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苦荬菜

增加 1,38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苦荬菜 ''' :菊科植物,(学名:Ixeris denticulata),别名:苦荬、老鹳菜、盘儿草、鸭舌草、苦球菜、兔仔草、牛舌草、土蒲公英、黄花菜、苦碟子、苦丁菜、败酱草、墓头回。一年生植物界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 ]]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远东、 [[ 蒙古 ]] [[ 日本 ]] [[ 朝鲜 ]] [[ 越南 ]] 也有。 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去腐化脓、止血生机功效;可治疗疮、无名肿毒、子宫出血等症。
中药名:抱茎苦荬菜
蒙药名:巴道拉(《 [[ 蒙药正典 ]] 》)
【出处】《嘉佑本草》
产地产量:产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 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林察布盟、阿拉善盟、大青山、贺兰山。产量较少。
苦荬菜 == 品种 很多,其中紫花苦菜是对人最有利的,能给胆囊炎、胃炎有好的影响。一般在早春收获,然后洗干净洗净,将新鲜的苦荬菜晒干燥,这种是因为有紫色花而得名,一般生长在天沟、山坡等地方 布得比较散,因为采摘的时候不同,而影响其中的药用作用,所以要适量采摘,不能过多。类==
2、苦荬菜在20世纪50到60年代,这种植物都是用来充饥,这种植物生长得比较快,而且对生长条件也并不是很苛刻,但是还是需要满足光照、气温,雨水必须充足。分布的比较广,像我国很多地方都是有分布的。===科属关系===
苦荬菜 基本 属菊科植物,在花部形态和花序结构 ,与分布非洲的萼角花科 很大的相似性,但是胚珠却是顶生 子有胚乳,花柱不裂,又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菊科与茜草科有共同的花柱2裂柱,酚类物质在这两科中普遍分布,茜草科的九节草属花部5基数,子房有1个基生的胚珠,显示出二者之间 高产量 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但 茜草科中的亚科(Cinchoneideae)的染色体基数 x=11,又并 是菊科染色体的基数。 桔梗科在一致的 连续种植 瓣花冠、下位子房 某些亚科或属 应插入豆 的花药聚合等性质上表现出与菊科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却缺乏菊科与茜草科共有的酚 或者麦类等 物质。  植物 种植 系统学家对菊科的亲缘关系及其起源有不同的观点 。  ===抱茎苦荬菜=== 抱茎 苦荬菜 是一种民间药材,春天和夏天 与苦荬莱 主要区别为开花 候就会 基部叶常不枯死,叶面常有微毛;茎 叶抱茎,因此而得名曰抱茎苦荬菜。叶基部为全叶片的最宽部份,中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向上则裂片变浅而至成齿状,或近全缘。头状花序直径约1厘米;总苞长约5—6毫米。瘦果 约2.5毫米 比较旺盛 有长约0,5毫米的喙。花果期4—7月。 抱茎苦荬菜生于路边、山坡 秋天便会开出 荒野;中国 种颜色 地普遍分布。 抱茎苦荬菜属菊科植被,菊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最大的1科,有一致 小花结构。小花管状,辐射对称,或舌状而两侧对称,或花冠管状而花冠裂片二唇形。多数小 密集排列 会散发着 外覆以总苞片而形成 致的头状花序。 共13族1300余属,近22万 豆浆 ,除南极外,全球分布。 由于本科在结构上、繁殖上 气味 种种特点,如萼片变成冠毛、刺毛 它的叶尖 齿轮 利于果实远距离传播;部分种类具块茎、块根、匍匐茎或根 茎,有利于营养繁殖的进行;此外 味道是比较苦 花序的构造和虫媒传粉的高度适应等等 但是对人体还是 促使它 有好处 发展与分化 也就是俗话说的良药苦口 从而达到属、种数和个体数均跃居现今被子植物之冠。 中国约有220属近3000种,全国各地分布,其中异裂菊属、复芒菊属、太行菊属、画笔菊属、重羽菊属、黄缨菊属、川木香属、球菊属(Bolocephalus)、葶菊属、栌菊木属、蚂蚱腿子属、花佩属、华蟹甲草、华千里光属、紫菊属、君范菊属等15属为中国特有
==参考文献==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722,7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