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维也纳爱乐乐团

增加 3,39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维也纳爱乐5.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BB%B4%E4%B9%9F%E7%BA%B3%E7%88%B1%E4%B9%90%E4%B9%90%E5%9B%A2/2050758/0/503d269759ee3d6d2fe4086b43166d224f4ade74?fr=lemma&ct=single#aid=0&pic=1e30e924b899a90103cda0961d950a7b0308f592 原图链接]美泉宫音乐会]]
[[汉斯·卡纳匹兹布什]]形容乐团是“ [[ 无与伦比 ]] ”的,这句话可谓 [[ 一石二鸟 ]]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和[[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维也纳爱乐协会]]的关系确实是世界上 [[ 独一无二 ]] 的。按当时维也纳爱乐协会的入会准则,进入这个私人性质的协会之前,必须通过一次试奏,先进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才能进行后续的申请程序。随着越来越多的乐手成功跨过这道门槛,规则被修改成:必须在申请会员资格前在乐团服务三年。
在国家歌剧院的工作使得乐团的财政得以稳定。因为乐团的私人性质很难确保自身收入,而其独立性也难保。反过来,有稳定工作的乐团成员又会保证了歌剧院的演出质量,在音乐会上的经验与练就的技巧反过来又会用到歌剧演奏方面。没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就没有今天的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1997年后,乐团开始允许吸纳女乐手。
==历史== 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但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职业乐手都属于各个剧院的管弦乐团。 1824年5月24日,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管弦乐团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团联合首演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之后,从1830年开始担任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巴伐利亚]]作曲家、指挥家[[弗朗茨·莱赫纳]]再次召集起剧院乐团的乐手于1833年演出了四场音乐会。这被看作是维也纳职业乐团的雏形。 1840年3月28日,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奥托·尼古莱率领剧院乐团乐手以“爱乐协会”的名义在维也纳舞会大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这支乐团就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开始,因为它具备了乐团一直所坚持的“爱乐设想”的一些基本条件:只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当时是宫廷歌剧院)乐团的成员才有资格参加,乐团在艺术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独立,所有决议都要通过全体成员参与的民主程序产生,日常管理由民主产生的委员会执行。 ===近代发展=== 由于奥托·尼古莱的离去以及[[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时断时续,直到1860年名为“爱乐音乐会”的系列演出开始进行。1870-1871年音乐季的开始,乐团进入刚刚建成的维也纳最重要的音乐会演出场所——音乐协会大厅演出。 这座被人们称作“金色大厅”的宏伟建筑从建筑设计到声学设计都非常适合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特点。同时,从那个阶段开始,乐团的每个音乐季由一位指挥执棒转变为有多位指挥共同参与。众多指挥大师的共同加入使[[得乐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开始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从1875年开始,指挥家[[汉斯·李希特]]比较长时间地率领乐团演出(1875-1882,1883-1898),先后首演了[[勃拉姆斯]]的第二、第三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瓦格纳]]、[[威尔第]]、[[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也都曾以指挥或独奏家的身份与乐团合作,乐团由此真正开始成为世界乐坛所瞩目的名团。 1898-1901年[[马勒]]任乐团指挥,并于1900年在马勒率领下参加[[巴黎世界博览会]],之后就开始了征服欧洲乐坛的旅程。 1922年,乐团在[[魏因加特纳]]率领下跨洋巡演,最远到了[[南美洲]]。与[[理查·施特劳斯]]的紧密合作使乐团在音乐史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与[[布鲁诺·瓦尔特]]、[[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这样的指挥大师合作也是乐团发展历史中重要的阶段,特别是与富特文格勒合作的两个阶段(1933-1945,1947-1954)。 但是,即便是如此著名的乐团也未能免遭纳粹暴行的劫难。1938年,纳粹分子强行解除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所有犹太籍艺术家,艺术指导[[布鲁诺·瓦尔特]]正是犹太人,也只好离开。并且解散了维也纳爱乐乐团协会。爱乐乐团的六名犹太艺术家惨死在集中营,另一名年轻的小提琴家在东欧丧生。唯有著名指挥家[[富特文格勒]]保全了性命。 === 艺术与管理 ===
[[File:维也纳爱乐4.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BB%B4%E4%B9%9F%E7%BA%B3%E7%88%B1%E4%B9%90%E4%B9%90%E5%9B%A2/2050758/0/503d269759ee3d6d2fe4086b43166d224f4ade74?fr=lemma&ct=single#aid=0&pic=e824b899a9014c083e9bd3050a7b02087af4f4ea 原图链接]维也纳爱乐乐团]]
自1842 自1840 年[[奥托·尼古拉]]指挥了乐团第一场音乐会以来,维也纳爱乐就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的[[作曲家]],[[指挥家]]和听众。一方面,这得益于乐团代代相传的优秀艺术底蕴,另一方面,乐团独特的组织机构和历史也是成功的因素:为了在这座音乐之都保证[[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能被最优秀的诠释出来,1842年歌剧院成员决定,除了在歌剧院的演出之外,还要组织“爱乐”音乐会,并自理其艺术和经营职责。
要实现这一切,只可能有一种组织形式:'''[[民主]]'''。也是因为坚持民主,六年后在政治上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斗争。
=== 民主自治 ===
这种自治与民主在一个半世纪的年月中有所改动,但未曾被离弃过。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股东大会。每乐季除了举行一次例行的全体股东大会外,还会有5到6次全体特别会议。理论上在这个委员会上,成员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作出任何决议,但实际上有些许修改,就是一个12人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大部分事务。这一直进行到下一次选举。
这就要看该委员会是否愿意继续腾出时间处理事务和是否继续得到其他成员的信任。除了修改章程需要获得4/5多数方能通过外,其他在委员会上的投票都是遵循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而其实行则是12人委员会的责任。
=== 音乐的使者 === 
维也纳爱乐以兹为己任:将音乐中的人文信息带给世界上每一个人,持之以恒。他们为此找到贝多芬写在《[[庄严弥撒]]》总谱扉页上的那句话作为箴言:“Von Herzen - möge es wieder zu Herzen gehen.”(出自心灵,但愿它能到达心灵)。
129,4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