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华医学会

增加 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1915年。现有83个专科分会,50万名会员,下设部门16个,法人实体机构3个,另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合办医学图书馆1个。
全国共有会员25万人。各地市县分会 386个、专科学会65个、学组139个。出版中华系列杂志417种,并办有学会机关报《 [[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 》。学会设学术会务部、编辑出版部、继续教育部、对外联络部、科技咨询部、图书信息中心等办事机构。
台湾也设有医学会,出版两种刊物:《 [[ 台湾医学会杂志 ]] 》(月刊,1901年始刊)和《台湾医学会继续教育版》(月刊,始刊于1989年)。  [[ 香港 ]] 有香港医学会,为独立的组织,与中华医学会有杂志交换。 [[ 澳门 ]] 有中华医学会澳门分会。
===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解放之前'''
1910年 [[ 伍连德 ]] 在报纸上曾发出成立医学会的倡议,1915年2月,国内各地医师31人在上海举行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推选颜福庆为第一任会长。会址定在上海。当时共有会员 232人。11月,中英文并列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宣布学会的宗旨为巩固医家友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
1916年 2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学会章程,选举伍连德为会长,并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随即开展学术活动和组织工作,1917~1930年先后召开7届会员代表大会。
1932年4月中华医学会与 [[ 中国博医会]](1886年建立,首任会长为 [[ 嘉约翰]])举行联席会议,宣布两会合并,仍称为中华医学会。同年 9月召开合并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第九届大会),选举牛惠生为会长。当时会员已达150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学会迁往重庆,1947年迁回上海。
学会自成立到1949年共召开会员代表大会15次,成立的专科学会有内、外、妇、儿、医史、卫生等11个,出版了《惠嘉二氏内科要览》、《迈魏二氏外科手术》、《罗氏卫生学》、《高氏医学辞汇》等书籍和《 [[ 中华医学杂志 ]] 》、《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 [[ 中华健康杂志 ]] 》和《 [[ 医文摘要 ]] 》等期刊。此时会员人数已达3000余人。
[[File:中华医学会3.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11F116&sign=ckwaaioegk&url=http%3A%2F%2Fwww.zhongxuntv.com%2Fnews%2F165606.html&objurl=http%3A%2F%2Fimg.shanghainb.com%2FUpload%2Fjpg%2F2018%2F9%2F7%2F18-2%2F50087.jpg 原图链接]中华医学会济南会议]]
'''建国之后'''
1950年中华医学会召开第16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接受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府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所确定的全国卫生工作方针,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 [[ 傅连暲 ]] 为理事长,总会会址由上海迁到 [[ 北京 ]] 。全国各省、自治区都设有分会。
1951年1月,中华医学会加入 [[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 ]]
1958年9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成立,中华医学会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50年代中期,专科学会已增到15个,主办医学期刊19种。
1956年第18届会员代表大会时,会员(包括中医105人)已达15218人。
" [[ 文化大革命]]"中,学会组织遭到破坏,活动中断。70年代初,逐渐恢复。
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学会的会务和学术活动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学会工作最活跃的时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仍是学会的主要任务。每年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100个左右。学会还围绕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卫生工作的重点组织多学科、前瞻性的学术研讨,通过科学论证,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如对肝炎、肿瘤、性病等都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129,5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