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40
次編輯
變更
曼斯坦因
,创建页面,内容为“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编辑 同义词 曼施坦因一般指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编辑
同义词 曼施坦因一般指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原名埃里希·冯·莱温斯基(Erich Von Lewinski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曼施坦因生于柏林。1906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步兵团服役。1913年入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副官和师作战科长,参加东、西两线作战。1934年任第3军区参谋长,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参与制订入侵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的作战方案。1938年任第18师师长,参加占领苏台德区的行动。 [2]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德波战争。10月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以装甲部队经阿登地区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为希特勒所采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翌年7月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晋元帅。8月率部转战列宁格勒。11月奉命救援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果。1943年2月对苏军发起反攻,再克哈尔科夫。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1944年3月被解职,1945年被英军俘获。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释,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并成为其名誉参谋长。 [3] 1973年卒于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 [2] 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TA说
曼施坦因为何会被莫德尔取代?希特勒从来就没有喜欢过他2018-10-07 08:10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11—1973.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纳粹德国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详情
内容来自
中文名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外文名 Erich von Manstein 别 名 埃里希·冯·莱温斯基 国 籍 德国 民 族 日耳曼人 出生地 柏林 出生日期 1887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973年6月11日 职 业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 毕业院校柏林军事学院 主要成就 “突击炮”发起人
制定“曼施坦因计划”、策划“反手一击行动”
橡叶骑士带宝剑铁十字勋章、克里木盾形徽章 代表作品 《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军 衔 陆军元帅 星 座 射手座
目录
1 人物生平
▪ 出身世家
▪ 牛刀初试
▪ 闪击波兰
▪ 调头法国
▪ 进攻苏联
▪ 陷入苦战
▪ 再次反攻
▪ 战败回军
▪ 免职被俘
▪ 晚年时期
2 军事成就
▪ 指挥战役
▪ 军事特点
3 人物评价
▪ 总体评价
▪ 名人评价
4 个人著作
5 家庭生活
▪ 父母
▪ 妻子
▪ 儿女
人物生平编辑
出身世家
1887年11月24日,曼施坦因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柏林,出生名为弗里茨·埃里希·格奥尔格·爱德华·冯·莱温斯基(德语:Fritz Erich von Lewinski genannt von Manstein,英语:Fritz Erich Georg Eduard von Lewinski), [4] 出身名门贵族,是炮兵上将爱德华·冯·莱文斯基(1829-1906)和海伦·冯·希普林(1847-
1913年就读于柏林军事学院的曼施坦因
1913年就读于柏林军事学院的曼施坦因
1910)的第十个孩子。曼施坦因的母亲海伦的小妹妹赫德韦格·冯·希普林和步兵上将乔治·曼施坦因(1844-1913)结婚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子嗣,所以曼施坦因还没有出生前就决定过继给他的姨父。曼施坦因刚出世不久,莱温斯基就给老曼施坦因发了电报:“你今天得到了一个健康的孩子。母子平安。恭喜。”
曼施坦因不仅仅其父是普鲁士将军,他的两个爷爷也是普鲁士将军(其中一个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率领一个军),他的舅舅也是将军;大名鼎鼎的陆军元帅兼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也是他的伯父。他命中注定要以军人为职业。曼施坦因在斯特拉斯堡接受中学教育(1894-1899),这里在1870到1871年的战争后就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然后他在位于普伦和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少年候补军官团度过了六年时光(1900–1906)。1906年3月,曼施坦因作为一名见习军官参加了近卫军步兵第3团(Garde zu Fuß)。1907年1月,晋升为少尉。
1913年,曼施坦因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晋升为中尉。同年,曼施坦因又回到近卫步兵第3团,不久后担任近卫第2后备团的副官。
牛刀初试
1914年曼施坦因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当时正值一战爆发,他担任第2近卫预备团中尉副官。战争期间曾先后在比利时、东普鲁士、波兰作战。还担任过参谋长、骑兵师作战科长、步兵师作战科长。得到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霍亨索伦王室勋章。1915年,曼施坦因晋升为
曼施坦因和部下
曼施坦因和部下
上尉。
1918年,战争结束后的曼施坦因参加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担任连指挥官。曼施坦因战后继续留在军队,在20年代,他参加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凡尔赛条约》限定魏玛共和国只能拥有最多10万人的军队。1920年晋升为连长,1922年晋升为营长。1927年晋升为少校,且在总参谋部工作,并出访国外了解军事情况。直到1933年纳粹党篡夺权力,结束了魏玛时期,德国开始扩充军队,破坏《凡尔赛条约》。1927年,曼施坦因晋升为少校。由于访问过一些欧洲国家的装甲部队,曼施坦因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信息。1932年,曼施坦因晋升为中校,次年晋升为上校。1935年,曼施坦因进入德国陆军总参谋部。1936年10月,他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首席军需部长,随后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总参谋长,开始接触德国陆军的高层决策机构。1938年4月,曼施坦因担任第18步兵师师长。1939年4月,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
