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朝大学士列表

增加 117,51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eatured list}}
[[File:Flag of the Qing Dynasty (1889-1912).svg|thumb|210px|清朝国旗,1889年到1912年使用]]
'''清朝大学士'''是指[[中国]][[清朝]]自[[崇德]]元年(163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大学士]]。清代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雅称为“[[相国]]”,是[[清朝政府]][[文臣]]中最高常设职位,相当于[[清朝皇帝|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和[[票拟]]制度。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清朝内阁|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改三院为内阁。自[[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后,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彷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
 
清代,大学士设置为[[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销[[中极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此后,大学士员限为满汉各二。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
 
== 崇德年间 ==
[[天聪]]二年(1628年),[[皇太极]]设立文馆,命令儒臣入值。[[崇德]]元年(1636年),改设[[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及[[内秘书院]],统称内三院,各置大学士一人<ref>《清史稿》(卷114):“初,天聪二年,建文馆,命儒臣分直。十年,更名内三院。曰国史,曰秘书,曰弘文。始亦沿承政名,后各置大学士一人。”</ref>。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会、编纂史书、撰拟表章。内秘书院掌撰外国往来文书及中央诏会、祭文。内弘文院掌历代善恶记注,侍读皇子、教导诸亲王。是清代内阁之始。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内国史院大学士
!内秘书院大学士
!内弘文院大学士
|-
| 崇德元年丙子<br/>(1636年)
| [[刚林]]<ref>《清史稿》(卷174):“刚林五月授内国史院大学士。”</ref>
| [[范文程]]<ref>《清史稿》(卷174):“范文程五月授内秘书院大学士。”</ref><br/>[[鲍承先]]<ref>《清史稿》(卷174):“鲍承先五月授内秘书院大学士。”</ref>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ref>《清史稿》(卷174):“希福五月授内弘文院大学士。”</ref>
|-
| 崇德二年丁丑<br/>(1637年)
| [[刚林]]
| [[范文程]]<br/>[[鲍承先]]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
|-
| 崇德三年戊寅<br/>(1638年)
| [[刚林]]
| [[范文程]]<br/>[[鲍承先]]<ref>《清史稿》(卷174):“鲍承先七月改吏部右参政。”</ref>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
|-
| 崇德四年己卯<br/>(1639年)
| [[刚林]]
| [[范文程]]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
|-
| 崇德五年庚辰<br/>(1640年)
| [[刚林]]
| [[范文程]]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
|-
| 崇德六年辛巳<br/>(1641年)
| [[刚林]]
| [[范文程]]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
|-
| 崇德七年壬午<br/>(1642年)
| [[刚林]]
| [[范文程]]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
|-
| 崇德八年癸未<br/>(1643年)
| [[刚林]]
| [[范文程]]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
|-
|}
 
== 顺治年间 ==
[[File:洪承畴.jpg|thumb|150px|[[洪承畴]]]]
[[顺治]]元年(1644年),仍用关外制度,设置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大学士]]无定员,兼各部[[尚书 (官职)|尚书]]衔。次年(1645年)裁撤[[翰林院]],并入内三院,改称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十五年九月初七(1658年10月3日)改设殿阁大学士,以[[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系衔。十八年七月初二(1661年7月27日),复改为内三院。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内国史院大学士
!内秘书院大学士
!内弘文院大学士
!建极殿大学士
|-
| 顺治元年甲申<br/>(1644年)
| [[刚林]]
| [[范文程]]<br/>[[洪承畴]]<ref>《清史稿》(卷174):“洪承畴六月丁巳仍以太子太保兼副都御史同内院官佐理机务,为内秘书院大学士。”</ref>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ref>《清史稿》(卷174):“希福八月辛酉革。”</ref><br/>[[冯铨]]<ref>《清史稿》(卷174):“冯铨五月辛丑以书徵。”</ref>
| [[谢陞]]<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2页:“谢陞,八,壬午,廿七,9.27;明大学士投降授。”</ref>
|-
| 顺治二年乙酉<br/>(1645年)
| [[刚林]]
| [[范文程]]<br/>[[洪承畴]]<ref>《清史稿》(卷174):“洪承畴闰六月招抚南方,总督军务。”</ref>
| [[冯铨]]<br/>[[宁完我]]<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2页:“甯(宁)完我,五,丁未,廿六,6.19,;弘文学士迁。”</ref><br/>[[祁充格]]<ref>《清史稿》(卷174):“祁充格二月己巳为内弘文院大学士。”</ref><br/>[[李建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2页:“李建泰,三,庚子,十七,4.13,;明大学士投降授。十二,丙午,廿八,2.13;革。(七年杀)”</ref>
| [[谢陞]]<ref>《清史稿》(卷174):“谢陞正月癸卯卒。”</ref>
|-
| 顺治三年丙戌<br/>(1646年)
| [[刚林]]<br/>[[宋权]]<ref>《清史稿》(卷174):“宋权正月戊辰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ref>
| [[范文程]]<br/>[[洪承畴]]
| [[冯铨]]<br/>[[宁完我]]<br/>[[祁充格]]
|
|-
| 顺治四年丁亥<br/>(1647年)
| [[刚林]]<br/>[[宋权]]
| [[范文程]]<br/>[[洪承畴]]<ref>《清史稿》(卷174):“洪承畴十月命回内院。”</ref>
| [[冯铨]]<br/>[[宁完我]]<br/>[[祁充格]]
|
|-
| 顺治五年戊子<br/>(1648年)
| [[刚林]]<br/>[[宋权]]
| [[范文程]]<br/>[[洪承畴]]
| [[冯铨]]<br/>[[宁完我]]<br/>[[祁充格]]
|
|-
| 顺治六年己丑<br/>(1649年)
| [[刚林]]<br/>[[宋权]]
| [[范文程]]<br/>[[洪承畴]]<ref>《清史稿》(卷174):“洪承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ref>
| [[冯铨]]<br/>[[宁完我]]<br/>[[祁充格]]
|
|-
| 顺治七年庚寅<br/>(1650年)
| [[刚林]]<br/>[[宋权]]
| [[范文程]]<br/>[[洪承畴]]
| [[冯铨]]<br/>[[宁完我]]<br/>[[祁充格]]
|
|-
| 顺治八年辛卯<br/>(1651年)
| [[刚林]]<ref>《清史稿》(卷174):“刚林闰二月乙亥坐与睿王谋逆,弃市。”</ref><br/>[[宋权]]<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页:“宋权,休。(九年死,文康)”</ref><br/>[[宁完我]]<ref>《清史稿》(卷174):“宁完我三月己丑转内国史院大学士。”</ref><br/>[[陈泰 (清朝)|陈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页:“陈泰,三,己丑;吏尚(吏部尚书)迁。七,戊子,十三,8.28;革。”</ref><br/>[[雅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页:“雅泰,七,戊子;吏右(吏部右侍郎)迁。十月死。”</ref><br/>[[额色黑]]<ref>《清史稿》(卷174):“额色黑十月丁巳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ref>
| [[范文程]]<ref>《清史稿》(卷174):“范文程闰二月乙亥革留。”</ref><br/>[[洪承畴]]<ref>《清史稿》(卷174):“洪承畴闰二月戊辰管左都御史事。”</ref>
| [[冯铨]]<ref>《清史稿》(卷174):“冯铨闰二月乙亥致仕。”</ref><br/>[[宁完我]]<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页:“宁完我,三,己丑,改国史。”</ref><br/>[[祁充格]]<ref>《清史稿》(卷174):“祁充格闰二月乙亥坐与睿王谋逆,弃市。”</ref><br/>[[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ref>《清史稿》(卷174):“希福三月己丑为内弘文院大学士。”</ref><br/>[[陈名夏]]<ref>《清史稿》(卷174):“陈名夏七月己亥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ref><br/>[[李率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页:“李率泰,三,己丑;吏右(吏部右侍郎)迁。七,戊子;革。”</ref>
|
|-
| 顺治九年壬辰<br/>(1652年)
| [[宁完我]]<br/>[[额色黑]]
| [[范文程]]<br/>[[洪承畴]]<ref>《清史稿》(卷174):“洪承畴五月母忧,仍入直。”</ref>
| [[希福 (赫舍里氏)|希福]]<ref>《清史稿》(卷174):“希福十一月卒。”</ref><br/>[[陈名夏]]<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6页:“陈名夏,正,壬午,十,2.18;革。”</ref><br/>[[陈之遴]]<ref>《清史稿》(卷174):“陈之遴二月辛酉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ref>
|
|-
| 顺治十年癸巳<br/>(1653年)
| [[宁完我]]<br/>[[张端 (崇祯进士)|张端]]<ref>《清史稿》(卷174):“张端闰六月丙寅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ref><br/>[[额色黑]]
| [[范文程]]<br/>[[洪承畴]]<ref>《清史稿》(卷174):“洪承畴正月丁丑调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五月乙酉,升太保兼太子太师、内国史院、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ref><br/>[[陈名夏]]<ref>《清史稿》(卷174):“陈名夏正月丁丑调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二月丁未,署吏部尚书。”</ref><br/>[[成克巩]]<ref>《清史稿》(卷174):“成克巩闰六月丙寅为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ref>
| [[陈之遴]]<ref>《清史稿》(卷174):“陈之遴二月丁未仍以太子太保调户部尚书。”</ref><br/>[[洪承畴]]<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6页:“洪承畴,正,丁丑,秘书改。”</ref><br/>[[冯铨]]<ref>《清史稿》(卷174):“冯铨三月癸巳仍以弘文院大学士原官。”</ref><br/>[[高尔俨]]<ref>《清史稿》(卷174):“高尔俨仍以太子太保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三月戊子,疾假。六月丁酉,病休。”</ref><br/>[[刘正宗]]<ref>《清史稿》(卷174):“刘正宗闰六月丙寅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十一月丙辰,加太子太保管吏部尚书。”</ref><br/>[[图海]]<ref>《清史稿》(卷174):“图海四月丁未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ref><br/>[[吕宫]]<ref>《清史稿》(卷174):“吕宫十二月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ref>
|
|-
| 顺治十一年甲午<br/>(1654年)
| [[宁完我]]<ref>《清史稿》(卷174):“宁完我八月壬午加太子太保。”</ref><br/>[[张端 (崇祯进士)|张端]]<ref>《清史稿》(卷174):“张端予告,六月卒。”</ref><br/>[[额色黑]]<ref>《清史稿》(卷174):“额色黑八月壬午加太子太保。”</ref><br/>[[金之俊]]<ref>《清史稿》(卷174):“金之俊二月丙寅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ref><br/>[[蒋赫德]]<ref>《清史稿》(卷174):“蒋赫德三月庚寅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ref><br/>[[党崇雅]]<ref>《清史稿》(卷174):“党崇雅五月丙午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ref>
| [[范文程]]<ref>《清史稿》(卷174):“范文程八月壬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九月己丑,太傅兼太子太师。病解。”</ref><br/>[[陈名夏]]<ref>《清史稿》(卷174):“陈名夏三月辛丑弃市。”</ref><br/>[[成克巩]]<ref>《清史稿》(卷174):“成克巩五月乙巳降二级。”</ref><br/>[[王永吉]]<ref>《清史稿》(卷174):“王永吉四月丁亥为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八月甲戌,革调。”</ref><br/>[[傅以渐]]<ref>《清史稿》(卷174):“傅以渐八月庚辰为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ref>
| [[洪承畴]]<br/>[[冯铨]]<ref>《清史稿》(卷174):“冯铨五月乙巳降三级。”</ref><br/>[[图海]]<br/>[[刘正宗]]<br/>[[吕宫]]<ref>《清史稿》(卷174):“吕宫五月乙巳降二级。”</ref>
|
|-
| 顺治十二年乙未<br/>(1655年)
| [[宁完我]]<ref>《清史稿》(卷174):“宁完我二月辛酉加少保兼太子太保。”</ref><br/>[[额色黑]]<br/>[[金之俊]]<ref>《清史稿》(卷174):“金之俊四月乙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ref><br/>[[蒋赫德]]<ref>《清史稿》(卷174):“蒋赫德二月辛酉加太子太保。”</ref><br/>[[党崇雅]]<ref>《清史稿》(卷174):“党崇雅二月丁巳加太保兼太子太傅,病免。”</ref><br/>[[王永吉]]<ref>《清史稿》(卷174):“王永吉二月庚辰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ref>
| [[成克巩]]<ref>《清史稿》(卷174):“成克巩二月辛酉加太子太保。”</ref><br/>[[傅以渐]]<ref>《清史稿》(卷174):“傅以渐二月辛酉加太子太保。”</ref><br/>[[车克]]<ref>《清史稿》(卷174):“车克二月辛酉加少保兼太子太保。”</ref>
| [[洪承畴]]<br/>[[刘正宗]]<ref>《清史稿》(卷174):“刘正宗四月乙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ref><br/>[[冯铨]]<ref>《清史稿》(卷174):“冯铨四月乙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ref><br/>[[陈之遴]]<ref>《清史稿》(卷174):“陈之遴二月庚辰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四月乙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ref><br/>[[图海]]<ref>《清史稿》(卷174):“图海二月辛酉加太子太保。”</ref><br/>[[吕宫]]<ref>《清史稿》(卷174):“吕宫二月辛酉加太子太保。二月壬戌,以太子太保病解。”</ref><br/>[[巴哈纳]]<ref>《清史稿》(卷174):“巴哈纳二月辛酉加太保兼太子太保。五月庚子,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ref>
|
|-
| 顺治十三年丙申<br/>(1656年)
| [[宁完我]]<br/>[[额色黑]]<br/>[[金之俊]]<br/>[[蒋赫德]]<br/>[[王永吉]]
| [[车克]]<ref>《清史稿》(卷174):“车克六月辛巳兼管户部尚书事。”</ref><br/>[[成克巩]]<br/>[[傅以渐]]
| [[洪承畴]]<br/>[[刘正宗]]<br/>[[冯铨]]<ref>《清史稿》(卷174):“冯铨二月乙卯加太保兼太子太师致仕。”</ref><br/>[[陈之遴]]<ref>《清史稿》(卷174):“陈之遴三月乙未革,以原官发往盛京。十月癸卯,着回京入旗。”</ref><br/>[[图海]]<br/>[[巴哈纳]]
