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成都市

增加 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div>
'''成都市''',別稱「蓉城」、「錦官城」,簡稱「蓉」,是位於中國 [[ 四川省 ]] 中部的城市,為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為中國西南地區物流、商貿、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交通及通信中心,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部所在地,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成都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 [[ 天府之國 ]] 」之稱,是中國開發較早、持續繁榮時間較長的城市之一。
成都自古為西南重鎮,文化遺存豐富,秦漢以來,成都就以農業、手工業興盛和文化發達著稱,歷代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的重要城市。漢代成都與洛陽等並列為五大都會之一。唐代商貿繁榮,與揚州齊名,稱為「揚一益二」。現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經濟區是中國西部經濟最領先的區域。
2010年,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稱號,成為亞洲首個「美食之都」。
== 城市建築 ==
從古色古香的遠洋太古里,到知名建築師 [[ 劉家琨 ]] 操刀的西村貝森大院,成都總是以多元並陳、似舊還新的建築群像,吸引往來旅人目光。事實上,新穎與古舊、東方與西洋並存,可以說是成都建築的一大特色。<ref>[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1801499 專訪 / 大院窄巷還是摩登都會?建築學家高政軒揭秘「以上皆是」的成都意象!],wowlavie.com,Jul 18, 2018 </ref>
== 人文歷史 ==
六、明清時期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 [[ 明玉珍 ]] 所建的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 [[ 承宣布政司 ]] ,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 [[ 朱元璋 ]] 封第十一子 [[ 朱椿 ]] 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 [[ 崇禎 ]] 十七年(1644年), [[ 張獻忠 ]] 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康熙年間,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省會也又遷回成都。清沿明制,設四川布政使司於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
七、民國時期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2月10日, [[ 蔣介石 ]] 攜其子 [[ 蔣經國 ]] ,從成都飛往台灣,而成都當時已是中華民國控制的大陸最後一個大城市。同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四川省被分為東、南、西、北四個行署,成都成為川西行署區的駐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各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後,成都市一直為四川省省會,西南地區的大區機構如成都軍區、成都鐵路局等也在成都紛紛成立。
1964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西南地區進行了三線建設,中共中央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的辦公機構設在成都。三線建設在西南地區的全面展開,帶動了成都各項事業的發展。
== 地理位置 ==
地處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介於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全市東西長192公里,南北寬166公里,土地總面積14,335平方公里,與德陽市、眉山市、雅安市、資陽市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成都平原,介於 [[ 龍泉山脈 ]] [[ 邛崍山脈 ]] 之間,海拔450至720米,是由 [[ 岷江 ]] [[ 沱江 ]] 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的沖積扇平原。
成都位於南北地震帶中段,境內主要分布有[[龍門山]]斷裂帶、[[龍泉山]]斷裂帶、蒲江-新津-成都-德陽斷裂帶和邛崍-大邑-郫縣竹瓦-彭州斷裂帶,其中蒲江-新津-成都-德陽斷裂帶通過主城區。
成都是中國西部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改革開放以來成都成為了中國西南地區的物流和商貿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交通樞紐、通信樞紐,是中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現代農業基地。
[[ 成都平原 ]] 得益於 [[ 都江堰 ]] 水利工程,河網密布,同時由於土地肥沃,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是中國最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
目前,成都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蔬菜水果和中藥材基地之一,龍泉驛區、彭州市和金堂縣都是全國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溫江區和錦江區三聖鄉等地的花卉種植也漸成規模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