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5
次編輯
變更
蠶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蠶'''<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50"></center><small>[…”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蠶'''<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50"></center><small>[圖片位址 原圖鏈結] [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small>
|}
</div>
'''家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
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丝虫”)是因为它用[[丝]]织[[茧]]。茧是由一根300-900米长的丝织成的。
==特征==
幼虫有13个环节,胸腹部有8对足,依品種不同身体呈青白色或黑色,虫足極具黏性。
成虫有3对足,两对翅膀,身体上有白色的鳞毛。
===性別特徵===
蠶在四齡時,身體變大,易区分雄与雌。
從蠶的身體的尾部算起,如果在第二、三環節之間有一個叫做[[海洛爾特氏腺]]的凸出的小圓點,则是雄性;如果在倒數第二、三環節的下面,有被稱為[[石渡氏腺]](Ishiwata's gland)的四個凹形的小圓點,则是雌性。
====從蠶繭分辨====
蠶繭尾端的下方,如果有個X形,则是雌的;如果沒有则是雄的,而且母的蠶繭較为肥胖,雄的蠶繭比较尖長。
====從成蟲分辨====
蠶蛾更容易分辨:雌蠶蛾身體較肥胖,交配後會產卵,雄蠶蛾身體則比较尖长。
==歷史==
===[[絲綢歷史]]===
从考古家在吳越發現的絲綢實物來看,在5000年前的江南地區就有[[桑]]蠶業。<ref>(http://content.edu.tw/primary/nature/ks_gc/nctheme/ckl01/3-5-9.htm)。在[[浙江]][[吳興]]的郊外,考古学家發現了具有五千年之久的人类的遗物,其中就有絲織品。</ref>
相傳早於西元前三千多年,[[黃帝]]的妻子[[嫘祖]]就開始「養蠶取絲」。
中國[[絲綢]]的秘密,後來隨移民傳播至[[朝鲜]]、[[印度]]等地,傳說在公元六世紀[[拜占庭]]的[[基督教]]僧侶从中國偷運蠶蛹,養蠶技術才传到了歐洲。
蚕是對人類貢獻最久、最偉大的昆蟲之一。
== 习性 ==
家蚕主食为[[桑树|桑葉]],也可用其它一些樹葉(柞樹,柘樹亦可養蠶)。家蚕有很强的食慾,它们昼夜不停地吃[[桑]]叶,因而长得很快,有成语'''蠶食鯨吞'''。此外蠶非常怕冷,溫度稍低就有可能冷死,必須注意室溫保暖,蠶同時也是螞蟻的美食,也需注意螞蟻對蠶的生命威脅。
当它们头部的颜色变黑的时候,即表明它们将要蜕皮。在完成四次蜕皮之后,它们的身体会变为浅黄色,皮肤也变得更紧,这表明它们将要用丝来包裹自己(茧),在茧中[[变态]]成[[蛹]]。它们從小长到長大,可以長大9000倍。
如果蚕蛹变为[[成虫]],它们会将茧溶解并钻出。由于它们破洞而出,故而蚕茧会被破坏,[[丝线]]将会变短,不能用于纺丝织绸,所以要在其尚未破茧以前,即将蚕茧放入沸水中,以杀死蚕蛹,并使茧易于拆解。
家蚕的蟲及蛹可以食用,並有[[食療]]的功效。
成熟的蚕(“蚕蛾”)不能飞,它们的唯一目的只在于产卵繁殖后代。蠶蛾交配完後雄蛾會馬上死去,雌蛾則於產卵結束後死亡。
因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但由於近年家蠶疾病猖獗,原多用作教學上的目的,已漸漸式微,甚至在作為研究用途上也具一定的挑戰性。
== 疾病 ==
目前,以病毒引起的軟化症為主,其病體和糞便若無隔離處置,將導致該群體大量死亡。
並且飼養的合適溫度為23度為佳。
== 医用 ==
蚕是传统[[中药]]“僵蚕”的来源。僵蚕是蚕的4-5期幼虫感染了一种名为[[白僵菌]]的[[真菌]]并死亡后的乾燥体,具有散风和化痰祛痰的功效。[[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蚕蛹性味咸温,主益精气”;《食疗本草》载:“蚕蛹富含养分,食用甚益人”。現代醫學證實蚕蛹油脂和蚕蛹蛋白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抗衰老等功效。
== 食用 ==
在中國北方,「[[柞蠶]]蛹」是一種传统的食品,[[北魏]]时期[[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以蠶蛹禦宴客”的記載。
在泰國有炸蠶料理。
== 教育 ==
[[台灣]][[國民小學]][[教育]]的課程中,通常會讓學生養蠶(俗稱: 蠶寶寶),觀察及紀錄蠶蛾的[[生物生命週期|生活史]]。<ref>{{Cite web |url = http://etweb.tp.edu.tw/epa/paper_show.aspx?EDM=EPS20070110193015FXE |title = 生命教育 為何一定要養蠶寶寶? |date = 原文發表日期 2007年1月6日 |publisher = 台北市教育e週報 |language = 中文 |accessdate = 2019年4月6日 }}</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 外部連結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7953&searchword=pid=B00379 僵蠶 Jiangcan]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4273&searchword=herb_id=D00632 僵蠶 Jiang Can]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 class="wikitable"