|
|-
| 顺治十四年丁酉<br/>(1657年)
| [[宁完我]]<br/>[[额色黑]]<br/>[[金之俊]]<br/>[[蒋赫德]]<br/>[[王永吉]]
| [[车克]]<br/>[[成克巩]]<br/>[[傅以渐]]
| [[洪承畴]]<br/>[[图海]]<br/>[[刘正宗]]<br/>[[巴哈纳]]
|
|-
| 顺治十五年戊戌<br/>(1658年)
| [[宁完我]]<ref>《清史稿》(卷174):“宁完我九月己未以原衔少傅兼太子太傅、大学士致仕。”</ref><br/>[[王永吉]]<ref>《清史稿》(卷174):“王永吉四月辛卯降五级调用。”</ref><br/>[[额色黑]]<br/>[[金之俊]]<br/>[[蒋赫德]]
| [[胡世安]]<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9页:“胡世安,五,癸亥,廿七,6.27;礼尚(礼部尚书)迁。”</ref><br/>[[车克]]<br/>[[成克巩]]<br/>[[傅以渐]]
| [[洪承畴]]<br/>[[图海]]<br/>[[刘正宗]]<br/>[[巴哈纳]]<br/>[[卫周祚]]<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9页:“卫周祚,三(五),癸亥;吏尚(吏部尚书)迁。”</ref><br/>[[李霨]]<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9页:“李霨,五,癸亥;秘书学士迁。”</ref>
|
|-
|}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中和殿大学士]]
![[保和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无名号
|-
| 顺治十五年戊戌<br/>(1658年)
| [[巴哈纳]]<ref>《清史稿》(卷174):“巴哈纳九月甲寅改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尚书。”</ref><br/>[[金之俊]]<ref>《清史稿》(卷174):“金之俊九月甲寅改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尚书。”</ref>
| [[额色黑]]<ref>《清史稿》(卷174):“额色黑九月甲寅改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户部尚书。”</ref><br/>[[成克巩]]<ref>《清史稿》(卷174):“成克巩九月甲寅改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户部尚书。”</ref>
| [[蒋赫德]]<ref>《清史稿》(卷174):“蒋赫德九月甲寅改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管礼部尚书。”</ref><br/>[[刘正宗]]<ref>《清史稿》(卷174):“刘正宗九月甲寅改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管礼部尚书。”</ref>
| [[洪承畴]]<ref>《清史稿》(卷174):“洪承畴九月甲寅改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尚书。”</ref><br/>[[傅以渐]]<ref>《清史稿》(卷174):“傅以渐九月甲寅改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ref><br/>[[胡世安]]<ref>《清史稿》(卷174):“胡世安五月癸亥为内院大学士。九月甲寅改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尚书。”</ref>
| [[卫周祚]]<ref>《清史稿》(卷174):“卫周祚五月癸亥为内院大学士。九月甲寅改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刑部尚书。”</ref>
| [[李霨]]<ref>《清史稿》(卷174):“李霨五月癸亥为内院大学士。九月甲寅改为东大学士,兼管工部尚书。”</ref>
| [[车克]]<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9页。</ref><br/>[[图海]]<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9页。</ref>
|-
| 顺治十六年己亥<br/>(1659年)
| [[巴哈纳]]<br/>[[金之俊]]<br/><sub>([[冯铨]])</sub><ref>《清史稿》(卷174):“冯铨二月丙戌仍以原衔改兼中和殿大学士。”</ref>
| [[额色黑]]<br/>[[成克巩]]
| [[蒋赫德]]<br/>[[刘正宗]]
| [[洪承畴]]<br/>[[傅以渐]]<br/>[[胡世安]]<ref>《清史稿》(卷174):“胡世安闰三月壬戌病假。”</ref>
| [[卫周祚]]
| [[李霨]]<ref>《清史稿》(卷174):“李霨五月癸酉降四级调用。九月壬申,宽免,照旧办事。”</ref>
| [[车克]]<br/>[[图海]]<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0页:“图海,闰三,甲申,廿四,5.14,革。”</ref>
|-
| 顺治十七年庚子<br/>(1660年)
| [[巴哈纳]]<br/>[[金之俊]]<br/><sub>([[冯铨]])</sub>
| [[额色黑]]<br/>[[成克巩]]<ref>《清史稿》(卷174):“成克巩六月己亥革。十一月辛酉,仍留原任。”</ref>
| [[蒋赫德]]<ref>《清史稿》(卷174):“蒋赫德二月病解,病痊起用。”</ref><br/>[[刘正宗]]<ref>《清史稿》(卷174):“刘正宗六月己亥革吏部。十一月辛酉,革。”</ref>
| [[洪承畴]]<br/>[[傅以渐]]<br/>[[胡世安]]
| [[卫周祚]]
| [[李霨]]
| [[车克]]
|-
| 顺治十八年辛丑<br/>(1661年)
| [[巴哈纳]]<br/>[[金之俊]]<br/><sub>([[冯铨]])</sub>
| [[额色黑]]<br/>[[成克巩]]
| [[蒋赫德]]
| [[洪承畴]]<ref>《清史稿》(卷174):“洪承畴四月丙午致仕。”</ref><br/>[[傅以渐]]<ref>《清史稿》(卷174):“傅以渐六月癸巳病休。”</ref><br/>[[胡世安]]
| [[卫周祚]]
| [[李霨]]
| [[车克]]
|-
|}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内秘书院大学士
!内国史院大学士
!内弘文院大学士
|-
| 顺治十八年辛丑<br/>(1661年)
| [[巴哈纳]]<ref>《清史稿》(卷174):“巴哈纳七月己酉为内秘书院大学士。”</ref><br/>[[金之俊]]<ref>《清史稿》(卷174):“金之俊七月己酉为内秘书院大学士。”</ref><br/>[[胡世安]]<ref>《清史稿》(卷174):“胡世安七月己酉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十一月壬午,以原官加少师兼太子太师病休。”</ref><br/>[[车克]]<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1页:“车克,七,己酉;管户尚授。闰七,庚辰,三,8.27;改管吏尚事。”</ref>
| [[额色黑]]<ref>《清史稿》(卷174):“额色黑七月己酉为内国史院大学士,九月卒。”</ref><br/>[[成克巩]]<ref>《清史稿》(卷174):“成克巩七月己酉为内国史院大学士。”</ref><br/>[[卫周祚]]<ref>《清史稿》(卷174):“卫周祚七月己酉为内国史院大学士。”</ref><br/>[[苏纳海]]<ref>《清史稿》(卷174):“苏纳海九月癸未为内国史院大学士。”</ref>
| [[蒋赫德]]<ref>《清史稿》(卷174):“蒋赫德七月己酉为内弘文院大学士。”</ref><br/>[[李霨]]<ref>《清史稿》(卷174):“李霨七月己酉为内弘文院大学士。”</ref><br/>[[觉罗伊图]]<ref>《清史稿》(卷174):“觉罗伊图七月己酉为内弘文院大学士。”</ref>
|-
|}
 
== 康熙年间 ==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direction = horizontal
| header =
| image1 = 魏裔介.jpg
| width1 = 150
| alt1 =
| caption1 = [[魏裔介]]
| image2 = 李霨.jpg
| width2 = 150
| alt2 =
| caption2 = [[李霨]]
| image3 = Li Guangdi.jpg
| width3 = 150
| alt3 =
| caption3 = [[李光地]]
| image4 = 王掞.jpg
| width4 = 150
| alt4 =
| caption4 = [[王掞]]
}}
[[康熙]]九年八月十一(1670年9月24日)仍改内三院设殿阁大学士。中和殿系衔,自康熙二十年[[图海]]死后,即未再授。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将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ref>《清史稿》(卷115):“十六年,命侍讲学士张英等入直南书房。先是诏册词命多由院拟,至是始为西清专职。后改归军机处。”</ref>。
{{-}}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内秘书院大学士
!内国史院大学士
!内弘文院大学士
|-
| 康熙元年壬寅<br/>(1662年)
| [[巴哈纳]]<br/>[[金之俊]]<ref>《清史稿》(卷174):“金之俊八月辛丑以原官休。”</ref><br/>[[车克]]<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2页:“车克,七,壬申,一,8.14;管吏尚事回院。”</ref><br/>[[成克巩]]<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2页:“成克巩,十、壬寅、二、11.12;国史改。”</ref>
| [[成克巩]]<ref>《清史稿》(卷174):“成克巩十月壬寅迁内秘书院大学士。”</ref><br/>[[卫周祚]]<br/>[[苏纳海]]
| [[伊图]]<br/>[[蒋赫德]]<br/>[[李霨]]
|-
| 康熙二年癸卯<br/>(1663年)
| [[巴哈纳]]<br/>[[成克巩]]<ref>《清史稿》(卷174):“成克巩四月甲寅病免。”</ref><br/>[[车克]]<br/>[[孙廷铨]]<ref>《清史稿》(卷174):“孙廷铨五月丙子为内秘书院大学士。”</ref>
| [[苏纳海]]<br/>[[卫周祚]]<ref>《清史稿》(卷174):“卫周祚七月丁亥予假。”</ref><br/>[[蒋赫德]]<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2页:“蒋赫德,三、癸未、十五、4.22;弘文改。”</ref>
| [[伊图]]<br/>[[蒋赫德]]<ref>《清史稿》(卷174):“蒋赫德三月癸未迁内国史院大学士。”</ref><br/>[[李霨]]
|-
| 康熙三年甲辰<br/>(1664年)
| [[巴哈纳]]<br/>[[车克]]<br/>[[孙廷铨]]<ref>《清史稿》(卷174):“孙廷铨十一月甲午病免。”</ref><br/>[[魏裔介]]<ref>《清史稿》(卷174):“魏裔介十一月丁未为内秘书院大学士。”</ref>
| [[苏纳海]]<br/>[[卫周祚]]<br/>[[蒋赫德]]<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3页:“蒋赫德,[仍改弘文]。”</ref><br/>[[巴泰 (康熙)|巴泰]]<ref>《清史稿》(卷174):“巴泰六月甲午为内国史院大学士。”</ref>
| [[伊图]]<br/>[[蒋赫德]]<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3页:“蒋赫德,[国史改回]。”</ref><br/>[[李霨]]
|-
| 康熙四年乙巳<br/>(1665年)
| [[巴哈纳]]<br/>[[车克]]<br/>[[魏裔介]]
| [[苏纳海]]<br/>[[卫周祚]]<ref>《清史稿》(卷174):“卫周祚六月戊戌假满,召。”</ref><br/>[[巴泰 (康熙)|巴泰]]
| [[伊图]]<br/>[[蒋赫德]]<br/>[[李霨]]
|-
| 康熙五年丙午<br/>(1666年)
| [[巴哈纳]]<br/>[[车克]]<br/>[[魏裔介]]
| [[苏纳海]]<ref>《清史稿》(卷174):“苏纳海十二月甲申革。丙寅,处绞。”</ref><br/>[[卫周祚]]<br/>[[巴泰 (康熙)|巴泰]]
| [[伊图]]<br/>[[蒋赫德]]<br/>[[李霨]]
|-
| 康熙六年丁未<br/>(1667年)
| [[巴哈纳]]<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4页:“巴哈纳,二,庚午,廿五,3.19;死(敏壮)。”</ref><br/>[[班布尔善]]<ref>《清史稿》(卷174):“班布尔善正月丁卯为内秘书院大学士。”</ref><br/>[[车克]]<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4页:“车克,八月,休。”</ref><br/>[[魏裔介]]
| [[卫周祚]]<br/>[[巴泰 (康熙)|巴泰]]
| [[伊图]]<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4页:“伊图,正月解任。”</ref><br/>[[图海]]<ref>《清史稿》(卷174):“图海正月丁卯为内弘文院大学士。”</ref><br/>[[蒋赫德]]<br/>[[李霨]]
|-
| 康熙七年戊申<br/>(1668年)
| [[班布尔善]]<br/>[[魏裔介]]
| [[对喀纳]]<ref>《清史稿》(卷174):“对喀纳九月癸卯为内国史院大学士。”</ref><br/>[[卫周祚]]<br/>[[巴泰 (康熙)|巴泰]]<ref>《清史稿》(卷174):“巴泰二月己卯疾解,以原官休致。”</ref>
| [[图海]]<br/>[[蒋赫德]]<br/>[[李霨]]
|-
| 康熙八年己酉<br/>(1669年)
| [[班布尔善]]<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5页:“班布尔善,五,庚申,廿八,6.26;革(杀)。”</ref><br/>[[巴泰 (康熙)|巴泰]]<ref>《清史稿》(卷174):“巴泰五月乙未为内秘书院大学士。”</ref><br/>[[魏裔介]]
| [[对喀纳]]<ref>《清史稿》(卷174):“对喀纳七月乙未加太子太保管刑部尚书事。”</ref><br/>[[索额图]]<ref>《清史稿》(卷174):“索额图八月甲申为内国史院大学士。”</ref><br/>[[卫周祚]]<ref>《清史稿》(卷174):“卫周祚四月丙寅病免。”</ref><br/>[[杜立德]]<ref>《清史稿》(卷174):“杜立德四月癸酉为内国史院大学士。”</ref>
| [[图海]]<br/>[[蒋赫德]]<br/>[[李霨]]
|-
| 康熙九年庚戌<br/>(1670年)
| [[巴泰 (康熙)|巴泰]]<br/>[[魏裔介]]
| [[对喀纳]]<br/>[[索额图]]<br/>[[杜立德]]
| [[图海]]<br/>[[蒋赫德]]<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6页:“蒋赫德,十,庚寅,六,11.18;死(文端)。”</ref><br/>[[李霨]]
|-
|}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中和殿大学士]]
![[保和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
| 康熙九年庚戌<br/>(1670年)
| [[图海]]<ref>《清史稿》(卷174):“图海十月甲午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事。”</ref><br/>[[巴泰 (康熙)|巴泰]]<ref>《清史稿》(卷174):“巴泰十月甲午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事。”</ref>
| [[索额图]]<ref>《清史稿》(卷174):“索额图十月甲午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事。”</ref><br/>[[李霨]]<ref>《清史稿》(卷174):“李霨十月甲午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事。”</ref><br/>[[魏裔介]]<ref>《清史稿》(卷174):“魏裔介十一月壬午为保和殿大学士。”</ref><br/>[[杜立德]]<ref>《清史稿》(卷174):“杜立德十月甲午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事。”</ref>
| [[对喀纳]]<ref>《清史稿》(卷174):“对喀纳十月甲午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事。”</ref>
|
|
| [[黄锡衮]]<ref>《实录》无。《皇清特进光禄大夫东阁大学士赠太傅諡文僖潘湖叟黄公墓志铭》:康熙九年庚戌十月,入阁参与机务,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加光禄大夫。</ref>
|-
| 康熙十年辛亥<br/>(1671年)
| [[图海]]<br/>[[巴泰 (康熙)|巴泰]]
| [[索额图]]<br/>[[李霨]]<br/>[[魏裔介]]<ref>《清史稿》(卷174):“魏裔介正月戊寅病免。”</ref><br/>[[杜立德]]
| [[对喀纳]]<br/>[[冯溥]]<ref>《清史稿》(卷174):“冯溥二月丁酉为文华殿大学士。”</ref>
|
|
|
|-
| 康熙十一年壬子<br/>(1672年)
| [[图海]]<br/>[[巴泰 (康熙)|巴泰]]
| [[索额图]]<br/>[[李霨]]<br/>[[卫周祚]]<ref>《清史稿》(卷174):“卫周祚四月壬寅召入阁。六月壬寅,为保和殿大学士。十二月丁卯,以原官致仕。”</ref><br/>[[杜立德]]
| [[对喀纳]]<br/>[[冯溥]]
|
|
|
|-
| 康熙十二年癸丑<br/>(1673年)
| [[图海]]<br/>[[巴泰 (康熙)|巴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7页:“巴泰,三、己亥、廿九、5.15;休。”</ref>
| [[索额图]]<br/>[[李霨]]<br/>[[杜立德]]
| [[对喀纳]]<br/>[[冯溥]]
|
|
|
|-
| 康熙十三年甲寅<br/>(1674年)
| [[图海]]
| [[索额图]]<br/>[[李霨]]<br/>[[杜立德]]
| [[对喀纳]]<br/>[[冯溥]]
| [[莫洛]]<ref>《清史稿》(卷174):“莫洛二月辛酉为武英殿大学士,仍以刑部尚书管兵部事,经略陝西。十二月癸巳,兵变,死之。”</ref>
|
|
|-
| 康熙十四年乙卯<br/>(1675年)
| [[图海]]<ref>《清史稿》(卷174):“图海三月丁亥为副将军,征察哈尔。闰五月癸卯,凯旋。”</ref><br/>[[巴泰 (康熙)|巴泰]]<ref>《清史稿》(卷174):“巴泰三月戊子仍以原衔入阁办事。”</ref>
| [[索额图]]<br/>[[李霨]]<br/>[[杜立德]]
| [[对喀纳]]<ref>《清史稿》(卷174):“对喀纳九月乙巳祭葬。”</ref><br/>[[冯溥]]
