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次編輯
變更
蒋南翔
,创建页面,内容为“蒋南翔(1913.9.7-1988.5.3),江苏宜兴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中共中…”
蒋南翔(1913.9.7-1988.5.3),江苏宜兴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1] 。 [2]
1932年9月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学习,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2月,蒋南翔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10月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高等学校党委第一书记,1959年底后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高教部部长、党委书记,仍兼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2]
中文名 蒋南翔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地 江苏宜兴人 出生日期 1913年9月7日(癸丑年) 逝世日期 1988年5月3日(戊辰年) 职 业 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信 仰 马克思主义 代表作品 《蒋南翔文集》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成就
3 教育思想
4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1913年9月7日,蒋南翔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他中学时代就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参加我党领导的“社联”和“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主编《清华周刊》和《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进步思想。 [2]
1935年,在著名的“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中,作为领导者之一的 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成为唤起民众争取民族独立的号角。此后,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南翔一直从事青年工作,站在我国青年运动的前列。 [3]
1936年3月,他到上海任市学委江湾区区委书记,直接领导了复旦、同济等大学的支部工作。是年秋,回北平任北方局直接领导的北平市学委书记。抗战爆发后,他任北方局青委委员兼北方局宣传部干事,曾协助刘少奇编党内刊物《斗争》。
1938年初,任长江局青委委员、全国学联党团书记。在武汉,他筹备和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学联代表大会,并参加创立武汉青年救国团。
1939年初,任南方局青委书记,在大后方青年工作中,他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政策,保存和发展了青年运动的骨干力量。
1941年2月,奉命撤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中央青委宣传部长,并以《解放日报》社论委员会委员身份,写了不少关于青年工作的文章和调查报告。蒋南翔积极参加了延安的整风运动,对后期出现的抢救运动大胆地提出了批评意见,并向中央写出了《关于抢救运动的意见书》。抗战胜利后,他受党中央派遣,带领青年工作队到东北地区开辟青年工作,先后任辽北分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哈尔滨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市教育局长、东北局青委书记、哈尔滨青干校校长、东北局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为东北根据地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在此期间曾先后到布拉格、华沙参加国际青年会议。
1949年1月到中央青委工作,担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副主任,在全国第一次团代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副书记,后任书记处书记,主持创办了《中国青年报》,为建国初期团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12月,蒋南翔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1955年10月,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高等学校党委第一书记。 [2] 同年,他向周恩来总理、陈毅同志和教育部提出要在清华、北大举办原子能科学技术等一批高技术专业,并率团到苏联考察。
1956年5月,蒋南翔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3]
1959年底,后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高教部部长、党委书记,仍兼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他努力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联系中国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他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多种新兴学科;他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他爱护和关怀青年学生,也从政治上和生活上爱护和关心教职工,亲自做一些著名老教授入党的培养和发展工作。蒋南翔在清华大学的探索和呕心沥血的工作,丰富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影响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对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7年,蒋南翔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兼市科委主任,他倡议建立了南开中学“周恩来纪念馆”,并积极建议尽快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1978年,他作为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全国科学大会秘书长,为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大会的召开,作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受邓小平委托,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调查,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拨乱反正的系统建议,由邓小平亲自批交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2]
1979年,重任教育部长后,蒋南翔领导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努力恢复和发展遭到“文革”极度破坏的教育事业。 [3]
1982年8月,蒋南翔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根据中央对党校工作的指示、遵照中央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他协助王震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校工作。他根据党的十二大对党的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方针,系统地提出了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意见,得到了中央的批准。这不仅对中央党校,也对全国各级地方党校的改革和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使党校事业大大前进了一步。 [2]
1983年,10月11日至12日,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选举产生以胡耀邦为主任、薄一波为副主任的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 [4] 。蒋南翔任委员 [1] 。
主要成就
蒋南翔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当时,他是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北平市西郊区党委委员。他起草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个宣言以及北平市学联的一些重要文件,在当时的学生运动中发生过重要影响,为唤起全国爱国学生奋起抗日救亡作出了很大贡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蒋南翔还主持起草了“高教六十条”等学校规章,得到党中央的肯定,也受到各地高校的欢迎,起到了当时高等教育基本法规的作用。 [3]
