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洪以南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七言絕句
'''【題解】'''<br>
本詩為 [[ 七言絕句 ]] ,收入《[[全臺詩]]》第貳拾冊。首見於《[[臺灣日日新報]]》,約作於1907年。杙,音ㄧˋ,雞籠杙,即基隆島。'''洪以南'''此行目的在陪同長子留學京都,並順道遊覽[[日本]]、參觀[[東京博覽會]]。此次航程由[[基隆港]]出發,到[[九州]][[長崎]]上岸。此詩寫詩人搭船從基隆港出海後,回望[[臺灣]]的心情。詩人乘風破浪的出發,然而前方一片茫茫大海,沒有目標;回頭望向來時路,卻又找不到故鄉何在,彷彿前後無路、沒有依靠似的。在敘述中可以感受到詩人淡淡的不安,或許因為航行海上、或許因為父子即將分離,短短四句透露出旅人不安的心情。<br><br>
'''過太平洋'''<br>
'''【題解】'''<br>
本詩為[[ 七言絕句]] ,收入《[[全臺詩]]》第貳拾冊。首見於《[[臺灣日日新報]]》,約作於1907年。1907年4月至8月間,'''洪以南'''陪同長子'''[[洪長庚]]'''留學京都,順道遊覽[[日本]]、參觀[[東京博覽會]]。此行搭船由[[基隆]]出發,至[[九州]][[長崎]]上岸,再由[[九州]]北上到[[東京]],最後由[[神戶]]出海返回[[臺灣]]。當時客輪航行於太平洋上,從基隆到長崎約需四日,旅程並非如今日客輪一般的平穩舒適,洪以南即將抵達長崎時有詩〈遠望長崎〉寫道:「艱辛一路實難支,舐犢情殷強護持」。詩中提到旅程辛苦,若非父子相互扶持實難以支持。首句先以「不平鳴」寫太平洋上洶湧翻騰的浪濤聲之大,次以「雲天」形容浪之高,以「山岳傾」寫浪之強,接著寫船上的旅客的心情,連在夢中都彷彿聽到波濤怒吼的聲音而擔心害怕。此詩描寫二十世紀初從臺灣到日本搭乘客輪的情景,可藉以瞭解當時臺日往來主要以海路為主,與今日交通便捷的景況大不相同。
==參考==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