| [[熊赐履]]<ref>《清史稿》(卷174):“熊赐履三月戊子为武英殿大学士。”</ref>
|
|
|-
| 康熙十五年丙辰<br/>(1676年)
| [[图海]]<ref>《清史稿》(卷174):“图海八月乙亥封三等公。”</ref><br/>[[巴泰 (康熙)|巴泰]]
| [[索额图]]<br/>[[李霨]]<br/>[[杜立德]]
| [[冯溥]]
| [[熊赐履]]<ref>《清史稿》(卷174):“熊赐履七月甲午革。”</ref>
|
|
|-
| 康熙十六年丁巳<br/>(1677年)
| [[图海]]<br/>[[巴泰 (康熙)|巴泰]]<ref>《清史稿》(卷174):“巴泰七月甲辰致仕。”</ref>
| [[索额图]]<br/>[[李霨]]<br/>[[杜立德]]
| [[冯溥]]
| [[纳兰明珠|明珠]]<ref>《清史稿》(卷174):“明珠七月甲辰为武英殿大学士。”</ref><br/>[[勒德洪]]<ref>《清史稿》(卷174):“勒德洪七月甲辰为武英殿大学士。”</ref>
|
|
|-
| 康熙十七年戊午<br/>(1678年)
| [[图海]]
| [[索额图]]<br/>[[李霨]]<br/>[[杜立德]]
| [[冯溥]]
| [[纳兰明珠|明珠]]<br/>[[勒德洪]]
|
|
|-
| 康熙十八年己未<br/>(1679年)
| [[图海]]
| [[索额图]]<br/>[[李霨]]<br/>[[杜立德]]
| [[冯溥]]
| [[纳兰明珠|明珠]]<br/>[[勒德洪]]
|
|
|-
| 康熙十九年庚申<br/>(1680年)
| [[图海]]
| [[索额图]]<ref>《清史稿》(卷174):“索额图八月戊寅病免。”</ref><br/>[[李霨]]<br/>[[杜立德]]
| [[冯溥]]
| [[纳兰明珠|明珠]]<br/>[[勒德洪]]
|
|
|-
| 康熙二十年辛酉<br/>(1681年)
| [[图海]]<ref>《清史稿》(卷174):“图海十二月戊戌卒。”</ref>
| [[李霨]]<br/>[[杜立德]]
| [[冯溥]]
| [[纳兰明珠|明珠]]<br/>[[勒德洪]]
|
|
|-
|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br/>(1682年)
|
| [[李霨]]<br/>[[杜立德]]<ref>《清史稿》(卷174):“杜立德五月己未病解。”</ref><br/>[[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ref>《清史稿》(卷174):“王熙五月戊辰为保和殿大学士。”</ref>
| [[冯溥]]<ref>《清史稿》(卷174):“冯溥六月甲辰以原官致仕。”</ref><br/>[[黄机]]<ref>《清史稿》(卷174):“黄机十月己丑为文华殿大学士。”</ref>
| [[纳兰明珠|明珠]]<br/>[[勒德洪]]<br/>[[吴正治]]<ref>《清史稿》(卷174):“吴正治十月己丑为武英殿大学士。”</ref>
|
|
|-
|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br/>(1683年)
|
| [[李霨]]<br/>[[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黄机]]
| [[纳兰明珠|明珠]]<br/>[[勒德洪]]<br/>[[吴正治]]
|
|
|-
|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br/>(1684年)
|
| [[李霨]]<ref>《清史稿》(卷174):“李霨八月甲寅卒。”</ref><br/>[[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黄机]]<ref>《清史稿》(卷174):“黄机二月己未病休。”</ref><br/>[[宋德宜]]<ref>《清史稿》(卷174):“宋德宜七月乙亥为文华殿大学士。”</ref>
| [[纳兰明珠|明珠]]<br/>[[勒德洪]]<br/>[[吴正治]]
|
|
|-
|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br/>(1685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宋德宜]]
| [[纳兰明珠|明珠]]<br/>[[勒德洪]]<ref>《清史稿》(卷174):“勒德洪十月丙申削去太子太傅,降一级留任。”</ref><br/>[[吴正治]]
|
|
|-
|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br/>(1686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ref>《清史稿》(卷174):“王熙四月壬寅加太子太傅。”</ref>
| [[宋德宜]]<ref>《清史稿》(卷174):“宋德宜四月壬寅加太子太傅。”</ref>
| [[纳兰明珠|明珠]]<ref>《清史稿》(卷174):“明珠四月壬寅加太子太师。”</ref><br/>[[勒德洪]]<ref>《清史稿》(卷174):“勒德洪四月壬寅加太子太傅。”</ref><br/>[[吴正治]]<ref>《清史稿》(卷174):“吴正治四月壬寅加太子太傅。”</ref>
|
|
|-
|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br/>(1687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宋德宜]]<ref>《清史稿》(卷174):“宋德宜七月卒。”</ref><br/>[[李之芳]]<ref>《清史稿》(卷174):“李之芳八月壬午为文华殿大学士。”</ref>
| [[纳兰明珠|明珠]]<br/>[[勒德洪]]<br/>[[吴正治]]<ref>《清史稿》(卷174):“吴正治正月乙巳,休。”</ref><br/>[[余国柱]]<ref>《清史稿》(卷174):“余国柱二月甲寅为武英殿大学士。”</ref>
|
|
|-
|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br/>(1688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br/>[[梁清标]]<ref>《清史稿》(卷174):“梁清标正月甲寅为保和殿大学士。”</ref>
| [[李之芳]]<ref>《清史稿》(卷174):“李之芳正月己酉休致。”</ref><br/>[[伊桑阿]]<ref>《清史稿》(卷174):“伊桑阿正月甲寅为文华殿大学士。”</ref>
| [[纳兰明珠|明珠]]<ref>《清史稿》(卷174):“明珠正月己酉革。”</ref><br/>[[勒德洪]]<ref>《清史稿》(卷174):“勒德洪正月己酉革。”</ref><br/>[[余国柱]]<ref>《清史稿》(卷174):“余国柱正月己酉革。”</ref>
|
|
|-
|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br/>(1689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br/>[[梁清标]]
| [[伊桑阿]]<br/>[[徐元文]]<ref>《清史稿》(卷174):“徐元文五月乙巳为文华殿大学士。戊申,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ref>
| [[阿兰泰]]<ref>《清史稿》(卷174):“阿兰泰五月乙巳为武英殿大学士。”</ref>
|
|
|-
|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br/>(1690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br/>[[梁清标]]
| [[伊桑阿]]<br/>[[徐元文]]<ref>《清史稿》(卷174):“徐元文六月癸酉休致。”</ref><br/>[[张玉书]]<ref>《清史稿》(卷174):“张玉书六月己酉为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ref>
| [[阿兰泰]]
|
|
|-
| 康熙三十年辛未<br/>(1691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br/>[[梁清标]]<ref>《清史稿》(卷174):“梁清标九月卒。”</ref>
| [[伊桑阿]]<br/>[[张玉书]]
| [[阿兰泰]]
|
|
|-
|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br/>(1692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伊桑阿]]<br/>[[张玉书]]
| [[阿兰泰]]<br/>[[李天馥]]<ref>《清史稿》(卷174):“李天馥十月己卯为武英殿大学士。”</ref>
|
|
|-
|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br/>(1693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伊桑阿]]<br/>[[张玉书]]
| [[阿兰泰]]<br/>[[李天馥]]<ref>《清史稿》(卷174):“李天馥六月己丑忧。”</ref>
|
|
|-
|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br/>(1694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伊桑阿]]<br/>[[张玉书]]
| [[阿兰泰]]
|
|
|-
|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br/>(1695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伊桑阿]]<br/>[[张玉书]]
| [[阿兰泰]]<br/>[[李天馥]]<ref>《清史稿》(卷174):“李天馥十一月庚午命入阁办事。”</ref>
|
|
|-
|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br/>(1696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伊桑阿]]<br/>[[张玉书]]
| [[阿兰泰]]<br/>[[李天馥]]
|
|
|-
|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br/>(1697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
| [[伊桑阿]]<br/>[[张玉书]]
| [[阿兰泰]]<br/>[[李天馥]]
|
|
|-
|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br/>(1698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br/>[[吴琠]]<ref>《清史稿》(卷174):“吴琠七月癸酉为保和殿大学士。”</ref>
| [[伊桑阿]]<br/>[[张玉书]]<ref>《清史稿》(卷174):“张玉书六月戊辰丁忧回籍。”</ref>
| [[阿兰泰]]<br/>[[李天馥]]
|
|
|-
|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br/>(1699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br/>[[吴琠]]
| [[伊桑阿]]<br/>[[张英 (清朝)|张英]]<ref>《清史稿》(卷174):“张英十一月己亥为文华殿大学士。”</ref>
| [[阿兰泰]]<ref>《清史稿》(卷174):“阿兰泰九月戊午卒。”</ref><br/>[[李天馥]]<ref>《清史稿》(卷174):“李天馥十月己卯卒。”</ref><br/>[[马齐]]<ref>《清史稿》(卷174):“马齐十一月己亥为武英殿大学士。”</ref>
| [[佛伦]]<ref>《清史稿》(卷174):“佛伦十一月己亥为文渊阁大学士。”</ref>
| [[熊赐履]]<ref>《清史稿》(卷174):“熊赐履十一月己亥为东阁大学士。”</ref>
|-
|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br/>(1700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br/>[[吴琠]]
| [[伊桑阿]]<br/>[[张英 (清朝)|张英]]
| [[马齐]]
| [[佛伦]]<ref>《清史稿》(卷174):“佛伦三月丙申致仕。”</ref>
| [[熊赐履]]
|-
| 康熙四十年辛巳<br/>(1701年)
|
| [[王熙 (顺治进士)|王熙]]<ref>《清史稿》(卷174):“王熙九月庚戌致仕。癸丑,加少傅。”</ref><br/>[[吴琠]]
| [[伊桑阿]]<br/>[[张英 (清朝)|张英]]<ref>《清史稿》(卷174):“张英十月癸酉以原官致仕。”</ref><br/>[[张玉书]]<ref>《清史稿》(卷174):“张玉书十月己未召。”</ref>
| [[马齐]]
|
| [[熊赐履]]
|-
|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br/>(1702年)
|
| [[吴琠]]
| [[伊桑阿]]<ref>《清史稿》(卷174):“伊桑阿十一月丙寅致仕。”</ref><br/>[[张玉书]]
| [[马齐]]
| [[席哈纳]]<ref>《清史稿》(卷174):“席哈纳九月己巳自礼部尚书为文渊阁大学士。”</ref>
| [[熊赐履]]
|-
|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br/>(1703年)
|
| [[吴琠]]
| [[张玉书]]
| [[马齐]]
| [[席哈纳]]<br/>[[陈廷敬]]<ref>《清史稿》(卷174):“陈廷敬四月丙申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ref>
| [[熊赐履]]<ref>《清史稿》(卷174):“熊赐履四月丁亥病免。”</ref>
|-
|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br/>(1704年)
|
| [[吴琠]]
| [[张玉书]]
| [[马齐]]
| [[席哈纳]]<br/>[[陈廷敬]]
|
|-
|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br/>(1705年)
|
| [[吴琠]]<ref>《清史稿》(卷174):“吴琠五月己卯祭葬。”</ref>
| [[张玉书]]
| [[马齐]]
| [[席哈纳]]<br/>[[陈廷敬]]<br/>[[李光地]]<ref>《清史稿》(卷174):“李光地十一月己巳自吏部尚书兼管直隶巡抚,为文渊阁大学士。”</ref>
|
|-
|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br/>(1706年)
|
|
| [[张玉书]]
| [[马齐]]
| [[席哈纳]]<br/>[[陈廷敬]]<br/>[[李光地]]
|
|-
|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br/>(1707年)
|
|
| [[温达 (清官)|温达]]<ref>《清史稿》(卷174):“温达十二月丙戌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ref><br/>[[张玉书]]
| [[马齐]]
| [[席哈纳]]<br/>[[陈廷敬]]<br/>[[李光地]]
|
|-
|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br/>(1708年)
|
|
| [[温达 (清官)|温达]]<br/>[[张玉书]]
| [[马齐]]
| [[席哈纳]]<ref>《清史稿》(卷174):“席哈纳正月癸酉致仕。”</ref><br/>[[陈廷敬]]<br/>[[李光地]]
|
|-
|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br/>(1709年)
|
|
| [[温达 (清官)|温达]]<br/>[[张玉书]]
| [[马齐]]<ref>《清史稿》(卷174):“马齐正月甲午革。”</ref>
| [[陈廷敬]]<br/>[[李光地]]
|
|-
|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br/>(1710年)
|
|
| [[温达 (清官)|温达]]<br/>[[张玉书]]<br/>[[萧永藻]]<ref>《清史稿》(卷174):“萧永藻十一月乙巳为文华殿大学士。”</ref>
|
| [[陈廷敬]]<ref>《清史稿》(卷174):“陈廷敬十一月庚子致仕。”</ref><br/>[[李光地]]
|
|-
| 康熙五十年辛卯<br/>(1711年)
|
|
| [[温达 (清官)|温达]]<br/>[[张玉书]]<ref>《清史稿》(卷174):“张玉书五月丙午卒。”</ref><br/>[[萧永藻]]
|
| [[李光地]]<ref>《清史稿》(卷174):“李光地五月患病,陈廷敬暂衙门办事。”</ref>
|
|-
|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br/>(1712年)
|
|
| [[温达 (清官)|温达]]<br/>[[嵩祝]]<ref>《清史稿》(卷174):“嵩祝四月乙亥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ref><br/>[[萧永藻]]
|
| [[李光地]]<br/>[[王掞]]<ref>《清史稿》(卷174):“王掞四月乙亥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ref>
|
|-
|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br/>(1713年)
|
|
| [[温达 (清官)|温达]]<br/>[[嵩祝]]<br/>[[萧永藻]]
|
| [[李光地]]<br/>[[王掞]]
|
|-
|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br/>(1714年)
|
|
| [[温达 (清官)|温达]]<ref>《清史稿》(卷174):“温达正月甲子以原官致仕。十二月己巳,着仍在大学士任办事。”</ref><br/>[[嵩祝]]<br/>[[萧永藻]]
|
| [[李光地]]<br/>[[王掞]]
|
|-
|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br/>(1715年)
|
|
| [[温达 (清官)|温达]]<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35页:“温达,六、乙酉、廿一、7.21;死(文简)。”</ref><br/>[[嵩祝]]<br/>[[萧永藻]]
|
| [[李光地]]<ref>《清史稿》(卷174):“李光地七月甲午,给假二年,仍来京办事。”</ref><br/>[[王掞]]
|
|-
|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br/>(1716年)
|
|
| [[嵩祝]]<br/>[[萧永藻]]<ref>《清史稿》(卷174):“萧永藻六月己丑,革留。”</ref>
| [[马齐]]<ref>《清史稿》(卷174):“马齐五月辛酉为武英殿大学士。”</ref>
| [[李光地]]<br/>[[王掞]]
|
|-
|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br/>(1717年)
|
|
| [[嵩祝]]<br/>[[萧永藻]]
| [[马齐]]
