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君臣佐使

增加 3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君臣佐使”配伍原则.jpg|350px|缩略图|右|<big>“君臣佐使”配伍原则</big>[http://n.sinaimg.cn/sinacn/20171119/4f30-fynwxum6066699.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5616913391_14ecb4bef001002a0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君臣佐使,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ref>[http://www.gushice.com/bookview_1042.html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古诗文网</ref> “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
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医术记载==
“君臣佐使”是中医的组方原则。这种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ref>[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piweilun/811-4-7.html 君臣佐使法],中医世家,2020-1-26</ref>
清代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ref>[https://www.doc88.com/p-9733331107097.html 在中药中将药分为君臣佐使,臣药、佐药和使药有什么具体的区别],道客巴巴</ref> 。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这种组方原则是科学的,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君臣佐使”四字亦古朴而生动。
271,9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