他提出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教育;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为整顿恢复教育秩序、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政治辅导员制度,则是蒋南翔又红又专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实践。1953年,蒋南翔倡导建立的“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在清华园里诞生了。所谓双肩挑,就是一肩挑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这种“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已顺利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项制度体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及其给清华学生、清华大学以及整个国家带来的益处。
蒋南翔在清华大学长达13年半,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道路,实行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使学校成为教育与科研两个中心。他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率先在清华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一批新技术专业与学科,促进了我国新技术的发展。他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首创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他注重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与因材施教,注意体育锻炼,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的口号,促进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他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提出"要争取团结百分之百的教师"和"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主张,他呕心沥血,为清华培养了一支新老结合、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和"双肩挑"的干部队伍。他提出著名的"三阶段、两点论",继承和发扬了清华大学各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优良学风。在这一时期,清华大学的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发展和提高。教职工由1200余人增到5300多人;在校本科生超过万人规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获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他的教育思想,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 [5]
教育思想
蒋南翔在工作中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958年党中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清华一些系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水利系的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建设密云水库进行毕业设计,取得良好效果。他及时肯定和总结这个先进典型,用学生的生动语言,提出了“真刀真枪”进行毕业设计,改变了毕业设计作假拟的题目,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受到生产实际的锻炼。与此同时,他提出学校结合教学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生产,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总结建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积累的经验,同时也要纠正五十年代后期高等教育领域中工作的一些偏差,在党中央领导下,由邓小平总书记主持,蒋南翔负责组织起草《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简称《高校六十条》)。
蒋南翔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总是强调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他经常引用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说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他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林彪一伙提倡学习毛主席语录,“一句顶一万句”。他主张学习毛主席著作着重是学习立场、观点、方法。他在学生中讲:“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要搞形式主义。毛主席著作是马列主义科学,是革命的理论,不是白莲教的符咒……”
20世纪60年代初期,社会上一度“唯成分论”影响很大,对此,他在学生中反复讲:“唯成分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搞唯成分论,在革命的历史上也好,在学校里也好,都吃了亏。”招生工作中,他注意招收工农家庭出身的学生,也招收非工农子女入学。强调家庭出身不能选择,政治上的前途可以选择,调动了各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团结、共同进步的局面。他强调学校工作要努力团结百分之百的教师和学生,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针对当时一部分干部对待知识分子要求过高过急的情况,他提出要“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给大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他在学校工作中,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对待学校的历史。他在60年代初期提出对学校的过去和现在要用“三阶段、两点论”的态度,所谓“三阶段” [2] ,就是对清华解放前、解放后学习苏联和1958年以后走自己的路作为三个阶段;“两点论”,就是对每个阶段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分为二,有优点、有缺点。他认为清华在解放前严谨治学的传统是应当发扬的,在当时,能够提出继承解放前的好传统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的。这个观点对于学校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重要的指导思想。至今,学校领导班子换了几届,都能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保持学校的优良传统,又按照新的情况不断改革创新,使学校工作稳步前进。
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他十分注意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他在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努力》的发言,他说:“在高等教育中,提高质量比发展数量更困难,可是更重要。”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造成“我们长时间不能依靠本国培养的专家来独立解决工业建设中的重要关键问题。”他重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一度有的同志又走到另一极端,主张教学过程也要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他明确表示,不赞成这种忽视理论的倾向。他认为教学是认识的特殊形式,不可能事事都经过直接实践,可以是“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
清华大学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的学生,数以万计,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成为科学家、教授、工程师、企业家以及党政各级领导干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的好评。学校能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一个是由于生源好,各地中学和家长把优秀的中学生送到学校;一个是学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培养具有爱国奉献精神的又红又专人才;一个是学校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使他们毕业以后,不论从事业务工作或管理工作,都有正确的思想作风;再一个是蒋南翔校长提倡学生在校期间多做一些社会工作,他说:一个人在20岁左右的时候,做一些社会工作,终身受用不尽。这些是清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团结同志共同工作,受到领导和群众信任的重要原因。