| [[李光地]]<br/>[[王掞]]
|
|-
|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br/>(1718年)
|
|
| [[嵩祝]]<br/>[[萧永藻]]
| [[马齐]]<br/>[[王顼龄]]<ref>《清史稿》(卷174):“王顼龄九月丙戌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ref>
| [[李光地]]<ref>《清史稿》(卷174):“李光地六月己丑卒。”</ref><br/>[[王掞]]
|
|-
|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br/>(1719年)
|
|
| [[嵩祝]]<br/>[[萧永藻]]
| [[马齐]]<br/>[[王顼龄]]
| [[王掞]]
|
|-
|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br/>(1720年)
|
|
| [[嵩祝]]<br/>[[萧永藻]]
| [[马齐]]<br/>[[王顼龄]]
| [[王掞]]
|
|-
| 康熙六十年辛丑<br/>(1721年)
|
|
| [[嵩祝]]<br/>[[萧永藻]]
| [[马齐]]<br/>[[王顼龄]]
| [[王掞]]
|
|-
|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br/>(1722年)
|
|
| [[嵩祝]]<ref>《清史稿》(卷174):“嵩祝十二月乙亥加太子太傅。”</ref><br/>[[萧永藻]]<ref>《清史稿》(卷174):“萧永藻十二月癸亥加太子太傅衔。”</ref><br/>[[白潢]]<ref>《清史稿》(卷174):“白潢十二月己巳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ref>
| [[马齐]]<ref>《清史稿》(卷174):“马齐十二月乙亥加太子太傅。”</ref><br/>[[王顼龄]]<br/>[[富甯安]]<ref>《清史稿》(卷174):“富甯安十二月甲子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ref>
| [[王掞]]
|
|-
|}
 
== 雍正年间 ==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direction = horizontal
| header =
| image1 = Zhang Tingyu.jpg
| width1 = 150
| alt1 =
| caption1 = [[张廷玉]]
| image2 = 蒋廷锡.jpg
| width2 = 150
| alt2 =
| caption2 = [[蒋廷锡]]
| image3 = 鄂尔泰.jpg
| width3 = 150
| alt3 =
| caption3 = [[鄂尔泰]]
}}
[[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大举征伐西北两路,六月初十(7月5日)正式设立'''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北侧<ref>[[梁章钜]]《枢垣记略》卷廿七「(雍正七年),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ref>,选内阁中谨慎缜密者入值,以处理紧急军务。旋即改称“办理军需处”或“军需处”,再改称“办理军务处”<ref>[[庄吉发]]《清代奏摺制度》:「自从雍正七年设立军需房后,先改称军需处或办理军需处,旋称办理军务处。」</ref>、“军机房”<ref>《历史档桉》1990年4期载赵志强〈军机处成立时间考订〉:「至七年六月始改为军机房。」</ref>。雍正八年(1730年),始称“军机处”<ref>《光绪会典事例》载乾隆帝上谕:「第自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以来五十余年,所有谕旨、批奏事件,未经发钞者尚多。」</ref>,以张廷玉、蒋廷锡、[[马尔赛 (马佳氏)|马尔赛]]入值办理一切事务<ref>钱实甫 编《清代职官年表》一册,页一三六</ref>,成为定制。雍正十年(1732年)三月,正式定名“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并规定诸大臣陈奏,平常事务使用奏疏,经由[[通政司]]递上,交给[[内阁]]拟旨处理;重要事情使用奏折,经由奏事处递上,交给军机处拟旨,皇帝亲自阅览,朱笔批示处理。从此以后,内阁权力向军机处转移,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ref>《清史稿》(卷114):“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顾南书房翰林虽典内廷书诏,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ref>。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ref>《清史稿》(卷288):“八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以怡亲王允祥、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嗣改称办理军机处。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摺,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硃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ref>。
{{-}}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中和殿大学士]]
![[保和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
|-
| 雍正元年癸卯<br/>(1723年)
|
| [[马齐]]<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38页:“马齐,三月,武英改。”</ref>
| [[嵩祝]]<br/>[[萧永藻]]<br/>[[白潢]]<br/>[[张鹏翮]]<ref>《清史稿》(卷174):“张鹏翮二月壬子,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ref>
| [[马齐]]<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38页:“马齐,三月,改保和。”</ref><br/>[[王顼龄]]<ref>《清史稿》(卷174):“王顼龄五月壬午加太子太傅。”</ref><br/>[[富甯安]]
| [[王掞]]<ref>《清史稿》(卷174):“王掞正月乙巳,病免。”</ref>
|
| [[徐元梦]]<ref>《清史稿》(卷174):“徐元梦五月丁酉署大学士。”</ref>
|-
| 雍正二年甲辰<br/>(1724年)
|
| [[马齐]]
| [[嵩祝]]<br/>[[萧永藻]]<br/>[[白潢]]<br/>[[张鹏翮]]
| [[王顼龄]]<br/>[[富甯安]]
|
|
| [[徐元梦]]<br />[[田从典]]<ref>《清史稿》(卷174):“田从典六月癸未协理大学士。”</ref>
|-
| 雍正三年乙巳<br/>(1725年)
|
| [[马齐]]
| [[嵩祝]]<br/>[[萧永藻]]<br/>[[白潢]]<ref>《清史稿》(卷174):“白潢七月壬子病免。”</ref><br/>[[张鹏翮]]<ref>《清史稿》(卷174):“张鹏翮二月辛卯卒。”</ref><br/>[[田从典]]<ref>《清史稿》(卷174):“田从典四月辛卯,为文华殿大学士。”</ref><br/>[[朱轼]]<ref>《清史稿》(卷174):“朱轼九月甲寅为文华殿大学士,仍管吏部尚书事。”</ref>
| [[王顼龄]]<ref>《清史稿》(卷174):“王顼龄八月乙亥卒。”</ref><br/>[[富甯安]]
| [[高其位]]<ref>《清史稿》(卷174):“高其位七月壬子为文渊阁大学士。”</ref>
|
| [[徐元梦]]<br />[[田从典]]<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39页:“田从典,四、辛卯,迁文华。”</ref><br />[[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四月署大学士。”</ref>
|-
| 雍正四年丙午<br/>(1726年)
|
| [[马齐]]
| [[嵩祝]]<br/>[[萧永藻]]<br/>[[田从典]]<br/>[[朱轼]]<ref>《清史稿》(卷174):“朱轼九月癸丑丁忧,着素服,仍在内阁办事。”</ref>
| [[富甯安]]<ref>《清史稿》(卷174):“富甯安十一月壬子封三等侯,世袭。”</ref>
| [[高其位]]<ref>《清史稿》(卷174):“高其位十一月己亥以原官致仕。”</ref><br/>[[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二月辛卯,为文渊阁大学士。”</ref>
|
| [[徐元梦]]<ref>《清史稿》(卷174):“徐元梦八月革。”</ref><br />[[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二月辛卯迁。”</ref>
|-
| 雍正五年丁未<br/>(1727年)
|
| [[马齐]]
| [[嵩祝]]<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0页:“嵩祝,八月革。”</ref><br/>[[张廷玉]]<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0页:“张廷玉,十、戊戌、十六、11.28;文渊改。封三等勤宣伯,仍户尚、翰掌(翰林院掌院学士)。”</ref><br/>[[萧永藻]]<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0页:“萧永藻,十一、乙亥、廿三、1.4;革。”</ref><br/>[[田从典]]<br/>[[朱轼]]
| [[富甯安]]<ref>《清史稿》(卷174):“富甯安四月丁亥加太子太傅。”</ref>
| [[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十月戊戌为文华殿大学士,仍管户部尚书、翰林院学士事。”</ref><br/>[[逊柱]]<ref>《清史稿》(卷174):“逊柱九月丙寅,为文渊阁大学士。”</ref>
|
| [[逊柱]]<ref>《清史稿》(卷174):“逊柱正月乙巳,署大学士。九月丙寅,迁。”</ref>
|-
| 雍正六年戊申<br/>(1728年)
|
| [[马齐]]<br/>[[张廷玉]]<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1页:“张廷玉,三、癸亥、十三、4.21;文华改。仍兼户尚、翰掌。”</ref>
| [[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三月辛酉为保和殿大学士。”</ref><br/>[[田从典]]<ref>《清史稿》(卷174):“田从典三月丁巳加太子太师,老休。”</ref><br/>[[朱轼]]
| [[富甯安]]<ref>《清史稿》(卷174):“富甯安五月丁卯革去世职。七月壬午,卒。”</ref><br/>[[马尔赛 (马佳氏)|马尔赛]]<ref>《清史稿》(卷174):“马尔赛八月乙酉,为武英殿大学士。”</ref>
| [[逊柱]]<br/>[[蒋廷锡]]<ref>《清史稿》(卷174):“蒋廷锡三月戊午为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ref>
|
| [[尹泰]]<ref>《清史稿》(卷174):“尹泰正月丁巳为额外大学士。”</ref><br />[[陈元龙]]<ref>《清史稿》(卷174):“陈元龙正月丁巳为额外大学士。”</ref>
|-
| 雍正七年己酉<br/>(1729年)
|
| [[马齐]]<br/>[[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十月戊辰加少保。”</ref>
| [[朱轼]]
| [[马尔赛 (马佳氏)|马尔赛]]
| [[逊柱]]<br/>[[蒋廷锡]]<ref>《清史稿》(卷174):“蒋廷锡十月戊辰,加太子太傅。”</ref><br/>[[陈元龙]]<ref>《清史稿》(卷174):“陈元龙正月癸酉,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ref>
| [[尹泰]]<ref>《清史稿》(卷174):“尹泰正月癸酉,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ref>
|
|-
| 雍正八年庚戌<br/>(1730年)
|
| [[马齐]]<ref>《清史稿》(卷174):“马齐十一月癸亥兼管兵部尚书。”</ref><br/>[[张廷玉]]
| [[朱轼]]<ref>《清史稿》(卷174):“朱轼十一月癸亥兼管兵部尚书。”</ref>
| [[马尔赛 (马佳氏)|马尔赛]]
| [[逊柱]]<br/>[[蒋廷锡]]<br/>[[陈元龙]]
| [[尹泰]]
|
|-
| 雍正九年辛亥<br/>(1731年)
|
| [[马齐]]<br/>[[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正月己丑赐扁额。”</ref>
| [[朱轼]]
| [[马尔赛 (马佳氏)|马尔赛]]<ref>《清史稿》(卷174):“马尔赛七月授镇抚大将军。”</ref>
| [[逊柱]]<br/>[[蒋廷锡]]<ref>《清史稿》(卷174):“蒋廷锡正月己丑赐扁额。”</ref><br/>[[陈元龙]]
| [[尹泰]]
|
|-
| 雍正十年壬子<br/>(1732年)
|
| [[马齐]]<br/>[[张廷玉]]<br/>[[鄂尔泰]]<ref>《清史稿》(卷174):“鄂尔泰正月壬子为保和殿大学士。七月乙酉,赐第。丁酉,命督巡陝、甘。十二月甲子,赐扁。”</ref>
| [[朱轼]]
| [[马尔赛 (马佳氏)|马尔赛]]<ref>《清史稿》(卷174):“马尔赛十二月丁卯正法。”</ref>
| [[逊柱]]<br/>[[蒋廷锡]]<ref>《清史稿》(卷174):“蒋廷锡七月乙巳卒。”</ref><br/>[[陈元龙]]
| [[尹泰]]
| [[福敏]]<ref>《清史稿》(卷174):“福敏七月己酉协理大学士。”</ref>
|-
| 雍正十一年<br/>(1733年)
|
| [[马齐]]<br/>[[张廷玉]]<br/>[[鄂尔泰]]
| [[朱轼]]<br/>[[嵇曾筠]]<ref>《清史稿》(卷174):“嵇曾筠四月乙卯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吏部尚书,仍管河道。”</ref>
|
| [[逊柱]]<ref>《清史稿》(卷174):“孙柱七月乙未致仕。八月乙卯,卒。”</ref><br/>[[陈元龙]]<ref>《清史稿》(卷174):“陈元龙七月乙酉太子太傅致仕。”</ref>
| [[尹泰]]
| [[福敏]]<br/>[[彭维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3页:“彭维新,二、壬戌、十、3.25;户尚、办理内阁事务。十二、己未、十六、1.16,解(革)。”</ref>
|-
| 雍正十二年甲寅<br/>(1734年)
|
| [[马齐]]<br/>[[张廷玉]]<br/>[[鄂尔泰]]
| [[朱轼]]<br/>[[嵇曾筠]]
|
|
| [[尹泰]]
| [[福敏]]<br/>[[三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4页:“三泰,十、己酉、七、11.2;礼尚协办。”</ref><br/>[[徐本]]<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4页:“徐本,十、己酉;工尚协办。”</ref>
|-
| 雍正十三年乙卯<br/>(1735年)
|
| [[马齐]]<ref>《清史稿》(卷174):“马齐九月庚申致仕。”</ref><br/>[[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十月丁卯封三等子。”</ref><br/>[[鄂尔泰]]<ref>《清史稿》(卷174):“鄂尔泰七月乙卯解任,仍食俸。十月乙酉,封一等子,世袭罔替。”</ref>
| [[朱轼]]<br/>[[嵇曾筠]]<br/>[[查郎阿]]<ref>《清史稿》(卷174):“查郎阿七月辛酉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ref>
| [[迈柱]]<ref>《清史稿》(卷174):“迈柱七月辛酉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ref>
|
| [[尹泰]]
| [[福敏]]<br/>[[巴泰 (正白旗)|巴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4页:“巴泰,二、甲子、廿三、3.17;工尚协办。五、甲子,革。”</ref><br/>[[三泰]]<br/>[[徐本]]
|-
|}
 
== 乾隆年间 ==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direction = horizontal
| header =
| image1 = Fuheng.jpg
| width1 = 150
| alt1 =
| caption1 = [[傅恒]]
| image2 = Agui.jpg
| width2 = 150
| alt2 =
| caption2 = [[阿桂]]
| image3 = Hesen.jpg
| width3 = 150
| alt3 =
| caption3 = [[和珅]]
| image4 = Fuk'anggan.jpg
| width4 = 150
| alt4 =
| caption4 = [[福康安]]
}}
乾隆帝即位后,以“宽勐相济”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蒙古]],并大兴[[文字狱]]、编写《[[四库全书]]》。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在乾隆末年时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统治期间与[[康熙]]、[[雍正]]三朝合称“[[康雍乾盛世]]”。乾隆在位后期,宠信[[和珅]]等奸臣,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清朝统治出现危机,各地发生民变。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子颙琰,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嘉庆四年(1799年)驾崩。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初四(1749年1月22日),定内阁大学士以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系衔,共四员,满汉各二员。保和殿系衔,自乾隆三十五年[[傅恒]]死后,即未再授。五十八年(1793年),罢大学士兼各部尚书虚衔。
{{-}}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中和殿大学士]]
![[保和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体仁阁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
|-
| 乾隆元年丙辰<br />(1736年)
