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弘

增加 1,84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简介=='''李弘'''(652年—675年) , 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唐高宗 [[ 李治 ]]的 第五 個兒 ,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李弘于永徽三年(652年)出生于皇宫,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死因颇受争议,有人認為是武则天毒殺他 ,也 有人認為 他病弱早夭<ref>{{cite news| title=揭秘唐朝李弘之死死因, 其親生母親 [[ 武則天 有關係?|url=https://71a.xyz/o796xQ |accessdate=2019-12-17|agency=每日頭條 |date=2018-05-25}}</ref>。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 ]]的第一個兒 礼仪葬于恭陵。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为孝敬皇帝上庙号为义宗。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旧礼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谥号祭祀
===立為皇太子===
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顯慶元年(656年),高宗詔令廢黜太子[[李忠]],改立四歲的代王李弘為皇太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據史書記載,李弘“仁孝謙謹,上甚愛之。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李弘早年向[[郭瑜]]學習《春秋左氏傳》,當他讀到楚國太子弒君篡位時,驚懼的將書合上,對老師說:“如此殘忍的事情,身為臣子怎麼忍心去讀呢!《春秋》是儒學經典,用於垂範後世,又為何會記載這樣的事情呢?”於是,他堅決要求老師換其他書來讀,老師被太子仁孝的君子之風感動,換了專門講解道德規範的《禮記》。
 
===重視治學===
李弘十分重視治學。龍朔元年(661年),李弘命[[許敬宗]]、[[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選錄五百篇編集成《瑤山玉彩》,得到高宗賞賜絹帛三萬段。總章元年(668年),李弘又請求追贈儒家先賢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為太子少保。
 
===久病猝逝===
李治常年風疾纏身,李弘十二歲時,李治就下詔,讓李弘每日於光順門理政,諸司有事均向太子奏報。由於身體原因,李治經常出外避暑,或居住在東都洛陽,李弘便常常奉旨監國,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便有七次。
監國期間,李弘恪盡職守,廣納諫言,而且他人品端正,善與士大夫們相處,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虛歲二十四)。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這是唐朝建國以來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
 
===追諡為“孝敬皇帝”===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高宗還親自書寫《睿德記》緬懷李弘,碑石樹立於陵墓之旁。
 
===神位遷移===
長壽初年(692年),因李弘無子嗣,武則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繼香火。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為李弘上廟號為唐義宗,神位祔於太廟祭祀。景雲年間(710年),姚元之和宋璟上書唐睿宗,稱李弘未登帝位而與先皇同祔太廟不合禮儀,睿宗遂令遷出義宗神位,另行建廟祭祀。開元六年(718年),禮官上書唐玄宗建議停用義宗廟號,玄宗准許,令撤銷義宗廟號,復以孝敬諡號祭祀。
<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people/201507/10358.html 歷史上的今天>李弘]</ref>
  
== 相關視頻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1wWGFU1jg
72,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