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越崎

增加 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轶事==
===他的体魄和品格===
[[File:孙越崎14.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www.kfzimg.com/G06/M00/21/ED/p4YBAFpmqKaAX9WxAAL5Gj0HSQQ573_b.jpg 原图链接][http://book.kongfz.com/241950/833200764/ 图片来源]]]
百岁老人已属罕见,而百岁且健康就更少有了,孙老就属于这种少数人之一。1994年春,101岁的时候,他还曾写过长达20页的信,头脑清楚,走路不用人扶。
孙越崎在穆棱煤矿工作了5年又8个月,后来他与[[卜鲁希]]同时代理了路矿事务所所长职务。这个时期,对他一生至关重要的是,结识了[[翁文灏]]先生。翁先生当时是负有盛名的地质学家,1908年,他19岁就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理学博士。1912年,23岁的他是中国得到地质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1927年7月,翁先生到了哈尔滨,当时他担任实业部的技正兼任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知道有这么一个穆棱煤矿,他坚持实地考察,孙越崎接待了他。孙越崎天天陪着翁先生,他对穆棱的地质很熟,煤层啊,岩石啊了如指掌。那几天,他什么事都不做,整天陪着翁先生,白天出外考察,晚上在招待所两个小个子,两个浙江人坐在一张床上,天南海北神聊海聊,俩人意气相投,翁文灏见孙越崎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成绩卓著。穆棱初创业绩展示了孙越崎杰出的才能。
===出国留学不徒虚名===
1928年8日,已经36岁的孙越崎,踏上了出外求学的道路去[[美国]]学习矿业。他离开哈尔滨,在北京做了短时间的停留,又到了南京专程看望了复旦时的老师邵力子。邵力子当时已是海陆空总司令部的秘书长,他见到孙很高兴,嘱咐说:"出去要好好学习,学成以后一定要报效祖国。"孙越崎认真地回答:"先生放心,一定不辜负期望。"经过16天海上的漂泊,于9月初到达加利福尼亚,这时加州大学已经开学一个月了,不可能再注册入学。他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遇见了一位华人,这位好心的华人,就是后来北京医院副院长韩宝崎的父亲韩文信大夫,后来他给蒋介石、毛泽东都看过牙。在韩的帮助下他们去了斯坦福大学,学校问他是否读硕士学位,他想自己有了在穆棱煤矿工作5年多的经验,以后还要办实业,不会去当教授,研究人员,也不想去政府部门做官,因此,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不那么重要,所以就没有申请读学位。从这可以看出,他的务实的精神。在美国,他饱受种族歧视之苦。这更刺激他要把学业学好,他在来美国留学之前,父亲曾嘱咐他,一定要到旧金山看看金矿开采的情况,他就利用假期时间,来到了旧金山,旧金山原是中国人取的地名,美国人叫它圣·弗兰西斯科,是西班牙语。早在上个世纪中叶,这里就发现了金矿,美国人在中国沿海招募了大批破产的农民和失业的市民。这些华工,对美国西部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孙越崎来[[旧金山]]访寻的正是这些华工的遗迹。有趣的是旧金山的中国人,大多数祖籍是广东人,广东人特别相信关公,关公是他们的财神,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座很大的关帝庙和国内的一模一样,关帝庙耸立在加利福尼亚的山上,使他觉得中国人很了不起。1931年夏天,他离开了斯坦福,从美国西部到东部,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在那里他考察了美国东部的煤矿,还去了洛杉矶,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石油从地底下采上来,这些知识是书本上没有的。
1932年秋,孙越崎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哈尔滨。出国时才几个月的小女儿已经3岁半了,家庭的温暖包围着他。正当他沉静在温馨的家庭,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时候,地方小吏来催他报户口了,这事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他的身上,他想"报了户口,我不就是亡国奴了吗?"他决不当亡国奴!尽管家庭生活这么美好,使他感到全身心的放松和舒服,他还是毅然作出了南下的决定。他只在家里住了3个星期,为了不做亡国奴,又再一次离开家人。他决定去北京找翁文灏。
=== 孙总经理===
[[File:孙越崎114.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s://img.kongfz.cn/20151029/1105762/3se9RrWM3F_b.jpg 原图链接][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E5%AD%99%E8%B6%8A%E5%B4%8E&action=edit 图片来源]]]
1932年11月,孙越崎经翁文灏介绍,参加南京刚刚成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前身,任专员兼矿室主任,职位同少将衔。1933这年9月,他带领严爽考察延长石油矿,当时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师生见面自然有一份情感,邵力子对他的工作提供了各种的方便。1934年春,国防设计委员会与陕西省商定,成立陕北油矿勘探处孙越崎任处长。孙越崎和赵国宾等三人,在陕北高原调查,每天骑着马在荒山沟壑之中的土道上颠簸,风吹日晒,饱一顿锇一顿,每天要走八九十里,他们共行程800多公里,调查3半个月。这种工作强度,说明孙越崎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他们把100余吨的设备运往陕北,从7月9日到9月4日,孙越崎一行历时57天,行程200多里,终将设备完整运至陕北延长和永平。《[[资源委员会]]》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曾有记载:五座钻机计重100万吨,约合17万斤……全凭孙越崎身先士卒,依靠众人才得以克服这个最感困难之点。后来,那些运输器材的民工有的就自愿留在矿上,加上从天津召聘来的职工,组成了100多人的钻井队伍,这是中国第一支油矿钻井队。在孙越崎的领导下,他应用在国外学习的油矿技术,钻井到100米的时候,油果然出来了,到了112米的时候,油出得更多了,日产量1.5吨。中国人第一次打出了自己的石油。
33,573
次編輯