|
| [[鄂尔泰]]<br/>[[张廷玉]]
| [[查郎阿]]<br/>[[朱轼]]<ref>《清史稿》(卷174):“朱轼九月庚戌卒。”</ref><br/>[[嵇曾筠]]<ref>《清史稿》(卷174):“嵇曾筠十一月甲午加太子太傅。”</ref>
| [[迈柱]]
|
| [[尹泰]]<br/>[[徐本]]<ref name="xb">《清史稿》(卷174):“徐本十一月壬午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仍管部事。”</ref>
| rowspan="12" |未设
| [[福敏]]<br/>[[三泰]]<br/>[[徐本]]<ref name="xb"/>
|-
| 乾隆二年丁巳<br />(1737年)
|
| [[鄂尔泰]]<ref>《清史稿》(卷174):“鄂尔泰十二月庚子赏一骑都尉。癸卯,封三等伯。”</ref><br/>[[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十二月庚子赏一骑都尉。癸卯,封三等伯。”</ref>
| [[查郎阿]]<br/>[[嵇曾筠]]
| [[迈柱]]<ref>《清史稿》(卷174):“迈柱十二月壬寅病免。”</ref>
|
| [[尹泰]]<br/>[[徐本]]<ref>《清史稿》(卷174):“徐本十二月庚子赏一云骑尉。”</ref>
| [[福敏]]<br/>[[三泰]]
|-
| 乾隆三年戊午<br />(1738年)
|
| [[鄂尔泰]]<br/>[[张廷玉]]
| [[查郎阿]]<br/>[[嵇曾筠]]<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6页:“嵇曾筠……(十二月死,文敏)”</ref>
| [[福敏]]<ref>《清史稿》(卷174):“福敏正月乙卯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ref>
|
| [[尹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6页:“尹泰,七、丁丑、廿七、9.10;休。(旋死,文恪)”</ref><br/>[[徐本]]
| [[福敏]]<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6页:“福敏,正、乙卯,迁武英。”</ref><br/>[[三泰]]
|-
| 乾隆四年己未<br />(1739年)
|
| [[鄂尔泰]]<ref>《清史稿》(卷174):“鄂尔泰正月癸酉加太保。”</ref><br/>[[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五月癸酉加太保。”</ref>
| [[查郎阿]]<ref>《清史稿》(卷174):“查郎阿正月癸酉加太子太保。”</ref>
| [[福敏]]<ref>《清史稿》(卷174):“福敏五月癸酉加太保。”</ref>
| [[赵国麟]]<ref>《清史稿》(卷174):“赵国麟正月壬申为大学士。二月,授文渊阁。”</ref>
| [[徐本]]<ref>《清史稿》(卷174):“徐本五月癸酉加太子太保。”</ref>
| [[讷亲]]<ref>《清史稿》(卷174):“讷亲三月甲子协办大学士。”</ref><br/>[[三泰]]
|-
| 乾隆五年庚申<br />(1740年)
|
| [[鄂尔泰]]<br/>[[张廷玉]]
| [[查郎阿]]
| [[福敏]]
| [[赵国麟]]
| [[徐本]]
| [[讷亲]]<br/>[[三泰]]
|-
| 乾隆六年辛酉<br />(1741年)
|
| [[鄂尔泰]]<br/>[[张廷玉]]
| [[查郎阿]]
| [[福敏]]
| [[赵国麟]]<ref>《清史稿》(卷174):“赵国麟六月丙辰降。”</ref><br/>[[陈世倌]]<ref>《清史稿》(卷174):“陈世倌七月丙子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ref>
| [[徐本]]
| [[讷亲]]<br/>[[三泰]]
|-
| 乾隆七年壬戌<br />(1742年)
|
| [[鄂尔泰]]<br/>[[张廷玉]]
| [[查郎阿]]
| [[福敏]]
| [[陈世倌]]
| [[徐本]]
| [[讷亲]]<br/>[[三泰]]
|-
| 乾隆八年癸亥<br />(1743年)
|
| [[鄂尔泰]]<br/>[[张廷玉]]
| [[查郎阿]]
| [[福敏]]
| [[陈世倌]]<ref>《清史稿》(卷174):“陈世倌十一月己酉假。”</ref>
| [[徐本]]
| [[讷亲]]<br/>[[三泰]]<br/>[[史贻直]]<ref>《清史稿》(卷174):“史贻直十一月己酉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九年甲子<br />(1744年)
|
| [[鄂尔泰]]<br/>[[张廷玉]]
| [[查郎阿]]
| [[福敏]]
| [[陈世倌]]<br/>[[史贻直]]<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9页:“史贻直,正、辛巳、三、2.15;吏尚协办迁。”</ref>
| [[徐本]]<ref>《清史稿》(卷174):“徐本六月己酉以病休,加太子太傅。”</ref>
| [[讷亲]]<br/>[[三泰]]<br/>[[史贻直]]<ref>《清史稿》(卷174):“史贻直正月辛巳迁。”</ref><br/>[[刘于义]]<ref>《清史稿》(卷174):“刘于义正月辛巳,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十年乙丑<br />(1745年)
|
| [[鄂尔泰]]<ref>《清史稿》(卷174):“鄂尔泰三月辛巳加太傅。四月乙卯,卒。”</ref><br/>[[张廷玉]]<br/>[[讷亲]]<ref>《清史稿》(卷174):“讷亲五月戊子为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ref>
| [[查郎阿]]<br/>[[庆复]]<ref>《清史稿》(卷174):“庆福十二月辛亥为文华殿大学士,仍留川陝总督任。”</ref>
| [[福敏]]<ref>《清史稿》(卷174):“福敏十二月辛亥致仕,加太傅。”</ref>
| [[陈世倌]]<ref>《清史稿》(卷174):“陈世倌三月乙未加太子太保。”</ref><br/>[[史贻直]]<ref>《清史稿》(卷174):“史贻直三月乙未加太子太保。”</ref>
|
| [[讷亲]]<ref>《清史稿》(卷174):“讷亲五月戊子迁。”</ref><br/>[[三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49页:“三泰,三、己丑、十七、4.18;休。”</ref><br/>[[刘于义]]<br/>[[高斌]]<ref>《清史稿》(卷174):“高斌十二月辛亥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十一年丙寅<br />(1746年)
|
| [[讷亲]]<br/>[[张廷玉]]
| [[查郎阿]]<br/>[[庆复]]
|
| [[陈世倌]]<br/>[[史贻直]]
|
| [[高斌]]<br/>[[刘于义]]
|-
| 乾隆十二年丁卯<br />(1747年)
|
| [[讷亲]]<br/>[[张廷玉]]
| [[查郎阿]]<ref>《清史稿》(卷174):“查郎阿三月壬寅病休。”</ref><br/>[[庆复]]<ref>《清史稿》(卷174):“庆福十二月己卯革。”</ref>
| <sub>([[来保]])</sub><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0页:“来保,十二、庚辰、廿四、1.24;吏尚协办迁大学士,未授。”</ref>
| [[陈世倌]]<br/>[[史贻直]]<br/>[[高斌]]<ref>《清史稿》(卷174):“高斌三月丙午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ref>
|
| [[高斌]]<ref>《清史稿》(卷174):“高斌三月丙午迁。”</ref><br/>[[刘于义]]<br/>[[来保]]<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0页:“来保,三、丙午,吏尚协办。十二、庚辰;迁大学士。”</ref>
|-
| 乾隆十三年戊辰<br />(1748年)
| 十二月裁撤
| [[讷亲]]<ref>《清史稿》(卷174):“讷亲四月经略四川军务。十月壬午,革。”</ref><br/>[[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十月辛丑罚俸一年。十二月辛卯,免降。”</ref><br/>[[傅恒]]<ref>《清史稿》(卷174):“傅恒九月经略金川。十月丁亥,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户部。十二月乙酉,加太子太保。”</ref>
|
| [[来保]]<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1页:“来保,正、癸丑、廿八、2.26;授。”</ref><ref>《清史稿》(卷174):“来保正月管户部兼吏部。七月,免管吏部,兼理兵部。九月,暂管吏部。十二月辛卯,降留。”</ref>
| [[陈世倌]]<ref>《清史稿》(卷174):“陈世倌十二月辛卯革。”</ref><br/>[[史贻直]]<ref>《清史稿》(卷174):“史贻直正月管兵部。十二月辛卯,革留。”</ref><br />[[高斌]]<ref>《清史稿》(卷174):“高斌四月癸酉革留。十二月丁酉,革大学士。”</ref>
|
|十二月设
| [[阿克敦]]<ref>《清史稿》(卷174):“阿克敦正月协办大学士。四月甲子,免。十二月,複任。”</ref><br/>[[傅恒]]<ref>《清史稿》(卷174):“傅恒四月甲子协办大学士,兼管吏部。”</ref><br/>[[刘于义]]<ref>《清史稿》(卷174):“刘于义二月乙未卒。”</ref><br/>[[陈大受]]<ref>《清史稿》(卷174):“陈大受四月癸酉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九月,暂管户部。”</ref><br/>[[尹继善]]<ref>《清史稿》(卷174):“尹继善十月丙午协办大学士。十一月,授陝西总督,解。”</ref>
|-
| 乾隆十四年己巳<br />(1749年)
| rowspan="47" |裁撤
| [[傅恒]]<ref>《清史稿》(卷174):“傅恒正月丁卯封忠勇公。三月,回京,仍兼管吏、户部。三月,兼管理藩院尚书。”</ref><br/>[[张廷玉]]<ref>《清史稿》(卷174):“张廷玉十一月戊辰致仕。”</ref>
| [[来保]]<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1页:“来保,九、辛未、廿六、11.5;武英改,仍管兵。”</ref>
| [[来保]]<ref>《清史稿》(卷174):“来保正月丙辰,加太子太傅。三月,兼管兵部尚书。七月,暂管吏、户部。”</ref>
| [[史贻直]]<ref>《清史稿》(卷174):“史贻直五月,兼理工部。”</ref>
|
|
| [[阿克敦]]<ref>《清史稿》(卷174):“阿克敦二月加太子少保。”</ref><br/>[[陈大受]]<ref>《清史稿》(卷174):“陈大受二月加太子少傅。七月,出署直隶总督。”</ref><br/>[[汪由敦]]<ref>《清史稿》(卷174):“汪由敦十一月壬戌署协办大学士。十二月丙戌,革。”</ref><br/>[[梁诗正]]<ref>《清史稿》(卷174):“梁诗正十二月丙戌以吏部尚书署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十五年庚午<br />(1750年)
| [[傅恒]]
| [[来保]]
|
| [[史贻直]]
| [[张允随]]<ref>《清史稿》(卷174):“张允随正月丁未任大学士。乙巳,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三月丙午,加太子太保。”</ref>
|
| [[阿克敦]]<br/>[[陈大受]]<ref>《清史稿》(卷174):“陈大受正月授两广总督。”</ref><br/>[[梁诗正]]
|-
| 乾隆十六年辛未<br />(1751年)
| [[傅恒]]
| [[来保]]
|
| [[史贻直]]<br/>[[陈世倌]]<ref>《清史稿》(卷174):“陈世倌三月丁卯,仍入阁。四月癸巳,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九月,管礼部。”</ref>
| [[张允随]]<ref>《清史稿》(卷174):“张允随三月庚戌卒。”</ref>
|
| [[阿克敦]]<br/>[[梁诗正]]
|-
| 乾隆十七年壬申<br />(1752年)
| [[傅恒]]
| [[来保]]
|
| [[史贻直]]<br/>[[陈世倌]]
|
|
| [[阿克敦]]<br/>[[梁诗正]]<ref>《清史稿》(卷174):“梁诗正九月庚辰告养,免。”</ref><br/>[[孙嘉淦]]<ref>《清史稿》(卷174):“孙嘉淦九月庚辰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十八年癸酉<br />(1753年)
| [[傅恒]]
| [[来保]]
|
| [[史贻直]]<br/>[[陈世倌]]
|
|
| [[阿克敦]]<br/>[[孙嘉淦]]<ref>《清史稿》(卷174):“孙嘉淦十二月丁亥卒。”</ref><br/>[[蒋溥]]<ref>《清史稿》(卷174):“蒋溥十二月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十九年甲戌<br />(1754年)
| [[傅恒]]
| [[来保]]<ref>《清史稿》(卷174):“来保十二月辛亥予告。”</ref>
|
| [[史贻直]]<br/>[[陈世倌]]
|
|
| [[阿克敦]]<br/>[[蒋溥]]
|-
| 乾隆二十年乙亥<br />(1755年)
| [[傅恒]]<ref>《清史稿》(卷174):“傅恒五月壬辰加封一等公。”</ref>
| [[来保]]
| [[黄廷桂]]<ref>《清史稿》(卷174):“黄廷桂五月辛卯为大学士。壬子,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仍留四川总督。”</ref>
| [[史贻直]]<ref>《清史稿》(卷174):“史贻直五月休致。”</ref><br/>[[陈世倌]]
|
|
| [[阿克敦]]<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54页:“阿克敦,六、癸丑;休。”</ref><br/>[[蒋溥]]<br/>[[达勒当阿]]
|-
|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br />(1756年)
| [[傅恒]]
| [[来保]]
| [[黄廷桂]]
| [[陈世倌]]
|
|
| [[达勒当阿]]<ref>《清史稿》(卷174):“达尔党阿五月出为定边右副将军。十二月丙戌,免。”</ref><br/>[[鄂弥达]]<ref>《清史稿》(卷174):“鄂弥达十二月丙戌以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br/>[[蒋溥]]
|-
|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br />(1757年)
| [[傅恒]]
| [[来保]]
| [[黄廷桂]]
| [[陈世倌]]<ref>《清史稿》(卷174):“陈世倌十二月甲申加太子太傅。”</ref><br/>[[史贻直]]<ref>《清史稿》(卷174):“史贻直三月甲寅仍入阁。四月癸酉,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十二月甲申,加太子太傅。”</ref>
|
|
| [[鄂弥达]]<ref>《清史稿》(卷174):“鄂弥达十二月加太子太保。”</ref><br/>[[蒋溥]]
|-
|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br />(1758年)
| [[傅恒]]
| [[来保]]
| [[黄廷桂]]<ref>《清史稿》(卷174):“黄廷桂七月丙午加少保。十二月甲寅,封三等伯。”</ref>
| [[史贻直]]<br />[[陈世倌]]<ref>《清史稿》(卷174):“陈世倌四月庚午卒。”</ref>
|
|
| [[鄂弥达]]<br/>[[蒋溥]]
|-
|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br />(1759年)
| [[傅恒]]
| [[来保]]
| [[黄廷桂]]<ref>《清史稿》(卷174):“黄廷桂正月己亥卒。”</ref><br/>[[蒋溥]]<ref>《清史稿》(卷174):“蒋溥正月癸卯为大学士,兼管户部尚书。庚戌,为东阁大学士。”</ref>
| [[史贻直]]
|
|
| [[鄂弥达]]<br/>[[蒋溥]]<ref>《清史稿》(卷174):“蒋溥正月癸卯迁。”</ref><br/>[[刘统勳]]<ref>《清史稿》(卷174):“刘统勳正月癸卯,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br />(1760年)
| [[傅恒]]
| [[来保]]
| [[蒋溥]]
| [[史贻直]]
|
|
| [[鄂弥达]]<br/>[[刘统勳]]
|-
|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br />(1761年)
| [[傅恒]]
| [[来保]]
| [[蒋溥]]<ref>《清史稿》(卷174):“蒋溥四月己卯卒。”</ref>
| [[史贻直]]
| [[刘统勳]]<ref>《清史稿》(卷174):“刘统勳五月癸巳,为大学士,管礼部。丁未,授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尚书。”</ref>
|
| [[鄂弥达]]<ref>《清史稿》(卷174):“鄂弥达七月辛丑卒。”</ref><br/>[[刘统勳]]<ref>《清史稿》(卷174):“刘统勳五月癸巳迁。”</ref><br/>[[兆惠]]<ref>《清史稿》(卷174):“兆惠七月辛丑协办大学士。”</ref><br/>[[梁诗正]]<ref>《清史稿》(卷174):“梁诗正五月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br />(1762年)
| [[傅恒]]
| [[来保]]
|
| [[史贻直]]
| [[刘统勳]]
|
| [[兆惠]]<br/>[[梁诗正]]
|-
|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br />(1763年)
| [[傅恒]]
| [[来保]]
|
| [[史贻直]]<ref>《清史稿》(卷174):“史贻直五月庚午卒。”</ref>
| [[刘统勳]]<br/>[[梁诗正]]<ref>《清史稿》(卷174):“梁诗正六月壬寅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十月甲申,加太子太傅。十一月丁卯,卒。”</ref>
| [[杨廷璋 (清)|杨廷璋]]<ref>《清史稿》(卷174):“杨廷璋十一月己卯为大学士。十二月,授体仁阁大学士。仍留闽浙总督任。”</ref>
| [[兆惠]]<br/>[[梁诗正]]<ref>《清史稿》(卷174):“梁诗正六月壬寅迁。”</ref><br/>[[刘纶]]<ref>《清史稿》(卷174):“刘纶六月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br />(1764年)
| [[傅恒]]
| [[来保]]<ref>《清史稿》(卷174):“来保二月卒。”</ref><br/>[[尹继善]]<ref>《清史稿》(卷174):“尹继善四月壬午为大学士,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仍留两江。”</ref>
|
|
