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種姓制度

增加 9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印度種姓制度.jpg | thumb | 400px | left| 印度種姓制度分4個階級。婆羅門最高為原人之口、剎帝利是原人之手、吠舍是原人的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掌。 <br> [https://ol.mingpao.com/ldy/cultureleisure/culture/20161218/1481997926462/通識導賞-印度式結婚-婚前-婚後的愛情長跑 原圖鏈接] ]]
印度自吠陀時代,因出生之身分、階級,職業等之不同,而定其種姓,因此乃構成一特異之社會階級制度。古代印度社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四等種姓,其後逐漸產生分歧之副種姓與雜種階級,而呈現出宗教、歷史、社會之複雜型態。此外,更由於種族、宗教、職業之差異,至目前種姓數目已達兩千至三千之多。不同種姓之間嚴禁通婚、共食,且具有極其繁雜之戒律與風俗。<ref name=“佛光"/>
 
婆羅門教宣稱:婆羅門生於梵天的嘴,剎帝利生於雙臂,吠捨生於雙腿,首陀羅則生於腳。這也象徵著他們在社會中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不同職能:婆羅門負責宗教和文化、剎帝利負責政治和軍事、吠捨負責供養上層種姓、而首陀羅要當牛做馬。至於「[[賤民]]」,甚至不是梵天身體所化。
 
而為了預防低種姓靠婚姻打破種姓藩籬,婆羅門教還規定了種姓內婚制。各種姓必須和同種姓結婚,跨種姓婚姻不但不會提升種姓,反而可能會被打入「賤民」行列。想要改變自己低種姓的處境,這一生就必須嚴守婆羅門教義,安分守己,供養婆羅門貴族,才能在「來世」提高種姓。<ref name=“環球">{{cite web |url=https://news.have8.tv/19/1031/2380517.html | title= 难解的桎梏:为啥说种姓制阻碍了印度的发展? | language=zh | date=2019-10-31 | publisher=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婆羅門教的典籍規定了各個瓦爾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爾那的成員的不同權利和義務。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