|<center>'''蠶'''<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50"></center><small>[圖片位址 原圖鏈結] [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small>
|}
</div>
'''家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
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丝虫”)是因为它用[[丝]]织[[茧]]。茧是由一根300-900米长的丝织成的。
==特征==
幼虫有13个环节,胸腹部有8对足,依品種不同身体呈青白色或黑色,虫足極具黏性。
成虫有3对足,两对翅膀,身体上有白色的鳞毛。
===性別特徵===
蠶在四齡時,身體變大,易区分雄与雌。
從蠶的身體的尾部算起,如果在第二、三環節之間有一個叫做[[海洛爾特氏腺]]的凸出的小圓點,则是雄性;如果在倒數第二、三環節的下面,有被稱為[[石渡氏腺]](Ishiwata's gland)的四個凹形的小圓點,则是雌性。
====從蠶繭分辨====
蠶繭尾端的下方,如果有個X形,则是雌的;如果沒有则是雄的,而且母的蠶繭較为肥胖,雄的蠶繭比较尖長。
====從成蟲分辨====
蠶蛾更容易分辨:雌蠶蛾身體較肥胖,交配後會產卵,雄蠶蛾身體則比较尖长。
==歷史==
===[[絲綢歷史]]===
从考古家在吳越發現的絲綢實物來看,在5000年前的江南地區就有[[桑]]蠶業。<ref>(http://content.edu.tw/primary/nature/ks_gc/nctheme/ckl01/3-5-9.htm)。在[[浙江]][[吳興]]的郊外,考古学家發現了具有五千年之久的人类的遗物,其中就有絲織品。</ref>
相傳早於西元前三千多年,[[黃帝]]的妻子[[嫘祖]]就開始「養蠶取絲」。
中國[[絲綢]]的秘密,後來隨移民傳播至[[朝鲜]]、[[印度]]等地,傳說在公元六世紀[[拜占庭]]的[[基督教]]僧侶从中國偷運蠶蛹,養蠶技術才传到了歐洲。
蚕是對人類貢獻最久、最偉大的昆蟲之一。
== 习性 ==
家蚕主食为[[桑树|桑葉]],也可用其它一些樹葉(柞樹,柘樹亦可養蠶)。家蚕有很强的食慾,它们昼夜不停地吃[[桑]]叶,因而长得很快,有成语'''蠶食鯨吞'''。此外蠶非常怕冷,溫度稍低就有可能冷死,必須注意室溫保暖,蠶同時也是螞蟻的美食,也需注意螞蟻對蠶的生命威脅。
当它们头部的颜色变黑的时候,即表明它们将要蜕皮。在完成四次蜕皮之后,它们的身体会变为浅黄色,皮肤也变得更紧,这表明它们将要用丝来包裹自己(茧),在茧中[[变态]]成[[蛹]]。它们從小长到長大,可以長大9000倍。
如果蚕蛹变为[[成虫]],它们会将茧溶解并钻出。由于它们破洞而出,故而蚕茧会被破坏,[[丝线]]将会变短,不能用于纺丝织绸,所以要在其尚未破茧以前,即将蚕茧放入沸水中,以杀死蚕蛹,并使茧易于拆解。
家蚕的蟲及蛹可以食用,並有[[食療]]的功效。
成熟的蚕(“蚕蛾”)不能飞,它们的唯一目的只在于产卵繁殖后代。蠶蛾交配完後雄蛾會馬上死去,雌蛾則於產卵結束後死亡。
因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但由於近年家蠶疾病猖獗,原多用作教學上的目的,已漸漸式微,甚至在作為研究用途上也具一定的挑戰性。
== 疾病 ==
目前,以病毒引起的軟化症為主,其病體和糞便若無隔離處置,將導致該群體大量死亡。
並且飼養的合適溫度為23度為佳。
== 医用 ==
蚕是传统[[中药]]“僵蚕”的来源。僵蚕是蚕的4-5期幼虫感染了一种名为[[白僵菌]]的[[真菌]]并死亡后的乾燥体,具有散风和化痰祛痰的功效。[[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蚕蛹性味咸温,主益精气”;《食疗本草》载:“蚕蛹富含养分,食用甚益人”。現代醫學證實蚕蛹油脂和蚕蛹蛋白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抗衰老等功效。
== 食用 ==
在中國北方,「[[柞蠶]]蛹」是一種传统的食品,[[北魏]]时期[[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以蠶蛹禦宴客”的記載。
在泰國有炸蠶料理。
== 教育 ==
[[台灣]][[國民小學]][[教育]]的課程中,通常會讓學生養蠶(俗稱: 蠶寶寶),觀察及紀錄蠶蛾的[[生物生命週期|生活史]]。<ref>{{Cite web |url = http://etweb.tp.edu.tw/epa/paper_show.aspx?EDM=EPS20070110193015FXE |title = 生命教育 為何一定要養蠶寶寶? |date = 原文發表日期 2007年1月6日 |publisher = 台北市教育e週報 |language = 中文 |accessdate = 2019年4月6日 }}</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 外部連結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7953&searchword=pid=B00379 僵蠶 Jiangcan]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4273&searchword=herb_id=D00632 僵蠶 Jiang Can]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