| [[刘统勳]]<br/>[[杨应琚]]<ref>《清史稿》(卷174):“杨应琚七月辛亥,为东阁大学士,留陝甘总督。”</ref>
| [[杨廷璋 (清)|杨廷璋]]<ref>《清史稿》(卷174):“杨廷璋七月辛亥改散秩大臣。”</ref>
| [[兆惠]]<ref>《清史稿》(卷174):“兆惠十一月乙丑卒。”</ref><br />[[阿里衮]]<ref>《清史稿》(卷174):“阿里衮十一月乙丑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br />[[刘纶]]<br />[[陈宏谋]]<ref>《清史稿》(卷174):“陈宏谋七月为添设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三十年乙酉<br />(1765年)
| [[傅恒]]
| [[尹继善]]
|
|
| [[刘统勳]]<br/>[[杨应琚]]
|
| [[阿里衮]]<br />[[刘纶]]<ref>《清史稿》(卷174):“刘纶正月忧免。”</ref><br />[[庄有恭]]<ref>《清史稿》(卷174):“庄有恭正月以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br />[[陈宏谋]]
|-
|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br />(1766年)
| [[傅恒]]
| [[尹继善]]
|
|
| [[刘统勳]]<br/>[[杨应琚]]
|
| [[阿里衮]]<br />[[庄有恭]]<ref>《清史稿》(卷174):“庄有恭正月革。”</ref><br />[[陈宏谋]]
|-
|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br />(1767年)
| [[傅恒]]
| [[尹继善]]
|
|
| [[刘统勳]]<br/>[[杨应琚]]<ref>《清史稿》(卷174):“杨应琚三月辛巳革。”</ref><br/>[[陈宏谋]]<ref>《清史稿》(卷174):“陈宏谋三月辛巳,为东阁大学士,兼理工部尚书。”</ref>
|
| [[阿里衮]]<br />[[陈宏谋]]<ref>《清史稿》(卷174):“陈宏谋三月迁。”</ref><br />[[刘纶]]<ref>《清史稿》(卷174):“刘纶三月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br />(1768年)
| [[傅恒]]<ref>《清史稿》(卷174):“傅恒二月经略缅甸军务。”</ref>
| [[尹继善]]
|
|
| [[刘统勳]]<br/>[[陈宏谋]]
|
| [[阿里衮]]<ref>《清史稿》(卷174):“阿里衮二月授征缅甸副将军。”</ref><br />[[刘纶]]
|-
|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br />(1769年)
| [[傅恒]]
| [[尹继善]]
|
|
| [[刘统勳]]<br/>[[陈宏谋]]
|
| [[阿里衮]]<ref>《清史稿》(卷174):“阿里衮正月协办征缅事宜。十一月,卒于军。”</ref><br />[[官保]]<ref>《清史稿》(卷174):“官保正月协办大学士。”</ref><br />[[刘纶]]
|-
|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br />(1770年)
| [[傅恒]]<ref>《清史稿》(卷174):“傅恒七月丁巳卒。”</ref>
| [[尹继善]]
| [[阿尔泰 (清朝大臣)|阿尔泰]]<ref>《清史稿》(卷174):“阿尔泰九月丙午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仍留办四川总督事。”</ref>
|
| [[刘统勳]]<br/>[[陈宏谋]]
|
| [[官保]]<br />[[刘纶]]
|-
|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br />(1771年)
|
| [[尹继善]]<ref>《清史稿》(卷174):“尹继善四月壬辰卒。”</ref><br/>[[高晋]]<ref>《清史稿》(卷174):“高晋五月壬戌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仍留两江总督任。”</ref>
| [[阿尔泰 (清朝大臣)|阿尔泰]]<ref>《清史稿》(卷174):“阿尔泰十一月丙辰革。”</ref><br/>[[温福]]<ref>《清史稿》(卷174):“温福十一丙辰授大学士。十二月戊辰,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ref>
| [[刘纶]]<ref>《清史稿》(卷174):“刘纶二月辛卯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ref>
| [[刘统勳]]<br/>[[陈宏谋]]<ref>《清史稿》(卷174):“陈宏谋二月辛巳致仕,加太子太傅。六月壬午,卒。”</ref>
|
| [[官保]]<br />[[刘纶]]<ref>《清史稿》(卷174):“刘纶二月迁。”</ref><br />[[于敏中]]<ref>《清史稿》(卷174):“于敏中二月辛卯以户部尚书协办。”</ref>
|-
|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br />(1772年)
|
| [[高晋]]
| [[温福]]
| [[刘纶]]
| [[刘统勳]]
|
| [[官保]]<br />[[于敏中]]
|-
|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br />(1773年)
|
| [[高晋]]<br/>[[于敏中]]<ref>《清史稿》(卷174):“于敏中八月戊子为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管户部。”</ref>
| [[温福]]<ref>《清史稿》(卷174):“温福四月加太子太保。六月,阵亡。”</ref><br/>[[舒赫德]]<ref>《清史稿》(卷174):“舒赫德七月甲子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十一月,管吏部,仍兼刑部。”</ref><br/>[[李侍尧]]<ref>《清史稿》(卷174):“李侍尧十二月辛丑为武英殿大学士,仍管两广总督事。”</ref>
| [[刘纶]]<ref>《清史稿》(卷174):“刘纶六月癸丑卒。”</ref>
| [[刘统勳]]<ref>《清史稿》(卷174):“刘统勳十一月辛未卒。”</ref>
|
| [[官保]]<ref>《清史稿》(卷174):“官保九月,吏部尚书。”</ref><br />[[于敏中]]<ref>《清史稿》(卷174):“于敏中八月戊子,迁。”</ref><br />[[程景伊]]<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63页:“程景伊,八、己丑;吏尚授。”</ref>
|-
|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br />(1774年)
|
| [[高晋]]<br/>[[于敏中]]
| [[舒赫德]]<br/>[[李侍尧]]
|
|
|
| [[官保]]<br />[[程景伊]]
|-
| 乾隆四十年乙未<br />(1775年)
|
| [[高晋]]<br/>[[于敏中]]
| [[舒赫德]]<br/>[[李侍尧]]
|
|
|
| [[官保]]<br />[[程景伊]]
|-
|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br />(1776年)
|
| [[高晋]]<br/>[[于敏中]]
| [[舒赫德]]<br/>[[李侍尧]]
|
|
|
| [[官保]]<ref>《清史稿》(卷174):“官保正月丁巳病免。”</ref><br />[[阿桂]]<ref>《清史稿》(卷174):“阿桂正月丁巳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br />[[程景伊]]
|-
|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br />(1777年)
|
| [[高晋]]<br/>[[于敏中]]
| [[舒赫德]]<ref>《清史稿》(卷174):“舒赫德四月丁巳卒。”</ref><br/>[[李侍尧]]<br/>[[阿桂]]<ref>《清史稿》(卷174):“阿桂五月丁亥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ref>
|
|
|
| [[阿桂]]<ref>《清史稿》(卷174):“阿桂正月往云南。五月,迁。”</ref><br />[[英廉]]<ref>《清史稿》(卷174):“英廉正月署。五月,协办。”</ref><br />[[程景伊]]
|-
|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br />(1778年)
|
| [[高晋]]<br/>[[于敏中]]
| [[阿桂]]<br/>[[李侍尧]]
|
|
|
| [[英廉]]<br />[[程景伊]]
|-
|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br />(1779年)
|
| [[高晋]]<ref>《清史稿》(卷174):“高晋正月乙未卒。”</ref><br/>[[于敏中]]<ref>《清史稿》(卷174):“于敏中十二月戊午卒。”</ref>
| [[阿桂]]<br/>[[李侍尧]]
| [[程景伊]]<ref>《清史稿》(卷174):“程景伊十二月己巳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ref>
| [[三宝 (乾隆繙译)|三宝]]<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66页:“三宝,正、乙未;湖督(湖广总督)授,留任。三、戊戌、十四、4.29;改闽督(闽浙总督),仍留任。”</ref>
|
| [[英廉]]<br />[[程景伊]]<ref>《清史稿》(卷174):“程景伊十二月迁。”</ref><br />[[嵇璜]]<ref>《清史稿》(卷174):“嵇璜十二月己巳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br />(1780年)
|
|
| [[阿桂]]<br />[[李侍尧]]<ref>《清史稿》(卷174):“李侍尧三月丁酉革。”</ref>
| [[程景伊]]<ref>《清史稿》(卷174):“程景伊八月乙卯卒。”</ref><br/>[[嵇璜]]<ref>《清史稿》(卷174):“嵇璜九月戊寅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ref>
| [[三宝 (乾隆繙译)|三宝]]<br/>[[英廉]]<ref>《清史稿》(卷174):“英廉三月辛丑补大学士。四月甲子,为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ref>
|
| [[英廉]]<ref>《清史稿》(卷174):“英廉三月迁。”</ref><br />[[嵇璜]]<ref>《清史稿》(卷174):“嵇璜九月戊寅迁。”</ref><br />[[永贵]]<ref>《清史稿》(卷174):“永贵三月以尚书协办大学士。”</ref><br />[[蔡新]]<ref>《清史稿》(卷174):“蔡新九月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br />(1781年)
|
|
| [[阿桂]]
| [[嵇璜]]
| [[三宝 (乾隆繙译)|三宝]]<br/>[[英廉]]
|
| [[永贵]]<br />[[蔡新]]
|-
|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br />(1782年)
|
|
| [[阿桂]]
| [[嵇璜]]<ref>《清史稿》(卷174):“嵇璜八月甲戌,加太子太保。”</ref>
| [[三宝 (乾隆繙译)|三宝]]<br/>[[英廉]]<ref>《清史稿》(卷174):“英廉八月甲戌加太子太保。”</ref>
|
| [[永贵]]<br />[[蔡新]]
|-
|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br />(1783年)
|
| [[蔡新]]<ref>《清史稿》(卷174):“蔡新七月乙卯补大学士。八月己巳,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ref>
| [[阿桂]]
| [[嵇璜]]
| [[三宝 (乾隆繙译)|三宝]]<br/>[[英廉]]<ref>《清史稿》(卷174):“英廉八月庚寅卒。”</ref>
|
| [[永贵]]<ref>《清史稿》(卷174):“永贵五月丙午卒。”</ref><br />[[蔡新]]<ref>《清史稿》(卷174):“蔡新七月乙卯迁。”</ref><br />[[伍弥泰]]<ref>《清史稿》(卷174):“伍弥泰五月丁未协办大学士。”</ref><br />[[梁国治]]<ref>《清史稿》(卷174):“梁国治七月乙卯以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br />(1784年)
|
| [[蔡新]]
| [[阿桂]]
| [[嵇璜]]
| [[三宝 (乾隆繙译)|三宝]]<ref>《清史稿》(卷174):“三宝六月壬寅卒。”</ref><br/>[[伍弥泰]]<ref>《清史稿》(卷174):“伍弥泰七月癸酉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ref>
|
| [[伍弥泰]]<ref>《清史稿》(卷174):“伍弥泰七月癸酉迁。”</ref><br />[[和珅]]<ref>《清史稿》(卷174):“和珅七月癸酉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br />[[梁国治]]
|-
| 乾隆五十年乙巳<br />(1785年)
|
| [[蔡新]]<ref>《清史稿》(卷174):“蔡新四月戊戌致仕,晋加太子太傅。”</ref>
| [[阿桂]]
| [[嵇璜]]
| [[伍弥泰]]<br/>[[梁国治]]<ref>《清史稿》(卷174):“梁国治五月丙子为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ref>
|
| [[和珅]]<br />[[梁国治]]<ref>《清史稿》(卷174):“梁国治五月丙子迁。”</ref><br />[[刘墉 (清朝)|刘墉]]<ref>《清史稿》(卷174):“刘墉五月丙子以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br />(1786年)
|
| [[和珅]]<ref>《清史稿》(卷174):“和珅闰七月庚寅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管户部兼吏部。”</ref>
| [[阿桂]]
| [[嵇璜]]
| [[伍弥泰]]<ref>《清史稿》(卷174):“伍弥泰闰七月庚辰卒。”</ref><br/>[[梁国治]]<ref>《清史稿》(卷174):“梁国治十二月壬子卒。”</ref>
|
| [[和珅]]<ref>《清史稿》(卷174):“和珅闰七月迁。”</ref><br />[[福康安]]<ref>《清史稿》(卷174):“福康安七月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仍留陝甘总督。九月,召。”</ref><br />[[刘墉 (清朝)|刘墉]]
|-
|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br />(1787年)
|
| [[和珅]]
| [[阿桂]]
| [[嵇璜]]
| [[王杰 (清朝)|王杰]]<ref>《清史稿》(卷174):“王杰正月丁亥,补大学士。癸巳,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管礼部。”</ref>
|
| [[福康安]]<ref>《清史稿》(卷174):“福康安八月授将军,剿台湾逆匪林爽文。”</ref><br />[[刘墉 (清朝)|刘墉]]
|-
|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br />(1788年)
|
| [[和珅]]
| [[阿桂]]
| [[嵇璜]]
| [[王杰 (清朝)|王杰]]
|
| [[福康安]]<ref>《清史稿》(卷174):“福康安十月署闽浙总督。”</ref><br />[[刘墉 (清朝)|刘墉]]
|-
|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br />(1789年)
|
| [[和珅]]
| [[阿桂]]
| [[嵇璜]]
| [[王杰 (清朝)|王杰]]
|
| [[福康安]]<ref>《清史稿》(卷174):“福康安正月调两广总督。”</ref><br />[[刘墉 (清朝)|刘墉]]<ref>《清史稿》(卷174):“刘墉三月乙丑降。”</ref>
|-
|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br />(1790年)
|
| [[和珅]]
| [[阿桂]]
| [[嵇璜]]
| [[王杰 (清朝)|王杰]]<ref>《清史稿》(卷174):“王杰十一月加太子太保。”</ref>
|
| [[福康安]]<ref>《清史稿》(卷174):“福康安十一月授将军,征廓尔喀。”</ref><br />[[彭元瑞]]<ref>《清史稿》(卷174):“彭元瑞十二月戊辰以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br />(1791年)
|
| [[和珅]]
| [[阿桂]]
| [[嵇璜]]
| [[王杰 (清朝)|王杰]]
|
| [[福康安]]<br />[[彭元瑞]]<ref>《清史稿》(卷174):“彭元瑞四月辛未革。”</ref><br />[[孙士毅]]<ref>《清史稿》(卷174):“孙士毅四月辛未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br />(1792年)
|
| [[和珅]]
| [[阿桂]]<br/>[[福康安]]<ref>《清史稿》(卷174):“福康安八月癸酉授大学士。戊子,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三月,加大将军。”</ref>
| [[嵇璜]]<br/>[[孙士毅]]<ref>《清史稿》(卷174):“孙士毅八月癸酉授大学士。戊子,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ref>
| [[王杰 (清朝)|王杰]]
|
| [[福康安]]<ref>《清史稿》(卷174):“福康安八月迁。”</ref><br />[[孙士毅]]<ref>《清史稿》(卷174):“孙士毅八月迁。”</ref>
|-
|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br />(1793年)
|
| [[和珅]]
| [[阿桂]]<br/>[[福康安]]<ref>《清史稿》(卷174):“福康安七月调云贵总督。”</ref>
| [[嵇璜]]<br/>[[孙士毅]]
| [[王杰 (清朝)|王杰]]
|
|
|-
|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br />(1794年)
|
| [[和珅]]
| [[阿桂]]<br/>[[福康安]]
| [[嵇璜]]<ref>《清史稿》(卷174):“嵇璜七月丙午卒。”</ref><br/>[[孙士毅]]<ref>《清史稿》(卷174):“孙士毅三月署四川总督。”</ref>
| [[王杰 (清朝)|王杰]]
|
|
|-
| 乾隆六十年乙卯<br />(1795年)
|
| [[和珅]]
| [[阿桂]]<br/>[[福康安]]
| [[孙士毅]]
| [[王杰 (清朝)|王杰]]
|
|
|-
|}
 