人物评价
刘延东指出,蒋南翔同志
蒋南翔
蒋南翔(6张)
致力于党领导的青年运动,投身高等教育办学实践,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动教育、科技等战线拨乱反正、改革发展,推进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一生,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蒋南翔同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家办教育的典范,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践,系统性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宗旨性质、培养目标以及发展观、质量观等重大问题,特别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性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宝库。蒋南翔同志的一生,是为真理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与人民、与青年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是为人民、为教育鞠躬尽瘁的一生。他坚定的理想追求、高尚的品德、优良的作风和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刘延东强调,纪念蒋南翔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理想信念坚定、勇于坚持真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学习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立场,学习他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学习他实事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科学精神,学习他践行群众路线、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办学的优良作风,深入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亿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6]
陈吉宁在发言中表示,对于清华师生而言,蒋南翔同志是令人尊敬的前辈学长、倍受爱戴的良师益友、深孚众望的杰出领导,是清华优良传统和办学风格的重要铸就者,是当之无愧的“清华之魂”。我们要学习和发扬蒋南翔校长思近谋远的政治家眼光,倾心育人的教育家情怀,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和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发展模式,以人事制度改革带动学校综合改革,敢于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依法自主办学、保障学术民主、权责明确一致、管理科学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大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6]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蒋南翔同志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观点和论断,为丰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蒋南翔同志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期间,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满腔热情地推动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和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提高,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高屋建瓴、切中时弊地对高等教育问题的分析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6]
清华大学党委原书记方惠坚:蒋南翔同志坚持把培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重视在培养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领导创建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伟大创举。他在工作中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蒋南翔同志不愧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6]
1932年9月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学习,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2月,蒋南翔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10月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高等学校党委第一书记,1959年底后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高教部部长、党委书记,仍兼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2]
中文名 蒋南翔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地 江苏宜兴人 出生日期 1913年9月7日(癸丑年) 逝世日期 1988年5月3日(戊辰年) 职 业 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信 仰 马克思主义 代表作品 《蒋南翔文集》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成就
3 教育思想
4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1913年9月7日,蒋南翔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他中学时代就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参加我党领导的“社联”和“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主编《清华周刊》和《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进步思想。 [2]
1935年,在著名的“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中,作为领导者之一的 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成为唤起民众争取民族独立的号角。此后,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南翔一直从事青年工作,站在我国青年运动的前列。 [3]
1936年3月,他到上海任市学委江湾区区委书记,直接领导了复旦、同济等大学的支部工作。是年秋,回北平任北方局直接领导的北平市学委书记。抗战爆发后,他任北方局青委委员兼北方局宣传部干事,曾协助刘少奇编党内刊物《斗争》。
1938年初,任长江局青委委员、全国学联党团书记。在武汉,他筹备和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学联代表大会,并参加创立武汉青年救国团。
1939年初,任南方局青委书记,在大后方青年工作中,他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政策,保存和发展了青年运动的骨干力量。
1941年2月,奉命撤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中央青委宣传部长,并以《解放日报》社论委员会委员身份,写了不少关于青年工作的文章和调查报告。蒋南翔积极参加了延安的整风运动,对后期出现的抢救运动大胆地提出了批评意见,并向中央写出了《关于抢救运动的意见书》。抗战胜利后,他受党中央派遣,带领青年工作队到东北地区开辟青年工作,先后任辽北分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哈尔滨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市教育局长、东北局青委书记、哈尔滨青干校校长、东北局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为东北根据地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在此期间曾先后到布拉格、华沙参加国际青年会议。
1949年1月到中央青委工作,担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副主任,在全国第一次团代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副书记,后任书记处书记,主持创办了《中国青年报》,为建国初期团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12月,蒋南翔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1955年10月,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高等学校党委第一书记。 [2] 同年,他向周恩来总理、陈毅同志和教育部提出要在清华、北大举办原子能科学技术等一批高技术专业,并率团到苏联考察。
