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寒武紀

增加 21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寒武紀是[[顯生宙]]的開始,距今約5億4千2百萬年前—4億8千8百萬年。這個名字來自於英國[[威爾士]]的一個古代地名羅馬名稱「Cambria」,該地的寒武紀地層被最早研究。中文名稱源自舊時日本人使用日語漢字音讀的音譯名「寒武紀」(音讀:{{lang|ja|カンブキ}},[[平文式羅馬字|羅馬字]]:kanbuki)。
寒武紀可再分為[[早寒武紀]]、[[中寒武紀]]、[[晚寒武紀]]。寒武紀是顯生宙最早的地質時代,下一個紀是[[奧陶紀]]。<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other/2yjb9.html | title= 地球出現奇蝦,盤點寒武紀時代的古生物| language=zh | date=2016-03-11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 概要 ==
寒武紀距今十分久遠,我們對當時的[[地貌]]幾乎一無所知。只知當時的[[大陸]]有一塊主要的和幾塊較小的。當時的[[動物]]都住在[[海洋]]。寒武紀[[氣候]][[溫暖]],[[海平面]]升高,淹沒了大片的[[低窪地]]。這種[[淺海地帶]]為新的[[物種]]誕生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產生了一批具有堅硬的[[貝殼]]或[[內骨骼]]的動物。牠們形成[[化石]]很容易,因此和以前的[[軟體動物]]不同,寒武紀動物留下了大量[[遺體]]。
寒武紀時期又以生物呈 [[ 大輻射形進化 great radiation ]](Great Radiation in evolution Evolution) 而留下來的化石證據著名,這一時期的生物多樣化且大幅度的增加,也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在加拿大的[[洛磯山脈]]中的[[伯吉斯頁岩]]化石地層,到處可看到出現在5億500萬年前的淺海生態區的精緻化石。寒武紀時期似乎也是[[脊椎動物]]的第一個進化時期(即使最早的這一群動物,沒有體內的骨格或脊椎,只有僵硬的脊索)。化石記載中顯示出這一時期的生物也包括[[軟體動物]](Molluscs)(約5億3500萬年前),[[三葉蟲]](Trilobites)(約5億2100萬年前)和[[軟舌螺]](Hyolithids)(一種可能曾經是軟體動物或是接近軟體動物的生物)。在[[杯形海綿]](cup-shaped sponges)上百個品種中的一個分類,便是[[古杯動物門]](Archaeocyatha)(事實上,在寒武紀早期Lower Cambrian的地質年代中就有120科families):這些生物從約5億3500萬年前便主導了寒武紀時期的海洋,並建構了龐大的珊瑚礁,直到約5億1500萬年前幾乎絕種,似乎在寒武紀之後,沒有任何存活。
後來在寒武紀時期有遇到兩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一次是約在 5億1700萬年前([[波托米階生物滅絕事件]] Botomian Extinction Event),另一次是在 5億200萬年前([[德雷斯巴其階生物滅絕事件]] Dresbachian event)。寒武紀時期結束在寒武紀和奧陶紀的滅絕事件中,有可能或碰巧是遇到冰河時期,以及海洋裡的氧氣減少。
當寒武紀開始時,有一個超級陸塊的大洲,我們稱它為[[羅迪尼亞大陸]](Rodinia),其中有4000萬年的時間裡,這塊大洲進行分裂並產生漂移,形成一些較小的陸塊,包含有 [[ 非洲 ]] [[ 澳洲 ]] [[ 南極洲 ]] [[ 南美洲 ]] ,和大部份的 [[ 亞洲 ]] 地區及還連接著 [[ 岡瓦納超級大陸 ]] [[ 中東 ]] 地區。這塊貧瘠的陸地,植物沒有進化,海洋中的生物包括[[無頜類脊椎動物]](jawless vertebrates)(看起來像蠕蟲或海鞘的生物,後來進化成原始魚類....即使現今的海鞘幼蟲看起來有如蝌蚪 )。 [[ 皮卡 蟲Pikaia( 蟲]](Pikaia, 一種原始的文昌魚,跟現代的 [[ 文昌魚 ]] 有親緣關係),此生物在寒武紀時絕種。<ref name=“historyL"/>
== 參考資料 ==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