== 嘉庆年间 ==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direction = horizontal
| header =
| image1 = 大学士王杰.jpg
| width1 = 150
| alt1 =
| caption1 = [[王杰 (清朝)|王杰]]
| image2 = 刘墉人像图1.jpg
| width2 = 150
| alt2 =
| caption2 = [[刘墉 (清朝)|刘墉]]
| image3 = 户部尚书董诰.jpg
| width3 = 150
| alt3 =
| caption3 = [[董诰]]
| image4 = 朱珪.jpg
| width4 = 150
| alt4 =
| caption4 = [[朱珪 (清朝)|朱珪]]
}}
嘉庆是[[清仁宗]]颙琰在位年号。嘉庆帝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嘉庆帝掌权后,肃清吏治,惩治贪官[[和珅]]等人。然而在位后期,贪污问题更加严重。嘉庆帝在位期间,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清朝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和[[天理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嘉庆帝与其子[[道光帝]]统治期间,清朝政治危机日益严重,史称“[[嘉道中衰]]”。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嘉庆帝死于[[承德避暑山庄]],遗诏传位于次子绵宁。
{{-}}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保和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体仁阁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
|-
| 嘉庆元年丙辰<br />(1796年)
|
| [[和珅]]
| [[阿桂]]<ref>《清史稿》(卷175):“阿桂九月壬戌辞兼管兵部。”</ref><br/>[[福康安]]<ref>《清史稿》(卷175):“福康安五月壬申卒。”</ref>
| [[孙士毅]]<ref>《清史稿》(卷175):“孙士毅七月辛亥卒。”</ref>
| [[王杰 (清朝)|王杰]]<br/>[[董诰]]<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75页:“董诰,十、己卯;户尚迁。十一、甲辰、三、12.1;兼管户。十一、丙午、五、12.3;授,管礼。”</ref>
|
|
|-
| 嘉庆二年丁巳<br />(1797年)
|
| [[和珅]]
| [[阿桂]]<ref>《清史稿》(卷175):“阿桂八月己未卒。”</ref>
|
| [[王杰 (清朝)|王杰]]<br/>[[董诰]]<ref>《清史稿》(卷175):“董诰三月壬戌丁忧。”</ref><br/>[[苏凌阿]]<ref>《清史稿》(卷175):“苏凌阿九月甲申任东阁大学士。”</ref>
| [[刘墉 (清朝)|刘墉]]<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75页:“刘墉,三、癸亥;吏尚迁。四、辛未、一、4.27;授。”</ref>
| [[保宁 (大学士)|保宁]]<ref>《清史稿》(卷175):“保宁十二月协办大学士,仍留伊犁将军。”</ref>
|-
| 嘉庆三年戊午<br />(1798年)
|
| [[和珅]]<ref>《清史稿》(卷175):“和珅八月戊戌封公爵。”</ref>
|
|
| [[苏凌阿]]<br/>[[王杰 (清朝)|王杰]]
| [[刘墉 (清朝)|刘墉]]
| [[保宁 (大学士)|保宁]]
|-
| 嘉庆四年己未<br />(1799年)
|
| [[和珅]]<ref>《清史稿》(卷175):“和珅正月丁卯,科道列纠劾,下狱。”</ref><br/>[[董诰]]<ref>《清史稿》(卷175):“董诰五月甲申服阕,授文华殿大学士。二月己亥,加太子太保。九月庚午,加太子太傅。”</ref>
| [[保宁 (大学士)|保宁]]<ref>《清史稿》(卷175):“保宁正月戊辰任武英殿大学士。二月,加太子太保。”</ref>
| [[庆桂]]<ref>《清史稿》(卷175):“庆桂三月己未任文渊阁大学士,管刑部。九月庚申,加太子太傅。”</ref>
| [[苏凌阿]]<ref>《清史稿》(卷175):“苏凌阿正月乙亥以原品致仕。”</ref><br/>[[王杰 (清朝)|王杰]]
| [[刘墉 (清朝)|刘墉]]<ref>《清史稿》(卷175):“刘墉二月己亥加太子少保。”</ref>
| [[保宁 (大学士)|保宁]]<ref>《清史稿》(卷175):“保宁正月迁。”</ref><br/>[[庆桂]]<ref>《清史稿》(卷175):“庆桂正月戊辰,以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br/>[[书麟]]<ref>《清史稿》(卷175):“书麟三月癸亥,协办大学士。”</ref>
|-
| 嘉庆五年庚申<br />(1800年)
|
| [[董诰]]<ref>《清史稿》(卷175):“董诰六月丁卯管刑部。”</ref>
| [[保宁 (大学士)|保宁]]
| [[庆桂]]
| [[王杰 (清朝)|王杰]]
| [[刘墉 (清朝)|刘墉]]
| [[书麟]]
|-
| 嘉庆六年辛酉<br />(1801年)
|
| [[董诰]]
| [[保宁 (大学士)|保宁]]
| [[庆桂]]<ref>《清史稿》(卷175):“庆桂四月管吏部。”</ref>
| [[王杰 (清朝)|王杰]]
| [[刘墉 (清朝)|刘墉]]
| [[书麟]]<ref>《清史稿》(卷175):“书麟四月卒。”</ref><br />[[吉庆]]<ref>《清史稿》(卷175):“吉庆四月协办大学士,仍留两广总督。”</ref>
|-
| 嘉庆七年壬戌<br />(1802年)
|
| [[董诰]]<ref>《清史稿》(卷175):“董诰十二月癸丑,赏给骑都尉世职。”</ref>
| [[保宁 (大学士)|保宁]]
| [[庆桂]]<ref>《清史稿》(卷175):“庆桂十二月癸丑赏给骑都尉世职。”</ref>
| [[王杰 (清朝)|王杰]]<ref>《清史稿》(卷175):“王杰七月甲申致仕,加太子太傅,食俸十年。”</ref>
| [[刘墉 (清朝)|刘墉]]
| [[吉庆]]<ref>《清史稿》(卷175):“吉庆十月降。”</ref><br />[[琳宁]]<ref>《清史稿》(卷175):“琳宁十一月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ref><br />[[朱珪 (清朝)|朱珪]]<ref>《清史稿》(卷175):“朱珪八月以户部尚书协办。”</ref>
|-
| 嘉庆八年癸亥<br />(1803年)
|
| [[董诰]]
| [[保宁 (大学士)|保宁]]
| [[庆桂]]
|
| [[刘墉 (清朝)|刘墉]]
| [[琳宁]]<br />[[朱珪 (清朝)|朱珪]]
|-
| 嘉庆九年甲子<br />(1804年)
|
| [[董诰]]
| [[保宁 (大学士)|保宁]]
| [[庆桂]]
|
| [[刘墉 (清朝)|刘墉]]<ref>《清史稿》(卷175):“刘墉十二月庚辰卒。”</ref>
| [[琳宁]]<ref>《清史稿》(卷175):“琳宁六月免。”</ref><br />[[禄康]]<ref>《清史稿》(卷175):“禄康六月协办。”</ref><br />[[朱珪 (清朝)|朱珪]]
|-
| 嘉庆十年乙丑<br />(1805年)
|
| [[董诰]]
| [[保宁 (大学士)|保宁]]
| [[庆桂]]
|
| [[朱珪 (清朝)|朱珪]]<ref>《清史稿》(卷175):“朱珪正月辛亥任体仁阁大学士,管工部事。”</ref>
| [[禄康]]<br />[[朱珪 (清朝)|朱珪]]<ref>《清史稿》(卷175):“朱珪正月迁。”</ref><br />[[纪昀]]<ref>《清史稿》(卷175):“纪昀正月授。二月,卒。”</ref><br />[[刘权之]]<ref>《清史稿》(卷175):“刘权之二月授。闰六月,降。”</ref><br />[[费淳]]<ref>《清史稿》(卷175):“费淳闰六月授。”</ref>
|-
| 嘉庆十一年丙寅<br />(1806年)
|
| [[董诰]]
| [[保宁 (大学士)|保宁]]<ref>《清史稿》(卷175):“保甯十月丁酉疾免,令食公爵全俸。”</ref>
| [[庆桂]]
| [[禄康]]<ref>《清史稿》(卷175):“禄康十一月己未任东阁大学士,管户部。”</ref>
| [[朱珪 (清朝)|朱珪]]<ref>《清史稿》(卷175):“朱珪十二月戊寅卒。”</ref>
| [[禄康]]<ref>《清史稿》(卷175):“禄康十一月迁。”</ref><br />[[觉罗长麟|长麟]]<ref>《清史稿》(卷175):“长麟十一月授。”</ref><br />[[费淳]]
|-
| 嘉庆十二年丁卯<br />(1807年)
|
| [[董诰]]
|
| [[庆桂]]
| [[禄康]]
| [[费淳]]<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80页:“费淳,正、丁卯、廿五、3.3;授,管工。”</ref>
| [[觉罗长麟|长麟]]<br />[[费淳]]<ref>《清史稿》(卷175):“费淳正月迁。”</ref><br />[[戴衢亨]]<ref>《清史稿》(卷175):“戴衢亨正月授。”</ref>
|-
| 嘉庆十三年戊辰<br />(1808年)
|
| [[董诰]]
|
| [[庆桂]]
| [[禄康]]
| [[费淳]]
| [[觉罗长麟|长麟]]<br />[[戴衢亨]]
|-
| 嘉庆十四年己巳<br />(1809年)
|
| [[董诰]]<ref>《清史稿》(卷175):“董诰正月辛酉,加太子太师。”</ref>
|
| [[庆桂]]<ref>《清史稿》(卷175):“庆桂正月辛酉加太子太师。”</ref>
| [[禄康]]<ref>《清史稿》(卷175):“禄康十二月辛丑降。”</ref>
| [[费淳]]<ref>《清史稿》(卷175):“费淳十二月庚戌降。”</ref>
| [[觉罗长麟|长麟]]<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81页:“长麟,(刑尚)(兼翰掌)十二、辛丑;革协。”</ref><br />[[禄康]]<ref>《清史稿》(卷175):“禄康十二月降授。”</ref><br />[[戴衢亨]]
|-
| 嘉庆十五年庚午<br />(1810年)
|
| [[董诰]]
| [[勒保]]<ref>《清史稿》(卷175):“勒保正月庚辰任武英殿大学士,五月癸亥,革降。”</ref>
| [[庆桂]]<ref>《清史稿》(卷175):“庆桂五月管户部。”</ref>
| [[禄康]]<ref>《清史稿》(卷175):“禄康五月癸亥仍複东阁大学士,管吏部。”</ref>
| [[戴衢亨]]<ref>《清史稿》(卷175):“戴衢亨五月癸酉任体仁阁大学士,管工部。”</ref>
| [[禄康]]<br />[[明亮 (清朝)|明亮]]<ref>《清史稿》(卷175):“明亮五月授。”</ref><br />[[戴衢亨]]<br />[[刘权之]]<ref>《清史稿》(卷175):“刘权之正月複授。”</ref>
|-
| 嘉庆十六年辛未<br />(1811年)
|
| [[董诰]]
| [[勒保]]<ref>《清史稿》(卷175):“勒保六月丁巳任武英殿大学士,管吏部。”</ref>
| [[庆桂]]
| [[禄康]]<ref>《清史稿》(卷175):“禄康六月癸丑革。”</ref>
| [[戴衢亨]]<ref>《清史稿》(卷175):“戴衢亨四月戊申卒。”</ref><br/>[[刘权之]]<ref>《清史稿》(卷175):“刘权之五月辛巳任体仁阁大学士,管工部。”</ref>
| [[明亮 (清朝)|明亮]]<ref>《清史稿》(卷175):“明亮六月革。”</ref><br />[[松筠]]<ref>《清史稿》(卷175):“松筠六月授。”</ref><br />[[刘权之]]<br />[[邹炳泰]]<ref>《清史稿》(卷175):“邹炳泰五月授。”</ref>
|-
| 嘉庆十七年壬申<br />(1812年)
|
| [[董诰]]
| [[勒保]]
| [[庆桂]]
|
| [[刘权之]]
| [[松筠]]<br />[[邹炳泰]]
|-
| 嘉庆十八年癸酉<br />(1813年)
|
| [[董诰]]
| [[勒保]]
| [[庆桂]]<ref>《清史稿》(卷175):“庆桂九月癸未休。”</ref>
| [[松筠]]<ref>《清史稿》(卷175):“松筠九月甲申任东阁大学士,仍兼伊犁将军。”</ref>
| [[刘权之]]<ref>《清史稿》(卷175):“刘权之九月癸未,休。”</ref><br/>[[曹振镛]]<ref>《清史稿》(卷175):“曹振镛九月甲申任体仁阁大学士,管工部。”</ref>
| [[松筠]]<br />[[托津]]<ref>《清史稿》(卷175):“托津九月授。”</ref><br />[[邹炳泰]]<ref>《清史稿》(卷175):“邹炳泰九月降。”</ref><br />[[曹振镛]]<ref>《清史稿》(卷175):“曹振镛九月授。”</ref><br />[[百龄]]<ref>《清史稿》(卷175):“百龄九月授。”</ref>
|-
| 嘉庆十九年甲戌<br />(1814年)
|
| [[董诰]]
| [[勒保]]<ref>《清史稿》(卷175):“勒保八月辛未病休。”</ref><br/>[[松筠]]<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84页:“松筠,八、己亥、十七、9.30;东阁改。”</ref>
|
| [[松筠]]<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84页:“松筠,八、己亥;改武英。”</ref><br/>[[託津]]<ref>《清史稿》(卷175):“託津八月辛未任东阁大学士,管户部。九月癸巳,加太子太保。”</ref>
| [[曹振镛]]
| [[托津]]<br />[[明亮 (清朝)|明亮]]<ref>《清史稿》(卷175):“明亮八月以兵部尚书协办。”</ref><br />[[百龄]]<ref>《清史稿》(卷175):“百龄十二月革。”</ref><br />[[章煦]]<ref>《清史稿》(卷175):“章煦十二月授。”</ref>
|-
| 嘉庆二十年乙亥<br />(1815年)
|
| [[董诰]]
| [[松筠]]
|
| [[託津]]
| [[曹振镛]]
| [[明亮 (清朝)|明亮]]<br />[[章煦]]
|-
|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br />(1816年)
|
| [[董诰]]
| [[松筠]]<ref>《清史稿》(卷175):“松筠九月乙未朔複太子太保。”</ref>
|
| [[託津]]
| [[曹振镛]]
| [[明亮 (清朝)|明亮]]<br />[[章煦]]
|-
|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br />(1817年)
|
| [[董诰]]<ref>《清史稿》(卷175):“董诰六月管刑部。”</ref>
| [[松筠]]<ref>《清史稿》(卷175):“松筠六月甲戌革。”</ref><br/>[[明亮 (清朝)|明亮]]<ref>《清史稿》(卷175):“明亮六月甲戌任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辛巳,加太子太保。”</ref>
|
| [[託津]]<ref>《清史稿》(卷175):“托津六月管理藩院。”</ref>
| [[曹振镛]]
| [[明亮 (清朝)|明亮]]<br />[[伯麟]]<ref>《清史稿》(卷175):“伯麟六月甲戌协办,仍留云贵总督。”</ref><br />[[章煦]]<ref>《清史稿》(卷175):“章煦三月病免。”</ref><br />[[戴均元]]<ref>《清史稿》(卷175):“戴均元三月授。”</ref>
|-
|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br />(1818年)
|
| [[董诰]]<ref>《清史稿》(卷175):“董诰二月乙亥以疾致仕。”</ref>
| [[明亮 (清朝)|明亮]]
| [[章煦]]<ref>《清史稿》(卷175):“章煦三月庚戌任文渊阁大学士,管刑部。”</ref>
| [[託津]]
| [[曹振镛]]
| [[伯麟]]<br />[[章煦]]<br />[[戴均元]]
|-
|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br />(1819年)
|
|
| [[明亮 (清朝)|明亮]]
| [[章煦]]
| [[託津]]
| [[曹振镛]]
| [[伯麟]]<br />[[戴均元]]
|-
|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br />(1820年)
|
|
| [[明亮 (清朝)|明亮]]
| [[章煦]]<ref>《清史稿》(卷175):“章煦二月癸卯以疾致仕。”</ref><br/>[[戴均元]]<ref>《清史稿》(卷175):“戴均元二月癸卯任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理刑部。”</ref>
| [[託津]]
| [[曹振镛]]
| [[伯麟]]<br />[[戴均元]]<ref>《清史稿》(卷175):“戴均元二月迁。”</ref><br />[[吴璥]]<ref>《清史稿》(卷175):“吴璥二月授。”</ref>
|-
|}
 
== 道光年间 ==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direction = horizontal
| header =
| image1 = 潘世恩.jpg
| width1 = 150
| alt1 =
| caption1 = [[潘世恩]]
| image2 = 阮元像.JPG
| width2 = 150
| alt2 =
| caption2 = [[阮元]]
| image3 = WangDing.jpg
| width3 = 150
| alt3 =
| caption3 = [[王鼎 (清朝)|王鼎]]
| image4 = QiYing.jpg
| width4 = 150
| alt4 =
| caption4 = [[耆英]]
}}
[[道光]]是[[清宣宗]]旻宁在位年号。道光帝即位后,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并进行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之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然而清朝已经积重难反,国势进一步衰落。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次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于道光帝战守无策,时和时战,再加上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清朝战败于[[英国]],并与英人签订近代中国的首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及开放[[五口通商]],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帝在[[圆明园]]去世,遗诏传位于四子奕詝。
{{-}}
{| class="wikitable"
|-
!width="15%"|年代
![[保和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体仁阁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
|-
| 道光元年辛巳<br />(1821年)
|
|