1956年5月,蒋南翔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3]
1959年底,后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高教部部长、党委书记,仍兼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他努力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联系中国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他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多种新兴学科;他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他爱护和关怀青年学生,也从政治上和生活上爱护和关心教职工,亲自做一些著名老教授入党的培养和发展工作。蒋南翔在清华大学的探索和呕心沥血的工作,丰富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影响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对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7年,蒋南翔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兼市科委主任,他倡议建立了南开中学“周恩来纪念馆”,并积极建议尽快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1978年,他作为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全国科学大会秘书长,为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大会的召开,作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受邓小平委托,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调查,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拨乱反正的系统建议,由邓小平亲自批交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2]
1979年,重任教育部长后,蒋南翔领导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努力恢复和发展遭到“文革”极度破坏的教育事业。 [3]
1982年8月,蒋南翔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根据中央对党校工作的指示、遵照中央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他协助王震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校工作。他根据党的十二大对党的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方针,系统地提出了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意见,得到了中央的批准。这不仅对中央党校,也对全国各级地方党校的改革和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使党校事业大大前进了一步。 [2]
1983年,10月11日至12日,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选举产生以胡耀邦为主任、薄一波为副主任的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 [4] 。蒋南翔任委员 [1] 。
主要成就
蒋南翔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当时,他是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北平市西郊区党委委员。他起草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个宣言以及北平市学联的一些重要文件,在当时的学生运动中发生过重要影响,为唤起全国爱国学生奋起抗日救亡作出了很大贡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蒋南翔还主持起草了“高教六十条”等学校规章,得到党中央的肯定,也受到各地高校的欢迎,起到了当时高等教育基本法规的作用。 [3]
他提出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教育;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为整顿恢复教育秩序、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政治辅导员制度,则是蒋南翔又红又专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实践。1953年,蒋南翔倡导建立的“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在清华园里诞生了。所谓双肩挑,就是一肩挑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这种“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已顺利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项制度体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及其给清华学生、清华大学以及整个国家带来的益处。
蒋南翔在清华大学长达13年半,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道路,实行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使学校成为教育与科研两个中心。他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率先在清华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一批新技术专业与学科,促进了我国新技术的发展。他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首创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他注重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与因材施教,注意体育锻炼,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的口号,促进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他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提出"要争取团结百分之百的教师"和"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主张,他呕心沥血,为清华培养了一支新老结合、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和"双肩挑"的干部队伍。他提出著名的"三阶段、两点论",继承和发扬了清华大学各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优良学风。在这一时期,清华大学的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发展和提高。教职工由1200余人增到5300多人;在校本科生超过万人规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获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他的教育思想,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 [5]
教育思想
蒋南翔在工作中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958年党中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清华一些系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水利系的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建设密云水库进行毕业设计,取得良好效果。他及时肯定和总结这个先进典型,用学生的生动语言,提出了“真刀真枪”进行毕业设计,改变了毕业设计作假拟的题目,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受到生产实际的锻炼。与此同时,他提出学校结合教学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生产,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总结建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积累的经验,同时也要纠正五十年代后期高等教育领域中工作的一些偏差,在党中央领导下,由邓小平总书记主持,蒋南翔负责组织起草《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简称《高校六十条》)。
