铺打了个大胜仗,活捉了捻军首领邓大俊,俘虏捻军二千多人。
这年十月,安庆太平军占领桐城后不久,又攻陷舒城,吕贤基战死。朝廷想让袁甲三移军桐城,袁甲三急忙上疏说:“捻军首领张茂盘踞在怀远、蒙城之间,正想进攻庐州(合肥),请先驻军蒙城和亳州,声援各州。”
捻军聚集雉河集,袁甲三令县丞徐晓峰击破之,擒捻军首领孙重伦。分兵击败临湖铺窜匪,擒捻军首领宫步云、马九。令游击钱朝举、知县米镇攻怀远,大破之,张茂负伤逃走。
平定太平军编辑
十二月,太平军果然攻陷庐州(合肥),巡抚江忠源战死。袁甲三上疏弹劾陕甘总督舒兴阿“拥兵坐视”,舒兴阿被免职。
咸丰四年(1854),袁甲三入据临淮,属安徽剿捻的北路军。不到一年,皖北捻军被他各个击破。朝廷褒奖,破格擢升他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这时他最关心的是庐州收复问题,认为“庐州居江北腹地,又旁陷十余州县……庐州不克,不特江北各路防兵为所牵制,楚师东下亦不能急捣江宁。”但是中路军首领和春、福济“师老兵疲,急难奏效”,谕旨却让他与和春、福济“联衔具奏”,“详细酌度办理”。
在淮北官员的任用上,和春、福济二人与袁甲三意见不合,二人上疏举劾袁甲三:“坚执己见,无从会衔”,诬告他“株守临淮、粉饰军情、擅截饷银,冒销肥己”。朝廷听信了和春、福济的奏报,命袁甲三回北京交兵部“严加议处”,袁甲三在淮北很得军民心,他离开的时候,挽留他的百姓把路都堵住了。
暂遇低潮编辑
袁甲三到京不久,即被革职。
咸丰五年(1855)五月,袁甲三向督察院申诉说:和春他们说我擅截饷银等罪名,都是诬陷的。因为在鮦城战役(咸丰四年)后,我曾经责怪和春他们“置不应援”。今年又因为他们攻打庐州失败,弹劾过他们。他们怀恨在心,所以捏造流言蜚语诬陷我。督察院接到袁甲三的申诉,就向咸丰文宗皇帝作了汇报,文宗命两江总督怡良秉公查办。
袁甲三离开皖北不久,捻军首领张洛行又把安徽、河南各部捻军联合在一起,声势更加浩大,老百姓也饱受战乱之苦。怀远县的老百姓胡文忠,卖掉自己的女儿作路费,徒步走到京师,请求都察院让袁甲三回安徽镇守,因为他的状纸没有被都察院接受,就怀揣状纸上吊自杀了。言官给事中孙观、御史曹登庸、宗稷辰等,先后上疏说:“袁甲三在临淮剿办有方,地方才因此得到安宁。”两江总督怡良、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浙江巡抚何桂清,也纷纷上呈奏章,请求“仍起甲三视师”。经各方查证,和春、福济指责袁甲三的种种罪名,确系诬告。袁甲三才得以平反并被重新起用。
重新被起用编辑
咸丰六年(1856),袁甲三受命协助河南巡抚英桂剿办河南捻军。他先到归德(今商丘)召集旧部与捻军对垒,三战三捷,一举瓦解了捻军对亳州的包围。然后在燕家小楼歼灭捻军几万人,俘虏了捻军首领苏天福,只有张洛行一个人逃跑了。对此,朝廷特诏嘉奖,命以三品京堂候补。
后来张洛行又纠集溃散的捻军进攻颍州,失败后再度占领雉河集。咸丰七年(1857),袁甲三的军队先后消灭了王、邓、宋、姚几股捻军,杀死捻军首领李寅等100多人,被升任为太仆寺卿,赏戴花翎。胜保督师攻张洛行于正阳关,久不下,奏请袁甲三合剿,袁甲三令部将朱连泰、史荣椿攻韩圩,克之。
咸丰八年(1858),与胜保一起解固始之围,收复六安。史荣椿破捻军于铜山,斩其首领孙大旺。移军宿州,袭取王家圩,诛首领王绍堂等,乘胜收复七圩。七月,受命代胜保督办三省剿匪事宜。袁甲三令子袁保恒偕总兵傅振邦大破捻军于太和李兴集,歼毙数千,逐捻军出河南境,赐号“伊勒图巴图鲁”。