| [[明亮 (清朝)|明亮]]<ref>《清史稿》(卷175):“明亮四月癸巳致仕。”</ref><br/>[[曹振镛]]<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87页:“曹振镛,五、甲子、十五,6.14;体仁改。”</ref>
| [[戴均元]]
| [[託津]]<ref>《清史稿》(卷175):“託津三月己巳加太子太傅。”</ref>
| [[曹振镛]]<ref>《清史稿》(卷175):“曹振镛三月己巳加太子太傅。”</ref><br/>[[伯麟]]<ref>《清史稿》(卷175):“伯麟五月己未任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兵部。”</ref>
| [[伯麟]]<ref>《清史稿》(卷175):“伯麟五月迁。”</ref><br />[[长龄]]<ref>《清史稿》(卷175):“长龄五月庚子协办大学士,仍留陝甘总督任。”</ref><br />[[吴璥]]<ref>《清史稿》(卷175):“吴璥二月戊戌予告。”</ref><br />[[孙玉庭]]<ref>《清史稿》(卷175):“孙玉庭二月庚子协办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任。”</ref>
|-
| 道光二年壬午<br />(1822年)
|
| [[长龄]]<ref>《清史稿》(卷175):“长龄六月戊辰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管理藩院事。”</ref>
| [[曹振镛]]
| [[戴均元]]
| [[託津]]
| [[伯麟]]<ref>《清史稿》(卷175):“伯麟六月癸丑休,仍充实录馆总裁。”</ref>
| [[长龄]]<ref>《清史稿》(卷175):“长龄六月迁。”</ref><br />[[英和]]<ref>《清史稿》(卷175):“英和六月戊辰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br />[[孙玉庭]]
|-
| 道光三年癸未<br />(1823年)
|
| [[长龄]]
| [[曹振镛]]
| [[戴均元]]
| [[託津]]
|
| [[英和]]<br />[[孙玉庭]]
|-
| 道光四年甲申<br />(1824年)
|
| [[长龄]]
| [[曹振镛]]
| [[戴均元]]<ref>《清史稿》(卷175):“戴均元三月戊辰,太子太保。七月辛巳,休。”</ref>
| [[託津]]
| [[孙玉庭]]<ref>《清史稿》(卷175):“孙玉庭闰七月丁未任体仁阁大学士。”</ref>
| [[英和]]<br />[[孙玉庭]]<ref>《清史稿》(卷175):“孙玉庭闰七月迁。”</ref><br />[[蒋攸銛]]<ref>《清史稿》(卷175):“蒋攸銛闰七月丁未协办大学士,仍留直隶总督任。”</ref>
|-
| 道光五年乙酉<br />(1825年)
|
| [[长龄]]
| [[曹振镛]]
|
| [[託津]]
| [[孙玉庭]]<ref>《清史稿》(卷175):“孙玉庭六月戊午降。”</ref><br/>[[蒋攸銛]]<ref>《清史稿》(卷175):“蒋攸銛六月戊午任体仁阁大学士,仍留直隶总督任。十一月,召入,管刑部。”</ref>
| [[英和]]<br />[[蒋攸銛]]<ref>《清史稿》(卷175):“蒋攸銛六月迁。”</ref><br />[[汪廷珍]]<ref>《清史稿》(卷175):“汪廷珍六月戊午以尚书协办。”</ref>
|-
| 道光六年丙戌<br />(1826年)
|
| [[长龄]]
| [[曹振镛]]
|
| [[託津]]
| [[蒋攸銛]]
| [[英和]]<br />[[汪廷珍]]
|-
| 道光七年丁亥<br />(1827年)
|
| [[长龄]]<ref>《清史稿》(卷175):“长龄五月管户部。”</ref>
| [[曹振镛]]<ref>《清史稿》(卷175):“曹振镛七月壬申晋太子太师。”</ref>
|
| [[託津]]<ref>《清史稿》(卷175):“託津五月管刑部。”</ref>
| [[蒋攸銛]]<ref>《清史稿》(卷175):“蒋攸銛五月授两江总督。七月壬申加太子太保。”</ref>
| [[英和]]<ref>《清史稿》(卷175):“英和七月己未免。”</ref><br />[[富俊]]<ref>《清史稿》(卷175):“富俊七月己未以理藩院尚书协办。”</ref><br />[[汪廷珍]]<ref>《清史稿》(卷175):“汪廷珍七月卒。”</ref><br />[[卢荫溥]]<ref>《清史稿》(卷175):“卢荫溥七月丁巳以吏部尚书协办。”</ref>
|-
| 道光八年戊子<br />(1828年)
|
| [[长龄]]<ref>《清史稿》(卷175):“长龄二月丁丑封二等威勇公。五月庚戌,晋太保,赏三眼花翎。”</ref>
| [[曹振镛]]<ref>《清史稿》(卷175):“曹振镛正月乙丑晋加太傅衔,赏用紫缰。”</ref>
|
| [[託津]]
| [[蒋攸銛]]<ref>《清史稿》(卷175):“蒋攸銛正月丙寅晋太子太傅。”</ref>
| [[富俊]]<br />[[卢荫溥]]
|-
| 道光九年己丑<br />(1829年)
|
| [[长龄]]
| [[曹振镛]]<ref>《清史稿》(卷175):“曹振镛十月赏还双眼花翎。”</ref>
|
| [[託津]]
| [[蒋攸銛]]
| [[富俊]]<br />[[卢荫溥]]
|-
| 道光十年庚寅<br />(1830年)
|
| [[长龄]]
| [[曹振镛]]
|
| [[託津]]<ref>《清史稿》(卷175):“託津十二月解管刑部。”</ref>
| [[蒋攸銛]]<ref>《清史稿》(卷175):“蒋攸銛九月丁丑免。”</ref><br/>[[卢荫溥]]<ref>《清史稿》(卷175):“卢荫溥九月戊寅任体仁阁大学士。”</ref>
| [[富俊]]<br />[[卢荫溥]]<ref>《清史稿》(卷175):“卢荫溥九月迁。”</ref><br />[[李鸿宾]]<ref>《清史稿》(卷175):“李鸿宾九月戊寅协办,仍留两广总督。”</ref>
|-
| 道光十一年辛卯<br />(1831年)
|
| [[长龄]]<ref>《清史稿》(卷175):“长龄十二月管兵部。”</ref>
| [[曹振镛]]
|
| [[託津]]<ref>《清史稿》(卷175):“託津十一月丙辰病免。”</ref><br/>[[富俊]]<ref>《清史稿》(卷175):“富俊十二月乙酉任东阁大学士,管兵部。丁亥,改管理藩院。”</ref>
| [[卢荫溥]]
| [[富俊]]<ref>《清史稿》(卷175):“富俊十二月迁。”</ref><br />[[文孚]]<ref>《清史稿》(卷175):“文孚十二月乙酉以尚书协办。”</ref><br />[[李鸿宾]]
|-
| 道光十二年壬辰<br />(1832年)
|
| [[长龄]]
| [[曹振镛]]
|
| [[富俊]]
| [[卢荫溥]]
| [[文孚]]<br />[[李鸿宾]]<ref>《清史稿》(卷175):“李鸿宾八月甲午革。”</ref><br />[[阮元]]<ref>《清史稿》(卷175):“阮元八月甲午协办,仍留云贵总督。”</ref>
|-
| 道光十三年癸巳<br />(1833年)
|
| [[长龄]]
| [[曹振镛]]
|
| [[富俊]]
| [[卢荫溥]]<ref>《清史稿》(卷175):“卢荫溥三月丙子,致仕,加太子太保,在籍食俸。”</ref><br/>[[潘世恩]]<ref>《清史稿》(卷175):“潘世恩四月己酉任体仁阁大学士。”</ref>
| [[文孚]]<br />[[阮元]]
|-
| 道光十四年甲午<br />(1834年)
|
| [[长龄]]
| [[曹振镛]]
|
| [[富俊]]<ref>《清史稿》(卷175):“富俊正月丁卯加恩在紫禁城内乘车轿。二月乙丑,卒。赠太子太傅。”</ref><br/>[[文孚]]<ref>《清史稿》(卷175):“文孚十一月丙戌任东阁大学士,管吏部事。”</ref>
| [[潘世恩]]
| [[文孚]]<ref>《清史稿》(卷175):“文孚十一月迁。”</ref><br />[[穆彰阿]]<ref>《清史稿》(卷175):“穆彰阿十二月授。”</ref><br />[[阮元]]
|-
| 道光十五年乙未<br />(1835年)
|
| [[长龄]]<ref>《清史稿》(卷175):“长龄正月解管户部。”</ref>
| [[曹振镛]]<ref>《清史稿》(卷175):“曹振镛正月戊子卒。”</ref>
| [[文孚]]<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94页:“文孚,二、甲寅、廿五、3.23;东阁改。”</ref><ref>《清史稿》(卷175):“文孚七月管吏部。”</ref>
| [[文孚]]<br/>[[潘世恩]]<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94页:“潘世恩,二、甲寅;体仁改。”</ref><ref>《清史稿》(卷175):“潘世恩七月管户部。”</ref>
| [[潘世恩]]<br/>[[阮元]]<ref>《清史稿》(卷175):“阮元二月己亥,任体仁阁大学士,管兵部。”</ref>
| [[穆彰阿]]<ref>《清史稿》(卷175):“穆彰阿七月管工部。”</ref><br />[[阮元]]<br />[[王鼎 (清朝)|王鼎]]<ref>《清史稿》(卷175):“王鼎二月己亥以户部尚书协办,管刑部。”</ref>
|-
| 道光十六年丙申<br />(1836年)
|
| [[长龄]]
| [[穆彰阿]]<ref>《清史稿》(卷175):“穆彰阿七月庚子任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工部。”</ref>
| [[文孚]]<ref>《清史稿》(卷175):“文孚七月丙申致仕。”</ref>
| [[潘世恩]]
| [[阮元]]
| [[穆彰阿]]<ref>《清史稿》(卷175):“穆彰阿七月迁。”</ref><br />[[琦善]]<ref>《清史稿》(卷175):“琦善七月庚子协办,仍留直隶总督。”</ref><br />[[王鼎 (清朝)|王鼎]]
|-
| 道光十七年丁酉<br />(1837年)
|
| [[长龄]]
| [[穆彰阿]]
|
| [[潘世恩]]<ref>《清史稿》(卷175):“潘世恩正月己卯,太子太保。”</ref>
| [[阮元]]
| [[琦善]]<br />[[王鼎 (清朝)|王鼎]]
|-
| 道光十八年戊戌<br />(1838年)
|
| [[长龄]]<ref>《清史稿》(卷175):“长龄正月乙亥卒。”</ref><br/>[[穆彰阿]]<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96页:“穆彰阿,(兼翰掌)五、丙寅、廿六、7.17;武英改。”</ref>
| [[穆彰阿]]<ref>《清史稿》(卷175):“穆彰阿五月癸丑改文华殿大学士。八月壬辰,丁母忧。”</ref><br/>[[潘世恩]]<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96页:“潘世恩,(兼翰掌)五、丙寅;东阁改。”</ref>
| [[琦善]]<ref>《清史稿》(卷175):“琦善二月癸卯任文渊阁大学士,仍留直隶总督。”</ref>
| [[潘世恩]]<ref>《清史稿》(卷175):“潘世恩五月癸丑改武英殿大学士。”</ref><br/>[[王鼎 (清朝)|王鼎]]<ref>《清史稿》(卷175):“王鼎五月癸丑任东阁大学士,仍管刑部。”</ref>
| [[阮元]]<ref>《清史稿》(卷175):“阮元五月癸丑致仕。”</ref>
| [[琦善]]<br />[[伊裡布]]<ref>《清史稿》(卷175):“伊裡布二月癸卯协办,仍留云贵总督。”</ref><br />[[王鼎 (清朝)|王鼎]]<ref>《清史稿》(卷175):“王鼎五月迁。”</ref><br />[[汤金钊]]<ref>《清史稿》(卷175):“汤金钊五月癸丑以户部尚书协办。”</ref>
|-
| 道光十九年己亥<br />(1838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琦善]]
| [[王鼎 (清朝)|王鼎]]
|
| [[伊裡布]]<br />[[汤金钊]]
|-
| 道光二十年庚子<br />(1838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琦善]]
| [[王鼎 (清朝)|王鼎]]<ref>《清史稿》(卷175):“王鼎正月壬辰加太子太保。”</ref>
|
| [[伊裡布]]<br />[[汤金钊]]
|-
|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br />(1841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琦善]]<ref>《清史稿》(卷175):“琦善正月辛亥革。”</ref><br/>[[觉罗宝兴|宝兴]]<ref>《清史稿》(卷175):“宝兴二月戊辰任文渊阁大学士,仍留四川总督。”</ref>
| [[王鼎 (清朝)|王鼎]]<ref>《清史稿》(卷175):“王鼎七月赴河南筹办河工。”</ref>
|
| [[伊裡布]]<ref>《清史稿》(卷175):“伊裡布二月革。”</ref><br />[[奕经]]<ref>《清史稿》(卷175):“奕经二月授。”</ref><br />[[汤金钊]]<ref>《清史稿》(卷175):“汤金钊闰三月戊寅降。”</ref><br />[[卓秉恬]]<ref>《清史稿》(卷175):“卓秉恬闰三月戊寅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f>
|-
|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br />(1842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觉罗宝兴|宝兴]]
| [[王鼎 (清朝)|王鼎]]<ref>《清史稿》(卷175):“王鼎二月加太子太师。四月,卒。”</ref>
|
| [[奕经]]<ref>《清史稿》(卷175):“奕经十月甲午革。”</ref><br />[[敬徵]]<ref>《清史稿》(卷175):“敬徵十月乙未以户部尚书协办。”</ref><br />[[卓秉恬]]
|-
|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br />(1843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觉罗宝兴|宝兴]]
|
|
| [[敬徵]]<br />[[卓秉恬]]
|-
|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br />(1844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觉罗宝兴|宝兴]]
|
| [[卓秉恬]]<ref>《清史稿》(卷175):“卓秉恬十二月戊申任体仁阁大学士。”</ref>
| [[敬徵]]<br />[[卓秉恬]]<ref>《清史稿》(卷175):“卓秉恬十二月迁。”</ref><br />[[陈官俊]]<ref>《清史稿》(卷175):“陈官俊十二月戊申以吏部尚书协办。”</ref>
|-
|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br />(1845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觉罗宝兴|宝兴]]
|
| [[卓秉恬]]<ref>《清史稿》(卷175):“卓秉恬七月辛未管兵部事。”</ref>
| [[敬徵]]<ref>《清史稿》(卷175):“敬徵二月革。”</ref><br />[[耆英]]<ref>《清史稿》(卷175):“耆英二月授。”</ref><br />[[陈官俊]]
|-
|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br />(1846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觉罗宝兴|宝兴]]<ref>《清史稿》(卷175):“宝兴十二月入觐,留管刑部。”</ref>
|
| [[卓秉恬]]
| [[耆英]]<br />[[陈官俊]]
|-
|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br />(1847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觉罗宝兴|宝兴]]
|
| [[卓秉恬]]
| [[耆英]]<br />[[陈官俊]]
|-
|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br />(1848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ref>《清史稿》(卷175):“潘世恩正月丁丑晋加太傅衔,赏用紫缰。”</ref>
| [[觉罗宝兴|宝兴]]<ref>《清史稿》(卷175):“宝兴正月丁丑加太保衔。十月甲寅,卒。”</ref><br/>[[耆英]]<ref>《清史稿》(卷175):“耆英十一月己卯任文渊阁大学士,管兵部。”</ref>
|
| [[卓秉恬]]
| [[耆英]]<ref>《清史稿》(卷175):“耆英十一月迁。”</ref><br />[[琦善]]<ref>《清史稿》(卷175):“琦善十月複任。”</ref><br />[[陈官俊]]
|-
|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br />(1849年)
|
| [[穆彰阿]]
| [[潘世恩]]
| [[耆英]]
|
| [[卓秉恬]]
| [[琦善]]<br />[[陈官俊]]<ref>《清史稿》(卷175):“陈官俊七月卒。”</ref><br />[[祁寯藻]]<ref>《清史稿》(卷175):“祁寯藻七月授。”</ref>
|-
| 道光三十年庚戌<br />(1850年)
|
| [[穆彰阿]]<ref>《清史稿》(卷175):“穆彰阿十月乙酉革。”</ref>
| [[潘世恩]]<ref>《清史稿》(卷175):“潘世恩六月癸丑致仕。”</ref><br/>[[卓秉恬]]<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02页:“卓秉恬,六、丙午、十、7.18;体仁改。”</ref>
| [[耆英]]<ref>《清史稿》(卷175):“耆英十月乙酉降。”</ref>
|
| [[卓秉恬]]<ref>《清史稿》(卷175):“卓秉恬六月庚午改武英殿大学士。”</ref><br/>[[祁寯藻]]<ref>《清史稿》(卷175):“祁寯藻六月癸亥任大学士。庚午,为体仁阁大学士。”</ref>
| [[琦善]]<br />[[赛尚阿]]<ref>《清史稿》(卷175):“赛尚阿十月授。”</ref><br />[[祁寯藻]]<ref>《清史稿》(卷175):“祁寯藻六月迁。”</ref><br />[[杜受田]]<ref>《清史稿》(卷175):“杜受田六月授。”</ref>
|-
|}
== 咸丰年间 ==
| [[崑冈]]<ref>《清史稿》(卷175):“崑冈四月戊子任大学士。丙戌,管工部。五月己亥,为体仁阁大学士。十一月丙申,为东阁大学士。”</ref><br/>[[张之万]]<ref>《清史稿》(卷175):“张之万九月丁未致仕。”</ref>
| [[崑冈]]<ref>《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25页:“(宗室)崑冈,五、戊戌;授,管工。五、癸亥、廿九、7.9,改管藩。十一、丙申,改东阁。”</ref><br/>[[徐桐]]<ref>《清史稿》(卷175):“徐桐十月己丑任大学士,管吏部。十一月丙申,为体仁阁大学士。”</ref>
| [[崑冈]]<ref>《清史稿》(卷175):“崑冈四月迁。”</ref><br/>[[徐桐]]<ref>《清史稿》(卷175):“徐桐十月迁。”</ref><br/>[[荣禄]]<ref>《清史稿》(卷175):“荣禄四月戊子以兵部尚书协办。”</ref><br/>[[李鸿藻]]<ref>《清史稿》(卷175):“李鸿藻十月 以礼部尚书协办。”</ref>
|-
|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br />(1897年)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