蒋南翔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总是强调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他经常引用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说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他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林彪一伙提倡学习毛主席语录,“一句顶一万句”。他主张学习毛主席著作着重是学习立场、观点、方法。他在学生中讲:“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要搞形式主义。毛主席著作是马列主义科学,是革命的理论,不是白莲教的符咒……”
20世纪60年代初期,社会上一度“唯成分论”影响很大,对此,他在学生中反复讲:“唯成分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搞唯成分论,在革命的历史上也好,在学校里也好,都吃了亏。”招生工作中,他注意招收工农家庭出身的学生,也招收非工农子女入学。强调家庭出身不能选择,政治上的前途可以选择,调动了各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团结、共同进步的局面。他强调学校工作要努力团结百分之百的教师和学生,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针对当时一部分干部对待知识分子要求过高过急的情况,他提出要“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给大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他在学校工作中,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对待学校的历史。他在60年代初期提出对学校的过去和现在要用“三阶段、两点论”的态度,所谓“三阶段” [2] ,就是对清华解放前、解放后学习苏联和1958年以后走自己的路作为三个阶段;“两点论”,就是对每个阶段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分为二,有优点、有缺点。他认为清华在解放前严谨治学的传统是应当发扬的,在当时,能够提出继承解放前的好传统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的。这个观点对于学校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重要的指导思想。至今,学校领导班子换了几届,都能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保持学校的优良传统,又按照新的情况不断改革创新,使学校工作稳步前进。
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他十分注意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他在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努力》的发言,他说:“在高等教育中,提高质量比发展数量更困难,可是更重要。”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造成“我们长时间不能依靠本国培养的专家来独立解决工业建设中的重要关键问题。”他重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一度有的同志又走到另一极端,主张教学过程也要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他明确表示,不赞成这种忽视理论的倾向。他认为教学是认识的特殊形式,不可能事事都经过直接实践,可以是“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
清华大学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的学生,数以万计,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成为科学家、教授、工程师、企业家以及党政各级领导干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的好评。学校能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一个是由于生源好,各地中学和家长把优秀的中学生送到学校;一个是学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培养具有爱国奉献精神的又红又专人才;一个是学校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使他们毕业以后,不论从事业务工作或管理工作,都有正确的思想作风;再一个是蒋南翔校长提倡学生在校期间多做一些社会工作,他说:一个人在20岁左右的时候,做一些社会工作,终身受用不尽。这些是清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团结同志共同工作,受到领导和群众信任的重要原因。
人物评价
刘延东指出,蒋南翔同志
蒋南翔
蒋南翔(6张)
致力于党领导的青年运动,投身高等教育办学实践,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动教育、科技等战线拨乱反正、改革发展,推进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一生,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蒋南翔同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家办教育的典范,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践,系统性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宗旨性质、培养目标以及发展观、质量观等重大问题,特别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性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宝库。蒋南翔同志的一生,是为真理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与人民、与青年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是为人民、为教育鞠躬尽瘁的一生。他坚定的理想追求、高尚的品德、优良的作风和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刘延东强调,纪念蒋南翔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理想信念坚定、勇于坚持真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学习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立场,学习他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学习他实事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科学精神,学习他践行群众路线、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办学的优良作风,深入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亿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6]
陈吉宁在发言中表示,对于清华师生而言,蒋南翔同志是令人尊敬的前辈学长、倍受爱戴的良师益友、深孚众望的杰出领导,是清华优良传统和办学风格的重要铸就者,是当之无愧的“清华之魂”。我们要学习和发扬蒋南翔校长思近谋远的政治家眼光,倾心育人的教育家情怀,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和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发展模式,以人事制度改革带动学校综合改革,敢于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依法自主办学、保障学术民主、权责明确一致、管理科学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大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6]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蒋南翔同志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观点和论断,为丰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蒋南翔同志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期间,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满腔热情地推动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和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提高,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高屋建瓴、切中时弊地对高等教育问题的分析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6]
清华大学党委原书记方惠坚:蒋南翔同志坚持把培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重视在培养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领导创建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伟大创举。他在工作中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蒋南翔同志不愧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