咸丰九年(1859)正月,与胜保意见不合,屡被上疏参奏,故被召回京,入觐,面陈军事。四月,上谕袁甲三为漕运总督。胜保因母亲病故回籍丁忧时,袁甲三被升任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实授漕运总督。
咸丰十年,他进军凤阳,屡战屡捷,朝廷嘉奖他调度有方,赐黄马褂。这年秋天,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王公贵族都逃到热河去了。袁甲三请求率兵北上,保卫北京,朝廷说临淮是南北要塞,没有批准。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袁甲三督军攻占捻军坚守三年的定远县城,并派兵与多伦阿部同取庐州城。袁甲三知道自己带领的军队不是嫡系,又无用人和筹饷的实权,与自成一派的湘军、皖军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他虽然屡战多胜,但寿州失陷仍有诬言上达。这使他处事更加谨慎,长子袁保恒作战勇敢,就从不准他与别的将士争功。
多年戎马生涯,袁甲三已积劳成疾,全身麻痹。他先请假休养,后病势剧增,又请开缺回籍。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但是所下谕旨却说:“前因寿州失陷,袁甲三与翁同书共办一事,且有督办军务之责,降旨交部严加议处。维念该大臣督办安徽军务三载,时值艰危,竭力支持,一切尚属稳练,该部所议袁甲三应得革职处分,著(着)加恩宽免”。
袁甲三住在陈州(今淮阳县)家中养病期间,捻军两次进攻陈州。当时袁甲三的病已非常严重,他就在病榻上向守卫陈州的将吏传授破敌方法,结果捻军两次进攻陈州都没有成功。同治二年(1863)六月二十四日,袁甲三病故,享年五十八岁。同治皇帝赐谥号“端敏”,葬于淮阳西关并设专祠祭祀,后又在他率兵作战过的临淮、淮安建专祠。有《端敏公遗著》传世。
身后事编辑
淮阳袁甲三墓,属“悬棺”。尸体于“文革”期间被红卫兵从墓中“请”出示众,墓中随葬品,据说被村民换回十三台手扶拖拉机。
清史稿记载编辑
[1] 袁甲三,字午桥,河南项城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三十年,迁御史、给事中,疏劾广西巡抚郑祖琛慈柔酿乱,又劾江西巡抚陈阡贿赂交通,皆罢之。户部复捐例,疏请收回成命。咸丰元年,粤匪起,南河丰北决口,上疏极论时事,皆切中利弊。二年,粤匪窜湖南,疏言:“总督程矞采为守土之臣,责无旁贷。若复令赛尚阿持节移军,诚恐诿过争功,互相掣肘。请命赛尚阿回京,专责程矞采便宜行事,如有疏虞,按律定罪。”并言:“湖北巡抚龚裕闻贼入境,讬疾乞休,尤宜严惩,以昭炯戒。”又列款奏劾定郡
  王载铨卖弄横势,擅作威福,及刑部侍郎书元贪鄙险诈,谄事载铨状,诏诘载铨所收门生实据,疏请饬呈出所绘《息肩图》,事皆得实。载铨坐罚王俸,夺领侍卫大臣兼官,书元及尚书恒春降调,题图者降谪罚俸有差。於是直声震中外。
三年,命赴安徽佐侍郎吕贤基军务。粤匪陷凤阳府,踞明淮关,煽动土匪,连陷蒙城、怀远。甲三至军,疏言:“贼势未遽北犯,请饬诸臣勿涉张皇,急图制贼。”命权庐凤道。汉、回相閧,围颍州,遣兵解散,诛首乱,事即定。会漕运总督周天爵卒於亳州,命代领其军。时土匪合五十八捻为一,势甚张。甲三至王市集,收散勇,整民团,击贼高公庙,破之,加三品卿衔。命署布政使,疏辞不赴,请专治兵事,允之;命专剿捻匪,破贼标里铺,擒其渠邓大俊。乡团先后擒献者二千馀,悉置之法。