同义词 曼施坦因一般指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原名埃里希·冯·莱温斯基(Erich Von Lewinski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曼施坦因生于柏林。1906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步兵团服役。1913年入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副官和师作战科长,参加东、西两线作战。1934年任第3军区参谋长,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参与制订入侵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的作战方案。1938年任第18师师长,参加占领苏台德区的行动。 [2]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德波战争。10月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以装甲部队经阿登地区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为希特勒所采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翌年7月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晋元帅。8月率部转战列宁格勒。11月奉命救援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果。1943年2月对苏军发起反攻,再克哈尔科夫。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1944年3月被解职,1945年被英军俘获。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释,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并成为其名誉参谋长。 [3] 1973年卒于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 [2] 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TA说
曼施坦因为何会被莫德尔取代?希特勒从来就没有喜欢过他2018-10-07 08:10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11—1973.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纳粹德国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详情
内容来自
中文名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外文名 Erich von Manstein 别 名 埃里希·冯·莱温斯基 国 籍 德国 民 族 日耳曼人 出生地 柏林 出生日期 1887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973年6月11日 职 业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 毕业院校柏林军事学院 主要成就 “突击炮”发起人
制定“曼施坦因计划”、策划“反手一击行动”
橡叶骑士带宝剑铁十字勋章、克里木盾形徽章 代表作品 《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军 衔 陆军元帅 星 座 射手座
目录
1 人物生平
▪ 出身世家
▪ 牛刀初试
▪ 闪击波兰
▪ 调头法国
▪ 进攻苏联
▪ 陷入苦战
▪ 再次反攻
▪ 战败回军
▪ 免职被俘
▪ 晚年时期
2 军事成就
▪ 指挥战役
▪ 军事特点
3 人物评价
▪ 总体评价
▪ 名人评价
4 个人著作
5 家庭生活
▪ 父母
▪ 妻子
▪ 儿女
人物生平编辑
出身世家
1887年11月24日,曼施坦因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柏林,出生名为弗里茨·埃里希·格奥尔格·爱德华·冯·莱温斯基(德语:Fritz Erich von Lewinski genannt von Manstein,英语:Fritz Erich Georg Eduard von Lewinski), [4] 出身名门贵族,是炮兵上将爱德华·冯·莱文斯基(1829-1906)和海伦·冯·希普林(1847-
1913年就读于柏林军事学院的曼施坦因
1913年就读于柏林军事学院的曼施坦因
1910)的第十个孩子。曼施坦因的母亲海伦的小妹妹赫德韦格·冯·希普林和步兵上将乔治·曼施坦因(1844-1913)结婚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子嗣,所以曼施坦因还没有出生前就决定过继给他的姨父。曼施坦因刚出世不久,莱温斯基就给老曼施坦因发了电报:“你今天得到了一个健康的孩子。母子平安。恭喜。”
曼施坦因不仅仅其父是普鲁士将军,他的两个爷爷也是普鲁士将军(其中一个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率领一个军),他的舅舅也是将军;大名鼎鼎的陆军元帅兼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也是他的伯父。他命中注定要以军人为职业。曼施坦因在斯特拉斯堡接受中学教育(1894-1899),这里在1870到1871年的战争后就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然后他在位于普伦和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少年候补军官团度过了六年时光(1900–1906)。1906年3月,曼施坦因作为一名见习军官参加了近卫军步兵第3团(Garde zu Fuß)。1907年1月,晋升为少尉。
1913年,曼施坦因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晋升为中尉。同年,曼施坦因又回到近卫步兵第3团,不久后担任近卫第2后备团的副官。
牛刀初试
1914年曼施坦因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当时正值一战爆发,他担任第2近卫预备团中尉副官。战争期间曾先后在比利时、东普鲁士、波兰作战。还担任过参谋长、骑兵师作战科长、步兵师作战科长。得到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霍亨索伦王室勋章。1915年,曼施坦因晋升为
曼施坦因和部下
曼施坦因和部下
上尉。
1918年,战争结束后的曼施坦因参加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担任连指挥官。曼施坦因战后继续留在军队,在20年代,他参加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凡尔赛条约》限定魏玛共和国只能拥有最多10万人的军队。1920年晋升为连长,1922年晋升为营长。1927年晋升为少校,且在总参谋部工作,并出访国外了解军事情况。直到1933年纳粹党篡夺权力,结束了魏玛时期,德国开始扩充军队,破坏《凡尔赛条约》。1927年,曼施坦因晋升为少校。由于访问过一些欧洲国家的装甲部队,曼施坦因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信息。1932年,曼施坦因晋升为中校,次年晋升为上校。1935年,曼施坦因进入德国陆军总参谋部。1936年10月,他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首席军需部长,随后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总参谋长,开始接触德国陆军的高层决策机构。1938年4月,曼施坦因担任第18步兵师师长。1939年4月,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