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腸桿菌

增加 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又稱大腸埃希氏菌,[[特奧多爾·埃舍里希]](Theodor 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ref name=“nature">{{cite web |url=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rmicro1810 | title= In appreciation of Theodor Escherich | language=en | date=2007-12 | publisher=Nature Review Biology | author=Jörg Hacker & Gabriele Blum-Oehler | accessdate= }}</ref>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當作正常腸道菌群的組成部分,認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紀中葉,才認識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人和動物有病原性,尤其對嬰兒和幼禽畜,常引起嚴重腹瀉和敗血症,它是一種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將致病性大腸桿菌分為6類: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腸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和彌散粘附性大腸桿菌(DAEC).。大腸桿菌屬於革蘭氏陰性細菌(G-)。<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ealth/qqk33qy.html | title= 關於大腸桿菌你不知道的事 | language=zh | date=2017-10-16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 參考資料 ==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