十月,粤匪由安庆窜踞桐城,寻陷舒城,吕贤基死之。上命移军桐城,甲三疏言:“捻首张茂踞怀、蒙间,窥庐郡,请先赴蒙、亳为诸郡声援。”时捻匪麕聚雉河集,甲三令县丞徐晓峰击破之,擒贼渠孙重伦。分兵击败临湖铺窜匪,擒贼渠宫步云、马九,并其目数十人。令游击钱朝举、知县米镇攻怀远,大破之,张茂负伤遁。十二月,贼陷庐州,巡抚江忠源战殁。甲三劾陕甘总督舒兴阿拥兵坐视,褫其职;并请拨兵防寿卅、六安以杜旁扰。 四年二月,粤匪陷六安,窜蒙城,甲三进捣蒙城。贼走永城,甲三恐其趋宿、徐,阻粮道,急蹑之,贼已济河,不及而还。贼寻复南窜,连败之颍州、正阳关,馀贼退六安。还军蒙、亳剿捻匪,捣临湖铺,进逼雉河集。贼空巢诱官军,甲三侦知,尽泊船南岸,令知州张家驹阵河干,参将朱连泰、李成虎败贼马家楼,迫之涡河,歼贼殆尽,遂破义门集,捻首张捷三遁去。
甲三移屯临淮,地数被兵,比户凋敝。既至,讨军实,抚残黎,众皆乐为之用,超擢左副都御史。疏言:“皖军以克复庐州为急,宜出偏师赴南路断贼接济。”寻以贼陷和州,窥江浦,将北窜。分遣将扼关山,赴滁河鸠团练为声援。十月,北路捻匪复炽,令张家驹、朱连泰率军破之於寺觉集。粤匪踞乌江,令庐凤道张吉第击败之。贼夜结五垒於驻马河,乘其初至薄之,歼擒甚众。令参将刘玉豹、举人臧纡青规桐城,连夺大小关,击走庐江援贼。纡青战甚锐,进攻桐城西门,贼由安庆、潜山来援,城贼出应之,纡青战死,玉豹收馀众退保六安。
五年,疏陈军事,略曰:“北路以临淮为要,正阳次之。臣驻临淮,牛鉴扼正阳,以防贼北渡。庐州为中路,和春、福济师老力疲,久攻不下。西路蕲、黄无处非贼,兵力过单。东路沿江针鱼嘴、西梁山,贼船贼垒,来去无常。张光第等分军进攻,然无水师夹击,终难收效。目下悍贼力争江路,群聚上游,庐州有机可乘,请益厚兵力,分扼庐城东南,或增兵并剿舒、巢,俾其应接不暇,庶可一鼓而下。”
时淮北官吏,甲三欲有更调,和春、福济意不合,甲三专奏,诏仍饬会衔。於是和春、福济疏劾甲三坚执己见,并劾其株守临淮,粉饰军情,擅裁饷银,冒销肥己。召回京,部议褫职。甲三呈诉被诬,下两江总督按治,事得白。甲三在淮北得军民心,其去也,军民泣留者塞道。未几,捻首张洛行勾结皖、豫诸捻,势益炽。怀远民胡文忠鬻子女,徒步京师,控都察院求以甲三回镇,格不达,怀状自缢。言官孙观、曹登庸、宗稷辰先后疏请起用;疆臣怡良、吉尔杭阿、何桂清亦交章论荐。
六年二月,命随同英桂剿捻河南。甲三赴归德,招集旧部,三战三捷,进解亳州之围,毁白龙王庙砦,破燕家小楼贼数万,直捣雉河集,擒苏天福,洛行仅身免,特诏嘉奖,命以三品京堂候补。洛行寻复纠党犯颍州,击走之,又踞雉河集。七年,平王、邓、宋、姚诸圩,诛捻渠李寅等百馀人,授太仆寺卿,赐花翎。胜保督师攻张洛行於正阳关,久不下,奏请甲三合剿,令部将朱连泰、史荣椿攻韩圩,克之。八年,偕胜保解固始之围,复六安。史荣椿破捻匪於铜山,斩其渠孙大旺。移军宿州,袭贼王家圩,诛贼首王绍堂等,乘胜复七圩。七月,命代胜保督办三省剿匪事宜。张洛行方踞陈家庄,击走之,分兵复丰县。未几,蒙、亳诸捻入归德,窥周家口,甲三令子保恒偕总兵傅振邦驰援。贼遽趋西北,逼开封,振邦追贼,及之太和李兴集。保恒集团勇扼桥口,马步合击,大破之,歼毙数千,逐贼出河南境,赐号伊勒图巴图鲁。疏言:“兵分则势孤,合则势盛。捻匪踞地千馀里,臣兵不过数千,不能制贼死命。请敕各督抚合力大举,为扫穴擒渠之计。”
