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树懒

增加 6,837 位元組, 4 年前
突变的树懒
巴拿马国家环境局(National Environment Authority)正在调查这具尸首,动物学家猜测这只动物可能是突变的树懒。哥斯达黎加1996年也发现类似的动物遗骸,查明确定是树懒。1996年时,还没有创造出"蒙淘克怪兽"这个名词。
 
== 树懒:只是看上去很蠢 ==
(莘莘深/编译)树懒的名声相当糟糕。在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种语言中,这种生物的俗称的含义都差不多。在英语中,它是“sloth/懒惰”(七宗罪之一)。法语中则是“la paresse/懒家伙”。德语里面,它是“das Faultier/懒动物”。西班牙语里面则是“el perezoso/懒惰的熊”,诸如此类。
 
当然,这些共同印象不是毫无依据。但这种刻板印象,遮盖了树懒身上更加有趣的真相。
 
'''小心翼翼的隐身人'''
 
树懒确实行动很缓慢(哪怕最快速度下,它们差不多每秒钟也只能移动6厘米),但是它们并不懒。很多年前,我采访过英国斯旺西大学的生物学家洛瑞•威尔逊(Rory Wilson),他发明了“动物日记”——这是一个精巧的电子设备,可以将动物的运动状况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当时,这个小发明主要只用在研究像企鹅或是鸬鹚这种快速移动的动物上。
 
不过,威尔逊也很热衷于将这种装置运用到动作缓慢的动物上,树懒就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事实上,行动缓慢并不意味着它们懒惰,威尔逊告诉我。“没人会说一只双壳动物‘懒’。”他说,指的是河蚌或者蛤蜊这些行动缓慢的贝类生物。言之有理。
生活在充满了捕食者——比如大型猫科动物或者猛禽——的世界里,你或许会认为敏捷是个优点。在树懒生活的中美洲和南美洲森林冠层里,猴子确实是选择了敏捷路线;但是树懒面对这样的危险只是一笑而过,当那些猴子四处奔逃的时候,它们只不过缓慢地闭上了眼睛。比起四处逃跑寻找掩体,树懒选择了更加令人叹服的策略:隐形。
 
对于一只树懒来说,最恐怖的天敌莫过于角雕。“它们是强悍的大雕,有着最骇人的爪子和恐怖的尖嘴。”威尔逊说。“面对它们,树懒一丁点儿生还的希望都没有。”除非,它们可以行动缓慢到角雕看不见它们。“我怀疑树懒根本不是懒,它们只是超级谨慎。”
使出这项绝招需要花很大力气。想象一下吊环上的体操运动员,当他处在十字状态,然后将双脚抬至水平位置的时候,他的肌肉会不停地发抖。对于一只树懒来说,这种体操技巧只是小儿科。“它们可以完全安详地处在十字坐姿,好像完全不需要肌肉费什么劲儿,像是引力彻底消失了。”
 
'''毛发里的朋友'''
 
在威尔逊的指导下,博士生贝琪•克里夫(Becky Cliffe)对哥斯达黎加树懒保护中心中的圈养个体采用了这种“日记”装置,这个保护中心是世界上唯一的树懒保护中心。当我在约定时间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她却没能赴约,因为一只树懒出乎意料地分娩了。我想,一只怀孕的树懒还可以给人惊喜,这可真不错。
 
当我最终打通电话的时候,我询问了关于树懒茂密毛发中欣欣向荣的微生物。树懒的每一根毛发都差不多对半折叠。“我们能想到的关于这种毛发结构的唯一好处就是这样藻类可以生长。”她说。
 
所以,树懒想要这些住在毛发里面的朋友,但是,为什么?
 
最近一项关于树懒毛发的研究表明,树懒的毛发是多种真菌的家园,这些真菌可以抵抗造成疟疾和美洲锥虫病的寄生虫,并且对某些人类乳腺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抗性。对研究人员来说,树懒的毛发是个发现奇特药用菌类的新地方。
 
但是他们也考虑了这些微生物会对树懒健康有益的可能性。“这不会令我感到惊讶。”克里夫说,“树懒太奇怪了,这绝对有可能。”
 
另一篇文章猜测,树懒其实是在经营农业。除了养殖真菌,它们在毛发里面还有很多藻类花园,这些“非常好消化并且富含脂质”的藻类可以补充它们有限的饮食。
 
但是克里夫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树懒不用嘴梳理毛发。它们不舔毛,而是用爪子梳毛。”她说。并且,这些藻类往往集中在头部和颈部,这些位置的毛发最长。“你难以想象一只树懒会去试图舔自己的后脑勺。”
 
对于克里夫来说,树懒对藻类和其它微生物的钟爱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树懒要用它们来伪装自己的毛发,以躲过那些可怕的雕。“野生的树懒完全是绿色的,可以融入树冠。”
 
'''排便仪式'''
 
树懒还有一项不怎么出名的绝技:憋。
 
“它们的胃重可以高达它们体重的三分之一。”克里夫说,这是同等体型的动物的胃的两倍多。人们发现,这是它们极其俭省的消化策略的一部分。相比于其他哺乳动物,一只树懒吃的很少,但是这点少量的食物却要在树懒的肠道里面经历一段难以置信的曲折历程。一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研究指出,食物从进入树懒嘴里算起,要经过50天才能到达它的肛门。
 
当这些食物再次出现的时候,树懒已经想方设法从里面榨取了最后一点养分。至于剩下的,克里夫说,“只是一团充满纤维的硬粪球。”
 
树懒有趣的厕所仪式为它引来了很多嘲笑。它们不是上到树冠顶部排便,反而要爬到地上,在树干底部完成这项仪式。这么做的风险极其巨大,会使得树懒暴露在像是美洲虎这样的大型猫科猎食者的面前。幸好,它们出众的“存储”功能意味着它们不需要经常这么做,通常一周只需要一次。
 
但是,如此大费周章地爬到地上究竟是为哪般?为什么不把那些纤维块像扔炸弹一样空投下来?
 
一个有趣的事实表明,这几乎肯定和性有关——“雌性树懒处在发情期时,会每天爬到地上排便,大概每个月有八到十天是这样子。”克里夫说道。考虑到这么做额外需要的能量以及增加的被天敌盯上的风险,这些雌性树懒肯定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
 
正如动物王国的常态一样,显而易见的激励因素是性。留下一大堆纤维质便便,看起来在树懒的世界等价于贴征婚启事。雌性树懒爬到地上,既能告诉附近的雄性她的繁殖状态,同时也知道了此前有没有别的同类出现。这就像是没有“速”的速配。
 
当然,一只表情僵硬的树懒看起来就是个傻瓜。但真相是,人类甚至还没怎么搞清楚树懒为什么要表现成这个样子。“如此不同寻常,而我们又知之甚少,这样的哺乳动物在这个星球上其实已经不多了。”克里夫说。<ref>[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9672/  树懒:只是看上去很蠢],果壳网, 2014-12-16</ref>
== 参考资料 ==
1,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