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学熙

移除 6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周学熙
| 圖像 = [[File:122.jpg|缩略图|右|周学熙|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3429677372&di=2d8bde9d2e06701d2ae254f58a0056b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gtimg.com%2Fedu%2Fpics%2Fhv1%2F115%2F218%2F818%2F53246155.jpg原图链接]]]}}
==周学熙 ==
周学熙,号止庵,1893年癸巳科举人,原在浙江做官,后来其父花钱以道台候补山东,1897年任开平矿务局驻上海监察。自跟随袁世凯到济南,从此便成为左右在袁世凯身边的要人。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周学熙被委任为天津候补道,主持铸制铜元,为袁世凯扩充军事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1903年3月,周学熙受袁世凯派遣到日本考察,使周学熙眼界大开,尤其是日本的教育体制和金融体制的确立,给周留下深刻印象。他把40多天考察的所见所闻,写成《游日记》,提出了“振工兴商,富民强国”的主张。回国后,他被委任为直隶工艺总局的总办。袁世凯调任军机大臣后,向慈禧和光绪皇帝推荐周学熙进京“总理京师自来水”事宜。经过两年的努力,1910年2月10日,周学熙将自来水引进京城。    袁世凯为民国大总统后,周学熙担任了两任财政部长,同时兼任税务处督办。期间,在袁世凯的力挺下,他大力整顿税制,兴办银行,发行新货币,使全国流通货币得以统一。    袁世凯称周学熙为“当代奇才”。
=== 以“新知识和旧道德”相结合的方法教书育人 ===
1901年10月,山东大学堂开学,总办周学熙按照当时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大力整肃校风,订立办学章程。报经袁世凯同意即聘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教务长),另聘清末进士宋书升等30多人任经学教习,回国留学生沙庆、孔祥柯等任科学教习,还有外籍教习8人。当时的山东大学堂还不能男女同校,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开设的第一门课是经学。周学熙编印了《中学正宗》一书,内选“四书五经”,孔子、孟子、朱熹等人的著作,用来教学,以正“中学根本”。周学熙要求学生在礼节上打躬作揖,如遇祭孔等大典则行跪拜礼。即使如此,山东大学堂与私塾和科举制度比较起来,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首先是已经具备了近代正规学校的体制和规模,创办之初就有校长等管理人员80人,各类教师110多人,还有美、英、德、日籍教师8人。虽然专业的划分还不细,但已经分了本科和预科学制三年,并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不及格的不能毕业。周学熙十分重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主持编辑了《西学要领》,内容包括西洋各家史学,哲学名人的格言和声、光、电、化的知识。在当时旧的教育体制中,这些做法确是开风气之先。在教学方面,山东大学堂除了经学外,还开设了20多门课程,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主要科目有:文学、历史、地理、法制、兵学、理财、格致、心理学、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地质矿物、音乐、体育、绘画以及英文、德文、法文、日文。
    周学熙推行“新知识与旧道德”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当时国家动荡、风气日下的环境下,有相当的积极作用。尤以《山东大学堂章程》在当时的影响最大,成为各地书院改办学堂所效法的榜样。光绪皇帝的上谕,只是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将书院改为学堂。至于怎样改,改了以后又如何办理,没有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大学堂章程》提供了一个应该如何和怎样办理学堂的具体而又可以操作的模式。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学部大臣张百熙将山东大学堂办学章程转发各省,要求参照办理。因此,不少地方的督抚学政在有关的奏折中,都称“不外山东章程”,或者是“仿照山东章程,就本省情形、现有财力”变通办理。可见,《山东大学堂章程》在清末的“新政”期间的倡办学堂过程中,起到了模范和指导作用。
    做到这一点,周学熙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周学熙的五弟周学渊于1906年出任山东大学的第六任校长。虽然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同胞兄弟先后担任一所大学的校长,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不多见的。
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