九年正月,击张洛行於草沟,破其巢,追至沱河,多溺水死,复击之双渡口,洛行泅水免。胜保与甲三意不合,屡疏诋之,诏斥“甲三督剿半载,但防徐、宿,不捣贼巢,日久无效”。召回京,入觐,面陈军事。四月,命署漕运总督。寻胜保以母忧归,命署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实授漕运总督。进攻临淮关,军南岸,断其粮道,降捻内应,斩关而入,生擒贼首顾大陇等,遂克之。
十年,进规凤阳,屡战皆捷。邓正明以府城乞降,张元隆犹据县城,诱出诛之,并诛悍贼三百馀人。未匝月,拔两城,诏嘉调度有方,赐黄马褂,命其子保恒赴军差遣。
捻匪陷清江浦,窥淮安,令道员张学醇击走之,乘胜复全椒。粤匪陈玉成来援,分扰滁州,令李世忠夹击走之。是时江北无统帅,扬州叛将薛成良拥众剽掠,亟发舟师扼高、宝诸湖。成良走依李世忠,甲三责以大义,即缚献成良,斩之以徇。令保恒合总兵张得胜、副都统花尚阿各军围定远,陈玉成纠众来援,会合捻匪扑凤阳,据九华诸山,连营数十里。城中食且尽,甲三令参将黄国瑞潜率锐卒四百夜薄九华山,跃入垒,城上发炮应之,贼大乱,弃营走,围乃解。
是年秋,英法联军入京师,车驾幸热河,甲三请率兵入卫,诏以临淮为南北筦钥,止勿行。和议定,条上四事,曰:慎采纳,节糜费,精训练,选将才,下所司议行。复疏请还京,泰西诸国欲助兵讨贼,甲三力陈非策,皆报闻。十一年,张洛行屯聚涡河北,令李世忠击走之。
练总苗沛霖者,凤台诸生,健猾为闾里雄。以团练功累擢川北道,加布政使衔,然不冠服,令其下称“先生”。所平贼圩辄置长,收其田租。缘道设关隘,垄断公私。涡河、浍、颍之间,跋扈自恣。甲三屡羁縻之,用以牵制捻匪。胜保尤信用沛霖,沛霖亦深与结纳,内怀反侧,惮威不敢猝发。至是藉口其练勇被害,据怀远,围寿州,巡抚翁同书为所劫持,杀寿州团练徐立壮;囚孙家泰,亦自尽,而寿州之围仍不撤;遣其党苟憬开犯河南,受粤匪封职,令练众蓄发,四出扰掠。於是诏褫沛霖职,命甲三会诸军进剿,同书罢去,贾臻代署巡抚,复於颍州被围。会张洛行大举渡淮,甲三移军击之,洛行败走。甲三屯长淮卫,解散沛霖属圩二百馀处。十一月,保恒偕总兵张得胜等克定远,粤匪遁走,进拔六合、天长。
同治元年,会克江浦、浦口,移军会多隆阿军攻庐州,克之。陈玉成走寿州投苗沛霖,执送胜保军,诛之。於是胜保为沛霖乞恩免罪,责剿捻自效,佯奉命而倔僵如故。甲三策沛霖终为患,疏陈大势,先剿群捻,次沛霖。荐李续宜抚皖,而自移师会僧格林沁军击捻匪,上报可。寻以病剧乞罢,允之。前因寿州失陷,部议革职,特诏宽免。
既受代,行至归德,疏陈四事,请崇圣学;议政亲臣专心国事;用人宜审;听言宜断:上嘉纳之。复奏苗练终难就抚。二年春,沛霖复叛,围蒙城,群捻助之,诏甲三在籍会筹防剿。临淮军苦饥乏。甲三奉命急筹接济,乃倡捐募敢死士出间道,运至蒙城。捻匪两犯陈州,甲三病已亟,榻前授将吏方略,击走之。寻卒,优诏赐恤,谥端敏。擢其子保恒侍讲学士,保龄内阁中书。陈州、临淮、淮安并建专祠。后淮安请祀名宦,河南请祀乡贤。
参考资料
1.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 :卷418, 12109页《袁甲三传》
词条标签:
政治人物 , 官员 , 人物
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